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内容】1.诗词常识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2.作者简介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有《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有文艺评论《词论》,后人辑录《漱玉词》。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提示与建议: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词风的变化。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关于李清照(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著有《漱玉集》。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薄.()雾重.()阳东篱.()把.()酒寻觅.()戚戚..()乍.()暖还.寒()将.()息堆.()积憔悴..()堪.()摘2.解释下列词语(1)暗香盈.袖(2)莫道不销魂..(3)凄凄惨惨戚戚..(4)乍暖还寒....时候(5)最难将息..(6)怎生..得黑(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名句默写(1)莫道不销魂,(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3) ,到黄昏、点点滴滴,,?§文本精要探究一、朗读两首词1.诵读指导:读《醉花阴》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姓名班级组别【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已经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探究案【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3、抓住词中的意象来品读【品读思考】1 .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请指出哪一句是本词的主旨句,词眼又是哪一个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李清照词两首》编写人:赵敏审核:高一语文组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运用比较法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学习重难点】探讨两首词中共同意象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学生自读,找出词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1)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其诗词风格。

2.理解婉约词蕴涵的思想情感。

3.学习分析词眼和意象,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和3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介绍本课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两首词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所用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声声慢》,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1.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多是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多是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

其词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相关背景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金国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9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国破、家亡、夫死的种种悲惨遭际,使她的孤寂凄清的心绪与日俱增。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导学案设计(教师)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重点难点】1.能熟背并默写《醉花阴》、《声声慢》,理解其中的情感“愁”。

2.能说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由于不同的生活境遇,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18岁嫁给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她常与丈夫吟诗做对,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她前期作品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后期的词作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会新奇的比喻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3.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1.字音辨识(1)玉枕.纱厨.()(2)堆.积()(3)暗香盈.袖() (4)寻觅.()(5)戚.戚() (6)乍.暖()答案(1)zhěn chú(2)duī(3)yínɡ(4)mì(5)qī(6)zhà2.词语解释(1)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乍暖还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2)悲愁、哀伤的样子。

(3)调养,保养。

(4)枯萎,凋零殆尽。

(5)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6)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3.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人教版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导学设计第一课时《醉花阴》学习目标:1、结合《导与练》及资料书了解李清照词作的写作背景。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所抒发的情感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略带娇羞,轻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初为人妻,爱情甜蜜,娴静温婉,低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再后来啊,国破家亡,丈夫死去,背井离乡,悲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岁月的刻痕在她身上沉淀出的是才华横溢的辞章。

斯人已去,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回忆。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她是谁了,对,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二、检测预习:1、闺怨诗的鉴赏方法2、作者李清照3、写作背景4、用散文化的语言阐述每句诗的意思三、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五、鉴赏《醉花阴》【活动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体会词作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活动步骤:1、抽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及节奏并做好标注。

2、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词中描写的意向以及情感。

3、小组交流展示,其余同学补充纠正。

4、教师点拨。

驱动性问题一:我们在平时练习诗歌鉴赏的时候,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理解诗词有两个重要的地方,一是情感,另一个就是意象。

那么,刚刚读了这首词之后,大家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基调呢?从哪句词里告诉我们的?——愁——薄雾浓云愁永昼驱动性问题二:为了表达“愁”情,词人在上片里借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的?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愁情情景交融重阳佳节点明时令,表明心情不好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孤寂愁情秋夜凄凉身体之凉,内心之凉,独处之悲活动二、在词的下片中,词人又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呢?怎么表现的?活动步骤:学生独立完成,划出具体诗句,小组交流、展示,展示的小组解答,其他学生的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目标难点】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法指导】诵读法,背景解读法【资料链接】公元1084年出生的李清照,距今快一千年了,但我们对她一点都不感到陌生。

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像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

曹雪芹笔下同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资格和她媲美,但林黛玉只是儿女情长的女儿愁,太单一也太狭隘。

李清照为爱情而愁,为婚姻而愁,为家国而愁,为民族而愁。

她像一缕带香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走进人们空旷而幽深的心灵;她又像一片轻盈的云,隔着岁月的清流离我们盈盈远去,可永远也走不出人们追随的视线。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背景信息《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戚戚()乍暖还寒()()有谁堪摘()二、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文段分析思考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四、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五、文段分析思考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

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知识梳理】薄雾浓云愁永昼()怎敌他、晚来风急()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大王必欲急臣()永为仪则()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思维导图】愁永昼:薄雾加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醉花阴思行人: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免闺愁人更瘦:东篱黄昏酒,暗香销魂后——自怜愁闷冷清:黄花堆积,黄昏细雨,点点滴滴颠沛之苦声声慢凄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憔悴不堪丧夫之痛忧戚:雁过伤心,怎敌风急,怎生得黑亡国之恨【整体感知】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灾难与不幸。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请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明确:【妙言妙语】李清照诗词名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摊破浣溪沙》)(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6)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7)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减字木兰花》)(8)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9)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10)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泪。

(《点绛唇》)【写作妙招】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李清照就是抒情的能手。

“薄雾浓云”布满整个天宇,用环境的凄冷,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侧面写词人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

“半夜凉初透”这一个“凉”字,也不仅仅是秋风的凉爽,更是词人心情的反映。

上篇不言相思,尽用相思之物、景来衬托。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极寻常浅白的语言。

自然流露出时光难捱的无奈之感。

点点滴滴的秋雨,其凄凉的况味,引起作者复杂的感伤情绪,哪一个是“愁”字能概括地了呢?【品味经典】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问题设计1、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请说说词人的用意。

2、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

推荐理由: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醉花阴》《声声慢》等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是含蓄、委婉的。

但《渔家傲》却是她豪放风格的佳作,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摆脱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出的。

【课文翻唱】千古绝唱凄苦情文/佚名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他乡。

南渡避难,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遗失殆尽。

夜半起床,屋外,寒风刺骨。

在寻觅些什么?在这么冷清的夜中,难免独自泪下。

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那种伤感的情绪久久不散。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尚可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她就很自然念起亡夫。

也罢!命运至此,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缘孤独而起,酒入愁肠,都是相思泪,凄凉孤独的感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这样守着一杯淡酒,在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耳畔传来孤雁的声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她心头未愈的伤口。

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也像我一样,暮年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侣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景吗?心绪在寒风中瑟瑟,泪光迷蒙了双眼,蓦然觉得那只孤雁不就是往昔为自己传递彩笺的那只吗?唉,这似曾相识的归雁!那些无可奈何的菊花儿早已憔悴不堪,花雨浸湿了小园的香径,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以前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美好,和唱诗词,整理金石,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承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了。

故物依然,人事全非。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偏偏又下起淅淅沥沥的秋雨。

雨点打在梧桐叶上,浸湿了我的愁绪,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时间也仿佛变慢了起来。

湿冷的雨点还在心头滑落,一滴滴,一声声,敲打着满怀愁绪的心扉,简直让人不能自抑!然而心中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呢?一试身手试从下列角度“翻唱(改写、仿写、续写……)”这篇课文吧!(1)将两首词改写成散文(2)人比黄花瘦(3)不让须眉(4)月满西楼(5)李清照——我想对你说参考答案二、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整天都在发愁。

永,长。

一种龙脑,香料,又称冰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整天都在发愁,瑞脑兽形的铜香炉节令名,又称重九,为农历九月初九日。

磁枕的美称。

纱帐,蚊帐。

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

又是重阳佳节,玉枕孤眠,纱窗独寝,半夜凉初透。

到半夜凉意袭来,透入帐中枕上,很难将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黄昏在种有菊花的篱边端起酒杯饮酒,菊花的清淡菊花的清香。

充满。

形容极度愁苦。

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香气充满衣袖。

不要说人不极度愁苦,“西风卷帘”的倒文。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卷起了帘子,帘中人比菊花还瘦。

三、文段分析思考、2.《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词最精彩之笔。

“莫道”一句直接对“东篱把酒”而言,使“人比黄花瘦”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做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