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曲堤镇中心小学姚集校区刘振荣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三年级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三年级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三年级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传承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让他们自觉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教学内容
1. 传统节日: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寓意。

2. 传统习俗:介绍中国的一些重要习俗,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等。

3.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传统文化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重点: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用于写字和画图,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投影仪:播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3. 教学软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东大学版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全册)

山东大学版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全册)

山东大学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岗镇祝陈小学1.黄河胜景2017.2.13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画览胜所描绘的意境;通过自学并借助书上译文,大体理解古诗《浪淘沙九首》(其一)的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浪淘沙九首》(其一)。

3.通过看图、朗读等使学生感受到黄河雄壮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二、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感受黄河之美。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感受黄河之美。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片,走近黄河。

1.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全长5464公里。

2.谁能谈一谈自己对黄河的了解。

3.欣赏黄河的图片,谈自己的感觉。

(二)学习古诗《黄河胜景》。

1.理解诗题,学生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2.介绍诗人。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三)看课件,读通读顺。

(四)看译文,明诗意。

1.自读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简单介绍重点词语的含义: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课程纲要(山东大学)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课程纲要(山东大学)
4.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审美鉴赏力;
5.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校本课程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实施对象:三年级学生。
(三)实施形式
背一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辅以《论语》、《增广贤文》节选。
2.克俭于家
1课时
3.俭近于仁
1课时
4.俭难奢易
1课时
5.勤则得多
1课时
人物长廊
季文子以节俭为荣
1课时
人物长廊
朱熹
1课时
复习
1课时
学期末考试
1课时
课程实施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单位,在合作活动中学习积累语言,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诵读经典、演经典、搜集经典故事、办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经典、讲经典、用经典的积极性。
课程资源
1.学习材料:山东大学版传统文化教材
2.工具材料:多媒体软件课件
教研组长审查意见:
签字:
教导主任审批意见:
签字:
执行与检查记录:
2.让学生从小养成亲近、尊敬、崇尚、学习仁德之人的优良品质。
1.仁者Hale Waihona Puke 媚1课时2.仁者爱人
1课时
3.仁者克己
1课时
4.仁者无畏
1课时
5.仁者无忧
1课时
人物长廊
苏轼画扇
1课时
人物长廊
范仲淹
1课时
2
勤俭
1.知道勤俭是一种文明,一种素养,更是一种品行。

三年级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表格)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表格)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
(1)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5.成长阶梯
(1)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2)学生展示
生1: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教材引入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
1.学习理解(清)李毓秀《弟子规》的选文。
(1)、学生自读《弟子规》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
生1:尊敬仁德之人的原因。
生2: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君子的产生。
教学难点: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生3:不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害处。
(3)、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生:尊敬仁德之人是因为他们说话直接、不讨好别人;尊敬仁德之人会使缺点逐渐减少;不亲近仁德之人做事情会失败。
2.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
真正的仁者,内心糖良,处处替别人着想。他们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只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第8课志不可夺(教案)山东大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

第8课志不可夺(教案)山东大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丈夫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教学反思:
教师:这里“赡”字表示富足、足够的意思,请你同桌互相说一说对这段话的理解吧!
师生交流,说文意:志向是学习的主要方面,资质是学习的次要方面。求学的人不担心才学不够,而怕志向没有确立。
(4)丈夫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师生交流,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大丈夫立志,处境越艰难,志向越坚定;人越老,志向越高远。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本学期
总第8课时
本单元
第1课时
授课
日期
月 日
备课教师
课 题
志不可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诵读名言,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明白志不可夺的道理。
2.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目标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3.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难点: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制作书签的卡纸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引言: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有可能去为之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具有坚定志向和远大抱负的人。“有志者,事竟成。”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朝着正确的方向,脚踏实地地努力向前!引出课题:志不可夺。
二、讲授新课
1.朗读名言,理解含义。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教师:“三军”指的什么?“匹夫”呢?
生:三军指军队,匹夫指的普通人。
启发:你熟悉这段话吗?知道它的意思吗?

山大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三单元

山大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三单元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第八课黄河 1.黄河胜景一、教学目标:1.熟读《浪淘沙九首》(其一),结合译文。

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

3.读懂诗画览胜所描绘的意境;通过学习,理解诗句大意,了解黄河名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4.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黄河名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三、教学准备:搜集与黄河有关的图文资料四、教学时间:1课时(第15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导入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2.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6.读“温馨点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交流搜集的黄河的资料,进一步熟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7.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第八课黄河 2黄河号子一、教学目标:1.把《黄河船工号子》(一)(二)读通顺。

2.读懂课文句子的含义。

3.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

4.熟读成诵二、教学重点:熟读成诵三、教学准备:搜集与黄河有关的图文资料四、教学时间:1课时(第16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课件出示。

2.范读诗歌《黄河船工号子》(一)(二)。

3.学生自读,读熟练。

4.指名读,检查交流。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深入了解黄河船工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精神。

7.查资料①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交流资料。

②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第八课黄河 3.黄河精神一、教学目标:1.结合图画,把《公无渡河》读正确、读流利;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意思;3.了解“龙门”的传说,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4. 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理解内容,熟读成诵;从本文的传说中感悟中华民族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9课克俭于家(教学设计)山东大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

第9课克俭于家(教学设计)山东大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走进“节俭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我知道的节约小窍门:
我的思考
成长
阶梯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能得几颗☆,就把相应的☆涂红吧!
评价方式/项目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
熟练背诵
☆☆☆
☆☆☆
☆☆☆
☆☆☆
正确背诵
☆☆☆
☆☆☆
☆☆☆
☆☆☆
交流讨论
☆☆☆
出示注释:①侈:奢侈、浪费。惰:懒惰。②而: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第二个“而”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教师:也就是说,奢侈懒惰的人怎么样?而勤劳节俭的人呢?
学生补充:奢侈懒惰的人会贫穷,而勤劳节俭的人能富足。
(3)出示选文三,同桌交流说文意。
厚积不如薄取①,滥求不如减用②。——《增广贤文》
出示注释:①薄:少量。②滥:过度。
请学生同桌交流,结合注释,解释文意。
教师补充,总结文意:拼命地积累财物不如少量取用,过度地追求财物不如减少用度。
教师引导:勤俭节约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随便浪费。回想一下,洗手后我们有没有关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当我们把剩菜剩饭倒掉时,是否想过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的艰辛?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师生齐读,尝试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意: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当想到这些是靠艰苦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2)出示选文二,教师引导说文意。
侈而惰者贫①,而力而俭者富②。——《韩非子·显学》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之后师生一起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歇
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名胜佳境”“艺术乐园”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教研
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学习活动,积极向书本学习。

在网络学习。

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教研型的老师!
七、教学进度
飞扬家教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学校名字作者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