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下午10时54分26秒下午10时54分22:54:2623.7.26
专家告诉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3.7.2623.7.26Wednesday, July 26, 2023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2:54:2622:54:2622:547/26/2023 10:54:26 PM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3.7.2622:54:2622:54Jul-2326-Jul-23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3.7.2623.7.26Wednesday, July 26, 2023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2:54:2622:54:2622:547/26/2023 10:54:26 PM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3.7.2622:54:2622:54Jul-2326-Jul-23
一、理论渊源-保护关税思想 ,独立战争
对外贸易开展道路的选择 汉密而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二、理论背景 三、理论基础─生产力论
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 后进国家通过参加国际分工与交换开展生 产力,这才是根本,只有如此,对外贸易 才会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开展。
事实上,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求得 生产力的增长,因此,只要一项措施最终 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增长,他就是积极的、 有意义的,从而为保护理论提供了理论基 础。
3、衡量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程度的指标是人 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范围 可能是最大的,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 却是贸易开展的潜在障碍。
〔三〕产品生命周期说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产品要素密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相互需求理论
定义
内容
意义
相互需求理论是由John Stuart Mill 提出的,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具有优势, 但这种产品的生产也依赖于其他国家 的产品。因此,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相 互需求理论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相互需求理论的核心是相互依赖性。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依赖于其他 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相互依赖 关系可以通过贸易得到解决。因此, 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相互需求理论进行 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卖家和买家都只能接受市场价 格,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市场价格产生实质影响,市 场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假设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均衡和贸易利益,但在现 实世界中,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常见,许多市场都存在一 定程度的垄断或竞争不足的情况。
规模报酬不变
01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保 持不变。
VS
启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需要不断适应现实经济的发展和变 化。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元素、考 虑复杂因素等途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传 统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证 研究,不断检验和完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
05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 性
假设条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具有简洁明了、逻辑严谨和易于操作等特点,它强调了国家间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成本等 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的影响。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
0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
越来越紧密。在这个时期,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开始萌芽。
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的生产策略。

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

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
生产模式: 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酒
贸易模式: 英国出口毛呢,进口酒; 葡萄牙出口酒,进口毛呢
分工前
国家
酒的产量 所需要的劳动人 毛呢(单 所需要的劳动人
(单位) 数(人/年)
位)
数(人/年)
英国 1
120
1
70
葡萄牙 1
80
1
110
分工后
国家
酒的产量 所需要的劳动人 毛呢的产量 所需要的劳动 (单位) 数(人/年) (单位) 人数(人/年)
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该法 1846年被废除。
2.3.2 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 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该国可以 专门生产并出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或称比较优势商 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比较大的商品(或称比较劣 势商品),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 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 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 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
(1)基本假设 (2)贸易基础 (3)举例说明 (4)生产与贸易模式 (5)贸易所得 (6)例外 (7)对理论的评价
2.2.3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亚当·斯密)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更高的劳动 效率(或称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劳动效率较 低(或称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 势的商品。这样,资源会被更有效地利用,而且进行分工和 贸易的双方都会受益。

第3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思考:
中国当前奉行的是“重商 主义”贸易政策吗?
四、重商主义学说简评
1、进步作用 理论上
冲破封建束缚,指出对外贸易能使一国富足 认识到货币不只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资本功能 政策上 提供了国家关于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 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原始
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有许多主张和措施对当今世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
不遵循比较优势带来的失败:印尼的飞机战略
哈比比获英国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任印尼副总统。 他认为,为什么印尼不应只出口低廉的裤子,而应制造飞机, 获取更多利润。他到处鼓吹要在印尼建立亚洲最先进的航空 工业,被人称为“高科技先生”。在他主持之下,印尼投资 数百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飞机生产基地。
可是这违背了印尼的比较优势:印尼缺乏配套的产业基础 和足够的高级科研技术人才。
呢绒(1单位) 酒(1单位)
葡萄牙 90人/年 80人/年
英国
100人/年 120人/年
相对成本: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
要素投入的比率。
呢绒(1单位) 酒(1单位)
葡萄牙
1.125
0.89
英国
0.83
1.2
分工:葡萄牙-酒;英国-呢绒
比较成本的定义(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大米(吨)小麦(吨)
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托马斯·孟生平简介
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是英国晚 期重商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贸易差额论的典型代表。同 时,他又是英国的一个大商业资本家,曾任英国东印度公 司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委员。其主要代表著作有:《论 英国东印度贸易:答对这项贸易的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 (1621)、《1628 年东印度公司向国会下院提出的请 愿与申述》(1629)、《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664)。《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在历史上占据 着不可磨灭的地位。马克思曾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被 看作是 “重商主义的圣经”。后来,凯恩斯非常钦佩重 商主义的思想,他的理论主张也被称作新重商主义。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现代案例
以美国钢铁保护为例,美国政府通过限制进口钢铁,保护本国钢铁产业,但导致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和贸易战。
对现代贸易政策的影响
贸易战和报复
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 的贸易战和报复行为,对全球经济造 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 施,以保护本国产业,但这些措施可 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的不稳定。
区域性贸易协定
为了规避全球贸易规则的限制,一些 国家开始寻求区域性贸易协定,以实 现更自由的贸易。
05
新贸易理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国际贸易的起因、模式 和福利效应。
特点
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不完全竞争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完 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局限。
对现代贸易的启示
绝对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各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来生产商品 ,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所需的其它商品。这样可以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和பைடு நூலகம்国民福利。
在现代贸易中,各国之间的分工合作越来越明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 和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 现互利共赢。
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差异
理论基础
01
传统贸易理论基于比较优势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而新贸易理
论则基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贸易起因
02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起因在于资源和技术差异,而新贸易理
论则认为贸易起因在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
贸易模式
03
传统贸易理论强调产业间贸易,而新贸易理论则更注重产业内
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380 220
英国 220 280
四、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 :
L aLj = Q j
例: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 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 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 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 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 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 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 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
英国
小麦(吨/年人)
6
1
玉米(吨/年人)
4
5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600 400
英国 100 50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aLA)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bLB)
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量(△QB) 减少的A产量(△QA)
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 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 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贸易政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都具有关键意义。

一、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金银财富,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金银数量。

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采取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他们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实施贸易禁令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产业,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从而实现贸易顺差。

然而,重商主义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它只关注了货币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经济利益。

而且,长期的贸易保护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劳动投入比另一个国家少,那么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强调了专业化分工和自由交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各国的福利。

但绝对优势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三、比较优势理论为了弥补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就仍能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它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广泛的依据。

比如,假设 A 国生产 1 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6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4 个单位的劳动;B 国生产 1 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12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8 个单位的劳动。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 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 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 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第二节 亚当•斯密以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提出 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 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也 就是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的相 对技术差异(实际上就是比较两个国家在生 产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来决定一个 国家应该生产交换哪种产品。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呢绒和酒的国内相对生产 成本:
呢绒的相对生产成本:
英国= L/Q1呢÷L/Q2酒=90酒/100呢绒=0.9
葡=100酒/120呢绒=0.83
通过比较,葡萄牙在呢绒的生产上相对成本较低,由于假定 这些国家多生产其中一种产品时,放弃一定量的另外一种产 品的生产转换率是固定的,即劳动在两个部门的具有完全的 适应性。这样,葡萄牙可以完全专业化生产呢绒(表格中生 产的数量是120单位)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1、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只是揭示了分工和贸易会给参 加双方带来利益,但是利益的范围有多大, 各国所得利益的比例是多少,李嘉图对此并 未作出解答。而他的学生、19世纪中期英国 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约·穆勒用相互需求的供 求关系,对此作出了重要补充。
穆勒在三个方面对比较利益理论进行了补充 和创新:
同时,粮价的上涨也增大了居民的购粮开支, 从而相应地减少了对工业品的购买;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谷物法”限制外国 粮食进口,也必然招致外国对进口英国工业 品的报复。
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 益,他们迫切要求废除“谷物法”,而土地 贵族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也极力维护 “谷物法”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6P小麦换回英国的6M布,比国内生产多出了2M;英 国的5M布能够换回美国的5P小麦,比国内生产多出了4P
对彼此双方都有利
9
四、对绝对利益论的评析 1、进步性:
1)研究领域扩大,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2)提出国际分工,并指出其必然性 2、局限性
前提是各个国家都必须具备生产某些产品的绝对优 势,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具有这个优势 那些没有优势的国家怎么办?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不用生产,不参加国际分工?或者说一味进口? 理论上还不够完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始 3)积极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原材料进口以及制成品出 口的思想
5
2、局限性:
1)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只停留在实践的阶段;绝 大多数重商主义者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议论,不 够成熟,比较肤浅。
2)不全面、不科学。只研究如何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 未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能否为贸易双方带来实际利 益。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只停留在流通领域,而没有深入到生 产领域。
1 、假设前提:简单化了国家生产 1)只有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 2)自由贸易 3)劳动力国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流动;
11
4)各产品国内生产成本固定,不考虑技术变化; 5)忽略运输成本,物物交换(易货贸易) 6)劳动同质,且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单位产品生产需要的劳动投入相同。 2 、内容:发展绝对利益论——各国并不一定只能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
比较利益论的出现
10
3.3 比较利益论(比较成本论)
一、背景:《谷物法》存废问题上 引起了封建贵族和 工业资产 阶级的 争斗
《谷物法》:维持国内粮价与地租的高水平 封建地主有利可图 工业资本家:厂房,地租,劳动力,粮价,成本加大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二 比较利益论的观点
将这种理论扩大到国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长(生 产某一些产品存在绝对有利的优势)。 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专长去生产产品,然后再到国际市 场上去交换,则对彼此有利 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家生产便宜,应从外国购进——朴 素的贸易观
3、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条件——使 一国生产某些商品存在绝对优势的根源。
绝对收益
美国
英国
6
3
4
2
相对成本
美国
英国
1/2
2
1/2
2
当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而 且两种两种产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 比例相同时,没有互惠贸易产生.
“廉价卖出原材料,高价买进制成品”——愚蠢的 3)现行金为奖励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本国商品的商人
最早形式的出口补贴,有利于本国商品降低价格,提高竞 争力,争夺世界市场
3
3、保护关税政策 对进口制成品设置关税壁垒,课以重税
进口商品价格昂贵,无法占领本国市场 对进口原料或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或退还 进口原料征收税 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低的产品,而是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
国家之间的情况:“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原则
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这两种产品A和B中,M国生产的优 势都大于N国,此时,M国会选择优势最为明显的那一种, N国会选择劣势最不明显的那一种,这样,生产后经过交换 , 对双方都有利。
12
举例说明:
绝对利益
美国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
4、发展阶段 1)货币差额论:“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 —原则采用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 贸易中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
2)贸易差额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应保持进出 口总额顺差,反对国家利用行政手段限制货币输出
对方国家也采取同等政策,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展开 原 因 国内金银太多,容易造成物价上涨,消费减少,影响
英国
小麦(p/wh)
6
1
棉布
4
2
(m/wh)
选择相对成本最低的结果就是:
相对成本
美国
英国
1/6
6
1/2
2
美国选择了生产小麦,英国选择生产棉布
通过交换,使得双方都得到好处.
说明: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通过分工与 贸易,双方仍可获益.
13
比较利益论的例外情况:
小麦(p/wh) 棉布(m/wh)
二、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观点
1、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条件,而分工可以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提高熟练程度 2)分工可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其他无用时间
3)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发明机械
7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分工既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 物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有利。
3)将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错误认为货币是衡量一国富 强程度的尺度,因而得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对外贸 易的目的就是从国外取得货币,货币是有限的,此得彼失, 无法认识到国际贸易有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6
3.2 绝对利益论(绝对成本论)
一、背景:重商主义的极端自我保护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 易理论,作为反对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8
绝对利益论的例子
美国
英国
小麦(P/WH)
6
1
棉布以得知: 1)美国生产小麦,与英国相比,具备绝对优势 6:1
2)英国生产棉布,与美国相比,具备绝对优势 5:4
那么,从绝对利益论的观点来看,美国应该专业生产小 麦,英国应该专业生产棉布;各自生产之后,以1:1的 比例交换(进行贸易),能达到什么效果?
贸易 允许货币输出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流入。“货币产 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2
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1、货币政策 早期:用严厉的刑罚,禁止货币输出——西班牙,处死 晚期:想方设法吸收外国货币——买卖所得必须换成本 国商品输出
2、奖出限入政策:
1)进口:限制奢侈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鼓励原材料进口
2)出口:鼓励制成品出口,限制原料出口
——强化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高薪聘请外国专家,鼓励外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入,限制本 国技工外流和机器设备外流,鼓励人口增长,提供充足劳 动力,扶持制造业发展
对外贸易顺差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4
三、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1、进步性: 1)认识到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针对封建社会闭 关自守的自然经济)
2)认识到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还是资本,可以带 来更多的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