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9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首次试上,笔记本上写满了文字。

值得肯定的是,三维目的明确,有歌鉴赏方法的指导。

例如,学完这首诗老师总结说:“我们收获了很,除了无尽的美感,还理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拿到一首诗,我们知道该如何下手了:1、读一一美读几遍,初步感知2、找一一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体会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3、合一一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匹配点,整体感知诗歌。

假如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实在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才能。

缺乏之处也很明显:主线不明,思路不清。

一、一改:设主线,明思路张假设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因为《春江花月夜》“孤绝横篇,竟为大家”。

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围“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震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詀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落月摇情,情韵悠悠。

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荡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学呢?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

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老师是导游。

美在哪里? 这条学习主线,应念而生。

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流程:美听一美读一美品。

其中,美品是关键,它可以设计以下两个考虑题:1、你在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月亮的推移为顺序找出描写对象:(1)找景物;(2)找人物(注意表达人物情感的词)。

2、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你的理由。

结合你最欣赏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品一品。

再次上课,我们明显感到,课堂是老师的课堂,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仅有的一次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

学生似乎是游离于课堂外的生疏人,课堂冷冷清清,场面为难。

传统教育确实存在无视学生个性,无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弊端,强调集体意识和绝对服从,用一种僵化、教条的思想禁锢施教者和受教者。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掌握作者张若虚及其文学地位,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

2. 诗歌的背景及作者张若虚的文学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诗中的意境。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展示诗歌原文、译文、背景资料等。

2. 相关资料:介绍张若虚及其作品的文献。

3. 音响设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提取码:2024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张若虚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

3. 讲解诗歌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

4. 分析诗歌意境:讲解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5.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创作一首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诗歌。

2. 分析练习中的诗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法,评价其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春江花月夜》。

2. 深入了解张若虚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十、拓展延伸1.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介绍其他有关“春江花月夜”题材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公开课《春江花月夜》教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公开课《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作者的情怀和哲思。

【教学重难点】体会画面美和哲理之趣。

【授课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提问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为什么他能跻身唐代的诗歌盛宴中毫不逊色呢?我们今天来找到答案。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其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

乐府是一种合乐即可唱的诗。

《春江花月夜》本为古乐府的旧题,初为吴地民歌,后被引入宫廷改制成宫廷乐曲。

宫体诗题材比较狭隘,多写宫中琐事、恋情等。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春江花月夜》这个标题有何特点?春、江、花、月、夜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三、走近作者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后世评价《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整体把握《春江花月夜》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初读感受。

1.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明确:升起──高悬──西斜──落下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作者;2. 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2. 简介作者张若虚及其诗歌风格;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氛围;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江花月夜》会成为千古绝唱?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和意境;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组合;2. 解读诗中的意境美;3. 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 学生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三章:诗歌朗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春江花月夜》的韵律和节奏;2. 练习诗歌朗诵;3. 分享朗诵心得。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诵,互相评价;3. 选取优秀朗诵者进行分享。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创作兴趣;2.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手法;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3. 分享创作成果。

1. 教师分析《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3. 选取优秀创作进行分享和点评。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激发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深入研究兴趣。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提出课后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2. 教师布置课后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春江花月夜》。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春江花月夜》文化背景的理解;2.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俗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

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

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

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

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

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1.2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了解和感受。

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时代背景: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文艺发展的情况。

2.2 诗人简介:详细介绍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3 诗歌创作背景:讲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逐句解析: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2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

3.3 情感表达: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验其音乐美。

4.2 修辞手法: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3 艺术风格:探讨《春江花月夜》的独特艺术风格。

第五章:课堂互动与创作5.1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春江花月夜》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启示。

5.2 创作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以《春江花月夜》为灵感创作的诗歌或画作。

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结合6.1 音乐导入:播放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音乐,如古筝、琵琶演奏等,让学生感受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6.2 诗歌朗诵: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诵《春江花月夜》,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3 音乐创作:指导学生以《春江花月夜》为灵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第七章:比较欣赏7.1 选取与《春江花月夜》主题相关的其他诗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7.2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7.3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比较欣赏心得。

第八章:拓展阅读与讨论8.1 推荐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古代评论家的赏析文章、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等。

8.2 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升鉴赏、表达水平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初步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启发——引导——探究。

一、导入新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

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又有人评价这首诗是“点亮盛唐兴象的艺术灵光”。

闻一多也称赞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初读成诵
1、学生快速浏览“题解”及全诗,指出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含文学常识、字音、字形等)。

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引导简介作者,给生字正音,并指出应该掌握的字词。

3、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语速、语气、重音等。

4、学生根据录音自由朗读。

5、指名朗读,师生评点。

三、速读感知
1、学生分组学习,默读全诗,讨论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1)题目“春江花月夜”共写了哪几种景物?重点是哪种景物?
(2)初步划分诗歌结构。

哪些写景?哪些说理?哪些抒情?
(3)写了哪些景?阐发了什么样的哲理?抒了什么样的情?
2、学生探讨后交流
四、细读品味
1、欣赏美景
(1)、学生范读,其他学生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潮水、明月、波光、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
(2)、使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3)给写景的部分加个标题:(月照春江月涌春江江月胜景月下美景…)2、感悟哲理
(1)、齐读8—16句,探究研讨:
教师引导: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王勃: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2)师生总结:诗人由眼前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我个人认为它是对人类的情感本源的探索。

到底是哪一个人最先到江边望月怀乡的,到底江月哪一年开始照着思乡的游子的,这无需考证,只要我们明白这个点就行,那就是:炎黄子孙的感情共鸣——对月怀远,“月”就是人们思乡的激发点,动情物。

再看“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

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来说,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来说,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

所以,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

(3)给说理的部分加个标题:望月兴叹月下思索
4、体会诗情
(1)引导:人间美好的爱情有很多种,我把它大致的分为三类:(1)生死之恋。

生死相许,双方徇情是一种凄美的爱。

(梁祝,焦刘)(2)完美之恋。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志同道合,伉俪情深是最完美的爱,人皆向往之,但人间少有。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鸿与孟光)(3)牵肠之恋。

虽天各一方,但彼此的爱忠贞不渝;虽不能朝夕相处,但彼此心中装着对方,想着对方,这是牵肠挂肚的爱,是纯洁的爱情。

(李清照与赵明诚)问:张若虚在这首诗里所讴歌的是哪一种?(应该是第三种)问:诗人用哪些语句来讴歌这种牵肠挂肚的爱?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思?交流:白云、青风浦、不胜愁、扁舟子、相思明月楼、卷不去、拂还来…
(2)教师总结赏析:诗中写“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怨。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一个是天涯游子,思念家中的妻子;一个是闺中思妇,想念外地的丈夫;一个是望月怀乡;一个是凭栏盼归。

在春江月明之夜,这种情景多么常见,有多少这样的夫妻值得我们去歌颂,令我们羡慕,这是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情,正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给抒情部分加个小标题:明月寄相思月下相思
五、课堂小结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让人回味无穷。

六、作业:1、背诵全诗2、做同步训练题3、阅读散文《春江花月夜》
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江月胜景——望月兴叹——明月寄相思
↓↓↓
写景————说理————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