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调和 规律

合集下载

色彩调和的原则

色彩调和的原则

色彩调和的原则一、引言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和视觉冲击力。

在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有趣。

但是,如果不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就会使设计变得混乱、杂乱无章,甚至影响到作品的美感和效果。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色彩调和原则。

二、什么是色彩调和原则色彩调和原则是指在设计中使用多种颜色时,通过合理搭配使它们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规律。

它包括了颜色选择、颜色组合以及颜色分配等方面。

三、颜色选择原则1.基本原则:在进行颜色选择时,要考虑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以及目标受众等因素。

2.对比原则:对比可以使不同颜色更加突出,在搭配时可以选择互补对比或者相邻对比。

3.明度原则: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在搭配时要注意明度之间的差异不要过大。

4.饱和度原则: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在搭配时要注意不同颜色的饱和度差异不要过大。

四、颜色组合原则1.单一色彩组合:单一色彩组合可以使作品简洁、大气,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明度和饱和度。

2.类比色彩组合:类比色彩组合是指将相邻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橙、黄等。

这种组合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3.互补色彩组合:互补色彩组合是指将互补对比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绿、黄紫等。

这种组合可以使作品更加鲜明突出。

4.三角形色彩组合:三角形色彩组合是指在一个等边三角形内选择三种相邻或者间隔相等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组合可以使作品更加平衡稳定。

五、颜色分配原则1.主次分明原则:在设计中,需要确定一个主要的颜色来占据主导地位,其他辅助颜色要与主要颜色形成对比或者相互呼应。

2.重复运用原则: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重复使用某种颜色来加强作品的整体感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

3.比例分配原则:在设计中,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整体效果来合理分配不同颜色所占比例。

六、总结色彩调和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美观、有趣、有力。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遵循颜色选择原则、颜色组合原则和颜色分配原则等方面的规律。

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

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

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
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多色调和四种。

使色彩的搭配产生美的、调和的、有秩序的视觉传达效果的方法如下:
①补色规律。

视觉在接受某一色彩时,总是欲求一些相对应的
补色来取得生理平衡。

如果这种补色不能出现,那么眼睛会
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因此,色彩调和的基本原则中才
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补色也就是色相环上180度相对应的
色彩搭配。

②面积。

配色中较强的色要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扩大面积,
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

色彩的面积均衡是一种创造
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
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③心理共鸣。

有时候一种新颖时髦的流行色是人们所追求的配
色。

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
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基调。

当配色
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观者将不由自主地
感到色彩和谐的愉悦。

④符合目的性。

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和目的。

例如:用于警示
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色相配置是适合的。

再如:生活日用品类的设计主题,色彩一般宜选用柔和明亮
的配,避免使用过分刺激,缓解视觉疲劳。

色彩调和配色的基本技巧

色彩调和配色的基本技巧

色彩调和配色的基本技巧色彩调和是指不同颜色在一起协调、和谐的效果。

在设计、绘画、摄影等领域,色彩调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感受。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色彩调和技巧。

首先,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有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明度是颜色的明暗程度,从深到浅分为暗色和亮色。

纯度是颜色的饱和度,从鲜艳到灰暗分为高纯度和低纯度。

其次,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最常用的是对比色法则,也就是选择色相相对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和绿、蓝和橙等。

对比色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作品更加醒目和有吸引力。

此外,还有类似色法则,即选择色相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

类似色搭配能够产生柔和的效果,使得作品更加和谐和温暖。

再次,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和印象。

红色代表热情、活力和力量,适合用于突出焦点或吸引注意力。

蓝色代表冷静、稳定和安全,适合用于表达稳重、专业的感觉。

黄色代表快乐、温暖和活力,适合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氛围。

了解颜色的情感表达,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目的选择适合的颜色进行搭配,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另外,颜色的明度和纯度也是进行色彩调和的重要因素。

明度的搭配可以调整作品的整体明暗度,比如使用明亮的颜色来吸引注意力,或者使用暗淡的颜色来营造柔和的氛围。

纯度的搭配可以调整作品的整体鲜艳度,如搭配高纯度的颜色可以增加作品的亮眼度,搭配低纯度的颜色可以让作品更加柔和。

最后,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实践。

色彩调和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规则和公式可以套用。

每个人对颜色的感受和喜好都不同,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实践,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色彩调和方式。

可以通过参考优秀作品、学习和分析专业人士的作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色彩调和技巧。

总之,色彩调和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了解基本知识、掌握搭配规律、理解情感表达、调整明度和纯度,并不断进行实践,可以使我们的作品在色彩上更加出色、更加吸引人。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①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上面,纯度高的比纯度 低的色彩影响力强。 ② 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时,则会增加后看 色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和绿为最大。
连续对比的小实验
(三)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 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环上 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的色相 对比。
B. C.
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亮调与暗调的调性表达:以无彩色系为主调色、以有彩色与无彩色的 对比色调、有彩色系的色调
5、色彩的再创造:采集、重构
定义:从一切可以借鉴的素材中的色彩进行借用和采纳,以色彩构成 的设计要求和形式法则,对所采得的人工和自然色彩视觉平面信息进 行理性和逻辑性的简化、平面归纳,以求得理想化的、有形式美感和 设计意图的重构色彩图形。 采集重构方法: 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部分色重构、情调重构 表现方法:抽象方法(冷抽象、热抽象)
同种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不存在色相对比 (0度) ②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 强对比(15-30度) ③ 类似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可通过变化明度、 纯度加强对比(60度以内),和谐、安详、耐 看
① ④
互补色相对比,120度左右的两色强对比,色彩 对比强烈、鲜明、饱满、华丽、活跃
纯度对比的视觉效果
纯度对比越强,纯度高的色相感越鲜明,从而增强 了色彩间的艳丽、生动、活泼。纯度对比越低,因纯 度过于接近,容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感觉。 (1)高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积极、强烈、冲动、 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 (2)中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中庸、文雅、可靠的 感觉。 (3)低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平淡、消极、无力、 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 随和的感觉。

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调和的原理
对比是一种刺激,这种在视觉上的对比如同在触觉上的刺激相类似。触觉的痒痛,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而使得细胞破裂,破裂得少,产生痒的感觉,破裂得多则产生痛的感觉。而痛感与快感实际上也是刺激细胞破裂的多寡所致。我们所寻求这种美的手段,恰恰就是寻求这种如同触觉中的快感——恰到好处的刺激——痛快。
“调和”一词有两种含意:一种指对有差别的,有对比的,甚至相反的事物,为了使之成为和谐的整体而进行调整、搭配和组
黄∶紫=1/4∶3/4
橙∶蓝=1/3∶2/3
这样就可以得出上述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例关系:
黄∶橙∶红∶紫∶蓝∶绿
3∶4∶6∶9∶8∶6
即:黄∶橙=3∶4 黄∶红=3∶6
黄∶紫=3∶9 黄∶蓝=3∶8
三原色中黄∶红∶蓝=3∶6∶8
三间色中橙∶紫∶绿=4∶9∶6
我们先拿红与绿这对补色关系作例证。中国有句诗叫“万绿丛中一点红”,这只是个比方,真是10000∶1就会显得过于悬殊。这句话主要是说明少量的红需大量的绿衬托,红才能突出、醒目、希罕。合理的比例应当是面积、明度、彩度都要兼顾。用大面积的红去衬托小面积的绿可否?孟塞尔把这样的色彩关系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作业:
①作聚散对比一幅;
②作位置对比一幅;
③作面积对比一幅。
也可将三幅作业构成在一幅画面中,具象与抽象形式均可。
第二节 色彩调和理论
1.色彩调和的原理
原理(一): 和谐来自对比。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和是调和的,因为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上的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种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补色的规律。”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互补色的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旋转盘上混合)能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他曾用各种名画做过色彩分析试验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但从前一节色彩对比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有调子的倾向性,就不能产生五级灰。

色彩调和 规律

色彩调和 规律

第五章色彩调和规律第一节色彩调和的规律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事或物配合适当、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色彩调和规律即如何使不同性质或有差别的色彩达到调和的原理与方法。

它不仅指性质相近的色彩相配所给人的视觉愉悦感,更含有追求不同特征、不同属性的色彩相配而达到的美妙效果。

和谐也包含着力量的平衡与对称。

当然,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我们的艺术视野的开阔,色彩调和会有更多的内容。

比如,现在我们普遍承认色彩的调和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地理背景、个性、以及此时此地的情绪相关。

很多时候,有人说某个配色很调和,而另一个人则可能觉得刺眼。

色彩调和是相对性的,但并不是说色彩调和无规律可循。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接受“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本质规律,同样它也成为整个艺术领域包括色彩艺术的本质规律。

色彩调和规律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对立性是指色彩的差异性,如果说色彩对比探讨的是利用色彩的差异性来表现色彩的丰富与夺目,是利用不同性质的色彩对视觉神经系统的不同刺激从而影响人的情感的波动与思想,这实际上是色彩的本质魅力的一个方面。

而当我们能找寻到不同的色彩在某方面性质的一致时,其对比性就会减弱而趋于调和,使人在心灵上感到和谐与愉悦。

(图5-1-1~图5-1-5)所以我们说调和与对比如同一个事物相互依存的两种性质,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大自然中,在我们的艺术世界中,无处不存在着这种色彩的调和,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晴,就可能随时获得这种视觉上的享受。

(图5-1-6~图5-1-9)第二节色彩调和的方法根据色彩调和的规律,其方法有如下两大类:统一性调和与对比性调和。

一、统一性调和:强调色彩各要素中的某一种接近或一致,从而达到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它包括类似调和与同一调和这两类调和都是以强调共性取得的和谐,这是因为当不同的色彩明度、纯度、或色相接近时,其对我们的眼晴细刺激趋同,其对比性自然减弱,我们会把它们看成同种程度性质的色彩,因此觉得相互适应。

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调和的原理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颜色的色彩来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调和中,有以下几个原则:
1. 对比原则:将互为补色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使整体画面显得鲜明有力。

2. 类似原则:选择相近色相的颜色进行搭配,如橙色和红色、蓝色和紫色等,可以创造出柔和温暖的氛围。

3. 三角原则:从色相环上选取三个颜色,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形成一个三角形,搭配这三个颜色可以产生平衡和谐的效果。

4. 同色调原则:采用同一色调的不同明暗度、饱和度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表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5. 冷暖对比原则:将冷色调的颜色与暖色调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营造出视觉上的平衡和亮度对比。

6. 色彩数量原则:在搭配色彩时,注意控制色彩的数量,避免过多的色彩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和不协调。

以上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制定合理的调和方案,创造出美观、和谐的色彩效果。

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法则

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法则

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法则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法则是一种经典的色彩搭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作品中创造出和谐而且有吸引力的色彩组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法则的原理和应用。

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法则是通过将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创造出和谐的色彩组合。

根据谢弗勒尔的理论,色彩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别:原色、二级色和三级色。

原色是红、黄和蓝,二级色是橙、绿和紫,三级色是橙红、橙黄、黄绿、蓝绿、蓝紫和红紫。

在谢弗勒尔的色彩调和法则中,最常用的是原色和二级色的组合。

谢弗勒尔色彩的调和法则包括三个基本的原则:类似色调和谐、对比色调和谐和三色调和谐。

类似色调和谐是指将邻近的色彩进行组合,创造出柔和而和谐的效果。

例如,将红色和橙色、橙色和黄色、黄色和绿色等进行组合。

这种调和方法常常用于创造出柔和、舒适的环境,比如室内设计和衣物配色。

对比色调和谐是指将互补色进行组合,创造出强烈而有张力的效果。

互补色是位于色彩六边形的对角线上的色彩,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

通过将这些互补色进行对比,可以使色彩更加鲜明和引人注目。

这种调和方法常常用于广告和标志设计,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三色调和谐是指将三个相邻的色彩进行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色彩效果。

例如,将红色、橙色和黄色进行组合,或者将绿色、蓝色和紫色进行组合。

这种调和方法常常用于艺术作品和插图,以创造出独特和丰富的色彩表现。

除了色彩的调和,色彩的对比也是谢弗勒尔色彩法则中的重要部分。

色彩的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谢弗勒尔色彩的对比法则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和亮度对比。

冷暖对比是指将冷色和暖色进行对比,创造出明显的反差。

冷色是指蓝、绿和紫,暖色是指红、黄和橙。

通过将这些冷暖色进行对比,可以使色彩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明暗对比是指将明亮和暗淡的色彩进行对比,创造出明暗的层次感。

通过在作品中运用明亮和暗淡的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色彩调和规律第一节色彩调和的规律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事或物配合适当、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色彩调和规律即如何使不同性质或有差别的色彩达到调和的原理与方法。

它不仅指性质相近的色彩相配所给人的视觉愉悦感,更含有追求不同特征、不同属性的色彩相配而达到的美妙效果。

和谐也包含着力量的平衡与对称。

当然,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我们的艺术视野的开阔,色彩调和会有更多的内容。

比如,现在我们普遍承认色彩的调和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地理背景、个性、以及此时此地的情绪相关。

很多时候,有人说某个配色很调和,而另一个人则可能觉得刺眼。

色彩调和是相对性的,但并不是说色彩调和无规律可循。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接受“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本质规律,同样它也成为整个艺术领域包括色彩艺术的本质规律。

色彩调和规律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对立性是指色彩的差异性,如果说色彩对比探讨的是利用色彩的差异性来表现色彩的丰富与夺目,是利用不同性质的色彩对视觉神经系统的不同刺激从而影响人的情感的波动与思想,这实际上是色彩的本质魅力的一个方面。

而当我们能找寻到不同的色彩在某方面性质的一致时,其对比性就会减弱而趋于调和,使人在心灵上感到和谐与愉悦。

(图5-1-1~图5-1-5)所以我们说调和与对比如同一个事物相互依存的两种性质,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大自然中,在我们的艺术世界中,无处不存在着这种色彩的调和,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晴,就可能随时获得这种视觉上的享受。

(图5-1-6~图5-1-9)第二节色彩调和的方法根据色彩调和的规律,其方法有如下两大类:统一性调和与对比性调和。

一、统一性调和:强调色彩各要素中的某一种接近或一致,从而达到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它包括类似调和与同一调和这两类调和都是以强调共性取得的和谐,这是因为当不同的色彩明度、纯度、或色相接近时,其对我们的眼晴细刺激趋同,其对比性自然减弱,我们会把它们看成同种程度性质的色彩,因此觉得相互适应。

物以类聚就是这个意思。

(一)、同一调和1.同明度调和不同的色形,当它的明度一致时,素描意义上的深浅关系消失了,即使其有色相与纯度上的差别,都相对是和谐的。

(图5-2-1~图5-2-3)2.同色相调和相同的色相,虽有深浅与鲜灰的差别,但其家族出身相同,拥有相同的色彩属性,而容易调和起来。

(图5-2-4~图5-2-6)3.同纯度调和各色彩处在相同的纯度级别时,特别是同处较低纯度时,即使它们的色相与明度有所差别,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协调的色彩。

(图5-2-7~图5-2-9)(二)、类似调和:在色彩的三要素中,使其中的一个要素接近,其他的两个要素可以有所变化,称之为近似调和。

与同一调和相比它有稍多的灵活度。

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色相是可以协调的,如红和黄,即使两者的纯度与明度方面有些差别,其协调性我们还是较能感受到的。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色彩的弱对比关系就是一种调和关系。

所以,类似调和具体到色彩的每一个要素,就可分为:1.类似色相调和:邻近与类似色相的配色比完全相同的色相的配色效果要丰富,当然,要善于利用明度,纯度关系的适当拉开才能更加生动(图5-2-10~图5-2-12)。

2.类似明度调和:不同的色彩使其在明度方面接近,画面比同明度调和要灵活自然一些,但是如能在色相,纯度两方面适当拉开,画面会更加美妙。

(图5-2-13~图5-2-15)3.类似纯度调和:在同一纯度调和的基础上稍为放宽,但基本仍属于接近的范围,在这类调和中,明度色相的关系要减弱,这类配色优美而典雅。

(图5-2-16~图5-2-18)二、对比性调和这是色彩调和的另一大类,它基于色彩变化的基础之上,色彩的三要素都可能处于对比的状态。

色彩具有鲜明活泼的效果,但调和的难度较大。

有的时候画面甚至没有主色调,如某些国旗,商标直接运用红蓝白等色,但感觉和谐而强烈。

对比性调和的选色方法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赋予秩序调和赋予秩序调和是通过重复、渐变、节奏等有秩序的有规则变化的方法使对比的色彩取得和谐的美感,是色彩美构成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1. 重复是将明度、纯度、色相中的一个色彩要素或几个要素组成的小单元作连续的或交替的重复,这种变化须遵一定的格式与规律来进行,产生有秩序的美感。

2. 渐变是对比色双方之间增加一系列按色相(或明度、纯度)的级差进行递或递减的色彩时,(且最好呈平行条状排列),原来的对比关系便被这些“渐变台阶”所缓和,有规律的秩序美必然产生。

这就是我入们通常所说的色彩渐变或色彩推移。

这种方法因为增加了过渡色而减弱了对比两色对于视觉的直接刺激,从而达到相对和谐。

渐变的层次越多就越容易获得协调感,但层次过多则会显得模糊。

3. 节奏是将对比双方色彩在某方面的差异性(如冷暖、明暗、鲜浊、形状)进行有变化的(高低起伏、重复、转折变化)排列,以获得如同音乐一般的丰富的调性,虽有局部的对比,但从整体上充满了诗情画意,自由而宛转,生动而富于生命个性,这在绘画中比较常见(二)赋予同质调和1.将对比的两色(或几色)同时混入或带入另外一色,使之同时具有相同的因素,或者将对比双方按照均衡的原则放置在对方的色域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的格局,或对比双方在不改变双方色相的情况下按一定比例混入对方,均可达到的相对调和,我们称之为赋予同质调和。

如红+黑、白、灰——绿+黑、白、灰红+黄——绿+黄红+少量绿——绿+少量红蓝+蓝——红+蓝(紫)2.还有一种从绘画里得来的调和方法,对比双方色彩拥有相同的肌理、质地,也会具有相对的调和性。

(三)面积调和面积调和面积调和是德国艺术家歌德所提出的可计算的对比色平衡理论。

他以明度为前提,认为越明亮的颜色越有刺激视觉的力量,因此无须与深色具有相同的面积就可以取得优势。

由此他推算出原色与间色的和谐面积:黄:橙:红:紫:蓝:绿=3:4:6:9:8:6。

按他的理论,最典型的例子是黄与紫面积平衡是:1:3。

近代色彩学家蒙塞尔认为色彩的对比强度与纯度也有关,所以面积对比也应该考虑纯度因素。

如红为原色,其纯度当然高于属于间色的绿,所以两者如果要达到平衡的话,其面积之比应是1:2。

再如冷暖两色对比时,因冷色具有收缩感,暖色具有膨胀感,两者的面积平衡对比也应向冷色倾斜。

总之随着我们对于色彩的认识越来越科学,面积调和也总会有新的知识。

当然,这种靠计算得出的面积配比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不都令人满意,因为色块的位置、形状、主题的要求与其他的一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各色彩面积的大小。

(图5-2-31~图5-2-36)(四)间隔调和间隔调和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民族传统艺术特别是民间艺术中常用的调和方法。

传统民间艺术由于知识方法的简单,及制作的成本低廉,制作的时间短促,许多民间艺术品的用色往往不经调配,纯度极高,但其色彩效果又特别协调。

究其原因,是因为民间艺人在这些不同的纯色之间往往施以黑白金银等色勾边或衬底,将对比的色彩间隔开来,从而使冲突的双方变得相得益彰。

这不能不说极为智慧而又易于操作的方法。

如中国陕北的布老虎的配色方法。

凡是用与对比色双方都无关的第三色将对比色间隔开来从而达到的调和效果就称之为间隔调和。

这种调和不仅能调和对比强烈的颜色,还能使本来色彩关系暖昧的邻近色变得清晰起来。

另外,使用黑色进行间隔能增加色彩的纯度,而使用白色间隔则会减弱其纯度。

(图5-2-37~图5-2-40)第三节奥斯特瓦德色彩调和论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本身是个由两个圆锥底面对接组成,像一个现代会计算盘的珠子,这个珠子过中轴的纵切面成一个菱形。

算盘珠的中轴为灰度轴,边上的棱角组成的圆周为最高饱和色,通过这个珠子可以求出色调和色彩,在这个基础上他借用调音乐器的原理,将每一个色彩的记号考虑为音符,整个色表如同一个乐器,其色彩的调和法就如和声法,尽量避免不同纯度的色彩同时出现,即色彩按接近的性质配比,以获得同类相和的感觉。

按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色彩的突然变化。

这个法则的另一面体现了奥氏的“调和就是秩序”的想法,在这里,形成秩序的是色彩的含白量,含黑量,含彩色量等共同的要素。

(图5-3-1~图5-3-4)第四节孟塞尔色彩调和论孟谢尔色立体将色彩置于一个球体中,并根据球轴、赤道面和球面取得垂直调和、水平调和、圆周调和、斜面调和、螺旋调和、椭圆调和、斜内面调和等多种调和方法。

但是孟谢尔色立体中的调和又远不是只有上面几种调和方法,在孟氏提出的调和理论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色彩均衡,跟面积和纯度有关,即小面积高纯度的色彩与大面积低纯度的色彩互相均衡,在色彩实践中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世界上的色彩没有不可调和的,关键在于它们怎么组合。

处在球体中的任意一对色彩可以找出多种组合形式,例如它们的连接线过球心,则成互补色,它们同处于圆周上,则为等明度、等纯度色相调和。

总之,在球面或球体内,总有一种组合方式可以将一对色彩连接起来,中间总有过渡色。

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色彩调和,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人类往往根据好恶主观选择或因眼睛感官的适应性来选择色彩。

我们平时会对一组色彩作出调和或不调和的判断。

红绿配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色彩搭配,在美术尤其是绘画实践中这种组合常被视为是一种“脏”、“俗”的搭配,然而在一些民族美术例如刺绣、壁画、建筑彩绘(中国古建筑上的斗拱彩绘是个常见的例子,常见红、绿、蓝搭配,但通常有白色的存在,在视觉上是调和色)中,这又可以是常见的搭配,无疑这种搭配在他们那里是一种美。

(图5-4-1~图5-4-2)众所周知,物质世界存在着三种规则基本形:圆形、矩形和三角形。

艺术设计总是以这三种基本形为基础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复杂形态的。

但是,如果缺乏演算系统推论的话,设计者所创造的复杂形很可能存在着过于感性的因素。

换句话说,当没有逻辑演算参与形的创造时,感性直接创造的复杂形很难以规律的形式体现,符合功能和审美造型原则的几率是很小的。

这就会导致浪费大量资源、资金和时间用于经验的探索,得不偿失。

所以,建立了演算系统的艺术设计就有了产生造型推理规则的可能性。

同理,艺术设计如果在色彩领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演算推理一样可以掌握适当的色彩规律,尽量避免了视觉或感觉带来的误差。

以色彩调和为例,孟谢尔从均衡的角度提出了互为补色的一对色彩调和关系上的分量方法。

他用公式表示了色面积的均衡,这可以通过色彩明度数字与纯度数字的乘积比例来完成,即(A色的明度×纯度):(B色的明度×纯度)=B面积:A面积。

如果把一种色彩的面积确定后,另一种色彩的面积就可以用上述公式求得,以获得调和的效果。

例如,纯红与纯紫相配,红的明度是6,纯度是14,紫的纯度是10,明度是3,由此即可求得两者的面积之比为30:82,紫色的面和约是红色的2.8倍。

综上所述,在艺术设计中引入逻辑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