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原君》全文注释、分析
黄宗羲《原君》集注

黄宗羲《原君》集注明月横江一、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意思说有人类以来,每个人就都是自私自利的。
按:自私自利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产生的意识,在原始社会,人们尚没有私有观念。
”此为诠解大意。
《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有生:有生命者,指人类。
”《辞源》:“有生:有生命者。
《列子·杨朱》:‘有生之灵者,人也。
’《文选·晋袁彦伯(宏)〈三国名臣序赞〉》:‘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途;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按《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源于《辞源》。
李周翰注《文选》曰:“有生,谓生人也。
”按“有生”本是“有生命”之意,为动宾短语,引申为“有生命者”,名词。
这里的“有生之初”的“有生”即指人类。
2.“自私”、“自利”连读,“自”不与“各”连读为“各自”,“各自”在现代汉语中是人称代词。
“各”为副词。
《现代汉语词典》:“各: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
”按《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副词“各”“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事者共同具有某种属性。
可译为‘每人(事物)……都’,或仍译为‘各’”。
《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单释“自”、“私”、“利”,则似以“自私”、“自利”古今不同。
“私”是动词,“利己”之意(依《辞海》),“自私”本来是状中结构的动词短语,意即“利己”、“使自己获利”、“为自己谋利”。
“利”本是名词,利益,好处,在“自利”中,“利”活用作动词,图利,谋利,“自利”亦为一状中结构的动词短语,意即“为自己谋利”。
今天的“自私”、“自利”已经凝固为单词,是形容词,但是与它们作为动词短语时的意思是一样。
黄岳州《文言难句例解》:“‘自私’意念上是‘私自’再加上‘自私’,代词而兼有区别作用,译成现代汉语是‘自己偏心自己’。
‘自利’是‘自己方便自己’。
……意念上‘自’既作主语又兼状语又兼宾语。
《原君》原文和翻译

《原君》原文和翻译《原君》原文和翻译原君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
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
黄宗羲《原君》原文和译文翻译

黄宗羲《原君》原文和译文翻译原君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
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
清代-黄宗羲《原君节选(高中课文版)》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黄宗羲《原君节选(高中课文版)》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原君节选(高中课文版)清代-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翻译: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去之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渐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下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天如父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品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1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2,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3,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4,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高中语文文言文黄宗羲《原君》原文和译文

黄宗羲《原君》原文和译文黄宗羲《原君》原文和译文原君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
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
原君原文及翻译 (黄宗羲)【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原君原文及翻译(黄宗羲)【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原君黄宗羲【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1),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2)。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3)。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4),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5),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6),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7),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8),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君
黄宗羲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①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②,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③,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④,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⑤,固扃鐍⑥,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⑦,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⑧!”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作品注释】
①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
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
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②“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③伯夷、叔齐无稽之事:《史记·伯夷列传》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废孟子不立:《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⑤缄縢:指绳索或缄封之书信。
⑥扃鐍:门闩锁钥之类。
关闭,锁闭。
引申为隔绝。
⑦“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⑧“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
【作品分析】
《原君》是一篇杰出的推论性政论文。
作者采用了纵向的逻辑结构、比较的论证方法,层层推进,严密有序,把探讨的问题不断地引向深入。
第一段写古代君主大公无私,第二段写后进君主以私为公。
这两层平行推进,使古今形成不比自比,优劣自见。
第三段深入一步,把古今结合起来,透过不同的现象进行本质的比较分析,推究造成以上古今不同的原因,在于国君与“主仆关系”认识不同,实质是民本主义思想与家天下思想的对立。
这一段中又着重于论今,层次分明地揭露讨伐了今之国君颠倒主仆关系,为害天下,成为天下大害的暴行。
第四段,再深入一步,对古今君主作出价值评判,肯定圣君当颂,暴君当诛;古君当颂,今君当诛,并驳斥小儒的君权至上观点,赞美孟子民为贵的思想。
第五段,先是退一步,假设家天下能保住也未为不可,接着就论证,这也行不通,而且必然祸及其身,祸及子孙。
这实质上又深入了一步,运用反证法,论证了君主必须明确为君的职分。
“为君的职分”,这是本文的中心论题,作者一直没有正面立论,直到篇末才从反面揭出。
但是,文章开头就紧扣论题下笔,第一段中实际上已暗出论题:为君的职分应是千万倍勤劳于人,而又不享其利。
第二段描写今君背离为君职分的阴暗心理和卑鄙情态。
第三段探究今君背离为君职分的根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果。
第四段对明乎为君职分的古君和孟子以及不明为君职分的今君和小儒作出价值判断。
可见全文都是紧扣论题论述。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纵向的逻辑结构与比较的论证方法相共存,从而产生层层推进、严密有序的逻辑力量,有利于援古证今、借古非今、突出对现世君主的批判。
【思考与练习】
1.本文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文中运用的对比方法,对凸显主旨有什么作用?
【链接】
《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