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教材习题解答(人卫版)第6章习题
物理化学第六版侯新朴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答案

思考题 1. 【答】 1 不一定正确。
绝热条件可以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 封闭条件可以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
但是单单这两个条件不能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有其他能量交换方式 如作功。
当绝热封闭的系统在重力场中高度发生大幅度变化时 系统和地球间的作功不能忽略 系统的状态将发生变化。
2 正确。
3 不正确。
系统和环境间发生物质交换时 可以作功又吸热 但显然不是封闭系统。
为了防止混淆 一般在讨论功和热的时候 都指定为封闭系统 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物质交换时没有功和热的发生。
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功和热的意义是含混的。
4 正确。
当发生化学作用 即系统和环境间物质交换 时 将同时有热和功发生 而且还有物质转移 因此是敞开系统。
3.【答】 1 对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完整描述 包括过程的始态、终态和过程所经历的具体途径 因此仅仅给定过程的始、终态不能完 整 地说明该过程。
Q、W都是途径依赖量 其数值依赖于过程的始态、终态和具体途径 只要过程不完全确定 Q、W的数值就可 能 不确定。
因为Q W △U 只要过程始、终态确定 则△U确定 因此Q W也确定。
2 在已经给定始、终态的情况下 又限定过程为绝热过程 Q 0 Q 确定 W △U W和△U也确定。
5. 【答】 1 正确。
状态是各种状态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性质改变 状态一定改变。
2 不正确。
比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中 状态改变但是热力学能不变。
3 不正确。
温度是热运动的―强度‖ 热是热运动的―数量‖ 两者没有必然练习。
4 不正确。
绝热和刚性只意味着内有热交换和体积功 不能排除其他作功方式的存在。
5 不正确。
理想气体可逆等温压缩时 向外放热 热力学能不减少。
6 正确。
7 不正确。
H是状态函数 但是△H却是依赖于过程的物理量 因此热 Qp 不是状态函数 他依赖于过程。
8 不正确。
理想气体的焓仅与温度有关。
9 不正确。
10 正确。
Q―W △U --。
11 不正确。
物理化学第六章练习学习习题答案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三)计算题1.293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反响的速率常数为-1。
假设敌敌畏水解为一级反响,试求其水解反响的半衰期。
解:t1/2=ln2/k-12.某人工放射性元素放出a粒子的半衰期为15h。
求该试样分解速率常数和分解 80%所需的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分解为一级反响,k=ln2/t1/2=-1t=-ln(1--1二级反响规律某溶液含有NaOH和CH3CO2C2H5,浓度均为·dm-3。
在时,反响经600s后有55.0% 的分解。
该皂化反响为二级反响。
在该温下,计算:反响速率常数?1200s能分解多少?分解50.0%的时间?解:(1)反响为NaOH+CH3CO2C2H5→CH3CO2Na+C2H5 OH该反响为二级且初浓度相同,故有dcA/dt=kcA2,cA=cA0(1-x),积分后得k=(1/t)(1/cA-1/cA0)=x/tcA0(1-x)=0.550/[600s×·dm-3×(1-0.550)]dm3·mol-1·s-1 x=1/(1+1/ktc A0)=1/[1+1/(dm3·mol-1·s-1×1200s×·dm-3)]=71.0%t1/2=1/kc A0=1/(dm3·mol-1·s-1×·dm-3)=490s4.溶液反响A+2B→2C+2D的速率方程为dc B/dt=kc A c B。
20℃下,反响开始时只有两反响物,其初浓度分别为mol·dm-3和mol·dm-3,反响26h后,测定c B mol·dm-3,试求k。
解:因为c B,0=2c A,0,所以c B=2c A,代入速率方程得dc B/dt=(k/2)c B2移项积分后得k=2(1/c B-1/c B,0)/t=[2(1/0.01562-1/0.02)/26]mol-1·dm3·h-1=dm3·mol-1·h-15.某二级反响A+B→C+D的初速率为mol·dm-3·s-1,初浓度均为mol·dm-3,试求k。
人卫版解析总结计划化学练习题

精品文档.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精品文档第六章、氧化复原滴定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精品文档
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精品文档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品文档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
精品文档第十三章、原子分光光度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二章.
精品文档第三章.
精品文档第五章第六章.
第十一章.
精品文档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人卫版解析总结方案化学练习题
精品文档
.。
普通化学第六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六章酸碱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1、解:①稀释后)(10.0100050020.01-⋅=⨯=L mol c BOH ∵500/>θb B O H K c ∴可用最简式求算)(-OH c 即: θb K c OH c ⋅=-)( 35101010.0)(---=⨯=OH c)10lg (140.143---=-=pOH pH=14.0-3=11.0②加入NaOH 后:c[NaOH]=c[BOH]=0.20×500/1000=0.10(mol.L -1)此时可以只考虑NaOH 的解离:∴c(OH -)=c[NaOH]=0.10(mol.L -1)pH=14.0-pOH=14-(-lg0.1)=14.0-1=13.0③加入0.1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BOH~BA 缓冲体系:BOH+HA=BA+H 2O)(05.010005001.05002.0)(1-⋅=⨯-⨯=L mol BOH c )(05.010005001.0)(1-⋅=⨯=L mol BA c sb bc c pK pOH lg -=θ )()(l g )100.1lg(5BA c BOH c -⨯-=- 0.505.005.0lg 5=-= pH=14-pOH=14-5.0=9.0④加入0.2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弱酸弱碱盐体系:BOH+HA=BA+H 2O 根据θθ21)(a a K K H c ⋅=+有:87514210100.1100.1100.1)(----+=⨯⨯⨯⨯=⋅=θθθa b W K K K H c pH=-lg[H +]=-lg10-8=8⑤加入0.4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HA~BA 缓冲体系:反应式为:BOH+HA=BA+H 2O)(10.010005002.05004.0)(1-⋅=⨯-⨯=L mol HA c )(10.010005002.0)()(1-⋅=⨯==L mol BOH c BA c sa a c c pK pH lg -=θ )()(lg )100.1lg(7BA c HA c -⨯-=- 0.71.01.0lg 0.7=-= ⑥加入0.2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0)()(1-+⋅=⨯==L mol HCl c B c 此时形成强酸弱碱盐体系:9514101010---===θθθb W a K K K ∵500/>+θa B K c ∴591010.010)()(--++=⨯=⋅=B c K H c a θpH=-lg(10-5)=5.0⑦加入0.4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50040.0)(1-⋅=⨯-⨯=L mol HCl c )(10.0100050020.0)()(1-+⋅=⨯==L mol BOH c B c 此时以HCl 解离为主:c (H +)=c (HCl )=0.10pH=-lg(0.1)=1.0⑧当加入大量水稀释至BOH 浓度为 1.0×10-10mol.L -1时,可以仅仅考虑水的解离,此时c(H)≈c(OH)=1.0×10-7(mol ·L -1)pH=-lg(H +)=-lg(10-7)=7.02、解:①OH HPO224+---+OH PO H 42 O H2-++OH HOH H P O224+-+-+O H PO 334 质点量的大小为--->>344224PO PO H HPO ②A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B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德0.10 mol/L 的HCl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H 2PO 4缓冲溶液 ③可用酸式盐体系求算:θθ32)(a a K K H c ⋅=+111381016.31010)(---+⨯=⨯=H cpH=-lg(3.16×10-11)=10.5④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A 、决定溶液pH 的关键平衡过程为:OH HPO224+-+-+O H PO 334 B 、抗酸成分:-34PO ;抗碱成分:-24HPOC 、)/(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34L mol V V PO c =⨯=- 根据盐酸c lg c pK pH a -=θ有:13)10(lg 0.0505.0lg 133=-=-=-θa pK pH ⑤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此时:)/(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42L mol V V HCl c PO H c =⨯==- 组成H 2PO 4-~HPO 42-缓冲溶液根据盐酸c lgc pK pH a -=θ有: 8)10(lg 0.0505.0lg 82=-=-=-θa pK pH ⑥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完全反应生成H 2PO 42,此时可用酸式盐计算:θθ21)(a a K K H c ⋅=+6831016.31010---⨯=⨯=pH=-lg(3.16×10-6)=5.5⑦等体积加入0.20mol/LNaOH 后,反应为:O H PO OH HPO 2344+=+---此时体系为多元弱酸盐体系Na 3PO 4O H PO234+---+OH HPO 24)(10.0220.0)()(134--⋅===L mol VV NaOH c PO c 1131431101010---===θθθa Wb K K K ∵500/)(134<-θb K POc ,所以可用求根公式计算:2)(4)()(34121--⋅++-=PO c K K K OH c b b b θθθ21.0104)10(101211⨯⨯++-=--- =0.0618(mol.L -1)pH=14-pOH=14-(-lg0.0618)=14-1.21=12.79P 1232、解:方法1: ∵1mol 的任何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11.2L 气体的)(5.04.222.113mol n NH == 配成1L 溶液,浓度为:)(5.01/5.01-⋅==L mol L mol c b∵500/>θb b 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即:35)(1097.25.01077.1--⨯=⨯⨯=⋅=-b b OH c K c θ ∴ 47.111097.2lg 14143=⨯-=-=-pOH pH方法2: 标态下:10011.20.458.314298PVnRT n mol ⨯=⇒==⨯ 10.45/10.45b c mol L -∴==⋅∵500/>θb b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 即:35)(1082.245.01077.1--⨯=⨯⨯=⋅=-b b OH c K cθ ∴45.111082.2lg 14143=⨯-=-=-pOH pH3、解:①未加NH 4Ac 前,HAc 浓度为0.1mol/L ∵c(HAc)/K a θ>500,可用最简式计算: 溶液的HAca c K H ⋅=+θ][ =1.33×10-3 (mol/L)pH 1=2.87 电离度%1001.01033.1%100][][31⨯⨯=⨯=-+HAc H α = 1.33%②加入NH 4Ac , NH 4Ac 溶解后).(1.0177/7.7/][1444-===L mol VM W Ac NH AcNH Ac NH 此时组成HAc~NH 4Ac 混合溶液 溶液中[HAc]=0.1mol/L ,[A c -]=[NH 4Ac]=0.1mol/L依题意有: HAc H + + Ac -平衡时: 0.1-x x 0.1+x ]1.0[]1.0[][][][x x x HAc Ac H K a -+⋅=⋅=-+θ∵c(HAc)/K a θ>500且有大量的Ac -,产生同离子效应,故离解的x 很小,∴0.1-x ≈0.1+x ≈0.1 ∴[H +]=x= K a θ.0.1/0.1=1.78×10-5(mol/L)pH 2=4.75电离度%1001.01078.1%100][][52⨯⨯=⨯=-+HAc H α =0.0178%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加入NH 4Ac 后,因为产生同离子效应,使得HAc 的解离度降低,pH 值增大。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s tx u15、解:(本题不作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人卫版物理化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物理化学》作业习题物理化学教研组解2009,7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1. 一隔板将一刚性决热容器分为左右两侧,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
现将隔板抽去左、右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
若以全部气体作为体系,则ΔU 、Q 、W 为正?为负?或为零?解:0===∆W Q U2. 试证明1mol 理想气体在衡压下升温1K 时,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等于摩尔气体常数R 。
证明:R T nR V V p W =∆=-=)(123. 已知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0.92×103kg ·m -3,现有1mol 的水发生如下变化:(1) 在100oC ,101.325kPa 下蒸发为水蒸气,且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2) 在0 oC 、101.325kPa 下变为冰。
试求上述过程体系所作的体积功。
解:(1) )(m 1096.11092.010183633--⨯⨯⨯==冰V )(m 1096.1100.110183633--⨯⨯⨯==水V )(10101.3373314.81)(3J nRT V V p W e ⨯=⨯⨯===冰水- (2) )(16.0)108.11096.1(101325)(55J V V p W e =⨯-⨯⨯=-=--水冰4. 若一封闭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
(1) Q 、W 、Q -W 、ΔU 是否已经完全确定。
(2) 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则(1)中的各量是否已完全确定?为什么?解:(1) Q -W 与ΔU 完全确定。
(2) Q 、W 、Q -W 及ΔU 均确定。
5. 1mol 理想气体从100o C 、0.025m 3 经过下述四个过程变为100o C 、0.1m 3: (1) 恒温可逆膨胀; (2) 向真空膨胀; (3) 恒外压为终态压力下膨胀;(4) 恒温下先以恒外压等于气体体积为0.05m 3时的压力膨胀至0.05 m 3,再以恒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至0.1m 3。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相平衡

第六章相平衡6.1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F。
(1)I2(s)与其蒸气成平衡;(2)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3)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成平衡;(4)取任意量的NH3(g)和H2S(g)与NH4HS(s)成平衡。
(5)I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2O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
解:(1)C = 1, P = 2, F = C–P + 2 = 1 – 2 + 2 = 1.(2)C = 3 – 1 = 2, P = 3, F = C–P + 2 = 2 – 3 + 2 = 1.(3)C = 3 – 1 – 1 = 1, P = 2, F = C–P + 2 = 1 – 2 + 2 = 1.(4)C = 3 – 1 = 2, P = 2, F = C–P + 2 = 2 – 2 + 2 = 2.(5)C = 3, P = 2, F = C–P + 1 = 3 – 2 + 1 = 2.6.2已知液体甲苯(A)和液体苯(B)在90 C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和。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今有系统组成为的甲苯-苯混合物5 mol,在90 C下成气-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求:(1)平衡时液相组成及系统的压力p。
(2)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解:(1)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服从Raoult定律,因此(2)系统代表点,根据杠杆原理6.3单组分系统的相图示意如右图。
试用相律分析途中各点、线、面的相平衡关系及自由度。
解:单相区已标于图上。
二相线(F = 1):三相点(F = 0):图中虚线表示介稳态。
6.4已知甲苯、苯在90 ︒C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4.22 kPa和136.12 kPa。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取200.0 g甲苯和200.0 g苯置于带活塞的导热容器中,始态为一定压力下90 ︒C的液态混合物。
物理化学第六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六章相平衡6.1(1)(2)(3)(4)(5)解: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G相数P及自由度尸。
島(S)与其蒸气成平衡;CaC03 (s)与其分解产物CaO (s)和C02 (g)成平衡;NHJIS (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 (g)和H2S (g)成平衡;取任意量的NH, (g)和泾(g)与NH<HS (s)成平衡。
L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氏0和CCh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
(1) C=1,P = 2,F = C - P+2=l-2 + 2= 1・(2) C = 3- l = 2,P = 3,F = C- P + 2 = 2 ・3 + 2= 1・(3) C = 3- l- l = l,P=2,F = C- P + 2= l- 2 + 2=l.(4) C = 3- l = 2,P = 2,F = C- P + 2 = 2- 2 + 2 = 2.(5) C = 3,P = 2,F = C- P+ l= 3- 2+ l = 2・6.2已知液体甲苯(A)和液体苯(B)在90°C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卩;二54-22kPa和讥二l36.12kPa。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今有系统组成为So二的甲苯 -苯混合物5 mol,在90 °C下成气-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沟二°4%6求:(1)平衡时液相组成忑及系统的压力a(2)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从8丄皿)解:(1)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服从拉乌尔定律,因此"兀2;+恶卩;卫;十&; ■ pix0.4556X54.22珑■◎訂加為136J2- (136.12- 54.22>0.4556P = “; + 裨;=0.75X54.22+ 0.25X136.12= 74.70 kPa(2)系统代表点花。
二°6根据杠杆原理(y B.g一U H = (m一m )叫n l +— = 0.5(0.4556 —0.3”. = (0.3-0.25 Xii K = 1.216/?/<?/ n t =3.784加o/6.3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示意如右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1. (1)一级反应 ktcc ln0=20k 32100100ln⋅=- k=0.01928 min –1(2)r = k ⋅c r 0=0.01928⨯0.03=0.005784 mol –1⋅l –1⋅min –1r 20=0.01928⨯0.03⨯(1–32%)=0.003933 mol –1⋅l –1⋅min –1(3)设水解百分数为x ,4001928.0x11ln⨯=- x=53.75%2. (1)s 1444108.42ln k 2ln t 421=⨯==-(2)ktp p ln 0= t=10s 时 10108.4p 60.66ln 4⨯⨯=- p=66.34 kPat=600s 时600108.4p60.66ln 4⨯⨯=-p=49.98 kPa总压计算: N 2O 5 → 2NO 2 + 2O 21t=0 p 0t=tp2(p 0–p) ())p p 21-2p35p p 0-=总∴t=10 s 时, p 总 =67.14 kPat=600 s 时, p 总 =91.68 kPa3. 从表中数据看,反应物无吸收度,吸收度A 表征产物的浓度。
t=∞ 时,反应完全,(A ∞–A )表征反应物浓度。
一级反应,ktAA A lnc c ln0=-=∞∞ln(A ∞–A)=-kt+lnA ∞ , t(s) 0 300 7801500 2400 3600 ∞ ln(A ∞–A)-1.390 -1.546-1.743-2.048-2.442-2.996其回归方程为:ln(A ∞–A)=-4.409⨯10–4⋅t –1.397( r=0.9998 n=6 ) ∴k=4.409⨯10–4 s –14. r=kcktcc lnr r ln 00==k120101104ln33=⨯⨯--(1) k=0.01155 min –1(2)min60k2ln t 21==(3)1-300Lmol 3463.001155.0104k r c ⋅=⨯==-5. 初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速率方程为 0c 1kt c 1+=t~c 1的回归方程为:91.98t 79.11c1+= (r=0.9999 n=7)(1) k=11.79 mol –1⋅L ⋅min –1(2) 91.98c 10= c 0=0.01011 mol ⋅L –1(3) 0c 1kt c 05.01+= t=159 min6. 二级反应ktc 1c10=-时0c 32c =2k c 1c 2300⋅=-时0c 31c =ktc 1c 30=-7. 对于初浓度不等的二级反应,B,0A ,0B ,0A ,0BA c c lnkt )c c (c c ln+-=t(min) 0 4.89 10.37 28.18 ∞ c A =c NaOH (mol/L) 0.02668 0.02180 0.01827 0.01264 0.006429c B =c 乙酸乙酯(mol/L) 0.02025 0.01537 0.01184 0.00624 0 ln(c A /c B ) 0.27580.34950.43280.7105t~c c ln BA 的回归方程为2746.0t 01545.0c c ln BA +=(r=1.0000, n=4)斜率=(c 0,A –c 0,B )k=0.01545k=2.403 mol –1⋅L ⋅min –18. CH 3CONH 2(A)+OH –(B)→ CH 3COO –+NH 3 1-3433A .0Lmol 1528.0101021059/108029.1c ⋅=⨯⨯⨯⨯=----1B 0,Lmol 0.9448c ⋅=c 0,B =0.9448 mol ⋅L –1t=280min 时,产物NH 3的浓度x 计算如下:3Br 2+2NH 3→N 2+6HBrmol100925.2)6.172.273(314.8101.51020.99RTpV n 463N2--⨯=+⨯⨯⨯⨯==mol104.1851n n -4NNH23⨯==1-2354NH NHLmol 101851.410101101851.4Vn c x 33⋅⨯=⨯⨯⨯===--- 初浓度不等的二级反应,kt)x c (c )x c (c ln)c c (1B ,0A ,0A ,0B ,0B ,0A ,0=---,代入数据得 k=1.234⨯10–3 mol –1⋅L ⋅min –19. 从数据看,p 总与t 正比上升,考虑为零级反应 2NH 3 → N 2 + 3H 2 t =0 p 0p 总=2p 0–p t = tp())p p 210-())p p 230-p=2p 0–p 总 零级反应 p 0-p = k p t p 0–(2p 0–p 总)=k p t∴p 总=k p t + p 0p 总~t 的回归方程为 p 总=15.01t + 27380 (r=0.9999,n=4) k p =15.01 Pa ⋅s –1k c =k p (RT)n-1=15.01⨯(8.314⨯1129)-1=1.599⨯10-3 mol ⋅m -3⋅s -110. (1)1-NO Lmol 002283.0146/105.0VM /W c 2⋅===设 r=kc α r 0=k ⋅0.002283α =0.0196得 α≈2 二级反应α⋅=00162.0k 2r 0k=3760.5 mol -1⋅L ⋅h -1(2)ktc 1c 10=-5.05.2760002283.01c1⨯=-c=4.313⨯10-4 mol ⋅L -1t=8 min11. (1)设速率方程 βα=BA p kp r 当pB 不变时,A Bp ln )kp ln(r ln α+=β lnr ~lnp A 回归方程:lnr=-9.082+0.510lnp A (相关系数0.9997,n=6)α=0.5当p A 不变时,B A p ln )kp ln(r ln β+=α lnr ~lnp B 回归方程:lnr=-9.332+1.492lnp B (相关系数0.9999,n=6) β=1.5 (2)总级数=α+β=2(3)由 ln(k ⋅1.31.5)=-9.082得k=7.67⨯10-5 平均 k=7.717⨯10-5 kPa -1⋅s -1ln(k ⋅1.30.5)=-9.332得k=7.76⨯10-5(4)k c =k p (RT)2-1==7.717⨯10-5⨯10-3⨯(8.314⨯673)=4.318⨯10-4 mol -1⋅m 3⋅s -112. ⎪⎪⎭⎫⎝⎛--=12a 12T 1T 1R E k k ln⎪⎭⎫⎝⎛--=37312901R 5648492.7k ln2 k 2=0.04313 d -1ktcc ln0=t04313.07.01ln= t=8.27 d -113. (1)二级反应 kc 1t 02/1=, 20︒C 时,25.011c t 1k 05.01=⨯==mol -1⋅L ⋅h -1t=1 h 时,ktc 1c10=-1211c 1⨯=-1-Lmol 31c ⋅=(2)40︒C 时,⎪⎪⎭⎫⎝⎛--=12a 12T 1T 1R E k k ln⎪⎭⎫⎝⎛--=29313131R 920502k ln2k 2=22.37 mol -1⋅L ⋅h -114. ⎪⎭⎫⎝⎛-⨯==-RT 230120exp 10802.3Ae k 38RTE a(1)ktc c ln 0=60k 9991000ln⨯= k=1.6675⨯10-5 s -1代入上式得 T=313.4 K(2)3600k 05.01ln⨯= k=8.321⨯10-4s -1代入上式得 T=327.9 K15. 一级反应 5.0t 2ln k=计算如下:t(︒C) 3743 54 t 0.532.1 17.1 5.8 1/T (⨯103 K -1) 3.226 3.165 3.058 lnk (h -1) –3.835–3.206 –6.616(1)Aln T 1R E k ln a +⋅-=T1~k ln 回归方程为06.29T10197k ln +-=E a =10197R=84782 J ⋅mol -1(r=0.9999,n=3)A=exp(29.06)=4.182⨯1012 h -1(2)25︒C 分解10% 1-3h10753.5RT Ea exp A )C 25(k -⨯=⎪⎭⎫ ⎝⎛-=ktc c ln 0=t10753.590100ln3-⨯= t=18.31 h16.一级反应,ln(c/c 0)=–kt ,线性回归如下:65︒C : ln(c/c 0)=–4.140⨯10–4t+4.605 (r=1.0000) k 1=4.140⨯10–4 h –175︒C : ln(c/c 0)=–9.453⨯10–4t+4.607 (r= 0.9997) k 2=9.453⨯10–4 h –185︒C : ln(c/c 0)=–21.58⨯10–4t+4.608 (r=0.9997) k 3=21.58⨯10–4h –195︒C : ln(c/c 0)=–47.68⨯10–4t+4.615 (r=0.9996) k 4=47.68⨯10–4 h –1Aln T 1R E k ln a +⋅-=T1~k ln ⋅回归:205.22T10144k ln+-=(r=0.9999,n=4)T=298K 时,k=7.253⨯10-6 h 有效期计算 ktcc ln0=t 10253.790100ln6-⨯= t=14527h=1.66年17.(1)ee 21x a x k k -=ee x 1x 002.0006.0-=(2) t)k k (xx x ln 21e e +=-当5.02a x==mol ⋅L-1时,t)002.0006.0(5.075.075.0ln+=- t=137.3 min(3) 当t=100 min 时,100)002.0006.0(x75.075.0ln⨯+=-x=c B =0.413 mol ⋅L -1c A =1-c B =0.587 mol ⋅L -118.t(s) 0 45 90 225 360 ∞ ln(x e -x) -0.3567-0.5242 -0.6714 -1.130 -1.575 -2.3131-1对峙反应t)k k (xx x ln21e e+=- ln(x e -x)=-(k 1+k 2)t+lnx eln(x e -x)~t 的回归方程为 ln(x e -x)=-3.3336⨯10-3t-0.3660 (r=0.9999, n=5)-(k 1+k 2)= -3.3336⨯10-3k 1=0.002333 s -13.07.0x 1x k k ee 21=-=k 2=0.001000 s -1 平衡常数33.23.07.0k k K21===19. (1) 0RTE dT k ln d 2a >=k 随T ↑而↑,Ea 越大,变化率也越大,T ↑时,k 1增大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