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课件-8碳酸盐滨浅海-4生物礁

合集下载

沉积学与沉积相课件珊瑚礁

沉积学与沉积相课件珊瑚礁



同种生物在不同深度上的分带性
• 不同形态的珊瑚
粘结灰岩


第三节 礁复合体和礁相
一、礁骨架相 礁的前缘,造礁生物生长最旺盛地带,水体波浪能量强 岩性:格架灰岩、部分障积岩、粘结岩。
二、礁顶相
礁的最高处,风浪最强,破坏作用为主。 1.仍由活着的珊瑚骨架组成,板状、席状珊瑚,可形成格架灰岩、
粘结岩。 2. 周期性露出水面,珊瑚碎屑砾块,可有藻类等的粘结次生骨架。
砾屑灰岩、粘结岩。
三、礁坪相 礁顶以后的背风带,地形平坦,较宽,水体能量较低。
沉积物以生物及珊瑚碎屑为主。 岩性为砾屑灰岩、砂屑灰岩、障积岩、骨架岩。
四、礁后砂相 水体能量大幅度降低,沉积物较细 ,砂屑沉积为主,
几无固着生物生存。 沉积物:分选中等到较好的砂屑灰岩。
第四节、礁发育的一般规律
—、定殖阶段 二、拓殖阶段 三、泛殖阶段 四、统殖阶段
第二十三章 礁与礁相
第一节 概述
一、礁的概念 多指生态礁,即: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
坚硬的抗浪骨架,地形上呈正地貌。
二、礁的分类 1.按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岸礁、堤礁、环礁 2. 按形成环境:台地礁、台缘礁、…………….. 3.按礁的形态:线状礁、马蹄礁、……………...
第二节 现代礁
一、形成条件 纬度〈 30°, 盐度30% ~ 40%,水深较小,清澈、
透明,具风浪的地带。 二、礁的生物
建设作用、粘结作用、破坏作用、保护作用等几类。 三、原生骨架
造礁生物原地生长构成的骨架。 四、次生骨架
粘结生物固着生长形成的钙质层。 五、机械的和生物的破坏作用
风浪,棘皮类。 六、内部沉积物
生物碎屑、碳酸盐泥。 七、礁的胶结

《碳酸盐岩沉积相》课件

《碳酸盐岩沉积相》课件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 课件
欢迎来到《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本课程将带你回顾地质基础知识,介 绍碳酸盐岩的形成与特征,并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沉积相。
地质基础知识回顾
了解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和地层特征,为后续讨论碳酸盐岩的沉积相打下基础。
地层特征
• 岩石类型 • 化石遗迹 • 岩层顺序
浅滩碳酸盐岩沉积相
浅海环境中的碳酸盐岩积聚, 具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和透明 的结构。
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相
深海环境中的碳酸盐岩形成, 岩石颗粒更细腻且密度较高。
黄土碳酸盐岩沉积相
黄土沉积与碳酸盐岩的相互 作用,产生独特的岩石组合 和颗粒结构。
浅滩碳酸盐岩沉积相
探索浅滩环境中的碳酸盐岩沉积相,了解它们的地貌特征、生物多样性和岩石构造。
地球演化史
• 原始地球 • 前寒武纪 • 寒武纪
重要地层
• 古生代地层 • 中生代地层 • 新生代地层
碳酸盐岩的形成与特征
探索碳酸盐岩形成机制以及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了解它们为何在沉积相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 成岩作用 • 岩石组分 • 颗粒结构 • 风化和侵蚀
碳酸盐岩沉积相分类
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沉积相,了解它们的地质背景和特点,为地质学家们的研究提供框架。
1 研究前沿
2 跨学科合作
利用先进技术和综合方法, 深入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相 的演化过程。
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 石油工程等学科合作,推 动碳酸盐岩沉积相领域的 进一步发展。
3 实地考察
前往有代表性的地质景点, 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为 研究提供更多的碳酸盐岩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独特的岩石构造和颗粒组合。
1 黄土层
含有丰富的细颗粒物质,形成了黄土层的特殊构造。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
ppt课件34停滞缺氧盆地潮汐陆棚斜坡脚irwin的x带前斜坡开阔海陆棚浅滩水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间潮上带irwin的y带irwin的z带ppt课件352威尔逊wilson1975的模式wilson的模式与armstrong十分相似也划分为ppt课件36盆地深水盆地开阔陆棚碳酸盐斜坡脚较深水的碳酸盐陆棚远海低能带irwin暗色泥晶灰岩和页岩为主前斜坡生物生态礁台地边缘砂高能环境irwin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蒸发岩近岸低能带或潮坪地带irwin泥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蒸发岩等ppt课件37wilson的中还提出了24个微相从而使应用这一模式提供了方便
第14页/共66页
二、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及其能量带
欧文(Irwin,1965)继承了Shaw的陆表海的水能 量及沉积相的观点,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 念及相带模式。
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 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Irwin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 和波浪作用的能量,也划分出三个能量带。
④开阔陆棚及台地
⑤礁及碳酸盐岩隆
⑥礁前塌砾及泥丘 ⑦远洋碳酸盐泥及浊积盆地 盆地—较深水斜坡区
在Tucker的模式中将开阔陆棚与台地放在一起, 在碳酸盐台地中将泻湖(局限台地)与潮坪分开,开阔 台地内又分出浅水碳酸盐砂滩,局部出现斑(点)礁及 泥丘。比较切合陆表海碳盐的沉积模式。
第37页/共66页
六、深水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前述诸模式基本上都是浅水海洋的甚至滨海的 碳酸盐相的模式,只有少数模式涉及到了深水相(但 较笼统)。
随着深水碳酸盐岩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总结出 一些深水碳酸盐相的模式,如多特(Dott,1963)的海下 重力流沉积类型、麦克尔里斯和詹姆斯(Mcllreath and James,1979)的四种不同的陆棚边缘的深水海洋 沉积模式。

沉积相课件-课件_沉积相模式

沉积相课件-课件_沉积相模式

沉积特征
- 浅滩、深槽、冲 刷坑的冲淤变化
弯道处反向环流易形 成浅滩
浅滩与深槽交替分布
沉积特征
• 河漫滩沉积
- 一次洪水沉积差异大(见表) - 受滩槽高差限制 - 横向分异:近槽较粗 - 水平层理,纱纹交错层理 - 大量植物根、茎和虫迹 - 干旱富含钙结核,见“龟裂”
沉积特征
• 河漫滩沉积
概述
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 概述 • 冲积相 • 河流相 • 中国中-新生代湖相 • 有障壁海岸相及无障壁海岸相 • 浅海陆棚相 • 半深海相及深海相 • 三角洲相
冲积扇
• 概念
山区洪水涌出山 口后,因突变为 宽浅水体而流速 顿减,所携带的 碎屑物在山前堆 积一种扇形沉积 体
冲积平原
冲积扇
- 前三角洲泥带
半深-深湖相 水浅时不甚发育
三角洲砂体
• 组合 - 进积
反旋回,下部两层反韵律,上部正韵律
- 退积
正旋回,最终被湖水改造成席状砂且覆盖湖相泥质
- 理想组合
以两次深陷湖进间的抬升湖退最为理想,如渤海弯盆地渐新统沙 三段中上部和沙二段的三角洲砂体
三角洲砂体
• 砂体类型 - 入湖类型
长河流:大庆长垣三角洲 短河流三角洲
中国现代河流沉积
• 沉积特征 • 发育模式
沉积特征
• 河床沉积
- 滞留沉积
汛期:巨砾、树干、动物遗体,近岸半固结泥团、沙 粒等,不连续透镜体
如中更新世以前的古滦河在故道中发现珠状石英砂、 砾石与大木块组成的透镜状滞留沉积物
- 边滩和凸岸边滩(曲流沙坝)沉积
边滩下部粗,向上变细分选好,槽状交错层理发育, 水浅流急处平行层理
• 曲流河相
- 河床亚相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2、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呈离子状态溶解于水中 • 影响因素:pH, Eh, 盐度,温度,压力,CO2,离子吸
附作用等 • 化学沉积分异
第31页/共37页
• 按结晶程度分类 • 按晶粒相对大小
• 非晶质结构 • 隐晶质结构
(<0.001mm)
• 等粒结构 • 不等粒结构 • 斑状结构
• 显晶质结构
A、不可溶物质——干酪根 B、可溶物质——烃、沥青等
第17页/共37页
第18页/共37页
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中有机质的变 化
第19页/共37页
深部来源
• 火山作用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伴生的气热液、沿深断裂流出的热卤水等 • ——金属矿床 • ——非金属矿床
宇宙来源
第20页/共37页
第三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又称:相对比定律或相律 • 定律:
1 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2 纵向相序=横向相带
第6页/共37页
第7页/共37页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Models
• 简称“相模式Facies Models” • --删除地方性的细节,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理论模式)
3、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26页/共37页
风的搬运作用
• 方式 1. 悬移:长期悬浮在空中(风沙,沙尘暴) 2. 跃移: 3. 推移(蠕移):
风的沉积作用
风速↘→紊流上举↘→沙粒和尘土↓→风成沙和 黄土
分带性:戈壁,沙漠第,27黄页/共土37页
风的沉积作用
第28页/共37页
3、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风化作用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PPT课件( 37页)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PPT课件( 37页)
• 砂体形态
• 地球化学标志: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
3、沉积相分析方法
相分析的就是依据沉积物的特征,在综合分 析各种指相标志的基础上,恢复沉积物形成时 沉积环境及沉积历史
相分析的三个阶段 单剖面(单井)相分析
剖面对比相分析(等时地层对比)
平面相分析
1、从被研究地层的最完整露头或岩心剖面着手
作详细的垂向剖面、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不整合、小间断等;确定动物群的 存在与缺失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2、确定和解释可能的层序成因
与已知沉积作用层序联系;确定剖面内沉积相的重复情况
3、作观察特征的比较表
与现代和古代沉积过程进行比较;作沉积过程的推测;选择样品作详细分析,确 定可能的沉积过程
4、扩大研究其它露头和岩心
确定横向上成分分析的变化;编制有意义的变量图;把平面和垂向沉积类型与已 知沉积过程相联系
•外部几何形态:席状、楔状、滩状、透镜状等 •连续性 •振幅 •频率 •速度 (3)、地震相图的编制
六、沉积盆地的沉积体系
1. 冲积沉积体系 2. 河流沉积体系 3. 沼泽沉积体系 4. 湖泊沉积体系 5. 三角洲沉积体系 6. 滨海碎屑沉积体系 7. 浅海碎屑沉积体系 8. 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5、归纳和确定
确定剖面或许多剖面与大地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补充岩心、露头剖面或一 些新资分析

沉积相课件-8碳酸盐滨浅海-1岩石基本知识

沉积相课件-8碳酸盐滨浅海-1岩石基本知识

3 Folk分类
3 Dunham分类
4 现代碳酸盐研究和碳酸盐相模式建立
4现代碳酸盐研究和碳酸盐相模式的建立
5 碳酸盐微相和化石碳酸盐岩
微相:岩石微观特征和微观 环境的综合。主要指通过光 学显微镜获得的岩石组分、 显微结构、构造特征。
6 碳酸盐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与成岩相
大气淡水成岩作用
大气渗流带、大气潜流带
1 碳酸盐岩成因
生物成因—造架、造粒、造泥 机械成因—内碎屑、鲕粒 生物化学成因—葡萄石、核形石 化学成因—钙华、胶结物
2 碳酸盐的结构组分
颗粒—内碎屑(砾屑、砂屑、粉屑)、外
碎屑、生物碎屑、鲕粒(放射鲕、同心 鲕)、核形石、球粒(藻球粒、粪球粒)、 葡萄石
基质(灰泥、泥晶) 胶结物(亮晶)
海水成岩作用
海水渗流带、海水潜流带、混合带
深埋藏成岩作用
碳酸盐主要成岩环境
海 相 胶 结 物 矿 物 及 类 型
胶结物矿物形貌
西沙群岛碳酸盐胶结物
文石
高镁方解石
碳酸盐矿物与成岩环境




HMC
体 浓

渗流带
海水潜 流带
压实、 压溶 作用
埋藏 成岩 作用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序列
成岩期次和成岩阶段
准同生成岩阶段
准同生早期阶段(同沉积期) 准同生后期阶段(后沉积期)
深埋藏成岩阶段 后生成岩阶段(地表)
成岩作用序列和成岩演化
谢谢

沉积古地理(8)海洋环境及相模式

沉积古地理(8)海洋环境及相模式

第一节概述一、海洋环境的一般特征.现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史时期海洋所占的地表面积的比例更大。

海洋是沉积的最重要的场所,海洋沉积岩层的规模大,分布稳定。

许多重要的沉积矿产和油气田都产于海相地层中。

海洋的物理(水动力)、水化学、生物特征与大陆环境差别较大。

水动力条件:波浪:滨浅海的较浅区,风暴流可以到较深。

潮汐:海岸带。

海流:引起的海水运动比较显著。

河流: 河口地带1、波浪:滨浅海的较浅区,风暴流可以到较深。

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

风对海面作用,使水质点做四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

2、潮汐:海岸带。

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

在很多地方为半日潮——在一昼夜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也有地方发育全日潮。

潮汐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潮汐的涨落,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海面涨落过程称为涨潮和落潮,当海面涨到最高位和降到最低位时,称高潮位和低潮位,高潮和低潮的高差叫做潮差。

二是使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整体运动,形成潮流,涨潮时向岸流动的海水为涨潮流,落潮时向岸流动的海水称落潮流。

3、海流:引起的海水运动比较显著。

河流的形成可由风的作用、气压梯度、海水的密度和温度、江河淡水注入以及潮汐等影响所致。

有些海流又固定性,每年大致向一个方向流动,流速和水量没有多大变化,也有一些海流方向和流速不固定。

大部分海流从海洋到达海岸带沿途受海底摩擦、地形阻碍以及波浪、潮汐和河流水流的顶托,其作用已非常微弱。

对海岸地貌塑造作用有一定影响的是河流入海带来淡水或降水使海面倾斜产生海流,称排流、风作用形成的风海流以及潮流。

排流带出淡水和泥沙,自河口向海伸出,影响海岸地貌发育;风海流随深度加大而流速减小,但在海岸带风海流可使泥沙掀起、搬运。

海啸,并非海洋的过错, 祸根是地震.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水下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都有可能应起海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2
1
4
地史时期的生物礁
现代珊瑚礁(三亚)
现代珊瑚礁(三亚 )
骨架岩
粘结岩—雾迷山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障 积 杨岩 堤, ,中 桂泥 林盆 统 ,
层孔虫骨架岩,中泥盆统, 贵州独山
珊瑚骨架岩,中泥盆统, 贵州独山
二、碳酸盐斜坡沉积
生物礁沉积边缘相模式
环台地倒石堆、远洋半远洋灰岩-浊积灰岩
浅水砂坝沉积边缘相模式
环台地(陆架)角砾岩、远洋半远洋灰岩
浅水礁跌积边缘相模式 浅水砂坝跌积边缘相模式
环陆架倒石堆角砾岩、浊积岩、远洋半远洋灰岩
碳酸盐斜坡相模式—浅水礁沉积边缘
碳酸盐斜坡相模式—浅水滩沉积边缘
浅水礁跌积边缘
浅水滩跌积边缘
The End
合作愉快
2011
粗砾岩
4 生物礁的相带划分
横剖面模式: 礁核相、礁翼相、礁间
相(平行海岸线)
纵剖面模式: 礁后相、礁坪相、礁顶
相、礁前相、前礁相(垂直海岸线)
横剖面模式
礁岩分布
生物礁相模式
相带平面分布
5 生物礁的发育与死亡
生物礁发育和死亡受温度、盐度、浊 度、生存竞争和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其中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最 复杂,可分为上述6种情况
1 生物礁的概念及分类
最早的礁(reef)的概念是指海底之上的水下或水上隆起,最 早赋予礁的地质含义的学者是达尔文(1842)。沉积地 质学中对礁的理解有两种:地层礁(丘状碳酸盐隆起) 和生态礁(原地生物骨架、具坚固抗浪性、为一定规模 隆起的正地形)。与生物礁相关的另外两个概念是生物 丘(bioherm:缺乏大型的造礁生物和骨架岩,主要由 灰泥组成,不具抗浪性,为常出现于浪基面以下的丘状 碳酸盐隆起) 和生物滩(biological bank:不具坚固的抗 浪性,由松散的碳酸盐砂和异地埋藏生物组成)。
6 地史时期 的生物礁
地史时期的生物礁
藻礁在冰期盛行 高纬度礁在冰期盛行 在间冰期礁带常在亚热带的某一纬度带突然消
失 不同的生物礁分布的纬度带不同 低纬度生物礁通常是珊瑚-海绵礁或微生物礁,
珊瑚礁盛行于中纬度;苔藓虫礁占据最高的纬 度位置
地史时期的生物礁
1
Geology,2019,29(80):751-4
生物礁
生物礁的概念及分类 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 造礁方式和礁岩类型 生物礁的相带划分 生物礁的发育与死亡 地史时期的生物礁
3-1造礁方式
与生物的生态-环境类型有关
障积式 粘结式 直接建造
粘结式
3-2 生物礁的礁岩类型
建设型礁 岩-原地 :骨架岩 、粘结岩 、障积岩
破坏型礁 岩-异地: 漂砾岩、
由于生物礁、生物丘和生物滩孔隙发育和对元素的选择性 富集,是油气和其它金属矿的良好的形成和聚集场所。
地层礁与生态礁
生物礁的分类
形态-地貌分类 生物类型分类
生物礁
生物礁的概念及分类 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 造礁方式和礁岩类型 生物礁的相带划分 生物礁的发育与死亡 地史时期的生物礁
2 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