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型偏光棱镜
格兰泰勒棱镜的作用

格兰泰勒棱镜的作用在光学中,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而格兰泰勒棱镜可以将这些光分成不同的波长。
它是由三角形的均质光学玻璃制成,有两个平行的表面和一个斜面。
光线从一个平面进入,然后通过折射的方式在另一个平面上发生偏转。
1.分光:格兰泰勒棱镜可以将白光分成不同的波长,从而将其分解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导致的。
当光进入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从而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
这个过程被称为色散。
2.光谱分析:通过使用格兰泰勒棱镜,科学家可以将复杂的光源,如恒星或发光的气体,拆分成不同的光谱。
光谱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信息。
通过观察特定波长的光线被吸收或发射,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3.折射率测量:格兰泰勒棱镜可以用于测量不同物质中的折射率。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折射率。
这对于确定材料的光学性质和检测材料的质量非常重要。
4.光学实验教学: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易于操作的特点,格兰泰勒棱镜广泛用于光学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了解光的行为,学习如何使用棱镜进行光谱分析,并理解色散和折射的原理。
5.光学仪器校正:格兰泰勒棱镜也常用于校正光学仪器,如光谱仪和光度计。
通过测量延迟的光线并调整仪器的设置,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6.装饰和艺术:格兰泰勒棱镜还常用于装饰和艺术领域。
光通过棱镜时的奇特和美丽的效果吸引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兴趣,成为创作和设计的灵感。
总结起来,格兰泰勒棱镜在分光、折射率测量、光学实验教学、光谱分析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科学家、学生、研究人员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创作的工具。
虽然现在有更先进的光学仪器可供选择,但格兰泰勒棱镜仍然是一个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仪器。
不同种类偏光显微镜的相关学问介绍 偏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不同种类偏光显微镜的相关学问介绍偏光显微镜操作规程偏光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插入了起偏振镜和检偏振器,用以检查样品的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的显微镜。
起偏振镜和检偏振镜都是由偏光棱镜或偏光板的尼科耳(nicol)棱镜制成。
前者安装在光源与样品之偏光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插入了起偏振镜和检偏振器,用以检查样品的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的显微镜。
起偏振镜和检偏振镜都是由偏光棱镜或偏光板的尼科耳(nicol)棱镜制成。
前者安装在光源与样品之间,后者安装在接物镜与接目镜之间或接目镜之上。
在生物样品中,肌肉纤维、骨骼和牙齿等具有各向异性,淀粉粒、染色体和纺锤体等具有双折射性,因此被用于组织细胞的化学讨论。
光源可以用单波长光线。
由于生物样品比金相、岩石或结晶的双折射性显著微弱,所以有时也借敏感的检偏振板造成的相加相减现象而利用其干涉色。
偏振光的基础学问一、自然光和偏振光光是一种电磁波,属于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一切实际的光源,如日光、烛光、荧光灯及钨丝灯发出的光都叫自然光。
这些光都是大量原子、分子发光的总和。
虽然某一个原子或分子在某一瞬间发出的电磁波振动方向一致,但各个原子和分子发出的振动方向也不同,这种变化频率极快,因此,自然光是各个原子或分子发光的总和,可认为其电磁波的振动在各个方向上的几率相等。
自然光在窗过某些物质,经过反射、折射、吸取后,电磁波的振动波以被限制在一个方向上,其他方向振动的电磁波被大大减弱或除去。
这种在某个确定方向上振动的光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光波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
二、直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及椭圆偏振光1.直线偏振光直线偏振光由于光线的振动方向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这偏振光又叫作平面偏振光正对光的传播方向看去,这种光的振动方向是一条直线,因此又叫直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
2.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1)光的双折射现象和晶体的光轴当一束光线射入各向异性的晶体中时要分裂为两束沿不同方向传播的挑线,这种现象叫双折射现象发生双折射的两束光线都是偏振光。
格兰-泰勒棱镜和格兰-付科棱镜透射比的比较研究

格兰-泰勒棱镜和格兰-付科棱镜透射比的比较研究唐恒敬;吴福全;邓红艳【摘要】为了验证空气隙的厚度是否对偏光棱镜的透射比产生影响,对格兰-泰勒棱镜和格兰-付科棱镜的透射比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利用UV-3101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两只格兰-泰勒棱镜和两只格兰-付科棱镜的透射比进行了实验测试,发现格兰-泰勒棱镜的透射比(85%左右)明显高于格兰-付科棱镜(50%左右).理论分析表明,对于严格的准直光束,两种棱镜的透射比均随波长的变化而振荡,且这种振荡对格兰-付科棱镜强于格兰-泰勒棱镜;但在分光光度计上的测试并未出现振荡,这说明对于非严格准直的光束,空气隙的厚度并不影响棱镜的透射比.【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06(030)002【总页数】3页(P215-217)【关键词】物理光学;偏振光;格兰棱镜;透射比;干涉【作者】唐恒敬;吴福全;邓红艳【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曲阜,273165;曲阜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曲阜,273165;曲阜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曲阜,2731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6.3引言透射比是衡量光学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1~4],它描述的是光学器件的透光效率。
偏光器件的透射比是指实际通过偏光器件后的光强It与偏光器件允许通过的那一部分平面偏振光的光强I0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即:Tλ=×100%。
格兰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偏光棱镜[5],主要有4种设计形式:格兰-汤普逊棱镜和与之对应的空气隙型——格兰-付科棱镜;李普奇棱镜和与之对应的空气隙——格兰-泰勒棱镜。
就棱镜透射比而言,格兰-汤普逊棱镜和李普奇棱镜几乎相同,但它们的空气隙型格兰-付科棱镜的透射比却比格兰-泰勒棱镜低得多。
它们的外型相同,晶体的光轴都在入射端面内只是晶体光轴相差了90°。
正是由于晶体光轴的这一变化引起了二者透射比的较大差异,本文中对这两种空气隙棱镜的透射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为相关科技工作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偏光镜的使用方法

偏光镜的使用方法一、基本概念1、自然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均匀振动的光2、偏振光(偏光):在垂直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某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
产生方法:(1)Nical(尼科尔)棱镜(2)偏光片3、消光:透明材料在正交偏光镜下不透光(变光)的现象。
4、全消光: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材料360度,始终不透光的现象。
二、原理与结构1、原理(1)自然光经过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片时,无光线射出。
(2)自然光经过晶体宝石材料,经过折射作用,可转变为偏振光。
(3)根据均质或非均质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的不同现象,来提供鉴定宝石的依据。
2、组构上偏光片(可以转动)干涉透镜(观察干涉图)玻璃载物台(可以转动)下偏光镜(不能转动)白光源三、操作步骤1、擦净宝石,打开光源2、调节上偏光片,使其与下偏光片正交(视域黑暗)3、将宝石置于玻璃载物台上旋转360度,从上偏光片上方观察宝石明暗4、若为双折射材料(转动一周四明四暗),用干涉球找光轴,观察干涉图,定轴性四、现象解释1、现象:四明四暗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一周,出现四明四暗变化结论:非均质体宝石的非光轴方向,如水晶、红蓝宝等2、全暗(全消光)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360度,没有光线透过、全暗结论:均质体宝石或非均质体的光轴方向,如石榴子石、尖晶石、玻璃等特别提示:非均质体光轴方向会出现干涉图3、集体消光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一周,始终明亮结论:非均质体的多晶集合体宝石,如玛瑙、翡翠、石英岩石等原因:(1)集合体宝石半透明—近透明,正光镜下,总有部分颗粒不在消光位,因而总有光线透过,总体明亮(2)颗粒边界光线的透过也会产生明亮的效果特别提示:非均质体宝石由于裂隙发育,也会出现镜现象,如祖母绿、红宝石常见4、几种特殊现象(1)异常消光:均质体宝石由于受应力作用在正交偏光镜下表现的不均匀的消光现象常见:1)斑纹状、波状、格子状、蛇皮状:合成尖晶石常见2)假十字消光:常见于玻璃、塑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中结论:均质体宝石异常消光的确定方法:上下偏光片正交是将宝石转至最亮,快速旋转上偏光片,如果宝石更亮,则为异常消光,不发生变化为双折射消光(2)全暗假象某些高折射的宝石:锆石、金红石等,台面向下放置有时候由于全反射几乎没有光线透过,出现全暗现象解决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刻面放置,并结合其他仪器判定(3)全亮现象:裂隙特发育宝石(祖母绿、红宝石常见)五、干涉图的观察1、原理:光线在非均质体宝石中传播,产生双折射,分解成两条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二者的RI不同(传播速度不同)造成一定的光程差,经锥光的会聚产生干涉作用,而形成干涉图2、现象:1)一轴晶干涉图:黑十字加干涉色圈2)二轴晶干涉图:弯曲的单(双)臂+干涉色圈3)牛眼干涉图(中空十字及干涉色圈):水晶类宝石(特有)4)螺旋桨状干涉图:某些紫晶(具有复杂双晶的、合成的一般没有) 3、观察方法1)上下偏光出于正交位置2)全方位转动宝石寻找光轴方向(出现干涉色的方法)3)在干涉色最密集的方向加干涉球观察4)干涉球的位于上偏光片与宝石之间特别提示:干涉图仅在透明非均质体宝石的单晶体中出现六、用途1、确定宝石的光学特征(均质体、非均质体、异常双折射、集体消光)2、确定宝石的轴性(一轴晶、二轴晶):利于干涉球3、观察宝石的多色性:使用单偏光(上下偏光片平行),转动宝石观察颜色变化七、注意事项八、适用于透明—半透明宝石(透明度差的宝石结论不可靠)九、至少从三个方向进行观察(避免光轴方向及全反射)十、裂隙、裂理、双晶、包体较多的宝石对结论的影响十一、样品过小或有异常消光的样品,要结合其他仪器进行验证十二、注意黑十字异常消光与一轴晶干涉图的区别分光镜的使用方法一、分光镜是利用分光二件(棱镜和光栅)将白光分解成不同组成波长的单色光的仪器。
格兰泰勒棱镜工作原理

格兰泰勒棱镜工作原理
格兰泰勒棱镜是一种由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格兰泰勒于1858年
发明的光学仪器。
它利用棱镜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格兰泰勒棱镜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入射光:当白光照射到棱镜的表面上时,光线会被折射。
2. 折射角: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时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的。
3. 分解: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偏离的角度不同,所以在通过棱镜时,光线会被分解成一系列色彩分布较宽的连续谱。
4. 空气折射率:格兰泰勒棱镜中还有一层空气,在光线通过空气到达另一侧棱镜表面时,光线会再次发生折射。
这次折射的角度取决于空气的折射率。
5. 颜色偏移: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空气时,不同颜色的光线会再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使得不同颜色的光线最终聚焦到不同位置。
6. 棱镜分光:最终,不同波长的光线被分散成一个连续的谱线,从红色到紫色,依次排列。
通过格兰泰勒棱镜可以实现对白光的分光,将其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
这个原理在物理实验、光谱分析和光学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辽宁佩林布洛卡棱镜的原理

辽宁佩林布洛卡棱镜的原理辽宁佩林布洛卡棱镜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它是由法国物理学家Augustin Jean Fresnel于1823年设计的。
它主要用于实验室中分析光的偏振性质,以及在光学仪器中用于调节光的偏振方向。
佩林布洛卡棱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折射特性,实现了偏振光的分析和转换功能。
具体原理如下:1. 偏振光的产生:光波由电场和磁场组成,偏振光是指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其电场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
光经过透明介质或反射、散射产生的光都是非偏振光,而通过适当的装置(如偏光片)可以将非偏振光转化为偏振光。
2. 入射光的分析:佩林布洛卡棱镜的起作用部分是由铋硼酸锂制成的棱镜。
当非偏振光通过棱镜时,棱镜会将其分解为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光,形成特定的干涉图案。
这些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是根据棱镜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确定的。
3. 光的转换:佩林布洛卡棱镜可以将一种偏振方向的光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方向的光。
具体来说,佩林布洛卡棱镜可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来变换光的偏振状态。
这种转换是通过调整棱镜两个表面之间的相对角度和光线的入射角度来实现的。
佩林布洛卡棱镜的使用有以下特点和应用:1. 分析光的偏振性质:佩林布洛卡棱镜可用于分析未知光的偏振方向和线性偏振光的强度等性质。
2. 检测材料的光学性质:通过佩林布洛卡棱镜,可以检测材料的光学性质,如吸光度、折射率等,并通过观察干涉图案来判断样品的晶体结构。
3. 光学仪器中的应用:佩林布洛卡棱镜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中,如偏振显微镜、偏振光谱仪等,用于观察光学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4. 传感器和通信技术:佩林布洛卡棱镜在光纤传感器和光通信技术中也有重要应用,如利用其偏振分析和转换功能来实现光纤传感信号的选择和调制。
总之,辽宁佩林布洛卡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光学仪器,通过分解、分析和转换灯光的偏振状态,可以实现对光的偏振性质的研究和应用。
线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

第六章第5讲pWave Optics631线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6.3.1 线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d③二向色性起偏器,人造偏振片一、晶体起偏器件1、晶体的二向色性、晶体偏振器某些晶体对o光和e光的吸收有很大差异,例如电气石对光有强烈吸收对光这叫晶体的二向色性(dichroism)。
例如,电气石对o光有强烈吸收,对e光吸收很弱,用它就可以产生线偏振光。
e 光····光轴电气石光轴线栅起偏器入射光含有各种偏振态平行于线方向的偏振光能够激发电子沿线移动,这导致光的发射从而抵消了入射光。
对于垂直于线的偏振光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这种起偏器在红外波段工作最好。
二向色性偏振片采用同样的思路,但是使用长聚合物。
可见光波段的线栅起偏器应用半导体制备技术, 用于可见光波段的线栅起偏器已被开发出来。
间距小于1微米。
n )arcsin(12n c =θ使入射光束在入口处分成两束。
垂直偏振光经过从高折射率(1.66)到低折射光束往下倾斜,异常光折射率接近寻常光,也可能发生全反射。
<GKH=14º时,异常光全反射格兰(Glan)棱镜()偏振棱镜可由自然光获得高质量的线偏振光,它又可分为偏光棱镜和偏光分束棱镜。
z 偏光棱镜:可由自然光获得原方向的线偏振光吸收涂层格兰—汤姆孙棱镜光轴的取向使e光对应············•光轴方解石o e i的恰是n e 。
•光轴方解石加拿大树胶(n =1.55)n o (1.6584)>n (1.55)>n e (1.4864)i 临界角光全反射了光可通过i > 临界角,o 光全反射了,e 光可通过。
B .格兰(Glan)棱镜●xZ=0⊙●yO光e光主平面是与此上图垂直的平面晶体线偏振器•格兰(Glan)棱镜渥拉斯顿(Wollaston)棱镜(a)和罗雄(Rochon)棱镜(b)晶体线偏振器可由自然光获得分开的两束线偏振光光进入到第1块方解石后,o光和e光在方向上没有分开渥拉斯顿(Wollaston)棱镜o光和e光在方向上没有分开。
3M BEF的知识

3M BEF的知识对平板显示的专业人员来说,3M光学增亮片并不陌生。
增亮片分为3大类:棱镜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系列,反射型偏光片(DBEF:Dual-Brightness Enhance Film)系列和增强型镜面反射片(ESR: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
棱镜膜(BEF)工作原理棱镜膜(BEF)是利用3M微复制技术制造的光学薄膜,其表面为20微米左右高度的微三棱镜结构。
图1为装置BEF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从下扩散片出射的光线是各方向均匀的发散光。
红箭头表示视角较小的光线(能够进入正视者的眼睛),蓝箭头表示视角较大的光线。
加入BEF以后,红箭头部分聚拢在如图所示的70度左右范围内出射,而蓝箭头部分被微三棱镜反射回背光源系统,经过循环,重新加以利用,最终也在70度左右范围出射。
所以,棱镜膜(BEF)的增亮原理,是将原先大视角的发散光,聚拢在约70度的范围内出射,从而增加了正视的亮度,减小了可视视角。
对于透射式LCD,标准的配置是安装两层棱镜方向相互垂直的BEF。
反射型偏光片(DBEF)工作原理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亮度,就要使用第二系列产品――应用多层膜技术生产的多层光学膜(MOF)。
多层膜技术是指在不到200微米的厚度中复合1000层左右的光学薄膜。
3M多层光学膜(MOF)包括反射型偏光片(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系列和增强型镜面反射片(ESR: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
如图2,背光源出射的全偏振光光矢量分解到P和S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振动方向上。
对于传统的吸收型偏光片,选择透过一个振动方向的光线(此处假定是P光),而将与其垂直方向的光线(此处假定是S光)全部吸收,所以光能在通过LCD下偏光片时会被吸收而损失50%以上。
3M 反射型偏光片(DBEF)装置于背光源和LCD下偏光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