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第二部分(精华)宏利巨献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第二部分(精华)宏利巨献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第二部分(精华)宏利巨献综合论述题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5.论述《俄底浦斯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6.论述但丁在《神曲》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两重性。
7.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8.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9.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10.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11.论述浮土德的艺术形象。
12.论述《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13.分析《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年。
14.论述《悲惨世界》的主题内容。
15.论述奥涅金这一形象。
16.论述《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17.分析于连的艺术形象。
18.论述《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19.分析拉斯蒂涅的艺术形象。
20、分析高老头的艺术形象。
21.论述《欧也妮葛朗台》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
22.论述《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3.分析《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和五个地主的形象特点。
24.论述《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艺术形象。
25.以《卡拉玛佐夫兄弟》为例,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复调”思想特征。
26.论述苔丝的艺术形象,兼论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
27.分析聂赫伯朵夫的艺术形象。
28.分析安娜的艺术形象。
29.论述《玩偶之家》的思想主题及艺术特色。
30.论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
31.分析葛利高里的艺术形象。
32.分析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形象。
33.论述桑提亚哥的艺术形象。
34.论述《永别了,武器》的思想意义。
35.论述《荒原》的象征寓意。
36.论述《四个四重奏》的宗教哲学意义。
37.以《城堡》为例,论述卡夫卡作品的主题意义。
38.论述《尤利西斯》的主题内容及艺术手法。
39.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论述萨特"境遇剧"的特色.40.论述《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41.论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于连的形象分析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人物。
(1) 青年个人奋斗典型:①有平等的要求和出人头地的愿望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孤傲反抗的性格③采用“个人主义”的斗争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学习,从木匠之子到家庭教师到神学院教师再到侯爵秘书,努力谋求个人幸福。
(二)主体世界的对立与冲撞(矛盾性格):《红与黑》真实地展现了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心理演变历史,这5年也是他人格中两种自我的相互压制与抗争的过程。
①既有反抗又有妥协:他短暂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的一生。
他反抗命运,但在谋求个人幸福时多次妥协:勤奋研习神学,向贵族阶级低头。
而法庭上的演说,拒绝乞求赦免,是回归反抗性的体现。
②既自尊又自卑:初出茅庐的于连胆怯、敏感、腼腆,却怀着要出人头地的雄心。
如:为了考验自己的勇气,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臂,战胜了“自卑”心理;他有才,对《圣经》倒背如流,常以此来获得优越感,自尊和高傲压制了他的自卑心理。
③既真诚又虚伪: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是“心坎里的爱”,在狱中想的还是德·瑞那夫人,在谢朗神父的慷慨大度面前哭泣等,可以看出他的真诚。
他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心里只有拿破仑却勤奋地研究神学,不接受好友富凯的发财方式只为证明自己的才干等,又体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④既勇敢又怯懦:他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德·瑞那夫人,法庭演说等都是他勇敢的表现。
但他崇拜拿破仑是偷偷的,与夫人的感情败露便逃避进入神学院,在此,他又是怯懦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情节、场景的对照1、 情节的对照:①两个王国:路易十一封建王朝之下,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黎高墙环绕,人民怨声载道”。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称为“西方文学之父”的古希腊诗人是:A. 荷马B. 索福克勒斯C. 欧里庇得斯D. 埃斯库罗斯2. 以下哪部作品是但丁的代表作?A. 《神曲》B. 《十日谈》C. 《堂·吉诃德》D. 《伊利亚特》3.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是:A. 约翰·弥尔顿B. 威廉·莎士比亚C. 乔治·奥威尔D. 简·奥斯汀4.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以下哪位思想家对文学影响最大?A. 伏尔泰B. 卢梭C. 孟德斯鸠D. 狄德罗5.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A. 列夫·托尔斯泰B. 陀思妥耶夫斯基C. 果戈理D. 所有选项都是...(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___________的代表作。
7.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
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被称为“___________”。
9.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的杰作。
10.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特点。
12. 描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3. 阐述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创新之处。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堂·吉诃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5. 分析《战争与和平》中的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五、作文题(共40分)16. 以“文学与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6.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7. 雨果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9. 列夫·托尔斯泰10. 弗朗茨·卡夫卡三、简答题11.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特点包括深刻的人性探讨、丰富的人物性格、复杂的情节构造以及对白的韵律美等。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答案

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体现出现世的、世俗的乐观的气质。
同时他们又相信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很大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作品还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征。
③古希腊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具有独创性。
后世西方文学的几乎所有样式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答: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①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公社瓦解,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和寓言;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的奴隶制兴盛时期,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是悲剧、喜剧和文学理论;③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马其顿控制,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这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本土文学进入衰落阶段。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答:①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②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
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
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奥鹏东师 《外国文学史(二)》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外国文学史(二)》练习题一参考答案练习题第一套答案一、分析论述题1.分析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首先,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紧紧跟随社会历史发展的脚步。
伴随着苏维埃的诞生,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苏联应运而生;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争取世界和平的运动中,表现反战与反压迫的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兴盛的势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各国都出现了大批揭露法西斯罪行、歌颂反侵略斗争的作品。
战后,当代西方现实主义博取其他文学艺术流派的养分,表现出作为一个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其次,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扑朔迷离的现实,引发了当代作家的怀疑、困顿乃至迷惘的情绪,也使当代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19世纪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那种和睦信任关系已被打破。
当代读者迫切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认识和鉴赏当代人无限丰富的生活和无比复杂的处境和命运,因而只有多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和文学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认识需求和审美需求。
20世纪现实主义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获得新的内涵和意蕴,向着更高的多元化境界发展,表现出广泛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和不拘成规的艺术活力。
第三,20世纪大部分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从外在描写走向内在描写,从描绘形成人物性格、行为的客观世界走向描绘人物“内宇宙”的主观精神世界;思辨倾向越来越加强,见证意识日趋淡薄;世界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独立存在,而是“我”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东西。
这种“第一人称”的视角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初步运用的基础上,到20世纪得到进一步强化。
除了“向内转”的发展趋势外,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还从《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式的整套小说向《约翰·克利斯朵夫》式的长河小说发展,从宏观综合性小说向微观分析性小说发展,并呈现出更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多触及劳资矛盾,战争题材作品空前增多,视野扩大,思想深度加深,自传成分增强,象征手法和幽默幻想手法得到综合运用,情节日趋淡化,典型人物的塑造不再是艺术追求的中心等特点。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荷马史诗: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1.长篇叙述诗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毛姆B. 雪莱C. 狄更斯D. 狄更斯答案:B. 雪莱2. 《简爱》是由以下哪位作家创作的?A. 爱默生B. 契诃夫C. 笛福D. 勃朗特答案:D. 勃朗特3. 哪位作家的作品探讨了欧洲古代神话和中世纪传说?A. 维多利亚·伍尔夫B. 玛格丽特·米切尔C. 伊莎贝尔·阿连德D. 乔治·埃略特答案:C. 伊莎贝尔·阿连德4. 下列哪位作家是法国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人物?A. 埃米尔·左拉B. 爱德蒙·罗斯丹C. 维克多·雨果D. 马塞尔·普鲁斯特答案:D. 马塞尔·普鲁斯特5. 下列哪部作品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A. 《战争与和平》B. 《骆驼祥子》C. 《白鲸记》D. 《罪与罚》答案:D. 《罪与罚》二、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英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特点。
答案: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追求个性自由和情感激情的表达,强调艺术家的灵感和直觉。
主题多涉及自然界、人类的理想和想象力,反对理性主义。
作家注重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及与自然景观的联系。
2. 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哪个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哪本书?答案:马克吐温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3. 简要介绍一下法国洛可可文学的特点。
答案:法国洛可可文学强调情感、幻想和表达,形式多样且充满装饰性。
文学作品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强调宫廷生活、爱情和浪漫主义。
作家们追求雅致、华丽的表达方式,通过复杂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展现精致的情感。
三、论述题请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1.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是一个经典的反派角色,请结合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论述斯佳丽为什么被视为反派角色。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位作家是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A. 陀思妥耶夫斯基B. 维克多·雨果C. 威廉·莎士比亚D. 弗朗索瓦·拉伯雷答案:C. 威廉·莎士比亚2.以下作品属于美国文学的是哪一部?A. 《战争与和平》B. 《老人与海》C. 《麦田里的守望者》D. 《安娜·卡列宁娜》答案:C. 《麦田里的守望者》3.以下哪位作家是法国文学的代表人物?A. 托马斯·曼B. 弗兰兹·卡夫卡C. 荷马D. 阿尔贝·加缪答案:D. 阿尔贝·加缪4.下列哪部作品是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A. 《安娜·卡列宁娜》B. 《麦田里的守望者》C. 《老人与海》D. 《战争与和平》答案:D. 《战争与和平》5.以下哪位作家与德国文学相关?A. 夏目漱石B. 弗朗茨·卡夫卡C. 威廉·莎士比亚D. 陀思妥耶夫斯基答案:B. 弗朗茨·卡夫卡二、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对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人们开始重新研究古典文学作品,这使得古代文学作品重新受到重视并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源泉。
其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人们对人性、人类价值和社会伦理的关注,这对后来欧洲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们通过对古代希腊、罗马作品的研究与模仿,开展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实践,推动了文学的多样性与创新。
2.阐述浪漫主义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答案:浪漫主义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巨大。
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自由流露和对自然、想象力的推崇,这对欧洲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欧洲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热情洋溢的感伤诗歌,作家们追求超凡脱俗、超越现实的主题和形式,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浪漫情节、奇遇故事和对自然的描写,都是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学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史诗: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1.长篇叙述诗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
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
“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2、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
希腊将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3、比较《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的异同。
《埃涅阿斯纪》在很多方面与《荷马史诗》有相似性。
在结构布局上,《埃涅阿斯纪》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模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纪》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之战。
在艺术手法上,《埃涅阿斯纪》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重复、对比等手法;但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就史诗的本质而言,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埃涅阿斯纪》更像是一首民族史诗,有着成熟的思想和更沉重的历史感。
尤其是比之于《荷马史诗》乐观勇敢的艺术风格,《埃涅阿斯纪》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忧郁情调,是第一部“人文史诗”。
史诗中的主人公除了具有英雄人物的勇敢坚韧的性格外,更具备了敬神、爱国,为民族的利益压抑克制自己的个人感情的优秀品质。
作者在埃涅阿斯身上寄托了一个民族英雄和理想君主的美好愿望。
神曲《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2部,每部由33首组成,100篇,14000多字,通过但丁的自述,描述了作者本人经历了地狱:按罪孽轻重共分九层,其中有冰湖、火雨、冰雹、污泥浊水等各种酷刑;再经历炼狱:分七层,分别洗净傲慢、嫉妒、忿怒、怠惰、贪财、贪色、贪食七种;最后到达了天堂:但丁终于来到了上帝面前,这里光辉四射,充满欢乐和爱,是但丁的理想境界。
1.《神曲》的宗教寓意和象征黑暗的森林象征着意大利的现实初升的太阳象征着理想、真理、至善三头猛兽象征着阻碍人们到达光明世界的邪恶势力诗人在森林中迷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维吉尔代表着理性和哲学贝尔特尼采代表着信仰和神学“地狱”是苦难现实的真实写照“天堂”是人们期盼的理想境界“炼狱”由有罪恶现实通向美好理想境界的苦难历程整部《神曲》象征了人类要在理性的引导下,经过各种苦难,在道德上得到净化,在经过信仰的引导和神学的启发,最终走出迷惘到达至善至美的理性境界。
2.《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①浓厚的基督教宗教意识a.梦游三界的构思以基督教神学中的来世说为依据b.三灵的地狱、天堂里位置的安排,遵循宗教道德的准则c.对爱情的态度d.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人类的前途问题所做的结论e.大量引用宗教典籍,难解的象征和隐喻①它歌颂现实生活,却又把现实看成来世的准备②它一方面推崇古代文化,另一方面又把古典文化的伟大代表放在地狱③一方面把代表真挚爱情的佛朗西斯卡和保当作乱罪的人;把追求知识、财富的尤利西斯当作阴谋诡计者打入地狱,另一方面又把代表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基督放在天堂。
②深刻的批判精神和新的思想的萌芽a.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关注和投入b.渴求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c.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①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寓言性总结。
②它在宗教的构思中反映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充满强烈的批判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3.《神曲》艺术的两重性①结构严整而完美,宗教数字,漫游式,体现了神学中的三位一体的思想。
充满了象征、寓意。
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也带有中世纪意识的特点,以三、九、十这些在中世纪人们心目中具有神秘意义的数字来结构全篇,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
②大量运用梦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
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
③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和场景描写的精致。
但丁所写的人,无论是当时确有的真人,还是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都能赋予他们外形、动作或表情上的某一特征,使其成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典型,如弗兰采斯加和保禄。
④摈弃中世纪文学习惯用的拉丁文语,采用俗语写作采用了丰富、生动的民族化语言,从而打破了当时写作只能用拉丁语的戒律,首创性地运用了民族语言:意大利语创作,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还以意大利民族中的一种格律为基础,构成了每段三行的连锁韵律。
1、《神曲》的思想意义何在?首先,从但丁的创作目的来看,他是为了给人类和意大利探索一条道德上和政治上复兴的道路。
地狱,炼狱,天堂其次,《神曲》广泛地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
再次,《神曲》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但丁深刻揭露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猛烈抨击暴君、贪官污吏的恶德败行,表达了诗人反对封建专制和国家分裂、渴望祖国统一强盛的爱国激情。
第四,《神曲》还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作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肯定世俗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
2、《神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①梦幻与现实的交融。
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
各部篇章基本相等。
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神曲》从头到尾充满象征和寓意。
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奇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
“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
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寓意。
比如诗中的尤里西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
④《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
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哈姆雷特16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1)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思想品格和个性特质:《哈姆雷特》一剧弥漫着一种动荡混乱,惊恐不安的调子,与早期喜剧中和谐,乐观的气氛截然不同。
正是在这里,莎士比亚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对当时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现实作了高度的哲理概括。
也正是由于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哈姆雷特》这部悲剧的不朽意义。
哈姆雷特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全部剧情随着他的活动而展开,剧本的基本思想和旨趣也都集中在他身上。
然而,他的性格又是复杂而矛盾的,数百年来西方批评家对这一人物发表了种种不同的见解和评说。
因此,西方人有句名言:“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忧郁——哈姆雷特的基本特征:哈姆雷特本来是个快乐的王子,仿佛天生就是为了美好的理想而活着,而长久以来他的地位也确乎处于生活的苦难之外。
然而,父亲的突然死去,母亲的匆匆改嫁,以及鬼魂所揭露的宫廷阴谋,这些不幸的打击接踵而来,打破了他宁静和谐的生活,使他看到了现实的丑恶和残酷。
严重的精神危机使他变成一个忧郁的王子。
这忧郁,正是由于他意识到生活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抵触而产生的。
(3)犹豫不决,行为延宕:鬼魂要求哈姆雷特为父报仇,这是一个需要用行动来回答的问题。
然而对于他来说,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在他思想感情上激起了深刻的变化,使他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思考之中。
如母亲的匆匆改嫁,克劳狄斯布下的暗探等。
理想的幻灭使得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眼中变成了尘土,而“重整乾坤”的重任又使他深感力不从心,以致他绝望地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这一切痛苦的思考,大大深化了悲剧的哲理意味,使悲剧突破了家族复仇的主题,而深刻的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