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三下科学知识点

冀教三下科学知识点冀三科下知识点一、周围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塑料、尼龙(油和煤)、玻璃(砂)、陶瓷(粘土)、棉(棉)、丝(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和瓷砖等材料称为人造材料。
5.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的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减少一次性饭盒的使用3.回收塑料制品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隔热材料价格便宜,不生锈,颜色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与棉花相比,塑料没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材有什么好处?缺点是什么?优点: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不足:造成白色污染。
5.你知道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来设计和制造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田间的塑料温室主要是因为人们使用塑料隔热。
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10.通常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这说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的镜片是用塑料制成的。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科学知识点

一、身边的材料1.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成为物品。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有的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或合成得到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塑料(石油)、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都是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腈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8.玻璃是怎样加工成的? 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熔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废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防弹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1、身边的材料:(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按材料给物品分类:木材、金属、纸、布、塑料。
第二课时:我们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2、塑料第一课时:▲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
▲塑料和木头相比。
优点: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缺点:易污染环境。
▲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不怕水、不易弯形、透明。
缺点:废弃后易污染环境。
▲塑料杯遇热水会变软、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比较:塑料手套:透气性能差,防水性好。
棉布手套:透气性能好,防水性差。
▲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选出许多人造材料。
包括一些新材料。
▲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如铝合金、钛合金。
▲认识新材料:变色材料,防弹材料。
拓展: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课件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3、倾听声音:活动1,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活动2:物体出声时的共同点:物体发生时都在来回运动,这种来回往复的运动可以用振动来表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使物体停止发生的方法是:停止振动。
4、物体传声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
▲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透过气体、液体、固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声音与生活▲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称为乐声。
▲有些声音会使我们烦躁,称为噪音。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书本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一种物品往往有(多)种材料制成。
2、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比如(石油)、(木头)、(橡胶)、(棉花)等;一类是(人造材料),比如(玻璃)、(金属)、(塑料)、(汽油)等。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但是塑料也有缺点,它的缺点是不易腐烂,容易形成(白色污染)。
3、塑料遇热水会(变软),遇冷水(变硬)。
4、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一只手戴棉布手套,戴塑料手套的手会感觉到(湿润),戴棉布手套的手会感到(干燥)。
5、(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6、几种(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7、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尘埃那么大,可以在人体血管里游泳。
8、1米=10亿纳米。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0、我知道用新材料制造的物品有:(防弹衣)、(防弹玻璃柜)、(变色眼镜)、(“记忆”眼镜框)、(人造钻石)、(变色勺)等。
11、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12、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回收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研制可以替代塑料的新材料)等。
第三课倾听声音1、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置身于(声音)的海洋中。
2、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精品文档第一课:生物和非生物一、填空题1、(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
2、(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
3、生物的共同点是:(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4、(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的特点是:(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5、毛绒玩具是(人类制造的),石子是(天然的)。
二、问答题1、寻找你家周围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答:生物有:鸡、狗、猪、猫、牛、树木、花草、人等;非生物有:玩具、椅子、桌子、房屋、石子等。
2、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它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吗?答:机器人不是生物;机器人虽然能活动,但它不具备生物的特点,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需要水和营养;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因为它的行为判断都在一定的程序下进行,是一种运算模式。
物质的东西永远决策不了意识。
第二课:树与草1、填空题1、树和草都是(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2、草的茎很柔软,叫(草质茎);树的茎与枝干很硬,叫(木质茎)。
二、名词解释蒸馏水———是指自来水经过一种分离工艺,去掉其中的矿物、有机物等,获得的比较纯净的水。
三、问答题1、比较蟋蟀草和桃树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征。
答:蟋蟀草:根比较细、比较多;叶片平展,细长条形;茎秆丛生,茎的顶端有2-7个指花穗。
桃树:主干不太高,茎比较硬;叶子为长椭圆形;通常花瓣为5片,也有很多桃树品种为重瓣花,果实里有硬核。
2、说一说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答:(1)采集漂亮的叶子与花;2)找一本厚厚的书;3)将叶片与花展平后夹在书中;4)每隔一天将标本翻个面;5)将标本牢固在硬纸板上;6)将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数据记录在上面。
第三课植物与我们的生活一、填空题1、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佳构文档等丰富的物质资本。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玻璃是怎样加工的?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6、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7、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8、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9、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1、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13、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4、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5、减少对“白色污染”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6、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8、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不能取代天然材料,因为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为原料加工成的。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1-6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生活中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被称为天然材料。
有的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人们用自然界中的一些物质,经过加工或合成得到的。
3、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先从大自然中获取的;不同点是:天然材料是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没有经过加工,而人造材料是人们用从大自然中获取的物质经过加工得到的。
第二课塑料1、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塑料尺子更轻便,透明度较好,防水性好,耐磨能力更好,不易变形;木头尺子较沉,透明度很差,防水性差,不耐磨,易变形。
2、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而且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不足是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3、塑料杯遇到热水不会变软,而矿泉水瓶遇到热水会变软。
4、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热塑性塑料受热后会变软,冷却后变硬,再受热还会变软,冷却后还会变硬;而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受热软化后冷却变硬,但硬化后再加热就不会再软化。
5、由于塑料手套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没有棉布手套好,所以两种手套戴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6、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1)回收塑料,要把塑料物品分类放置,分类回收,以利于再加工。
(2)在制作塑料制品尤其是易废弃的生活用品时,加一些添加剂,使之埋入地下易腐烂。
第三课倾听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停止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是:物体振动停止。
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课物体传声1、实验“你听到了吗”中,耳朵处于空中的同学听不到声音,而耳朵贴近桌面的同学能听见声音,而后者比前者距离声源的距离远。
原因是:这个实验中声音比较小,这种情况下声音主要通过桌面传播,使耳朵处于空中的同学听不到,而贴近桌面的同学能听见。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身边的材料1. 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成为物品。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有的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或合成得到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塑料(石油)、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都是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 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腈纶棉等。
7. 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8. 玻璃是怎样加工成的?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熔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 冷却后制成的。
9.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行为。
在观察事物前,要清楚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10. 比较是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相同和差异的思维过程。
11.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客观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并找岀各个部分关系的思维过程。
12.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
二、塑料1. 废旧塑料制品废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氐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2. 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白色污染)。
3. 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
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是生物。
3、小草和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种类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15、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危及植物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植物生长的环境。
16、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
17、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
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18、燕子在繁殖地主要进行求偶、筑巢、孵化、育维等活动,停留时间一般持续在4至9月之间。
燕子在迁徒过程中主要在白天寻找食物,夜晚飞行,迁徙徒时间主要在3至4月和10至11月。
燕子在越冬地主要进行生长活动,停留时间主要在12至2月之间。
19、迁徙是鸟类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的本能,鸟类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食物短缺。
20、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
冬天,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21、冬天天气寒冷,绵羊换毛时,绒毛增多,保温性更强,可以抵御寒冷。
22、绵羊剪毛的时间与次数,应根据气候、品种、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的好坏等条件来決定。
一般每年剪毛两次,第一次在4至5月份,第二次在9至10月份,剪毛主要是为了防止寄生虫和虱子的滋生,让羊毛不会缠绕在一起。
春季剪毛过早容易使羊受凉生病,过晚会使剪下的毛变短,被蚊蝇叮咬,影响绵羊吃草和休息。
秋季剪毛会增加绵羊换毛的速度,短毛换成长毛,身体会加速贮存脂肪。
23、冬天雷鸟毛色为雪白色,春季为灰褐色,秋季为黄栗色,都和所处的环境色保持相近。
像雷鸟这样,为了适应生活环境、避免受到天敌攻击而具有的与环境相似的色彩,被称之为保护色。
24、体重最大的北极熊散热慢,能抵御寒冷,适宜生活在北极。
体重最小的马来能教热快,能抵御炎热,适宜生活在东南亚。
体重居中的黑熊散热能力居中,适宜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
25、鱼的侧线在鱼身体的两侧,由许多小孔组成。
26、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27、蝙蝠在黑夜中捕捉飞蛾时需要喉、耳朵的参与。
一边飞,一边从喉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可以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可以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改变飞行的方向了。
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的,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它便会撞到墙上。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等科技产品。
28、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热眼”的仿生学应用有红外成像仪、红外传感器、响尾蛇导弹等。
绝大多数的变温动物都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29、蜜蜂总是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这是它们在采集花粉与花蜜。
蜜蜂可以帮助花朵传粉。
30、蜜蜂的传粉结构是后脚膨大的附节与外侧的凹槽形成一个“花粉筐”,蜜蜂利用“花粉筐”采集和传播花粉。
31、蜜蜂喜欢颜色鲜艳,能散发出香味的花朵。
32、动物除了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之外,还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33、喜鹊喜欢在高大树木上用枯枝、杂草树叶等筑巢。
34、杀虫剂主要有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农药和用于防治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杀虫剂能够很快地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由于杀虫剂都有一定的毒性,会对周围的生物造成危害,比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会杀死益虫;有的杀虫剂会在植物体内形成农药残留;有的会对水源、空气造成污染等,严重时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尽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35、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不仅使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还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36、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超过400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已突破13万千米。
37、动物穿越公路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38、人类筑路可能会对动植物造成影响,如破坏原有动植物生存、造成水土流失、造成气温升高、伤害小动物等。
39、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固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40、个“风箱”,由于“风箱”内两个地方受热不均,造成温度高低不同,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得快,另一个地方的冷空气会从地面流动过来补充,人而形成了自然界中的风。
41、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阻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液泡离地面1.5米。
42、一天中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年气温高,早晚气温低。
14时左右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3、气温変化大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活动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要柑橘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及时增减衣物,调节饮食等,保证健康。
44、我们通常从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等方面描述天气。
45、根据空中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多云、阴;根据24小时降量的多少,可以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有18个,分别是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南风。
风向符号的“风向杆”表示风向。
风速分为18级,符号的“凤羽”的(风杆右边的横或三角)表示风速的大小,3横为6级,4横为7级,三角表示风速为8级或8级以上……46、天气是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数值来进行描述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精确地描述天气的状况,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4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早上空中出现朝霞,今天会下雨,就不要出门了,晚上天空出现晚霞,第二天将是个大晴天,可以放心大胆出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意思是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月晕预示着刮风的可能性大。
48、谚语的优点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使用方便,缺点是有些片面并不准确。
49、某地一年中的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量是不同的。
50、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
科学家常用“气温”和“降水量”这两个量来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
比如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我们能分析出石家庄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降水少,四季分明,春秋季节较短的气候特征。
51、哈尔滨和海口两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有较大不同:哈尔滨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很寒冷;海口有10个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很炎热;哈尔滨降水量在30mm以上的月份有5个,说明雨水较少;海口降水量在30mm上的月份有10个,说明而雨水较多。
52、天气和气候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包括:①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②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③都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来描述。
不同点包括:①用气温、风向、风力、阴晴来描述天气,用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来描述气候。
②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53、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地区四季分明,依季节不同,气候差异明显。
54、这些事实让我们看到台风、洪涝、干早等气象灾害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确实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
自然界发生的现象都有正反两面性,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和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还有一些气象灾害破坏力极强,比如:龙卷风和沙尘暴等。
55、当灾害无可避免地到来时,只要我们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科学积极地应对是能够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的。
56、小小气象站一般选在校园里比较开阔的地方。
高的仪器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安置在南边。
风向仪、雨量器、百叶箱(气温计、湿度计)等是气象站的主要观测仪器。
57、制作雨量器的方法:①先在塑料瓶身上部三分之一处画线,然后用剪刀剪开。
②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③向瓶内倒入少量的水形成清晰的液面,以此为起点向上粘一条胶带,比着尺子,每10毫米画一条刻度线。
58、制作风向仪方法:①确定带箭头吸管的平衡点,可以用一条细线将吸管悬挂起来,左右移动吸管,使其平衡,线的捆绑点就是平衡点。
②测定带箭头吸管是否垂直底面的方法,可以将三角板的一个直角边平放在底面上,用另一个直角边从不同角度观察与吸管是否平行,如果平行,说明吸管与底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