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宾礼仪及因公出国(境)知识》
涉外礼仪知识3篇

涉外礼仪知识涉外礼仪知识3篇涉外礼仪知识1怎样礼貌称呼外宾?(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均称某某先生,对女子均称某某夫人、女士或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女士,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情况的女子也可称作小姐或女士;对地位较高、年龄稍长的已婚女子称夫人。
近年来,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性最常用的称呼。
(2)对于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呼其头衔。
(3)对于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一般指政府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其国家情况可称“阁下”,如某某“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部长阁下”等;对君主制的国家,按习惯对其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对其王子、公主或亲王可称为“殿下”;对其公、候、伯、子、男等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呼其爵位,也可称呼“阁下”或者“先生”,但是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却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贵宾可称先生。
(4)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家、越南共和国等其各种人员都可称作“同志”,有职衔的可另加职衔。
涉外交谈要注意哪些礼仪?(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忌与对方距离太远或过近。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
现场有多人时,注意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忌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或仅与个别人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
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
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涉外礼仪常识

涉外礼仪常识1.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2)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3)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4)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5)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2.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人与人见面,首先就是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涉外礼仪基本常识

涉外礼仪基本常识涉外礼仪基本常识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涉外礼仪知识大全

涉外礼仪知识大全1、选节目选定节目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活动的目的与可能动身,二要适当从客人的爱好考虑。
主要应支配客人观看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节目。
对节目的内容应事先了解,以免因政治内容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问题引起不开心。
组织专场晚会,如是歌舞节目,尽可能支配一些外宾所在国家的节目,以体现对外宾的友好。
2、发邀请发邀请与宴请大致相同。
商定邀请人数时,要考虑场地的容量,肯定要给客人预备足够的座位。
3、排座位观看演出应按客人的身份事先支配座位。
观看文艺节目,贵宾席一般是第七、八排座位(外国大剧院以包厢为最好)。
看电影则是15排前后(宽银幕影片再靠后一些)。
专场演出通常把贵宾席留给仆人和主要客人,其他客人可排座位,也可自由入座。
如对号入座,可将座位号与请柬一道发出。
4、专场演出的`入席与退席专场演出,可支配一般观众先入座。
主宾席客人在开幕前由仆人伴随入场。
他们入场时,其他观众应起立鼓掌欢迎。
演出进行中,观众不得退场,演出结束,全场起立向演员热闹鼓掌表示感谢,一般观众待贵宾退场后再离去。
5、摄影很多国家禁止在演出期间摄影,这既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也是维护剧团专利。
外国文艺团体演出,拍摄电影、电视、照相、录音,尤其是现场转播,事先必需征得剧团同意。
音乐演奏会,演出过程中,不要因拍照而随便加灯光。
我国款待外宾进行的专场文艺演出,可以拍摄新闻照片和电视。
6、说明书如是专场演出,应备有说明书,用中、外文印成,并提前将剧情介绍或说明书供应客人。
7、献花很多国家习惯在演出结束时向演员献花。
我国在专场或首场演出结束时,也往往献花篮或花束,主宾在仆人伴随下登台向演员致谢。
这种支配,仆人一般不提示客人献花,更不肯定要让客人登台与演员握手。
但我国代表团出国访问,则应事前了解状况,如当地有献花习惯,应主动表示献花。
也有客人献花而不登台,但不献花而登台则较罕见。
涉外礼仪学问大全篇2在走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六条:1.有约在先访问外国人时,切勿未经商定便不邀而至。
外事礼仪礼节及相关涉外知识

外事礼仪礼节及相关涉外知识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外事礼仪礼节还有那些涉外的知识。
您想想,在国际交往的大舞台上,咱们就像一个个演员,一举一动都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身后的国家和文化。
那这外事礼仪礼节,就是咱们的精彩台词和优雅舞步。
先说这见面礼,就跟咱交朋友一样,第一印象太重要啦!外国人见面喜欢拥抱、亲吻脸颊,可咱中国人呢,握手是常见的方式。
这握手也有讲究,力度得适中,太轻了显得没诚意,太重了又让人不舒服,您说是不是?就像做饭放盐,多了咸,少了淡,得恰到好处。
再说说这说话的艺术。
和外国人交流,得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惯。
别一开口就是咱自个儿的那一套,得入乡随俗。
比如,有些国家的人不喜欢直接说“不”,那咱就得学会听弦外之音,不然闹了误会可不好。
这就好比在森林里走路,得看清脚下的路,别踩了不该踩的。
还有这餐桌礼仪,那也是一门大学问。
在国外的餐桌上,刀叉的使用有规矩,餐具摆放也有说法。
您要是弄错了,就像在舞台上跳错了舞步,多尴尬呀!礼物的选择和赠送也有门道。
送外国人礼物,可不能随便挑个咱觉得好的,得了解他们的喜好和禁忌。
送错了礼物,那不是好心办坏事嘛!就像给不喜欢甜食的人送巧克力,不是白搭嘛!在穿着方面,咱也得注意。
参加正式的外事活动,不能穿得太随便,得得体大方。
这就好比去参加重要的考试,不能穿个睡衣就去了,得郑重其事。
另外,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也是必须的。
有的国家忌讳数字 13,有的国家不喜欢特定的颜色。
这就像人家家里的规矩,咱去做客就得守着。
总之,外事礼仪礼节和相关涉外知识,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国际交流的大门,让彼此的交往更加顺畅、愉快。
咱们多学一点,多注意一点,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好的自己,为国家争光,为友谊添彩!您说,这是不是特别重要呢?。
涉外公关礼仪常识

涉外公关礼仪常识
1、了解客人基本信息
接到来客通知时,首先要了解客人的单位、姓名、性别、民族、职业、级别、人数等。
其次要掌握客人的意图,了解客人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在住宿和日程安排上的打算。
最后要了解客人到达的日期、所乘车次、航班和到达时间,然后将上述情况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接待的各项准备工作。
2、确定接待人员
按照身份对等的原则,安排接待人员。
对较重要的客人,应安排身份相当、专业对口的人士出面迎送;亦可根据特殊需要或关系程度,安排比客人身份高的人士破格接待。
对于一般客人,可由公关部门派懂礼仪、有礼貌、言谈流利的人员接待。
3、布置接待场地
良好的环境是对来宾的尊重与礼貌的表示。
接待室的环境应该明亮、安静、整洁、幽雅,配置沙发、茶几、衣架、电话,以备接待客人、进行谈话和通讯联络之用。
室内应适当点缀一些花卉盆景、字画,增加雅致的气氛。
还可放置几份报刊和有关本单位的宣传材料,供客人翻阅。
4、人靠衣装
接待人员是代表公司和国家去接待的,所以要做好自己仪容仪表的修饰。
5、招待好客人
客人到你公司就要招待好客人,始终不要忘了你是你是代表整个公司的,在给客人准备喝的东西时,要先看器皿是否有损坏,,可能的情况下还是用一次性纸杯,环保而且干净然后检查茶饮等是否有异物等再给客人。
6、接待介绍
如果你是接待员,到了公司你们公司有两个领导在接待客人,你应该先介绍你公司的领导再介绍客人,如果是两批人都比较多,应该先介绍客人,在介绍自己公司的领导,这是以尊重来宾为标准的。
涉外公务接待礼仪

涉外公务接待礼仪
第1条公司接待国内外来宾时,除由总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亲自接待以外,其余由行政部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安排接待工作。
第2条外事接待工作必须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和统一部署安排。
第3条外事接待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认真负责、热情周到、不卑不亢、言行得体和严守机密。
第4条外宾来访时,接待人员要准确掌握客人或领导乘坐的交通工具抵离的时间,提前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接送准备。
第5条外宾来访时,接待人员要根据来访者的目的、规格及兴趣、意愿等选择、安排参观项目,确定活动内容,拟订接待方案,
报请主管批准。
第6条公司应根据批准的接待方案,认真做好业务洽谈工作。
洽谈时如遇到超出权限范围的事情,应向公司领导请示。
第7条安排外宾用餐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陪同人员不得超过两名;
安排娱乐活动时,陪同人员亦应适当控制,坚决杜绝出现高
消费、大吃大喝等现象。
第8条在接待来宾的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涉外活动中应注意的礼宾礼仪

庆典、剪彩
• 祝酒辞(简明扼要,热情洋溢,包括译文 在内,朗读 时间不宜超过五分钟)
• 主持介绍
剪彩图片1
剪彩图片2
签约、合影
• 程序(主持、讲话、签约、祝酒) • 签字设备(签字桌、旗、笔、夹子) • 助签人、证签人(人数对等) • 签字(两人、多人)
签约仪式
客方证签人
主方证签人
客
礼宾的作用
• 重要的外交职能 • 外交政策的寒暑表 • 拓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渠道 • 了解别人,宣传自己,发展友谊的重要渠
道 • 外交斗争的手段之一
谢 谢!
• 席位安排(席位卡、中英文) • 席次安排 • 菜单 • 餐桌礼仪(喝汤、说话、吃饭、夹菜、敬
酒、刀叉使用、吐骨) • 酒会(顺时针排队取菜) • 乐队
宴会席位(1)
1
主 人
222
2
5
6
第
二
4
主 人
3
入口
宴会席位(2)
1 3
主2 人
4
5 7
6 8
入口
宴会席位(3)
5
1 主人 2
6
8
4 第二主人 3
• ⑴国务院总理 • ⑵国务院副总理 • ⑶部级正职、省级正职 • ⑷部级副职、省级副职 • ⑸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 • ⑹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 • ⑺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 • ⑻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 • ⑼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 • ⑽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 • ⑾科员 • ⑿办事员
7
入口
宴会席次(1)
2
1
主人
入口
宴会席次(2)
3
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涉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参与人员范围越来越广。
为便于大家了解出席外事活动的礼宾礼仪常识及出国境注意事项, 推动我市外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根据我国礼宾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编辑了本手册, 希望能为广大涉外人员提供参考。
一、涉外礼宾 1(一) 礼宾原则 2(二) 礼宾要求 3(三) 礼宾次序 5(四) 礼宾安排 61. 迎送 62. 会见93. 会谈124. 签约145. 宴请17二、涉外礼仪19(一) 仪表服饰20(二) 交际礼仪24(三) 宴会礼仪28三、出国访问33(一) 基本礼仪(二) 因公出国境要求(三) 注意事项(四) 建议携带物品(五)中外互免签证国家一、涉外礼宾一、涉外礼宾涉外礼宾,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礼仪活动与交际活动,以礼待宾。
(一)礼宾原则外事礼宾工作的三个原则是:平衡、对等、惯例。
平衡,是指对大国、小国,对强国、弱国,对富国、贫国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国际交往中一个普遍公认的原则。
对等,是指一方受到另一方给予的优待时,作为对等,也应给予同样的待遇。
惯例,是指经过国际上的长期实践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规范。
礼宾原则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实际安排上也需要变通或给予“破格接待”。
(二)礼宾要求1、务实合作礼宾是手段,合作是目的。
涉外礼宾既重礼仪,更重实效,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勤俭科学办外事。
2、尊重他人尊重外宾的个人信仰和个人隐私,注意了解外宾的禁忌事项,尊重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
3、诚信守时涉外交往应努力做到信守承诺。
不可轻易做出承诺,已承诺的事情应尽力做到。
因某种原因无法履行的承诺应及早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涉外交往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如约而至、按时到达。
(三)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礼宾次序的排列,一般遵循以下规律:1、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
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
2、按字母顺序排列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也有按其他语种字母顺序排列的情况。
这种排列方法多见于国际会议、体育比赛等。
3、按大使到任时间排列多国使节出席的活动,可按大使到任时间先后排列礼宾次序。
(四)礼宾安排1、迎送按地点不同,可以分为机场迎送、火车站迎送和宾馆迎送等,本册以机场迎送为主,其他地点迎送可以参照执行。
(1)确定迎送规格:根据外宾的身份和来访目的,确定迎送人员的规格,但迎送人员不宜太多。
(2)机场迎接和机场献花:迎接重要代表团时,可视情安排献花。
应提前了解外宾对鲜花品种、颜色、气味等有无禁忌;外宾下机后,礼宾人员负责做好介绍工作,一般是将主人介绍给客人。
献花一般安排在介绍完前来迎接的主要领导之后。
(3)迎送专机时,为了便于国宾乘车,主车后座右边车门应直对红地毯。
图1. 迎送专机示意图(1)中方迎接人员(2)献花人员(3)外方迎接人员(4)中外记者2、会见在外事接待中,会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出席会见的主要领导一般提前到达会见地点,听取接待人员的情况汇报,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1)迎接:主人应在会见厅门口,由礼宾人员将外宾引领到会见地点,双方握手后落座。
(2)介绍:落座后,中方主人或礼宾人员先介绍中方出席人员,然后外方介绍外方出席人员。
目前也经常采用放置手边名单的方式,不再做介绍。
(3)座次: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室或宾馆会见厅,通常是沙发形式。
就座时主宾坐在主人右边。
翻译安排在主人和主宾的后边。
其他参加会见的客人按礼宾次序在主宾一侧就坐,中方陪同在主人一侧就坐,事先摆放席签。
图2. 会见座次示意图(4)礼品:双方应提前协商好是否交换礼品以及交换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5)合影:如有合影,应事先按礼宾次序排好站位图。
3、会谈会谈通常用长方型桌子或椭圆型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
如外方也有翻译,新的做法是安排在主人翻译对面,以便工作。
图3. 会谈座次示意图4、签约签约仪式是指通过谈判,就交流与合作达成意向或协议后,由各方代表正式签字的仪式。
(1)签字仪式的准备:1.提前做好文本的协商、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2.提前协商好签字地点、程序、签字人和参加人员,签字人的身份应大致相等,双方参加人员不宜太多,人员数量基本对等;3.提前预订场地,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如文本夹、签字笔、吸墨器、签字桌、台布、国旗、合影台阶、主持人和翻译的麦克风、香槟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等。
(2)签字仪式程序:1.参加签字的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签字人员座位之后;2.主持人宣布签字仪式开始;3.签字人在各自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员吸墨并互相传递文本;4.再次签毕后,由双方签字人员交换文本,相互握手;5.服务员端上香槟酒,双方共同举杯庆贺;6.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
图4. 签约仪式站位示意图图5. 大型宴会桌次示意图5、宴请宴请通常有正式宴会、冷餐招待会、酒会、便宴、工作午餐等。
举行宴会可用圆桌或长条桌。
图6. 宴会餐桌的座次示意图二、涉外礼仪二、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指涉外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仪表服饰注重仪表服饰是涉外礼宾的基本要求,是对外宾的尊重和礼貌,也是自尊自重的体现。
1、仪表注意个人卫生。
适时理发,不留长发,指甲、鼻毛应勤修剪。
衬衣、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保持干净。
衬衣里面的内衣不要露出衣领或衣袖。
不要在公众场合擤鼻涕、掏鼻孔、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在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时可含上一点茶叶,以除异味。
化妆应自然、适度、协调,不当众化妆,不在异性面前化妆,不对别人品头论足。
2、服饰着装应大方、整洁,与环境相协调。
讲究三色原则,即西服、衬衣、领带、腰带、鞋袜等全身的颜色一般不应超过三种。
男同志参加正式活动时,可穿深色正装(西装或中山装)、制服,穿深色皮鞋。
穿西装参加正式活动应系领带。
参观游览时,可穿便装,亦可穿西装不打领带。
女同志可穿西装(下身为西裤或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或连衣裙等。
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
忌着露趾凉鞋、鞋拖、皮裙、超短裙、过紧或过于暴露的衣服、透视装等。
新西装在穿之前,外表的商标应拆除。
穿单排两扣西装,可扣上面一个扣子;单排三扣西装,可扣上两个扣子或中间一个扣子;双排扣西装,应将扣子都扣上。
穿深色西装、黑皮鞋时,忌配浅色袜子;穿西装忌配布鞋、运动鞋。
(二)交际礼仪1、介绍在交际场合见面时,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握手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通常,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男子与女士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方。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顺其自然,不必拘谨。
3、名片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双手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不要将字体倒着给对方)。
接收名片时,应用双手接,浏览一下并适当寒暄,切忌不看而直接放入口袋。
不要将名片放到裤子后面的口袋里或遗忘在桌子上或随意丢弃。
4、称呼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
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女士。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
5、交谈交谈时,要尊重他人隐私,不打听外宾的年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不谈论政治及宗教问题,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话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
注意交谈时与对方保持目光交流,特别是对方回答自己的问题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心不在焉。
(三)宴会礼仪1、应邀出席接到宴会请柬,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组织者安排。
万一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应尽早通报、解释。
应邀出席前,要核实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参加范围及对着装的要求。
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核对席签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
2、致辞敬酒在主人和主宾致祝酒辞时,应暂停进餐和交谈,注意倾听。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但切记不要劝酒、不要喝过量,应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3、就餐礼仪吃东西要文雅。
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
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
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
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作为主陪、副陪,应尽量扩大交谈范围,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个人说话。
面包可用手掰成小块后再吃。
上鸡、龙虾、水果时,通常会随后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
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用自助餐时,要自觉排队,每次取食不宜太多。
4、餐具使用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则是刀、叉、盘子。
请外国人吃中餐时,通常以中餐西吃为多,既摆碗筷,又设刀叉。
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嘴内。
就餐时按刀叉顺序由外往里取用。
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盘内,以示吃完。
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摆,刀口应向内。
吃鸡、龙虾时,可以用手撕开吃,否则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吃。
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
切菜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撞击盘子而发出声音。
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轻轻推上叉。
三、出国访问三、出国访问(一)出访礼仪1、尊重当地习俗,努力做到入乡随俗。
2、遵守当地的法规,遵守交通规则。
3、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遵守社会公德,展示国人良好形象。
4、注意举止文明,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注意讲究卫生,不随处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便吸烟。
(二)因公出国(境)要求1 、出访团组成员身份真实, 没有隐瞒和编造现象(一个团组人员不超过6人)。
2 、国外邀请单位、邀请人和出访内容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