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

3.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评剧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学习和演奏传统乐器。

四、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教学PPT。

2.传统乐器示范视频或录音。

3.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1.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2.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活动。

3.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乐器1.向学生展示古筝和二胡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播放传统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

3.分组演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时间内自由使用一些简单乐器或众声合唱,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传统乐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演奏其中一种传统乐器。

第三课时:探索中国传统戏剧1.以京剧和评剧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播放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3.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戏剧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表演,并进行同学评议。

4.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课后提交的作业和小组表演的评议意见。

3.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歌曲、故事、礼仪等。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中国古代诗词赏析,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3)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选择一些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美妙。

(4)中国传统故事的讲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

(5)中国传统礼仪的学习,教授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如拜年、祭拜等。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

(2)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故事法:通过讲述传统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4)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和物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基本知识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和基本知识,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欣赏传统诗词和音乐选取一些经典的传统诗词和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

4.学习传统故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故事,通过讲述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意义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5.学习传统礼仪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传统礼仪知识,如拜年、祭拜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礼仪。

6.总结和延伸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向家长传授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工作目标1.编写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目标是编写一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要求每个章节都能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材内容需要涵盖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历史人物、经典故事等方面。

–每个章节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配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材需要配以丰富的插图和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2.设计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目标是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活动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一些游戏、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活动。

–活动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活动需要有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教学指导,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地组织教学。

3.培训小学教师:目标是培训小学教师,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需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授传统文化。

–培训需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培训需要有系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教师的培训效果和改进方向。

工作任务1.研究现有教材和教学资源:目的是了解目前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编写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对现有的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结合研究结果,确定教材和教学活动的编写方向和重点。

2.编写教材和教学活动:根据研究结果,编写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学活动。

–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设计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配以丰富的插图和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3.组织和实施培训:对小学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精选15篇)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2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3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4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3篇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3篇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3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前段时间,学生对《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

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和模仿传统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2. 中国传统音乐: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中国传统戏曲: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演出形式,通过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和台词配音,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4. 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传统绘画欣赏1. 通过幻灯片和展示实物,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欣赏和分析经典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

3. 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模仿传统绘画作品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课: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与表演1. 通过播放音乐录音和现场表演,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了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学生进行合唱和乐器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编排表演节目,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第三课:中国传统戏曲体验1. 通过观看视频和实地观摩,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演出形式。

2. 学生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和台词配音,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学生分组合作,编排戏曲小品,进行小剧场表演。

第四课:中国传统节日体验1. 学生自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 目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

### 1. 课内教学:
- 设立专题课程: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 组织亲身体验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等场所,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 2. 校园文化建设:
- 设立传统文化角落: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展示区,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艺术品等,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探索。

- 组织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传统文化爱好者:成立传统文化社团或兴趣小组,提供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并定期举办展示活动。

### 3. 家庭教育:
- 发放传统文化读物:向学生家长发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读物,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探索。

- 召开家长会:主题为传统文化的家长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增进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 提倡传统文化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包饺子、剪纸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体验。

## 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1.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培养审美能力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3. 学校内外形成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得到全面发展,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古诗词、成语、典故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诗词学习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望庐山瀑布》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掩耳盗铃》2. 《刻舟求剑》3. 《画蛇添足》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节日2. 中国传统习俗3. 中国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所学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和传统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2)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美食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美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制作传统美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古诗词学习(2课时)第1课时:《静夜思》第2课时:《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第1课时:《掩耳盗铃》第2课时:《刻舟求剑》第3课时:《画蛇添足》3. 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4课时)第1课时:中国传统节日第2课时:中国传统习俗第3课时:中国传统美食(1)第4课时:中国传统美食(2)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成语故事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第三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三单元名胜游踪济南泉城济南1课时佛教名山——千佛山 1课时名泉之冠——趵突泉 1课时泉城明珠——大明湖 1课时崂山海上名山 1课时崂山名瀑——龙潭瀑 1课时第四单元第对联妙联集锦 1课时读书名联 1课时成语成语探源 1课时成语诗画 1课时1、泉城济南教学目标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设想以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讲解为辅。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存在理解差异;加强阅读背诵积累拓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

板书:泉城济南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五、成长阶梯: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济南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竇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

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板书设计:千佛山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

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著名景点?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

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

寺东北两面则湖。

”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

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大明湖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大明湖有哪些了解?2、你还能说出大明湖的哪一些著名景点?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教学反思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海上名山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位于黄海之滨,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

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

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历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踪,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崂山道士更是闻名遐迩。

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

人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崂山,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

进崂山可分为中、南、东三线,其景色各异。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崂山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崂山有哪些了解?2、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3、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教学反思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名瀑——龙潭瀑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

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

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北九水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

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

“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