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唐宋文学讲义第1讲
论述类文本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庚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庚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 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決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爰、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

第1课小石城山记唐风宋韵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③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④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⑤,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篇作于永州。
②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
③汲:取水。
④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⑤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赏析: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哲言睿语作家名句出处柳宗元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驳复仇议》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贺赦表》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
《敌戒》共来百粤文身地,独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名人轶事失而复得的“荔子碑”“荔子碑”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十年)刻的,因开头有“荔子”二字,所以叫作“荔子碑”。
由于碑文是韩愈写的绝好文章,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绝好故事,因而叫做“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人们美誉为“三绝碑”。
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
柳州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嘉靖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
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惩罚。
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才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作者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下)

但是应该 说《 唐诗别裁 集》 对于名 家 、 名篇 的关注是
比较 全 面 的 , 部 分 的 唐 诗 名篇 书里 面都 有 。 大
问: 莫教授 ,春江花月夜》 《 是非常有 名的唐诗 , 闻
一
莫 砺锋 教授 在 南 京 外 国语 学校 讲 座
多先生讲它是“ 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的 。 答 :春江花月夜》 《 这首诗有一个特点 , 就是它是
鉴 赏 我 看 的也 比较 多 , 想 听 听 您对 这 首 诗 的评 价 。 我 后来 才走 红 的 。作 者 张 若 虚是 从 初 唐 入 盛 唐 的人 , 他
好 了 , 已经讲 了一半 时间 了, 我 接下来 的时间全
黧 瓣
一.1 _
特
稿
泰 _ 专 i辱 ≤÷、 ;二
0f r ∥ 考 。
泽 厚 更 加 清 晰 地说 了这 一 层 意 思 。就 是 在 宇 宙 面 前
给学生 自己体会 的空间就没有 了,这样可能不利于 培养他们的兴趣 。最好 要引导他 一下 , 启发他一下 , 有 的部分 留给他们 自己去体会 ,最成 功的教学我想 应该是培养他的兴趣 , 你把他的兴趣培养起来之后 , 课外他 自己就会去读, 课堂教学永远是有 限的, 我们
问 : 刚才 比较 多的谈 到了《 您 唐诗 j百首 》 能否 = , 请您评议一下沈德潜 的《 诗别 裁集 》 唐 ? 答: 这位老师 问的是沈德 潜的《 唐诗别裁集 》 清 , 代有 好几种唐诗选本 , 比较有 名的是两种 , 一种是 王
选到选本中间去。他最早是出现在郭茂倩 的《 乐府诗 集》 郭茂 倩编乐府 诗 的宗 旨是 , , 只要 是乐府 诗就 收 录 ,春江花月夜》 《 收进《 乐府诗集 》并 不表示郭茂倩 ,
莫砺锋中大演讲

莫砺鋒中大演讲欧阳老师介绍:今天是我们名师讲坛第四讲,我们有幸请到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莫砺鋒教授。
莫砺鋒教授是老一辈著名古代文学专家程千帆先生在文革后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生、博士生。
他获得博士学位是在1984年,当时是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
莫砺鋒教授的《江西诗派研究》是研究古代文学流派的一部力作,也是比较早期以古代文学流派为研究对象的,可谓开风气之先,对学术界影响很大。
莫教授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尤其是唐宋文学的研究。
最近的一本著作《朱熹文学研究》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
从唐诗文献中的宋诗谈起——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献学问题各位同学、老师,很高兴有机会跟中山大学的老师同学交流。
八年前我曾来过中山大学一次,仅到陈永正老师家里坐了一次;文学院没有来过,今天是第一次。
今天的讲座临时定了这样一个题目,主要是谈谈我自己自从走上古代文学这条研究道路以后,在南京大学学习然后教书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想国内各个高校只要有中文系的,必然都会有古代文学学科。
这一学科在全国数量非常多,各自在治学路数上应该会有一些不同;凡是著名高校,他的古代文学学科都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那么我们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呢?我想从这里讲起。
南京大学以前的古代文学专业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主要是在原来的中央大学以及金陵大学时期,那时候我们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
一直到解放以后,到五十年代,还有胡小石、罗根泽、陈钟凡、汪辟疆这样一批前辈学者。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文革结束后,已经风光不再了。
因为那个时候老先生大都已经不在人世,仅存的一位陈钟凡先生已经脑筋不太清楚了,那个时候他年纪很大,家里人都不认识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的古代文学学科实际上已经处于非常衰弱的地步,在南京市的范围内,大家都公认南京师大比南大要强得多,南师大有唐圭璋先生、孙王先生等一批老先生,而南大没有。
所以应该说,后来南大古代文学学科的重建,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程千帆先生来到南大工作。
唐宋文学ppt1课件

以杜甫《春望》为例: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1)篇有定句,句有定字。 律诗——八句 律绝——四句 排律——八句以上的偶数句,句数不限。 五律——五言八句 五绝——五言四句 五言排律——五言八句以上的偶数句
七律——七言八句 七绝——七言四句 七言排律——七言八句以上的偶数句 (2)押韵和声律。 32个声母,106个韵部,4个声调(平、上、去、入)。
2,语法与修辞(色) (1)语法更完善高明。 字法:从质朴到警策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同上) “涉江采芙蓉,南泽多芳草。” (同上)
“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何逊)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眺源自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
2,“文质彬彬”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魏征)
…
(二)思想的多元化(见教材) (三)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主司褒贬,实在诗赋”(《通典》)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沈既济)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
唐诗的分期注意两个问题: 1,历史的分期不一定同步于诗歌的分期。2,初、盛、中、晚的划界并不绝对。 王世懋《艺圃撷余》:“唐律由初而盛,由盛而中,由中而晚,时代声调,故自不必同,然亦有初而逗盛,盛而逗中,中而逗晚者,何者?逗者,变之渐也,非逗,故无由变。”
百家讲坛目录

百家讲坛目录(从开播至今的所有节日)百家讲坛2001-2003_人的生与活百家讲坛2001-2003_建筑不是房子百家讲坛2001-2003_论争象牙塔百家讲坛2001-2003_冷眼看热点百家讲坛2001-2003_时代的加速器——数字百家讲坛2001-2003_企业的方向盘——管理百家讲坛2001-2003_社会的源动力——经济百家讲坛2001-2003_文明的发动机——科学百家讲坛2001-2003_与健康手拉手百家讲坛2001-2003_生命的奥秘百家讲坛2001-2003_地球成长史百家讲坛2001-2003_撼天之旅百家讲坛2001-2003_探寻宇宙百家讲坛2001-2003_物理的挑战百家讲坛2001-2003_相识数学百家讲坛2001-2003_不停息的旋律百家讲坛2001-2003_面对缪斯女神百家讲坛2001-2003_智慧的痛苦百家讲坛2001-2003_当茶遇到咖啡百家讲坛2001-2003_传承的神韵百家讲坛2001-2003_清十二帝疑案百家讲坛2001-2003_华夏春秋志百家讲坛2001-2003_文学的个性百家讲坛2001-2003_语言的方程百家讲坛2001-2003_风雅百代存百家讲坛2001-2003_新解《红楼梦》百家讲坛2001-2003_品读《水浒传》百家讲坛2002-2004_女人说话百家讲坛20041230-1231_吴建民盘点2004百家讲坛20041221-1229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百家讲坛20041130-1217_红楼六家谈百家讲坛20041123-1125_教育系列百家讲坛20041109-1112_传奇太后系列百家讲坛20041102-1105_王国维系列百家讲坛20041026-1029_解读张爱玲百家讲坛20041020-1022_钱钟书系列百家讲坛20041014-1019_昆虫系列百家讲坛20040929-1013_张恨水系列百家讲坛20040921-0928_钤记中华百家讲坛20040916-0917_杜甫的文化意义百家讲坛20040907-0914_心灵鸡汤百家讲坛20101224-1231_三言二拍_韩田鹿百家讲坛20101210-1223_传奇王阳明_董平百家讲坛20101204-1209_鲜为人知的杨家将_梅毅百家讲坛20101113-0203_末代皇帝溥仪_喻大华百家讲坛20101023-1112_东汉开国_魏新百家讲坛20101010-1022_竹林七贤_刘强百家讲坛20101001-1009_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00830-0913_大明嘉靖往事_方志远百家讲坛20100821-0828_“救时宰相”于谦_郦波百家讲坛20100813-0820_清官海瑞_郦波百家讲坛20100730-0812_抗倭英雄戚继光_郦波百家讲坛20100708-0729_解读《弟子规》_钱文忠百家讲坛20100628-0707_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00619-0627_解码关公_梅铮铮百家讲坛20100612-0618_走近曹操_于涛百家讲坛20100610-0611_成语趣谈_吴桐祯百家讲坛20100510-0609_永乐大帝_商传百家讲坛20100416-0509_塞北三朝_第1部分_辽_袁腾飞百家讲坛20100402-0415_鲍鹏山新说《水浒》04_宋江百家讲坛20100328-0401_名相管仲_董平百家讲坛20100311-0327_《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_刘心武百家讲坛20100304-0310_水墨齐白石_吕立新百家讲坛20100214-0303_孔子是怎样炼成的_鲍鹏山百家讲坛20111115-1231_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重放)_王立群百家讲坛20111029-1114_囚徒天子光绪_喻大华百家讲坛20111008-1028_万历兴亡录_方志远百家讲坛20111001-1007_彭林说礼_彭林百家讲坛20110909-0930_唐宋八大家_王安石_康震百家讲坛20110811-0908_春秋五霸_李山百家讲坛20110801-0810_麻辣说三国:跟司马懿学管理_赵玉平百家讲坛20110725-0731_写实徐悲鸿_吕立新百家讲坛20110708-0724_隋唐英雄志_梅毅百家讲坛20110702-0707_信仰的力量_厉华百家讲坛20110628-0704_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10619-0627_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重播)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10614-0618_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10514-0612_大隋风云(上部)_蒙曼百家讲坛20040714-0716_海洋生灵百家讲坛20040623-060331_金正昆谈礼仪及身边的礼仪百家讲坛20040629-0702_文明的驻足地百家讲坛20040608-0617_老舍的文学地图百家讲坛20040527-0528_千年少林_马明达百家讲坛2004_未成系列百家讲坛20050713-080301_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纪连海百家讲坛20051226-1230_周思源也说秦可卿百家讲坛20051220-1221_古代希腊_赵林百家讲坛20051122-1125_地域文化的形成_葛剑雄百家讲坛20051116-1118_经典中的爱情_刘扬体百家讲坛20051108-1216_正说三国人物_周思源百家讲坛20051101-1104_方尔加讲孔子_方尔加百家讲坛20050913-0916_情商与智商_曾国平百家讲坛20050709-0712_郑和下西洋600年祭_毛佩琦百家讲坛20050531-0601_探秘中国汉字_赵世民百家讲坛20050524-0527_汉代国策风云_方尔加百家讲坛20050419-0902_汉代风云人物01-12_易中天百家讲坛20050412-080118_明十七帝疑案_毛佩琦百家讲坛20050402-080201_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百家讲坛20050329-061230_老子与百姓生活_姚淦铭百家讲坛20050308-0311_爱的四重奏_周国平百家讲坛20050301-0907_二战人物_马骏百家讲坛20050202-1209_中国电影百年百家讲坛20050120-0128_《红楼梦》里的配角01-06_周思源百家讲坛20050111-070316_说聊斋_马瑞芳百家讲坛20050104-1208_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百家讲坛2005_未成系列百家讲坛20061211-1219_唐史系列01:玄武门之变_孟宪实百家讲坛20061106-1116_唐宋八大家_苏轼_康震百家讲坛20061030-070315_秦代政坛双星——吕不韦、李斯_孙立群百家讲坛20061001-1007_于丹《论语》心得百家讲坛20060917-0930_慈禧(上部)_隋丽娟百家讲坛20060831-070217_明亡清兴六十年_阎崇年百家讲坛20060629-0704_唐伯虎_孙丹林百家讲坛20060612-0615_陆游_孙丹林百家讲坛20060605-0610_鲁迅_孔庆东百家讲坛20060601-0603_《西厢记》中的爱情_李昌集百家讲坛20060418-0628_汉代风云人物13-32_王立群百家讲坛20060327-0801_另类英雄李云龙_徐放鸣百家讲坛20060320-0324_《红楼梦》里的配角07-11_周思源百家讲坛20060212-070901_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20110504-0513_商贾传奇_李晓百家讲坛20110420-0503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百家讲坛20110410-0419_英雄项羽_李清泉百家讲坛20110224-0409_大风歌_王立群百家讲坛20110201-0207_中华孝道_朱翔非百家讲坛20110127-0131_名人酒故事_张大千百家讲坛20110122-0223_大国医_罗大中百家讲坛20110114-0121_向诸葛亮借智慧_赵玉平百家讲坛20110104-0113_侠骨柔情陆放翁_杨雨百家讲坛20121024-1115_唐宋八大家_三苏_康震百家讲坛20121016-1018_吟诵李清照_康震百家讲坛20121003-1023_大国医_罗大中(重播)百家讲坛20120824-1002_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百家讲坛20120731-0823_战国七雄_李山百家讲坛20120711-0730_大故宫_第2部_阎崇年百家讲坛20120612-0710_汉武帝的三张面孔_姜鹏百家讲坛20120529-0611_清东陵密码_李寅百家讲坛20120514-0528_拿破仑_马骏百家讲坛20120506-0513_清明上河读宋朝_苏升乾百家讲坛20120428-0505_纳兰心事有谁知_杨雨百家讲坛20120330-0427_大隋风云(下部)_蒙曼百家讲坛20120315-0329_从司马到司马——西晋的历程_孙立群百家讲坛20120224-0314_大故宫_第1部_阎崇年百家讲坛20120205-0223_千秋是非话寇准_赵冬梅百家讲坛20120127-0204_千年一笔谈_钱斌百家讲坛20120114-0126_大话西游_韩田鹿百家讲坛20120101-0113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_郦波百家讲坛20131226-201412话说聊斋(韩田鹿)百家讲坛20131220-20131225雍正和他的甄嬛们(李寅) 百家讲坛20131212-20131219赵冬梅《司马光》百家讲坛20131128-1212_唐玄宗与杨贵妃(蒙曼)百家讲坛20131125-1126寻找曹操百家讲坛20131105-1124大明脊梁张居正(郦波)百家讲坛2013-1016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百家讲坛2013-1006清代皇陵谜案(李寅、赵英健)百家讲坛2013-1003心怀天下范仲淹百家碗讲坛20130901-0927_女皇武则天(蒙曼)百家讲坛20130825-0831_末代皇族的新生(贾英华)百家讲坛20130802-0824_隋唐考场风云(王士祥)百家讲坛20130720-0801_三国名将_吴国篇(方北辰)百家讲坛20130702-0719_千古一后(周思源)百家讲坛20130616-0701_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姜鹏百家讲坛20130609-0615_端午时节话屈原(杨雨)百家讲坛20060125-0127_楹联的故事_孙丹林百家讲坛20060109-0113_从悲到喜说西厢_李昌集百家讲坛20060102-0411_唐诗的故事_康震百家讲坛20071119-1231_武则天_蒙曼百家讲坛20071107-1116_李清照_康震百家讲坛20071026-1029_传奇紫砂壶百家讲坛20071001-1003_焦裕禄_周文顺百家讲坛20070828-0904_范蠡_孙立群百家讲坛20070701-0705_杨子荣_张望朝百家讲坛20070627-1223_新解三十六计_乔良百家讲坛20070519-0608_我读经典百家讲坛20070507-0517_唐史系列02_贞观之治_孟宪实百家讲坛20070505-0506_我心目中的陈嘉庚_陈毅明,易中天百家讲坛20070501-0504_红旗渠的故事_李蕾百家讲坛20070319-0930_玄奘西游记_钱文忠百家讲坛20070218-0227_于丹《庄子》心得_于丹百家讲坛20070201-0202_慈禧陵寝_赵英健百家讲坛20070115-0131_慈禧(下部)_隋丽娟百家讲坛20070106-0730_王立群读《史记》01_汉武帝百家讲坛20081224-1225_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_王晓秋百家讲坛20081210-1212_范进中举_高日晖百家讲坛20081201-1209_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_毛佩琦百家讲坛20081110-1128_四大爱情传奇_段怀清百家讲坛20081105-1107_京剧大师程砚秋_胡金兆百家讲坛20081103-1104_道光陵寝之谜_赵英健百家讲坛20081013-1031_道光与鸦片战争_喻大华百家讲坛20081011-0126_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易中天百家讲坛20081001-1010_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_王树增百家讲坛20080904-0927_太平公主_蒙曼百家讲坛20080804-0822_胡雪岩的启示_曾仕强百家讲坛20080718-0731_李煜_赵晓岚百家讲坛20080630-0704_抗日名将杨靖宇_张望朝百家讲坛20080623-0625_康熙陵寝_赵英健百家讲坛20080608-0501_王立群读《史记》02_秦始皇_王立群百家讲坛20080607-0125_《红楼梦》中的节日_周岭百家讲坛20080602-0606_解读中医_王新陆百家讲坛20080506-0528_千古中医故事百家讲坛20080501-0505_梅兰芳_翁思再百家讲坛20080414-0424_唐史系列03_唐高宗真相_孟宪实百家讲坛20080331-0411_周岭解密曹雪芹_周岭百家讲坛20080317-0321_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_周汝昌百家讲坛20080302-0601_康熙大帝_阎崇年百家讲坛20130529-0608_成败论乾隆(上)(张宏杰)百家讲坛20130504-0528_盛唐的背影(韩昇)百家讲坛20130328-0503_明太祖朱元璋(商传)百家讲坛20130307-0327_名医是这样成名的(罗大中)百家讲坛20130220-0306_曹操的启示(赵玉平)百家讲坛20130208-0212_长恨歌(蒙曼)(重播)百家讲坛20130127-0219_百家姓_第一部(钱文忠)百家讲坛20130103-0126_大故宫_第三部(阎崇年)百家讲坛20141218-20141229甲午甲午(马俊杰)百家讲坛20141212-20141217三国名将-曹操诸葛亮(方北辰)(重播)百家讲坛20141128-20141211末代皇帝的新生.下部(贾英华)百家讲坛20141122-20141127红楼梦丝绸密码(李建华)百家讲坛20141103-20141121朱棣身后那些事(赵中南)百家讲坛20141022-20141102郝万山说健康第二部(郝万山)百家讲坛20141014-20141021解码汉字(张一清)百家讲坛2014104-20141013王立群说成语(王立群)百家讲坛2014925-2014930六大古都(程遂营)百家讲坛20140917-20140924三国名将(方北辰)百家讲坛20140830-20140916国史通鉴之春秋战国篇(方志远)百家讲坛20140809-20140829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百家讲坛20140728-20140808司马光第二部(赵冬梅)百家讲坛20140716-20140727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百家讲坛20140704-20140715成败论乾隆下部百家讲坛2014620-2014603风云唐太宗(韩昇)百家讲坛2014613-2014619名相晏婴(李任飞)百家讲坛2014601-2014612清十二帝后宫疑案(李寅)百家讲坛2014516-2014531刘备的谋略百家讲坛2014511-2014515吴建民评点战国策(吴建民)百家讲坛20140417-2014510大唐英雄传(于赓哲)百家讲坛20140406-20140416崇祯那些年第二部(傅小凡) 百家讲坛20140401-20140405诗经的不老爱情百家讲坛20140317-20140329孙子兵法(马骏)百家讲坛20140217-20140302崇祯那些年(傅小凡)百家讲坛20140124-20140216百家姓第二部(钱文钟)百家讲坛20140119-20140123发现上官婉儿(于赓哲)百家讲坛20140109-20140118大宋迷案(李强)百家讲坛20140103-20140108国史通鉴第一部(方志远) 百家讲坛20141230-20150113马骏品读孙子兵法第二部(马骏)百家讲坛20150114-20150116 改变中国命运的遵义会议百家讲坛20150118-20150124 清案探秘第一部(唐博)百家讲坛20150125-201502xx中国故事·爱国篇有需要这些视频资源的,请与我联系(wxy885888@),本人免费提供!需要者需懂得百度云盘的使用!。
莫砺锋:“诗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古诗词”成为电视节目的热门主题和网络平台的一大流量密码。
在这些公共平台上普及唐诗宋词的学者们也因其学识气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解读,成为大众追捧的“学术偶像”。
相比这些学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算得上是“先行者”——早在十余年前,莫砺锋就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分别主讲了“诗歌唐朝”“白居易”“杜甫草堂”系列,并凭着对唐诗的精彩讲解而享誉全国,“圈粉”无数。
“唐诗宋词中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而更应该供大众阅读欣赏,使之获得精神滋养。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诗学专家,多年来,在学术研究工作之余,莫砺锋为古诗词普及工作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他将唐诗宋词喻为“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而他甘当“站在山口的导游,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今年已古稀,夫复何求?每日诗书相伴,甘心老是乡矣!”如自述中所写,年逾七十、以“诗词导游”自居的莫砺锋,仍伫立在“山口”,期望带领更多人领略唐诗宋词这座名山的瑰丽胜境。
围绕唐诗宋词的现代意义、当前的“古诗词热”,以及中小学的“诗教”、经典阅读等问题,本刊记者对莫砺锋进行了专访。
古典诗词如日月光华,千古常新《教育家》:有一种说法:“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您深研古诗词数十年并且始终乐在其中。
在您看来,古诗词传递了哪些延绵千年而不朽的价值?品读唐诗宋词的现代意义是什么?莫砺锋:这两句见于清人赵翼的一首诗,后面还有两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那是就诗歌创作而言的,意思是诗坛上会不断涌现新的诗人,也会不断出现新鲜的诗歌风貌,永无止境。
赵翼并不是否定那些伟大诗人的永恒价值,像唐诗中的李杜、宋词中的苏辛,他们的作品传至千秋万代也不会过时,就像日月光华,千古常新。
也许韩愈的诗说得更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皇冠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要想说清它的价值,必须从文化说起。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是列祖列莫砺锋:“诗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文 | 周丽摄影: 《现代快报》赵杰莫砺锋: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等,著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莫砺锋诗话》《漫话东坡》《莫砺锋说唐诗》《莫砺锋评说白居易》《莫砺锋讲唐诗课》《莫砺锋讲宋诗课》等。
3【宋元文学】笔记

[中國古代文學]第三卷宋元文學□第五編宋代文學第一章宋初文學莫砺锋撰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
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并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因而反对文体华艳。
然而其理论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
此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姚铉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意境显豁,但文浅意尽,气弱格俗。
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如《禁林宴会集》《翰林酬唱集》等。
这种诗风只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1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2借鉴杜诗的艺术境界,超越了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情感含蓄深沉。
3诗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4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大多是僧人和隐士,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林逋和寇准。
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中间二联镂句鉥字,时有文字精警的断句。
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炼字不炼意,有句无篇。
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的诗风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功底与眼光
一、功底
1.语言文字
1955年吴代芳考取程先生研究生,即奉命写三篇自传。
1982年后仍如此。
文言/ 古汉语
断句,解读,《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 郑玄:离经,断句绝也。
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
/ 写作(诗词)
外语/ 参考文献/ 神女之探寻/ 文化输出
白话文/ 表达
2.文献
校雠学/ 目录、版本、校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
全/ 缺;真/ 伪;常见书/ 善本、珍本
《全唐诗》卷457牟融69首,张籍、朱庆余/ 陶敏《全唐诗牟融集证伪》/ 东汉人,理惑论
3.史学、哲学、其它相关学科
黄侃,八部书(毛诗、左传、周礼、说文、广韵、史记、汉书、文选)、二十五部书(十三经、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庄、荀、说文、广韵、文选,文心雕龙)、金陵大学开课:樊南四六评、新唐书列传评文
论孟、老庄、左传史记、诗、骚、文选、文心雕龙
4.记诵
《朱子语类》8:今语学问,正如煮物相似。
须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
10:譬之煎药,须是以大火煮滚,然后以慢火养之。
《秦妇吟》:内府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 孙光宪《北梦琐言》
二、眼光
1.怀疑/ 问题
《朱子语类》104:某寻常看文字都曾疑来。
/ 79:书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恐倒了六经。
/ 78:孔壁所出尚书,……皆平易。
伏生所传皆难读。
如何伏生偏记得难底?
至于易底全记不得?此不可晓。
/ 125:尚书序不似孔安国作,其文软弱,不似西汉文,西汉文粗豪。
……他文是大段弱,读来却宛顺,是做孔丛子一手做。
// 魏·王肃
二十四诗品
2.选题的学术价值
敏锐/ 饮中八仙歌/ 春江花月夜/ 夺胎换骨说
3.选题的逻辑起点
避免重复/ 陈植锷,王禹偁/ 《朱子新学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村上哲见4.解决问题
《鹤林玉露》7 / 宗杲: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了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
我则只有寸铁,便可以杀人。
《朱子语类》115:因举禅语云:寸铁可杀人。
无杀人手段,则载一车枪刀,逐件弄过,毕竟无益。
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陈寅恪,以小见大
闻一多,民俗学、神话学王国维,文字学、考古学
新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