年龄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年龄问题》奥数教案

四年级《年龄问题》奥数教案

备课教员:第七讲年龄问题一、教学目标: 1. 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2. 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3. 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二、教学重点:可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结合和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灵活解题。

三、教学难点:抓住“年龄差不变”是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将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灰太狼与喜洋洋在一起讨论他们的年龄,喜羊羊说:“我今年17岁了,你呢?”灰太狼得意洋洋的说:“哈哈!我比你大2岁呢!”喜羊羊很不服气地说:“有什么好得意的呢,再过2年我和你就同岁了。

”讨论:喜羊羊这样说正确吗?(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年龄问题)二、星海遨游(30分钟)(一)星海遨游1(10分钟)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师:要求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首先应求什么?生:那时女儿的年龄是多少?师: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女儿的年龄是1倍,爸爸比女儿多多少倍?生:5-1=4倍师:爸爸比女儿多多少岁?生:爸爸比女儿的年龄多42-10=32(岁)。

师:女儿当时的年龄为多少?生:(42-10)÷(5-1)=8(岁)师:爸爸那时多少岁?生:32+2=40(岁)。

师: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生:10-8=2(年)前。

板书:(42-10)÷(5-1)=32÷4=8(岁)10-8=2(年)答:2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一)星海历练1(5分钟)爷爷今年72岁,孙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13倍?分析:爷爷和孙子的年龄差是72-12=60(岁),若干年后这个年龄差相当于孙子年龄的5-1=4倍,所以孙子的年龄是60÷4=15(岁),经过的时间是15-12=3(年),同理,几年前,这个年龄差相当于孙子年龄的13-1=12倍,所以孙子的年龄是60÷12=5(岁),经过的时间是12-5=7(年)。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篇一: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年龄问题课前预习年龄掌故1978年初,我国前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因病住北京医院诊治。

数学家华罗庚前去探望,两人谈起寿称问题。

华罗庚向郭沫若询问,古人对高寿人常给以美称,如花甲、古稀等等。

但如果年龄未到整数,比如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

”郭老接着说:“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

原来这是三个字谜。

喜字,草写,是由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字是由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字是百字缺一,正好九十九。

”华罗庚听了郭沫若的一番解释,拊掌笑道:“人说郭老博学多闻,此言果然不虚。

”毛泽东主席晚年常念叨一句俗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有人说七十三岁是孔子逝世的年龄,八十四岁是孟子去世的年龄,因而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祥之数。

这样的说法当然是迷信。

不过,不能把上述这种谚语看成是一种迷信。

因为它是人们从千百年来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的人体生物规律,应该从人体生理病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

查一查人口档案,可以发现在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前后去世的人数,确实要比七十至八十、八十至九十这两个年段中其它年龄去世的人数要多,这两个“关卡”是值得进一步去研究的。

有一种研究的成果认为,生命的节律是以七、八的倍数呈现的,逢到这样的年头,人体总会有些消极变化,而这种变化愈老持续的时间愈长。

按照这样的理论,七十三岁,实足年龄正好是七十二岁,而72=8×9;八十五岁,实足年龄为八十四岁,而84=7×12。

这里均出现了8或7,正在“关卡”之上。

又,中国历来有更年期的说法,即女子为“七七四十九”岁,男子为“八八六十四”岁,已成为民间传统的生理常识。

而49、64分别是7和8的倍数。

这些说法虽不能说确实可靠,但可供参考。

知识框架相关公式方法总结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第一章:年龄问题基础1.1 学习目标:理解年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年龄问题计算方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解释年龄问题的计算方法,如年龄差、年龄和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简单的年龄问题1.3 教学活动: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年龄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年龄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年龄问题1.4 作业:第二章:年龄问题的扩展2.1 学习目标:掌握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更复杂的年龄问题2.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如复合年龄问题、周期年龄问题等解释年龄问题的扩展计算方法,如递推法、迭代法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复杂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年龄问题2.4 作业:第三章:年龄问题的应用3.1 学习目标:能够将年龄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统计、经济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年龄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年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4 作业:第四章:年龄问题的策略4.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思维能力介绍解决年龄问题的常见策略和方法,如画图法、方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年龄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年龄问题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4.4 作业:第五章:年龄问题的评估5.1 学习目标:能够对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估和反思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对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如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案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5.4 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给定的年龄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第六章:年龄问题的综合应用6.1 学习目标:能够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综合年龄问题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五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综合年龄问题6.4 作业:第七章:年龄问题的拓展训练7.1 学习目标:能够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年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如年龄问题的优化、年龄问题的转化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六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7.4 作业:第八章:年龄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8.1 学习目标: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年龄问题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年龄问题案例,如人口增长、老龄化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年龄问题案例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七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年龄问题案例8.4 作业:第九章: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9.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创新思维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如转换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策略和技巧解决年龄问题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八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策略和技巧解决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9.4 作业:10.1 学习目标:对未来年龄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年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在学习年龄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年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10.4 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年龄问题基础重点关注内容:年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基本的年龄问题计算方法。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年龄。

2. 学生能够用相应的句式询问和回答年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交流。

教学重点:1. 年龄单词和表达方式。

2. 句式:"How old are you?"和"I am _____ years old."教学准备:1. 年龄单词卡片。

2. 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年龄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来了解年龄与人的发育成熟程度的关系。

Step 2:探究1. 教师出示年龄单词卡片,逐个教授单词的发音和意思,并让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学生的年龄,并让学生用"I am _____ years old."来回答。

Step 3:练习1. 听力练习:教师播放一段录音,对话中有两个人询问对方的年龄,并回答。

然后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回答问题。

2. 同伴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每个学生轮流扮演问年龄和回答年龄的角色,然后换组练习。

Step 4:拓展1. 导入相关年龄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通过歌曲或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拓展知识: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年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Step 5: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评价和反馈。

Step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写一段自我介绍,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Step 7: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如角色扮演、年龄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年龄单词卡片。

2. 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3. 年龄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资源。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第一讲一、兴趣导入(Topic-in):趣味分享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来了一群狼(水果)答案:杨梅来了一群狮子(体坛名将)答案:郎平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二、学前测试(Testing):问答题(口答)1、小明、小红、小玲共有73块糖.如果小玲吃掉3块,那么小红与小玲的糖就一样多;如果小红给小明2块糖,那么小明的糖就是小红的糖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块糖?【解析】如果小玲吃掉3块,那么小红与小玲的糖就一样多,说明小玲比小红多3块;如果小红给小明2块糖,那么小明的糖就是小红的糖的2倍,即小明的糖加2是小红的糖减2后的2倍,说明小明的糖是小红的糖的2倍少2226⨯+=块.所以,小红有-+÷++=块糖(7336)(112)19三、知识讲解(Teaching):基础知识一、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1.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2. 每个人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增加相等的量;3. 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二、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是:1.入手:分析题意从表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2.关键:抓住“年龄差”不变.3.解法:应用“差倍”、“和倍”或“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式.4.陷阱:求过去、现在、将来。

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1.两人年龄的差是不变的量;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有关年龄问题的公式:大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小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例1】小卉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多少岁?【解析】这道题有两种解答方法:方法一:解答这道题,一般同学会想到,小卉今年6岁,再过6年6612+=(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是(366+)岁,也就是42岁,那时,妈妈比小卉大421230-=(岁).列式:36666+-+()()4212=-30=(岁)方法二:聪明的同学会想,虽然小卉和妈妈的岁数都在不断变大,但她们两人相差的岁数永远不变.今年妈妈比小卉大(366-)岁,不管过多少年,妈妈比小卉都大这么多岁.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更简便.列式:36630-=(岁)答: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30岁.【例 2】 父子年龄之和是45岁,再过5年,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解析】 再过5年,父子俩一共长了10岁,那时他们的年龄之和是4510=55+(岁),由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因而55岁相当于儿子年龄的41=5+倍,可以先求出儿子5年后的年龄,再求出他们父子今年的年龄.5年后的年龄和为:455255+⨯=(岁)5年后儿子的年龄:554111÷+=()(岁)【例 3】 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3岁,小明年龄的4倍比爸爸的年龄多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几岁?【解析】 把小明的年龄看成是一份,那么爸爸的年龄是四份少2,根据和倍关系:小明的年龄是:(53+2)÷(4+1)=11(岁),爸爸的年龄是:53-11=4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差是:42-11=31(岁).【例 4】 东东3年前的年龄与西西4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5岁,东东3年后的年龄等于西西l 年前的年龄,求东东、西西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东东3年后的年龄等于西西1年前的年龄,说明东东比西西小4岁; 东东3年前的年龄与西西4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5岁,所以今年东东和西西的年龄和是253424+-=(岁),今年东东的年龄:(244)210-÷=(岁),今年西西的年龄:241014-=(岁).【例 5】 李伟5年前的年龄与张磊8年后的年龄相等,李伟4年后与张磊3年前的年龄和是36岁,李伟和张磊两人今年各多少岁?【解析】 由题中“李伟5年前的年龄与张磊8年后的年龄相等”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李伟比张磊大: 5813+=(岁);又由题中“李伟4年后与张磊3年前的年龄和是36岁”可以知道他们两人今年的年龄和是:363435+-=(岁),再根据和差关系就可以解答了.李伟的年龄:(3513)224+÷=(岁),张磊的年龄:352411-=(岁)四、强化练习(Training):1、小英比小明小3岁,今年他们的年龄和是老师年龄的一半,再过15年,他们的年龄和就等于老师的年龄,今年小英的年龄是多少岁?【解析】 经过15年,小英和小明的年龄和比老师多增加15岁,所以老师今年年龄的一半是15岁,即小英和小明今年的年龄和是15岁,小英今年的年龄是(15-3)÷2=6(岁).2、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解析】 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是78-6×2=66 (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66-6×2=54(岁).又根据6年前母子年龄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母子今年年龄和: 78-6×2=66(岁),母子6年前年龄和: 66-6×2=54(岁),母亲6年前的年龄: 54÷ (5+1)×5=45(岁),母亲今年的年龄: 45+6=51(岁).五、训练辅导(Tutor):1、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少岁?【解析】 由“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可以知道,现在爸爸比儿子大:151227+=(岁)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已知,此题可转化为:爸爸比儿子大27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少岁?这是一道典型的差倍题.儿子的年龄是:27419÷-=()(岁),爸爸的年龄是:9436⨯=(岁).2、小芬家由小芬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芬的父亲比母亲大4岁,今年全家年龄的和是72岁,10年前这一家全家年龄的和是44岁.今年三人各是多少岁?【解析】 一家人的年龄和今年与10年前比较增加了724428-=(岁),而如果按照三人计算10年后应增加10330⨯=(岁),只能是小芬少了2岁,即小芬8年前出生,今年是8岁,今年父亲是(7284)234-+÷=(岁),今年母亲是34430-=(岁).六、反思总结(Thinking):堂堂清落地训练——坚持堂堂清,学习很爽心(总分100分)1、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解析】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爸爸的年龄:726239()(岁)+÷=妈妈的年龄:39633-=(岁)2、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4岁,12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父亲现在多少岁?【解析】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84岁,12年后的年龄和是84123120÷=(岁),+⨯=(岁),那时父亲120260父亲现在601248-=(岁).3、今年小宁9岁,妈妈33岁,那么再过多少年小宁的岁数是妈妈岁数的一半?【解析】今年小宁比妈妈小33924-=(岁),那么小宁永远比妈妈小24岁.几年后小宁是妈妈岁数的一半时,即妈妈年龄是小宁的2倍时,妈妈仍比小宁大24岁.这是个差倍问题.以小宁的年龄作为1倍量,妈妈年龄是2倍量,所以妈妈比小宁大的岁数也是1倍量,即1倍量代表着24岁.所以小宁24岁时是妈妈年龄的一半,因此再过24915-=(年).4、父子年龄之和是60岁,8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问父子今年各多少岁?【解析】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8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608244-⨯=(岁),又知道8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由此可得:儿子:608231819()()(岁)-⨯÷++=父亲:601941-=(岁)5、甲、乙、丙三人平均年龄为42岁,若将甲的岁数增加7,乙的岁数扩大2倍,丙的岁数缩小2倍,则三人岁数相等,丙的年龄为多少岁?【解析】当遇关系复杂时,将条件分别列出,再进行解决。

三年级年龄问题

三年级年龄问题
由各个国家庆祝生日的方式引入年龄问题。
二:新授
环节一:探究年龄差的特点
教师出示例题1.小明今年4岁,小明妈妈今年28岁。三年后,小明比妈妈小多少岁?
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分析1年后、2年后3年后的小明和妈妈的年龄,学生观察年龄差得出:随着时间推移,年龄越来越大,年龄差保持不变。
环节二:探究年龄的倍数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年龄问题1
解决年龄问题:1.抓住年龄差不变的特点,
2.结合学过的题型分析。
教师出示例题2.小明今年4岁,小明妈妈今年28岁。那么经过年之后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分析3年后妈妈和小明的年龄倍数关系,得出结论:倍数关系在减少。
环节三:用画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同样出示例题2,师问:可以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吗?
引导学生讲年龄问题,转化成差倍问题,找打同一时间段的差与倍数关系,根据年龄差的特点,用解决差倍问题的方法解决年龄问题,让学生感受转化思想。
授课时间:4月3日星期五课型线上教学授课人:单娅
教学内容
《年龄问题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年龄问题。
2.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3.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
2.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或减少)同一个自然数;
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小学数学《年龄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年龄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年龄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研究与年龄有关的问题都称为年龄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告诉几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二是知道几个人年龄之间的和、差、倍的数量关系,求他们的年龄。

在年龄问题中,我们要知道下面的知识,对于解决年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1)两个人的年龄差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两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的。

(3)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倍数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年龄之间的差始终是不变的,所以解答年龄问题实际上用的是一种差不变的算法教学重点:对年龄之间的差始终是不变的运用教学难点:对年龄之间的差始终是不变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知道两个人的年龄和,与两个人的年龄差,可以先从年龄和中减去多的年龄,通过平均分得到相等的年龄,从而求出较小的年龄,再求较大的年龄。

【例1】张强、李玫今年的年龄和是86岁,5年后,张强比李玫大6岁。

今年张强、李玫两人各多少岁?【思路点拨】“5年后,张强比李玫大6岁”,则今年张强比李玫也是大6岁。

根据张强、李玫今年的年龄和,先从年龄和中减去张强比李玫大的年龄,余下的年龄两人相等,也是李玫的年龄,然后再加上张强比李玫大的年龄,得出张强的年龄。

解:李玫的年龄(大数):(86-6)÷2=40岁)张强的年龄:40+6=46(岁)答:张强今年46岁,李玫今年40岁。

【变式题1】爸爸今年比儿子大30岁,3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儿子今年几岁?(二)教学例2.2.年龄间的倍数关系。

较大的年龄是较小年龄的倍数,首先要理解大的倍数相对应的是大的年龄。

【例2】明明今年2岁,妈妈今年26岁,问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思路点拨】今年妈妈和明明的年龄差是26-2=24岁,几年后妈妈和是明明的年龄差仍是24岁。

几年后明明和妈妈的年龄关系用线段图可以表示为:从图中很明显看出:24岁和2倍相对应。

妈妈与明明的年龄差:26-2=24(岁)几年后明明的年龄:24÷(3-1)=12(岁)经过几年:12-2=10(年)答:10年后妈妈的年龄是亮亮的3倍。

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

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

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2.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探讨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定义;2.国内外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帮助学生思考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定义和国内外入学年龄的规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小组让学生就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标准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幼儿园的基本特征和目的,从而理解幼儿园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儿童。

2.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国内外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入学年龄的要求。

比如,中国一般规定幼儿园适龄儿童为3-6岁,而有些国家入学年龄可能更早或更晚。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4.总结: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出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比如,幼儿园入学年龄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过早或过晚入学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5.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国内外入学年龄的规定以及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幼儿园年龄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2.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对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七、板书设计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2. 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 探讨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请问这样说正确吗?(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年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年龄问题的特点:
(1)大多少一定;(2)同增同减;(3)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小。
2、年龄问题出现的形式:
(1)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差=大数
(2)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差=大数
(3)和差问题:(和-差)÷2=小数;(和+差)÷2=大数
3、例题精讲:
例1、一家有三口人,三个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例2、小新出生时父亲28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是小新年龄的3倍,求现在小新的年龄。
例3、小明和表哥的年龄和是25岁,表哥比小明大2岁,问小明和表哥各多少岁?
备课改进:




年龄问题
1、年龄问题的特点:
(1)大多少一定;
(2)同增同减;
(3)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小。
2、年龄问题出现的形式:
(1)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差=大数
(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差=大数
(3)和差问题:
(和-差)÷2=小数;(和+差)÷2=大数




1.使学生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2.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3.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教学
内容
年龄问题
教学
重难

1.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
2.年龄问题中的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
3.和差倍问题中的公式理解及运用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有些孩子经常问我老师几岁了。现在我告诉大家我18岁了。有个同学就对我说,他10岁,再过8年就和我同岁了。








检查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