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必考简答答题、论述题

第一单元1、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
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主要特点:①以艺术的方式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的本质和面貌。
②神人同形,神高度人格化③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和奋斗精神④生动活泼、清新质朴、充满乐观精神。
3、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析其主要思想和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答:基本内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昂纪》写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情。
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奥德修纪》写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海上十年历险和归家夫妻团聚的故事。
主要思想:以人为主,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
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主要人物形象:①阿基琉斯:勇敢,义气,固执,任性,氏族英雄身上的个人意识。
②奥德修斯:有心计,善于克制自己,狡猾,心狠手辣。
4、荷马史诗有什么艺术特色?答:1)创造了“英雄史诗“的形式:以英雄人物为中心,规模宏大,风格崇高。
外国文学史复习试题和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史复习试题和参考答案题目:外国文学史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中古欧洲文学? A. 《哈克贝利·费恩的历险》 B. 《神曲》 C. 《老人与海》 D. 《悲惨世界》答案:B. 《神曲》2、下列哪位作家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代表? A. 莎士比亚 B. 乔叟 C. 拜伦 D. 奥斯汀答案:B. 乔叟3、下列哪一部作品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A. 《唐璜》 B. 《一千零一夜》 C. 《霍乱时期的爱情》 D. 《罪与罚》答案:B. 《一千零一夜》二、简答题4、请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
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品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是《美狄亚》,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是《俄狄浦斯王》。
41、请阐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
代表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以及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411、请阐述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答案: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理性、规范和高雅。
代表作品包括高乃依的《熙德》,以及拉辛的《安德洛玛刻》和《贝蕾妮丝》。
三、论述题7、请论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案: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追求新颖形式,以及注重个人内心感受。
代表作家包括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和托马斯·曼。
卡夫卡的代表作品是《变形记》,乔伊斯的代表作品是《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品是《追忆似水年华》,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品是《魔山》。
71、请论述比较古代东方文学和欧洲文学的特点和差异。
答案:古代东方文学,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多以神话、传说和寓言为题材,强调道德教诲和政治寓意,风格和谐、含蓄。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复习资料大全(精华版)

综合论述题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
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
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
“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第一次愤怒,是出于正义与阿伽门农争吵,并为了部落利益将自己的女奴交给阿伽门农,但未能消气怒而退出战场。
第二次愤怒是在自己的好友帕克洛特罗斯阵亡后,希腊联军也到了危急关头,阿喀琉斯一方面为朋友悲痛,另一方面也出于大局利益,摈弃前嫌,重新回到战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转败为胜。
阿喀琉斯的性格比较丰富,除了上述特点,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
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
在海上漂泊期间,凭着他的无穷智慧,闯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漂泊中不但有艰险,而且还有荣华富贵、美女的诱,惑,但都动摇不了他一心返乡的决心。
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假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在设计杀死那些求婚者之后,又将不忠于他的奴隶割耳削鼻以泄私愤。
另外,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
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
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情、想象力、超自然的元素和对自然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以表达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为目标,作品常常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反映社会不公、现实的矛盾。
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品追求呈现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与不平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三、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和象征性的语言,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
这种文学运动对诗歌和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灵魂的深层含义。
法国诗人马拉美和比利时诗人梅兹尼克夫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四、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颠覆和创新,拒绝叙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写作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致力于探索个体意识、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质疑和冲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限制,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声性,以模仿、拼贴和戏仿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以及对大希汀崇拜、权力与认同的分析。
世纪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地进行个人反抗,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指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作品中特有的形象。
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为了个人的自由和爱情幸福,独自一人向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
他们都有忧郁、孤独的情绪而傲世离群。
他们孤军奋战悲剧结局告终。
这些人物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
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性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此外,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
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
作者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当时的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真实地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
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一、一、考试题型:1.选择题2.重组题 3.名词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二、考试范围:1.西方文学的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2.与古希腊文化密切相关的两种农作物是什么?橄榄、葡萄3.记住米隆与《掷铁饼者》4.古希腊文学的分期与成就1.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社会性质:这是古代希腊社会由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古风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社会性质:这是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史称“古风时代”,又称大殖民时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抒情诗和寓言。
3.古典时代(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社会性质:希腊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
史称“古典时期”。
雅典的民主政治日臻成熟,在伯利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4—前429)达到了顶峰,故又称“雅典时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其中,戏剧成就最大,文艺理论次之。
4.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末—前2世纪)社会背景:希腊在经过古典时代的繁盛后,由于各城邦之间和各邦国内部的矛盾日趋激烈而逐渐走向衰落。
文学成就:米南德的新喜剧《恨世者》《萨摩斯女子》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
1.5.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2.6.萨福:古希腊最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被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者奉为鼻祖。
她的名字成为英语中“Sapphic(女同性恋的)”的词源。
9.《伊索寓言》的概念10.古希腊时期最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他的“灵感说”(“迷狂说”)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乃至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影响。
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学》,他的理论与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他的悲剧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关于悲剧的本质,他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关于悲剧的社会作用,他提出了“卡塔西斯说”。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运动,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
它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主义,追求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自由和灵性的体验。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远离理性与现实主义,追求非寻常的、超凡脱俗的主题和形式。
浪漫主义的出现是对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反叛。
它鼓励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力,并关注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有约翰·凯茵斯、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等。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流行的一种思潮。
它寻求以客观、真实和详尽的方式反映社会、人性和现实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性和透明度,呈现人们的普通生活、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
现实主义的兴起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应,它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描绘社会和人类行为。
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托马斯·哈代等。
三、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文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将现实主义的观点推向极端,更为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自然主义文学关注人类欲望、本能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它认为人类和社会是受自然力量影响的产物。
自然主义作品通常描述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和悲惨命运。
代表性的自然主义作家有埃米尔·左拉、斯蒂芬·克莱恩、西奥多·德莱塞等。
四、意识流小说(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采用了内心意识和思维的连续流动方式来呈现故事和人物。
这种写作手法试图模仿人的心灵活动,并通过无序的、自由联想的语言结构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小说强调个体心理的复杂性和混乱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客观描述方式。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外国文学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题等知识点简析答丢夫形象:①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
实际上却是一个万恶的恶棍。
达尔丢夫是一个破落贵族,穷得连双鞋都没有,他利用部分人对宗教的痴迷,用矫揉造作的假虔诚赢得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
他表面装出一副过火的虔诚,对奥尔恭施舍给他的钱财不吝啬地转赠其他穷人,显得十分淡泊,实际上,当奥尔恭以全部家产相赠时,他却毫不推迟地接受了。
他表面奉行苦行主义,穿粗衣,用鬃毛鞭鞭打自己,实际上是个酒肉之徒,吃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在暖暖和和的床上一直睡到天亮。
他表面看来是个道貌岸然的君子,连桃丽娜穿着低开领的衣服他都不肯看,可是一出场据调戏奥尔恭的妻子。
他装着虔诚信奉宗教,可是却对欧米尔说:“上帝在我是不了一回事。
”达尔丢夫是一个表面纯洁,实则男盗女娼的恶棍。
②答丢夫是伪善的化身,他善于伪装自己骗取人们的信任,以达到卑鄙目的,他的丑恶嘴脸是通过贪吃、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通过这一形象,还揭露了宗教伪善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达尔丢夫披上宗教信士的外衣混到奥尔恭家中,目的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家庭,满足自己的兽欲,霸占别人的财产,以伪善的手段来达到掠夺的目的。
答尔丢夫形象的意义历史意义:太史慈的虚伪衬托了教会的虚伪和放荡,揭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了其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
“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作中的艺术规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
“三一律”过分严格的形式要求,却逐渐阻碍了戏剧创作的发展。
从《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小说以冉阿让为中心,通过他充满苦难的生活经历以及芳汀和珂赛特的悲惨命运的描写,真实地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刀七月王朝初期法国社会真实生活的广阔画面,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控诉了剥削制度、不公正的法律以及虚伪的道德观念,赞颂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共和主义的英勇献身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1.米里哀教皇博爱主义的化身。
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
2.冉阿让被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
3.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
4.兴办福利,改善社会风气。
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张扬的具体体现,描写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悲惨世界。
老师所讲:①作品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指出资产阶级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只会造成重复犯罪,人道主义高于资产阶级法律。
③作者是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斗争精神。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作者以他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二,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得伐石太太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成为杀人成性的刽子身、“吃人鬼”。
三,作者还写了一大群杀气腾腾的凶汉拿着带血的刀斧在一块磨石上磨刀霍霍的情景,以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
狄更斯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
四,狄更斯反对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
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
五,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一方面又认为行为过火。
简述《巴黎圣母院》一书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和优美。
”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便好。
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如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却表现出正义、勇敢、真诚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此外,下层与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面三刀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对照的意义。
试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①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一个个人主义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于连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
他虽然表面长得文弱,但是“心里竟藏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外表和内心有着强力的反差。
②于连有着反抗性与妥协性的双重人格,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
③于连是一个叛逆的受难者形象。
试比较拉斯蒂涅和于连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同点:(1)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奋斗理想,是法国王朝复辟时期探索自己的前途、寻找自己的地位、期盼成为“豪富和伟人”的青年,两个人都试图努力从社会底层爬进上流社会。
(2)都尚存着一些平民意识。
不同点:(1)向上爬的奋斗目标不同。
拉斯蒂涅的个人奋斗动机更多在于对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向往,对物欲与虚荣心的满足;于连的个人奋斗动机则侧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于连这个19世纪2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性格中最特质的东西是自我奋斗,具有积极向上的进步意义。
(2)向上爬的奋斗过程不同:拉斯蒂涅的奋斗过程可以概括为反抗——妥协;于连的奋斗历程是妥协——反抗。
(3)奋斗的手段和途径不同:拉斯蒂涅放弃了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利用倾心于他的女子一步步地“爬”上去;于连认为自己从小就有远大抱负,并且不愿做出低三下四的事来糟蹋自己,他的这两次爱情更多的是出自心理征服的满足,而非想借助她们青云直上。
《玩偶之家》娜拉是一个怎样的女性?①娜拉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
她勤劳、乐观、热爱生活,对家庭抱有浪漫的幻想,真诚地爱着丈夫。
她心地善良,同情生活中的不幸者和受害者。
②她又有着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
她爱丈夫,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追求人格的自由平等。
当她明白自己在家庭中仅仅处于玩偶地位时,她毅然同虚伪的丈夫决裂,对资产阶级的家庭伦理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作了深刻揭露。
③娜拉是资产阶级社会中追求对立和自由精神的女性形象。
娜拉体现了当时女性摆脱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
分析安娜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悲剧根源何在?安娜是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但同时又无法摆脱上流社会的道德规范束缚因而充满内心矛盾的贵族妇女形象。
同时,她也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
当她不懂爱情时,身不由己的嫁给了虚伪,冷酷,自私自利且与自己年龄悬殊很大的沙俄政府官僚卡列宁,并与他维持了八年平静而无聊的婚姻生活。
随着她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独立,她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状况感到不满,她越来越明白她不可能从卡列宁那里得到自己所渴望的爱情,她也不可能爱卡列宁。
她的内心燃烧着一把火,这注定她不可能从一而终,而是会拼死追求幸福,宁可遭受社会唾弃,也要过上真正女人的生活。
安娜悲剧的根源在于:旧的封建门阀婚姻束缚了她的天性,上流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剥夺了她追求真诚、自由生活的权利。
她成了与整个社会抗争的孤独而不幸的人。
她在俄国新旧交替之际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追求个性解放。
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无力战胜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这就使孤军奋战的安娜必然遭到失败和死亡的结局。
安娜与娜拉都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典型,分析比较她们的异同。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①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
②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③两人都是以离家出走的实际举动反叛以男权为中心的不合理④安娜和娜拉都是有着双重角色的妇人,一个是担任妻子的责任,另一个是担任着母亲的角色。
异同处:①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
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
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
②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
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
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③结局不同。
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
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
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④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层皆不同。
安娜是皇室的后裔,她身处于庞大的封建的俄罗斯社会,是一个过着寄生生活的贵族妇女。
娜拉则是身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北欧,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她的家庭生活很美满,她的丈夫十分爱她。
这两者的差异决定了安娜的反叛只能局限于贵族的圈子,不可能和下层的贫民妇女一起来反抗不合理的社会。
而娜拉的反叛能够汇入整个社会的反抗潮流中去。
评价《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历夫希斯克利夫有着正常人的情感需求,如果他得到了人间真爱,也许他不会变成复仇的恶魔。
正是因为纠结于爱与恨之间,他的善良本性最终被摧毁了,从而开始了他的悲剧复仇之路。
但是,比较令人为之振奋的是,他最后在达到了自己的复仇目的之后,开始回归正常的人性轨道。
因而,对于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内涵,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来分析:他既具有社会底层人士的愚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反抗精神。
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以人性的视角独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分析《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第一,作品体现出女作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第二,作品具有复杂而独创的艺术结构第三,作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第四,作者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营造作品的气氛第五,作家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第六,小说具有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许多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分析《呼啸山庄》的“现代性”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那种车超越时空、超越死亡、充满激情的爱情是女作家艺术想象的产物。
然而,作品的悲剧情节又是有浓厚的生活作基础的,是建立在艾米丽勃朗特对于生活的悲剧性的理解上的。
她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小说中对自然环境的典型描写都是作家对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再现。
在作家的非凡的想象力基础上所形成的作品的结构、叙述、语言、主题等方面所具有的超越性,都使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
分析《玩偶之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①中国话剧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的勃兴同易卜生有着密切关系。
《玩偶之家》对中国话剧的形成、创作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
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
这批剧目,不但是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象征和载体,而且呈现出五四话剧最初的现实主义之特色。
③催生了写实型话剧的诞生。
比较狄更斯、马克吐温、果戈理几位幽默大师的讽刺艺术都擅长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狄更斯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谬、滑稽、可笑之处,引起读者的回味与思考,同时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其发生意外的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果戈里“含泪的笑”是其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
他认为“笑”是同社会丑恶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因而他的嘲笑始终是同严厉的揭露和愤慨心情结合在一起的。
在笑声背后包藏着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笑中含泪,以笑当哭,这是果戈里讽刺艺术中的最重要的特征。
果戈理的小说采用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或明讽、暗讽,或采用反语、夸大语等,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马克吐温:(睿智、他的讽刺不会从细节处入手,他善于用情节安排来达到效果)出奇制胜的情节产生奇特的讽刺效果;以主人公主观幻想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以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造成人物内心与外表的矛盾,产生深刻的讽刺效果。
比较维特(为什么烦恼?)、拜伦式英雄(英雄?)、多余人(对于什么来说他们是多余的?)这三类人的人物形象。
(仅供参考)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
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