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全球共识2014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消化系常见的病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合理及时的内镜下治疗往往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困惑大多数医师的是何时治疗、采取何种方法、何时终止治疗等问题,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日本分型或欧洲分型无法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普及曲张静脉的内镜下治疗工作,减少并发症,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和本人对曲张静脉的理解以及目前我们使用的治疗工具与方法,总结出如下简单明了的曲张静脉分类方法,以期通过对该分类的每个因素的认识,轻易掌握曲张静脉治疗的时机及合适的方法分类方法: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1)位置(Location, L ):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的位置Le:e为食管英文(esophageal)的首字母,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再将食管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分为上段(superior,s )、中段(middle, m )、下段(inferior,1),分别记做Lei, Lem, Lei,若曲张静脉为多段,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Lg;g为胃英文(gastric)的首字母,Lg表示曲张静脉位于胃部;再将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细分为胃底(founder, f)、胃体(body-, b )、胃窦(annum,a),分别记做L梦ILgb,Lga,两处以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Ld;d为十二指肠英文(duodenum)的首字母,Ld表示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再将十二指肠分为第一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数字1表示)、第二段(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数字2表示),分别记做Ldl、Ld2两处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另外,位于第一二段交界处静脉曲张(球降交界)记做Ldl ,2;Lr;:为直肠英文(rectum)的首字母,Lr表示曲张静脉位于直肠如果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相延伸则用Leg统一表示;如果食管胃底血管是完全分开的则用Le,Lg分别表示。
(2)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最大的直径,为内镜下治疗提供治疗参考依照曲张静脉的直径(以代号D后面加上曲张静脉的直径大小表示)分为以下几个梯度:DO:表示无曲张静脉;DO.3:表示曲张静脉<0.3cm;D1: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0.3一1 cm之间;D2: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1一2 cm之间;D3: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2一3 cm之间;D4: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3 -4 cm之间;D5: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4一5 cm之间;曲张静脉最大直径>5 cm,可按照以上按D+直径数字方法以此类推;(3)危险因素(Risk factor, Rf):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①红色征(red color signs,RC) , RC+包括血泡症、条痕症、樱桃红症等;②肝静脉契压(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HVPG是评价门脉高压导致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当HVPG>12mmHg时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可在有条件下进行);③糜烂,提示曲张静脉表层勃膜受损,是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④血栓,无论是红色血栓或是白色血栓都是即将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⑤活动性出血,内镜下可以看到曲张静脉正在喷血或是渗血;6以上因素均无,但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排除非静脉曲张出血因素二依照是否有近期出血征象以及是否有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指征分为3个梯度:Rf0:无以上5个危险因素,无近期出血指征;Rfl:RC+或HVPG>12 mmHg,有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择期进行内镜下治疗;Rf2:可见糜烂、血栓、活动性出血,或以上因素均无,但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排除非静脉曲张出血因素,这都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会导致食管血管拓张和静脉曲张,可能出现慢性贫血、反流性食管炎、胃痉挛等多种症状。
1992年,Witteman和Pomahac提出了一种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和标准,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诊断标准。
Witteman和Pomahac的分级标准是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的广度和位置来进行分级的,一般将其分为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
1.第一级曲张:这种曲张的广度较小,一般大小在2至3毫米,可以在放大的检查图像中清晰可见,其位于食管的下段或中段。
2.第二级曲张:这种曲张的大小在3至6毫米,也可以在放大检查图像中清晰可见,其位于食管上段和下段。
3.第三级曲张:这种曲张的大小在6毫米以上,并可能出现相邻食管的血管紊乱状态,位于食管的上段和中段。
根据以上的分级标准,确定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据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食管静脉曲张都需要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1.第一级:建议进行定期的超声检查,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2.第二级:建议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监测曲张的变化,同时采取药物治疗;3.第三级:建议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缩小曲张的广度,防止发展为恶性肿瘤。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保持健康: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2.戒烟限酒;3.适当运动,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4.定期检查血管壁和曲张,及时发现异常及早治疗。
总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是帮助临床医生为患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量身定制精准治疗计划的重要参考,它的严格执行有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和保持健康。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是指由于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黏膜下静脉丛扩张所致的一种病变。
它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标准及治疗非常重要。
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的大小、形态、颜色等特点进行分级。
目前常用的分级标准有西雅图分级、Baveno分级和Sarin分级等。
西雅图分级将食管静脉曲张分为四级,Ⅰ级为细小的食管静脉曲张,Ⅱ级为中等大小的食管静脉曲张,Ⅲ级为大型的食管静脉曲张,Ⅳ级为巨大的食管静脉曲张。
这种分级标准主要是通过内镜下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
Baveno分级是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的大小和颜色进行分级的,将其分为三级,Ⅰ级为细小而红色的食管静脉曲张,Ⅱ级为中等大小而红色的食管静脉曲张,Ⅲ级为大型而蓝色的食管静脉曲张。
这种分级标准主要是通过内镜下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的颜色和大小进行评估。
Sarin分级是将食管静脉曲张分为四级,Ⅰ级为细小的食管静脉曲张,Ⅱ级为中等大小的食管静脉曲张,Ⅲ级为大型的食管静脉曲张,Ⅳ级为巨大的食管静脉曲张。
这种分级标准也是通过内镜下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
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分级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治疗上,对于不同级别的食管静脉曲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对于Ⅰ、Ⅱ级的食管静脉曲张,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治疗;而对于Ⅲ、Ⅳ级的食管静脉曲张,则需要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根据不同的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同时,患者也应该定期接受内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1日至3日在昆明通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98-199)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一)记录方法1.形态(Form,F)F。
:EV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F。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F2:EV呈蛇形迂曲隆起F。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附记:如EV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应选择最重的记录。
2.基本色调(color,C)(1)白色静脉曲张(white varices,Cw)(2)蓝色静脉曲张(blue varices,CB)3.红色征(red color sign,RC)无红色征RC(一);有红色征RC(+):表现为红斑,红色条纹,血泡样。
4.部位(location,L)EV最重的部位,以其与门齿的距离分为:食管下段(locus inferior,Li);食管中段(locusmedialis,Lm);食管上段(1locus superior,Ls)。
附记:伴发食管炎(esophagitis,E)有/无(+/-)粘膜糜烂。
(二)EV内镜分级(grade,G)标准按fl~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
见表1。
表1 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分级(度) EV形态(F) EV红色征(RC)轻度(G I)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迁曲(F1) 无EV呈(F1) 有中度(GⅡ) Ev呈蛇形迁曲隆起(F2) 无EV呈(F1) 有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 无或有二、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记录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Lg)。
1.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gastric cardia,Lg-C)。
2.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gastric fundus,Lg-f)。
附记:(1)有糜烂E(+),无糜烂E(一);(2)RC:有RC(+),无RC(一);(3)Lg(+)-(-):指GV经内镜治疗后消失;Lg:E(+)-E(-)表明有效;RC(+)-RC(-)表明有效;(4)红色血栓有/无;白色血栓有/无。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专家共识1

一级预防 –预防措施
不同程度静脉曲张的预防措施:
不推荐无静脉 曲张者使用非 选择性β-受体 阻滞剂预防出 血(Ⅲ,B)。 建议无静脉曲 张的代偿期肝 硬化患者每 2~3年胃镜检 查1次,建议有 轻度静脉曲张 者每1~2年胃 镜检查1次,建 议失代偿期肝 硬化患者每年 检查1次(Ⅰ, C)
基本概念 -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型)
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 食管静脉曲张的延伸,根据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以及 在胃内的定位,可分为3型:
➢ 1型(GOV1)静脉曲张,显示为连续的食管胃静脉曲张, 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 cm,这种静脉曲 张较直,被认为是食管静脉的延伸,其处置方法与食管静 脉曲张类似,此型最常见
1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药物及使用方法:普萘洛尔起 始剂量10 mg、每日2次,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纳多洛 尔起始剂量20 mg、每日1次,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应 长期使用。应答达标的标准:HVPG下降至12 mmHg以 下或较基线水平下降>20%。若不能检测HVPG,则应 使静息心率下降到基础心率的75%或静息心率达50~60 次/min。禁忌证: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 塞性肺部疾病、心功能衰竭、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胰 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肝功能Child-Pugh C级、急性出血期。不良反应:头晕、乏力、呼吸困难、 性功能障碍。
二指肠镜检查是诊断食管
继续出血:
胃静脉曲张出血惟一可靠 1 6 h内输血4个单位以上,
的方法
生命体征不稳定
2 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 2 性出血(渗血、喷血)、曲 张静脉上有“血栓头”、 3 虽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 病灶但有明显的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操作的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操作的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术学会会马小静王伟鹏王晟朱斌刘进(负责人)保怡华何绮月宋海涛(执笔人)赵晓琴唐红葛亚力魏蔚目录一、引言二、TEE检查前评估三、TEE检查的适应证四、TEE检查的禁忌证五、患者的准备六、TEE探头的安全使用七、TEE检查的操控及术语八、TEE图像的方位和视角九、TEE检查切面的标准化十、TEE-Focus观察与测量的基本内容十一、TEE标准化切面的参数测量十二、TEE-Focus循环病理类型的超声形态特征十三、常见心脏病的超声影像特征十四、小结附件:术中TEE监测记录单一、引言围手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估循环系统,具有定位、定性、定时、定量的基本功能,为围手术期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标准化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地监测循环事件,如:骨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的肺动脉栓塞,开颅手术的气体栓塞,胸部创伤的心包压塞等。
在超声循环监测方面常用于:血容量监测,整体和局部左心功能、右心功能评价,监测基本的瓣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成人常见的先心病的形态和功能监测等。
超声心动图监测循环功能的思路是:通过对标准化切面的观察和测量,提取患者的心血管形态和功能特征,用病理生理学模型和循证医学证据解释,结合临床经验和诊疗规范用于诊疗决策。
本文针对围手术期TEE监测的一些关健问题,阐述如何采集并使用TEE图像来解决临床问题,重点介绍以诊疗决策为目的的超声循环监测方法,涵盖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
二、TEE检查前评估1、询问症史心血管、肺专科病史,上消化道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史。
2、查体心、肺专科体征,纽约心功能分级,口、咽部专科体征。
3、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凝血功能、输血免疫全套。
4、评估病情麻醉、外科操作引起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
5、是否需要行术中TEE检查,是否具备TEE检查的条件。
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知识与解剖

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知识与解剖今天学习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与血管解剖。
这些内容只是为初学人员准备,相关人员也仅作复习之用,内镜专业大咖请略过。
食管与胃静脉曲张的描述方法1、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描述方法(昆明会议,2000年):2000年的昆明会议上,由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公布的一种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描述方法,主要由形态、色调、红色征和部位四类主要参数组成,胃底静脉曲张主要由不同部位进行分型。
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分2类:Lg-C:贲门部胃底静脉曲张;Lg-f:胃内孤立静脉曲张:这种方法总体上将食管胃静脉曲张分为轻度(G1)中度(G2)和重度(G3)。
对于此种方法,目前使用单位的还是很多的,毕竟比较悠久,而且依据本单位的习惯,至少此种方法已经完全满足了内镜下对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全部参数描述。
2、食管胃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LDRf分型方法由令狐恩强教授创立,最近的国内食管静脉曲张指南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描述。
这种方法简化了对食管静脉曲张(EV)的繁琐描述,而直接对准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从指导食管静脉曲张的后续治疗。
Rf(Risk factor):Rf0:无红色征等危险因素,无近期出血指征;Rf1:RC阳性或HVPG>12mmHg,有近期出血征象,需要内镜下治疗;Rf2:可见糜烂、血栓、活动性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内镜检查过程中,EVB(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现出血部位,而没有出血的EV患者需要注意近期出血和将要出血的征象:红色征比较常见,而糜烂、红色血栓头、白色血栓头容易被初学人员忽略。
尤其是白色血栓头的食管静脉曲张就多次在我们眼皮底下瞬间出血,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出血场面。
3、胃静脉曲张的分型方法(Sarin分型):国内有人研究了相应的胃静脉曲张的特点,研究结果与Sarin分型方法十分吻合,具有国内应用前景,适合国内推广。
其它分类方法如日本的Hashizume、欧洲的NIEC等,因其指标较多、方法复杂,临床具体操作困难,不易推广,仅可用作科研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食管内静脉曲张的病变。
肝硬化导致肝脏功能减退,血流受阻,导致高压状态下的门静脉扩张,进而引起食管静脉的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高危病变,容易引起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准确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是BavenoⅢ共识会议提出的新标准。
根据该标准,食管静脉曲张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F0、F1、F2和F3。
F0级,即无食管静脉曲张,代表着食管内没有任何曲张的迹象。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非常罕见的。
F1级,即食管静脉曲张需要进一步评估。
在内镜检查中,可以看到食管内有一些细小的曲张,但不超过5条。
这时如果患者没有出血史,可以采取观察等保守治疗措施。
F2级,即中度食管静脉曲张。
在内镜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较多的肉眼可见的食管静脉曲张,但没有闭合环。
这种情况下,患者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F3级,即严重食管静脉曲张。
在内镜检查中,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食管静脉曲张,甚至有闭合环形成。
F3级患者的出血风险非常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根据这个分级标准,医生可以对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F1级患者,常规的保守治疗和随访可能是足够的;对于F2级患者,可以考虑行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术(EVL)或药物治疗;而对于F3级患者,由于其极高的出血风险,可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banding)或经颈静脉内离子束治疗(TIPS)等。
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中,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本人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查,遵守医嘱,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
1 2
食管静脉曲张诊断指南
在肝硬化诊断明确之后,推荐进行胃镜(EGD)筛查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推荐根据肝硬化程度和静脉曲张存在与否及大小进行内镜随访: 患者患有 和 复查 EGD
代偿期肝硬化 失代偿期肝硬化 无静脉曲张 小静脉曲张 每 2-3 年 每 1-2 年 每年
3
可根据 EGD 下静脉曲张的大小分级来评估静脉曲张的进展。在临床实践中,三度分级中的中度 静脉曲张的推荐治疗方案与两度分级中的大静脉曲张相同:
曲张静脉的大小
小 中 大 4
两度分级
< 5 mm – > 5 mm
三度分级
隆起静脉略高于食管粘膜表面 迂曲静脉占据小于三分之一的食管腔 占据大于三分之一的食管腔 内镜检查发现下列之一阳性即可诊断为静脉曲张出血: 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 曲张静脉表面有“白色乳头”状隆起 曲张静脉上覆盖血凝块 发现曲张静脉而无其他潜在的出血来源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2013
WGO 实践指南 食管静脉曲张 2
目录
1
食管静脉曲张介绍 ......................................................................................................... 2
大约 30%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诊断的第 1 年内发生出血。出血的死亡率取决于肝病的 严重程度。 出血的死亡率从< 10%(Child–Pugh A 级代偿期肝硬化)到> 70%(Child–Pugh C 级进 展期肝硬化)不等。再出血的风险很高,1 年内达 80% 曲张静脉出血 24 小时内肝静脉压力梯度> 20 mmHg 的患者与压力梯度较低的患者相比, 入院 1 周内再出血的风险或止血失败的风险更高(83% vs. 29%),而且 1 年死亡率更高 (64% vs. 20%)。 大约 60%未治疗的患者在初次出血 1-2 年内发生“迟发型再出血”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 5 2.1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鉴别诊断 ................................................................................ 6 2.2 来自非洲的病例 —血吸虫病所致食管静脉曲张.................................................... 6 2.3 其他需考虑事项 ......................................................................................................... 6 静脉曲张和出血的处理 .................................................................................................... 7 3.1 临床实践 ..................................................................................................................... 8 3.2 治疗级联 ................................................................................................................... 11 3.3 来自非洲的病例 —食管静脉曲张和血吸虫病...................................................... 12 参考文献 .......................................................................................................................... 12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2013
WGO 实践指南 食管静脉曲张 3
表1
食管静脉曲张流行病学和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
在诊断肝硬化时,大约 30%的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 在诊断 10 年之后,有 90% 的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在 6 周时的死亡率至少为 20%, 虽然 40%的患者出血自然停 1 止 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致命并发症 Child–Pugh A 患者: 40% 有静脉曲张 Child–Pugh C 患者: 85% 有静脉曲张 某些患者可能在疾病早期甚至肝硬化未出现时就发生静脉曲张和出血 丙型肝炎和桥状纤维化患者:16%发生食管静脉曲张
无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或者尚未发展为门脉高压,或者其门脉高压还不足以 导致静脉曲张。随着门脉压力的增高,患者会逐渐进展为小的静脉曲张。随着 时间和高动力循环的进展,流经曲张静脉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提高了血管壁的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ຫໍສະໝຸດ 013WGO 实践指南 食管静脉曲张 4
张力。当血流压力超过了血管壁的张力时就会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果无 法调整血管壁张力,再发出血的危险就很高。 表3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
对能行全面诊断检查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国家和地区来讲金标准方法是 可行的。但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相应的条件。WGO 指南提供资源依赖的 诊治级联措施。
级联:根据可用资源建立的一套对风险和疾病进行分级诊断,治疗和管理的策略。
1.2 流行病学
虽然静脉曲张可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形成,但最多见于食管下端数厘米之 处。大约 50%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静脉曲张出现于 5–33% 的门脉高压患者。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从 30%到 70%不等(表 1),而 9–36% 的患者患有“高危的”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年发生率为 5– 8%, 但只有 1–2% 的患者因曲张静脉很粗而有出血的风险。每年大约有 4–30% 的患者从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从而处于出血的风险之下。
2
持续的门脉高压和静脉曲张
HVPG 肝静脉压力梯度; IGV = 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 GOV2 = 沿大弯延 伸至胃底的胃食管静脉曲张
1.4 危险因素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1.5, 门静脉直径> 13 mm 以及血小板减少可用 于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的可能性。上述三项条件分别满足 0 项,1 项, 2 项或者 3 项者,估计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的比率为< 10%, 20–50%, 40–60% 和 > 90%。 肝硬化患者符合三项条件中的 1 项及 1 项以上是内镜筛查静脉曲张 和进行出血一级预防的指征(表 4)。
图 1-肝硬化静脉曲张和出血患者的自然病程2
无静脉曲张 HVPG 正常/<10 mmHg 小静脉曲张 – 无出血 HVPG ≥10 mmHg 静脉曲张年发生率 8% 大静脉曲张 – 无出血
高动力循环
每年 8%的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出血 压力>曲张静脉壁张力 每年 5-15% 食管出血 据报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 2 年内大概 25%发生出血 3 (IGV1 和 GOV2 更高) . 再出血
• • •
• • • • •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胃镜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如果没法采取金标准检查,其他可采 用的检查措施为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查(非内镜超声)。虽然血流多普勒超声并 非首选,但它依然可以显示静脉曲张的存在。其他可选择的检查包括食管和胃 的钡餐造影,以及门静脉血管造影和压力测定。 评估曲张静脉的部位(食管或者胃)和大小,近期内出血、首次急性出血或 者再出血的征象,以及肝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十分 重要。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全球指南
食管静脉曲张
2014 年 1 月
陈小丽 译
戴宁 审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科(310016)
修定作者
Prof. D. LaBrecque (美国) Prof. A.G. Khan (巴基斯坦) Prof. S.K. Sarin (印度) Drs. A.W. Le Mair (荷兰)
无 无 <2 > 3.5 <4 < 1.7
腹水 胆红素 (mg/dL) 白蛋白 (g/dL) PT (延长秒数) INR 按总分进行肝硬化分级 A 级: 总分 5 或 6 B 级: 总分 7–9 C 级: 总分 10 或更高 预后与评分直接相关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PT, 凝血酶原时间.
1.3 自然病程
1.1 1.2 1.3 1.4 WGO 级联– 一种依赖资源的方法 ............................................................................ 2 流行病学 ..................................................................................................................... 2 自然病程 ..................................................................................................................... 3 危险因素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