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什么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阿两个不同文化地区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但是,我们了解各自礼仪文化的差异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对长辈的尊敬在中国,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礼仪文化。

我们认为,老人的经历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我们通常称呼父母的亲属为“叔叔”“婶婶”“姑姑”等名字。

“长者不可欺,少者不可轻”,这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道德观念。

但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并不把年龄作为尊重的标准。

他们比较注重的是社会地位、财富和职业。

在阿拉伯地区,富人往往会被人们给予更多尊重和待遇。

二、用餐礼仪在中国,用餐礼仪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礼仪。

我们在餐桌上要守好自己的形象,不能过于张扬或者肆意嚼口香糖。

当别人给我们倒茶或者倒酒时,我们也要说一声“谢谢”。

而在阿拉伯国家,人们用餐时,要求一定要使用右手。

这是因为左手在该地区被认为是不干净的,我们不可以用左手夹菜或者接受别人的东西。

同时,穆斯林在用餐时,还要面朝麦加方向,动作也十分慢缓。

三、衣着礼仪在中国,穿衣打扮也是一种文化礼仪。

我们通常认为打扮体面、干净整齐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和态度。

男性要注意不要穿运动鞋或者拖鞋,而女性要注意自己的穿着不要过于暴露。

在阿拉伯国家,恰恰相反,人们在穿衣方面相对较加随意,女性则穿着长袍头巾等可以完全包覆全身的衣服,由于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女性不可以露出脸部以外的皮肤。

四、沟通方式在中国,人们在交流沟通时会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不可以打断别人的说话,让长者先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可以使用不礼貌的语言等等。

而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喜欢进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常常先闲聊一会儿,找到共同话题再进行正式的谈话。

此外,阿拉伯人也比较喜欢使用比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点出问题的答案。

五、宗教信仰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阿两地在礼仪文化和行为规范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这些差异的根源之一,就是宗教信仰对于文化的塑造作用差异。

阿拉伯人饮食礼仪.doc

阿拉伯人饮食礼仪.doc

阿拉伯人饮食礼仪篇一: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

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 ” ——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

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

(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

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

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

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

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

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

因此,握手时,只能用右手。

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称谓有讲究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由三或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和家族名。

平时,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本人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呼其全名。

对有身份的人,习惯上用他所担任的职务来称呼,如:部长阁下。

对已婚并有子女的男女,可以用其孩子的名字,称他(她)为××他爸爸(××他妈妈)。

此外,先生、女士、老师、师傅、大叔、大婶等都是阿拉伯人在公共场合常用的称谓。

阿拉伯社交风俗文化礼仪

阿拉伯社交风俗文化礼仪

阿拉伯人讲究信誉,待人忠诚的传统观念根 深蒂固,尤其是在道德水准方面,即使在生 意场上,买空卖空、弄虚作假的事情也很少 有。在阿拉伯市场买东西,是仿制就是仿制 的,店主会如实告诉你,绝对不会骗人。阿 拉伯人的忠诚不仅表现在做生意上,还表现 在工作中,他们对工作总是尽心尽责,不讲 价钱。
伊斯兰教禁止以假乱真,做生意时应该按质论价, 且不允许有意哄抬物价,获取暴利,长期以来,这 都是阿拉伯人做生意的行为准则。有时为了价格、 质量,他们会认真、仔细地与你交涉,这也显示了 他们的诚心与精明。阿拉伯有句名言叫做性格决定 人的命运,但他们性情是固执而保守的,脾气也很 倔强,他们喜欢做手势,以形体语言表达思想,他 们认为见面握手是必须做的,而且认为长时间握手 有助于建立友谊。(谎言,诡道逻辑在阿拉伯国家 不适合)
四、谈判时的注意事项
耐心、尊重他人
与阿拉伯人进行首次商业谈判时,他们会花大概 15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寒暄,处理这种情况 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何时开始谈生意的主动权交给 阿拉伯谈判者,在任何情况下,你方都不要首先 开始谈生意。如果会面就要接近尾声了,你方要 有礼貌地感谢阿拉伯人的慷慨好客,问他们能否 在另外的时间进行洽谈,阿拉伯人肯定不会拒绝 你方的再次邀请,所以你方可以重新安排谈生意 的事情。 (P116.谈判开局气氛的营造)
喜欢绿色、白色
如果他们送给你东西, 你最好收 下, 要是不收下,他们就会认为 你是在羞辱他们,这是阿拉伯人 的性格决定的。
三、与其合作必知
在阿拉伯人看来,信誉是最重要的,赢得 他们的好感和信任,是做成生意的关键。
阿拉伯人认为最失礼的行为就是一开始就 谈生意,在业务会谈时,即使是最忙的公 司经理,也要花些时间用于客套寒暄,吃 些点心。因此,无论多忙,你也应当领受 对方的这番殷勤好客。(P63.谈判心理禁 忌中的戒急)

对阿拉伯客户的拜访礼仪

对阿拉伯客户的拜访礼仪
阿拉伯国家是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的总称, 是一个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大市常阿拉伯商人有 其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 是全球商业大军中极富个性的一支。阿拉伯人 做事规矩繁多,对人爱憎分明,若想和他们谈 成生意,一定要十分注重相关的礼俗。
阿拉伯国家简介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 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 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 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 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 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 共有22个,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 总数约1.5亿。
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吃猪肉,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如猎取野
味,打中后,猎人即迅速趁其血还没有凝固时,割断其喉头,否则就不能吃。阿拉伯人从前的主食是玉米饼、
麦饼和豆,贫穷家庭吃的主要是玉 米饼。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礼仪,也都有各 自的禁忌,常去国外生活的朋友要好好的了解 一下该国家的风俗礼仪和禁忌,这样才能在国 外生活的更好!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阿拉伯国家 的交际礼仪和禁忌!
在阿拉伯国家,还要更加注意勿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勿当众剔牙、打喷嚏、挖鼻孔或掏耳朵等。此外,儿童 不得随地便溺,必须去卫生间。
右手比左手吉祥
穆斯林以右为尊,比如进门先迈右脚,吃饭须用右手,接送名片、收送礼品也都要用右手。在阿拉伯国家,
用左手拿食物或礼品给阿拉伯人会被认为是不敬之举。
喝咖啡有讲究
阿拉伯人会客时一般先敬客人一碟椰枣,这时客人应吃一枚。然后主人会拿出小碗倒上咖啡,客人须一口
商务宴请时,不宜邀请阿拉伯女士,同时自己也尽量不带女伴。问候寒暄时,不要提及他们 的妻子,否则是非常失礼的。同样,如果赠送礼物,也不用考虑他们的妻子。

迪拜文化习俗礼仪

迪拜文化习俗礼仪

迪拜文化习俗礼仪迪拜文化习俗礼仪知识目录迪拜风土人情衣着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之一,国人信奉伊斯兰教,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

当地人传统服饰特点是:男人穿白袍,头戴白头巾;妇女穿黑袍,披黑头巾,有的面蒙黑纱。

在公共场合,男女的活动场所是分开的。

穆斯林每天必须做五次礼拜。

即:日出前的晨礼、中午的晌礼、下午的晡礼、日落后的昏礼、晚间的宵礼。

每周星期五午后要做主麻拜,也称“聚礼”。

迪拜全年大多数时候都可穿着夏季的轻便服饰。

但逢冬季可能需要毛衣和外套,尤其是在夜间。

一年四季都必须注意避免穿着可能被认为不适当的或太过暴露的衣服而得罪当地人。

游客们须穿着能恰当覆盖身体的衣服。

一般来说,在迪拜服饰是相当保守的,这在外出用餐时也一样。

各家酒店会有自行规定的服饰要求,大多数场合的标准时商务休闲装,无论是到高级餐厅用餐还是中午一顿便餐都如此。

即使在海滩度假村也不允许穿着游泳衣进餐厅,因此建议游客备好替换的衣服。

语言阿联酋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在商务及商业活动中英语也被广泛的运用。

此外,由于国际大都会的文化以及旅游业在当地的重要性使得迪拜境内各种各样的语言都在被广泛的使用着,例如北印度语,乌尔都语,马拉亚拉姆语,孟加拉语和菲律宾语等。

婚姻在阿拉伯国家,男人在法律上允许娶4个老婆的,这对全世界到处都是一夫一妻制的许多男同胞来说,是值得流口水的。

不过,当地真的娶4个老婆的男人,还是占少数。

因为这个国家虽然允许你娶4个老婆,却要求你既然要娶4个,就必须对4个老婆一视同仁,也就是说你不能专宠一位,所有老婆必须分开住,最起码你要有足够大的房子,而且,一位老婆有了什么,其余老婆也必须有,比如你特别宠其中一位,想买套高级别墅给她住,如果你还有别的老婆的话,你就得做好有几个老婆买几套的思想准备,只要你不公平不一视同仁对待,老婆可以去法院告你,那到时候你就只有倾家荡产的份儿了。

迪拜风俗禁忌1、阿联酋是伊斯兰教国家,公共场合要尊重当地的穿着礼节。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礼仪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与习俗。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它是群体的产物,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并使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群相互区别开来。

普通民众大多是从风俗的视角来认识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

每一个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因素,都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社会,居住着若干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方言和不同习俗的群体,但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

尽管他们是22个国家成员,有着不同的政体,但统一的历史和传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的一部分;阿拉伯世界也依然保持着自己植根于伊斯兰教的传统与习惯。

一、伊斯兰教的“五功”伊斯兰教是除叙利亚、黎巴嫩以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国教,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

“五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成年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五功”指念诵作证词、礼拜、斋戒、缴纳天课、朝觐。

中国穆斯林将其简称为“念、礼、斋、课、朝”。

(一)、证词:即要求穆斯林吟诵:“我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这个作证词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穆斯林每次礼拜都要吟诵这一证词。

(二)、礼拜: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

礼拜语都应用阿拉伯语。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

法定的礼拜为日礼、聚礼和会礼。

日礼:穆斯林每日须做五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

关于这一日五次礼拜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伊斯兰历纪元前一年,即公元621年7月27日晚,先知穆罕默德为了躲避一些反对派的谋害,到他妹妹家中暂蔽。

阿拉伯礼仪与文化

阿拉伯礼仪与文化

3
商务礼仪
阿拉伯人注重诚信,所以约会须先预约,但会见
松散不守时,因此在日程上需要多留点时间。 阿拉伯商人多通晓英文,名片和说明宜用阿拉伯
文和英文两种文字。来往信件人前冠以职衔,如
果来函用阿拉伯文,回函也一以阿拉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宜。 在阿拉伯国家的商业谈判中,经常出现的语句
“IBM”。I指“神的意志”,B指“明天再谈”,
宜的午餐。
用餐篇
1、保证餐饮之地是清真餐馆,餐饮的食物也是清真的。招待穆斯林客 人,最好去清真饭店就餐。 2、禁止含有酒及含有酒精的食物,酒类仅仅可以在酒馆里饮用,任何 人饮酒后不得在外边露面。
3、餐桌饭菜要物尽其用,吃多少点多少,绝不挥霍和浪费,糟蹋食物 是犯罪行为。
阿拉伯人大多是虔诚 的穆斯林, 所以只要是伊斯兰教禁止的, 用餐时也一律不准出现。 5、穆斯林一般认为左手是拿脏东西,忌讳用左手传递食物,所以用餐 时也一定要注意用右手。 4、就餐时谦让他人,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并照顾伙伴。注意文明 “吃相”,忌讳贪吃表现同时不与饮酒者同桌进餐。
阿拉伯的礼仪与文化
小组成员:XXX
目 录
1 2 3 4
社交习俗
餐饮礼仪
商务礼仪
服饰礼仪
1
社交习俗
阿拉伯地有声誉,伊斯兰教发祥地;
宗教信仰教规严,注重祭典和禁忌; 禁止饮酒忌偶像,左手认为不干净; 国民一般很耿直,大方热情重礼仪。
1.1
见面礼节
见面问候说不完
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阿拉伯人即使 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你好”;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 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 “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
2

阿拉伯合十礼用法

阿拉伯合十礼用法

阿拉伯合十礼,是一种流行于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手势,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其在这些地区深受尊重。

这个礼仪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反映人们内心尊重和敬意的表达方式。

合十礼的基本动作是将右手掌放于左手掌之上,两手手指紧密相触,形成一个尖顶的形状,位置通常位于胸前,大致与心脏平齐。

这个手势代表着个人的虔诚、敬意和对他人的尊重。

在阿拉伯文化中,右手通常被视为清洁和尊贵的象征,而左手则被视为不洁。

因此,使用右手进行合十礼是尊重和敬意的最高形式。

在某些场合下,人们还会在合十的同时低头,以表示深深的敬意和尊重。

阿拉伯合十礼的使用场合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问候、感谢、道歉、祈祷等多种场合。

例如,两个人见面时,他们会用合十礼来互相问候;当一个人想要感谢另一个人时,他们可以用合十礼来表示感激;甚至在一个人犯错并寻求他人的谅解时,他们也可以用合十礼来表示道歉。

总的来说,阿拉伯合十礼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手势,而是一种深层的文化表达。

它反映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敬意,对生活和社会的虔诚态度。

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动作,蕴含着阿拉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历史。

通过理解和尊重这个动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阿拉伯文化及其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谓有讲究
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由三或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和家族名。平时,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本人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呼其全名。对有身份的人,习惯上用他所担任的职务来称呼,如:部长阁下。对已婚并有子女的男女,可以用其孩子的名字,称他(她)为××他爸爸(××他妈妈)。此外,先生、女士、老师、师傅、大叔、大婶等都是阿拉伯人在公共场合常用的称谓。
见面问候说不完
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色俩目尔来伊库姆”(为音译,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回答时要说:“窝阿来伊库姆色俩目”。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阿拉伯人会用“一切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浓郁飘香的阿拉伯红茶和咖啡
一番寒暄之后,阿拉伯人便会热情地把你迎进客厅,待你落座,主人便会问你:喜欢喝茶,还是咖啡?你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茶和咖啡在阿拉伯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阿拉伯人喜欢喝加糖的红茶,茶叶要用壶在炉子上现煮,而不是用开水沏茶,有人在煮茶时放糖,也有人等茶叶煮好后再放糖。多数外国客人喝阿拉伯红茶都会觉得太甜,而阿拉伯人却非常喜欢。阿拉伯人喝茶用的杯子与酒盅大小相似,所以,应该说“品茶”更恰当。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客人喝完茶后,主人还会邀请客人再喝上一杯咖啡,他们认为咖啡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阿拉伯咖啡与普通的速溶咖啡不同,是用烘焙并研磨好的咖啡末在铜质咖啡壶中煮沸而成,待咖啡煮沸后,再加入丁香、豆蔻和肉桂等香料,其味道独特,口感极苦。幸好咖啡杯非常小,最多只够你喝一口。喝完咖啡后,主人肯定会递给你一杯矿泉水,好去除口中的苦味。当然,究竟是先喝茶,还是先喝咖啡,并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顺序,客随主便是最好的办法。此外,在喝茶或喝咖啡的同时,主人会端上一些点心,当然,这些点心也是非常甜腻的。
馈赠礼品有禁忌
阿拉伯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互赠礼品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但一般来说,初次登门拜访时不必送礼品,这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习惯不同。如果大家已是熟识的朋友,拜访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礼物。馈赠阿拉伯人礼品时要注意,一、不要送酒,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对他们来说,酒为禁物;二、不要送宗教人物、神话人物和统治者的塑像和画像,因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阿拉伯人喜欢用金色外观的高级钢笔作为馈赠礼品。此外,阿拉伯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工艺品,如木雕、石雕、瓷器、檀香扇、国画、丝绸等。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单独向阿拉伯人的妻子赠送礼品,这样可能会引起男主人的不快。但是,给孩子送礼品,一般都会受到欢迎。另外,无论送礼还是受礼,都要用双手或右手,千万不要单用左手。
先吃后聊,有益健康
到阿拉伯人家里做客,一般都会招待你吃饭。阿拉伯人的日常饮食貌似简单,却颇具特色。菜肴有凉、热之分,但没有炒菜一说,鸡鸭鱼肉全用炖、烤、煎、炸、蒸、煮的方法烹饪,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阿拉伯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有:烤羊肉、烤鸡、炸鱼、煮牛肉、酸黄瓜、腌橄榄、奶酪、沙拉和各色豆酱。阿拉伯人招待客人会非常慷慨大方,条件好的会请你吃烤全羊和“手抓饭”。吃“手抓饭”有许多讲究,入席前要洗净双手,吃时要用右手的几个指头将饭搓成球状,再送入口中,不能大把大把地抓。吃烤羊肉时,也是先用手把肉撕成小条,一条一条地送进嘴里,不能抓一大块塞进嘴中。客人如能入乡随俗,尝试着用手抓食,会令主人特别高兴。当然,如果不习惯,也可以提出要刀叉和羹匙用餐。一般来说,由于阿拉伯穆斯林不喝酒,所以,不像中国人吃饭时又吃又喝,边吃边聊,而是习惯上吃完饭后再继续喝茶聊天,这种就餐方式非常有益于健康。吃饱后,客人可用席上备好的餐巾擦净嘴和手,并向主人表示谢意。此时,主人会关心地问你是否吃饱,按照习惯,不要直接说:“我已经吃饱了”,而应该说:“一切赞美归于真主”。主人餐毕起身时,客人方可离席。
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阿拉伯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以及与穆斯林民族交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禁忌。
关键词:阿拉伯民族礼仪文化穆斯林风俗礼品禁忌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走亲访友寻常事
阿拉伯人喜欢在节假日和周末走亲访友,也非常欢迎别人来家里做客,尤其是将迎接一位贵客来访作为家里的荣耀。阿拉伯人在互相拜访时很注重衣着和礼节,拜访者一般都事先预约并准时赴约,主人则会在家里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来恭候客人到来。当然,守时观念弱也是阿拉伯人的一个特点。依照传统,异性之间一般不会互相登门拜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握手规矩多
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因此,握手时,只能用右手。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聊天不说没用的话
“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此话是夸阿拉伯人嘴巧,说中国人手巧。阿拉伯人健谈,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无所不聊。无论是新交还是老友,都应主动热情跟阿拉伯人交谈。当然,任何社会里都会有聊天的“禁区”,作为客人,不要主动和阿拉伯人谈论有关政治、宗教和性的话题,不要打听人家的私事。如果想拉近感情,可以选择聊一些阿拉伯人热衷谈论的话题,如诗歌、电影、体育、生意等。
感情深,脸贴脸
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