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不会叫的狗 人教(部编版)
不会叫的狗-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不会叫的狗-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故事主题以及人物特点;•能够大声、清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情感变化和人物心理;•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
难点•理解课文中情感变化和人物心理。
三、课前准备•准备好教材《不会叫的狗》和教辅用书;•物品准备:黑板、粉笔、卡片;•预习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5分钟)在黑板上贴一些与狗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并猜测图片中的狗名字。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谈论关于狗的知识,让学生感兴趣并产生学习与探究的冲动。
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播放《不会叫的狗》的音频或自己读课文,让学生同桌间互相朗读或是全体跟读。
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人物或情节。
3. 阅读课文(20分钟)学生们利用10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课文,并在课文后的空白区域上写下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用10分钟的时间讨论相信课文讲述了什么道理和教育意义。
4. 建立思维导图(15分钟)教师将黑板分成两部分,左边用来写人物名称及形象,右边用来写人物心理,并在黑板上建立思维导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总结出课文中关于人物的描述来,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表格中包含人物名称、专有名词及人物形象、人物表情等等。
5. 分组扮演人物(20分钟)学生们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让这些扮演角色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去表演并让其他学生猜测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6.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关于本篇文章中人际关系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和思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五、课后延伸教师可以留作业,让学生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并汇报给其他同学,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估,以此来了解学生们学习阅读的提高程度。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不会叫的狗优质教案3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不会叫的狗(优质教案)《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4.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1.从对话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
如续写童话的多种结局,从而达到对童话主题的多元阐释。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或图书查找有关童话的相关资料,了解童话的特点。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哞、嘶、喔、滑稽、寻思、怜悯、诧异、叼、谨慎、聘请、天赋、匍匐、吠”等字词及弄懂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说起童话,大家一定会兴趣盎然,因为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很多美丽的童话一定已在你们的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篇童话对你的影响最大呢?(生举例)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今天我请同学们和老师再次满怀激情地重温一下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将要学习意大利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的一篇童话,它有着很奇怪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
(板书课题、作者)(教学设想:童话是青少年喜欢的文体之一。
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让他们对童话进行介绍,进而让他们在初步掌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本课的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1.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重音、声调、节奏。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14.不会叫的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14.不会叫的狗14*不会叫的狗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课件。
1课时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讨厌批评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
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不会叫的狗》人教部编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会叫的狗》的故事情节、寓意以及如何进行创意写作。同时,我们也通过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不会叫的狗》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改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这是一篇讲述一只小狗努力学习叫的故事,它体现了坚持和努力的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狗在实际中如何尝试学会叫,以及它如何得到其他动物的帮助。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故事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提问和解答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会叫的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狗学叫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为什么有的小狗不会叫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事中狗为什么不会叫,需要教师引导,深入剖析故事寓意。
(3)创意写作:学生在编写故事时,可能缺乏想象力,不知如何展开情节。
【推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小狗学叫 人教部编版

《小狗学叫》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童话,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出现在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过程,和传统的童话故事不一样的是,作者打破常规,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三个结局,但课文中并没有呈现完整的三个结局,而是分别选取了三个结局的关键句,让学生根据前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预测三个不同的结局。
本文篇幅较长,为实现有效的长文短教,教师可以借用读书单帮助学生厘清故事情节,在交流读书单的填写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
文中小狗两次学叫情节相同,因此交流中只重点引导第一次学叫的情节感悟,在交流中深化对主人公“狗”的形象的认识。
理解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人物形象后,学生才能进行合理的预测,并且感受童话传递的价值观。
在预测故事结局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一是对比自己的预测和同学们之间的预测,看谁预测的最合理;二是对比自己的预测和原文的结局,验证预测的准确度;三是对比三种结局,理解童话不同结局的不同用意,感受作品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1.借助读书单,厘清故事情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2. 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作品的多元化。
3. 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预测单;2.每个小组一份信封装好的读书单,一份信封装好结局原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渗透主题] 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需要同学们配合才能讲得有声有色。
同学们要注意听故事的内容,每当老师讲到“叫”这个词时,同学们就按照老师的提示来模仿两声小狗的叫。
看看我们配合得怎么样?(有一天,小狗外出散步,它发现了一根肉骨头,它高兴地叫——,突然不知从哪儿蹿出来一只大狗,把肉骨头抢走了,它发怒地叫——,大狗一会儿就把肉骨头吃完了,小狗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委屈地叫——)一、导入课题,激发预测意识。
《不会叫的狗》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14 *不会叫的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吗、讨、厌”等1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吗、担、压、中、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引领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看拼音,写词语。
tǎo yàn tè bié pī pínɡ( ) ( ) ( )二、组词。
仿( ) 没( ) 哄( ) 猪( ) 从( ) 访( ) 设( ) 洪( ) 猎( ) 丛( )三、错别字门诊。
1.小狗天天都炼习。
()2.他已经学得想当不错。
()3.子弹察过小狗的耳边。
()参考答案—、讨厌特别批评二、模仿没有哄笑野猪从前访问设计洪水猎人草丛三、1.小狗天天都炼习。
(练)2.他已经学得想当不错。
(相)3.子弹察过小狗的耳边。
(擦)【板书设计】14 不会叫的狗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狐狸——嘲笑、看不起杜鹃——同情、关心狗——找准老师很重要【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一、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狐狸对狗的嘲笑、看不起;杜鹃对狗的怜悯、关心。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狗的内心世界。
二、巧借课文空白,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小狗学叫》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小狗学叫》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4课《小狗学叫》,主要围绕小狗学叫的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第1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
通过描述小狗从不会叫到学会叫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小狗学叫的过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狗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4自然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小狗学叫的过程。
4.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表达。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14、小狗学叫2. 内容:重点词语:叫、学、过程、高兴、伤心、帮助小狗学叫的过程:不会叫→寻求帮助→学会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狗学叫的情景。
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狗学叫的过程。
仿写一篇关于动物学习本领的短文。
2. 答案:画图:小狗在学习叫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其他动物的帮助下,最终学会了叫。
描述:小狗一开始不会叫,感到很伤心。
后来,它向其他动物请教,不断尝试,终于学会了叫,非常高兴。
短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小狗学叫》,让学生了解了动物的学习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不会叫的狗》课文原文及教案

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一天早晨,它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一只狐狸听到了,心里寻思着:公鸡终于来找我了,我得去感谢它的来访。狐狸真的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因为对狐狸来说,没有比小公鸡更美味可口的午餐了。可以想象,当它看见啼叫的是一只狗而不是小公鸡时,该是多么失望啊!那只狗蹲坐着,一声又一声地喔喔叫着。
“你病啦?”
“可不是!我不会叫。”
“可是,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你听我叫:哞……哞……哞……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
……
第二种结局
狗跑啊,跑啊,它碰上了一个农民。
……
第三种结局
狗跑啊,跑啊,突然停住了,它听见一种奇怪的叫声:“汪汪,汪汪……”
这叫声像在对我说什么,狗想,尽管我搞不清这是什么动物在叫。
“你怎么不叫?”
“我不会……我是外来的……”
“这算什么回答啊。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
“干吗要叫?”
“狗会叫,因为它们是狗。它们对过路的陌生人叫,对惹人讨厌的猫叫,对着满月叫。它们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它们白天叫得多,但晚上也叫。”
“也许是这样,可我……”
“可你怎么啦?你这只狗可真特别。去,去!总有一天你会上新闻的。”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 讨厌 批评 来访 搞不清 刀叉 压根儿 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不会叫的狗文本分析:课文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小狗的奇特经历。
故事里的小狗不会叫,受到别人的嫌弃和奚落。
于是,它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却引来了狐狸的嘲笑;它又向杜鹃学习咕咕叫,却差点儿被猎人击中。
这两次误入歧途的经历颇为曲折,会引发截然不同的预测内容。
本文篇幅较长,和前面两篇课文一样,以反复手法推进情节发展,较为特别的是有3种结局。
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前两篇课文情节发展的简要梳理,引导学生了解这类童话表达上的特点,进而预测本文的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内容的一些线索和生活经验预测故事的结局,通过与原文的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和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检验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3.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1)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明确: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故事。
(2)根据提示,讨论并划分层次。
提示:不会叫的狗被批评——跟小公鸡学叫——跟杜鹃学叫——三种不同结局◆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小狗不会叫,遭人批评。
第二部分(10~24自然段):写小狗学公鸡叫,被狐狸嘲笑。
第三部分(25~37自然段):写小狗学杜鹃叫,遭猎人枪击。
第四部分(38~52自然段):猜想三种不同的结局。
(3)出示本单元课文的情节图,讨论:这三篇课文在情节上有什么相同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老屋想要倒下——小猫求助——老母鸡求助——小蜘蛛求助——老屋还站在那儿《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胡子长长——男孩剪胡子——鸟太太剪胡子——……《小狗学叫》:不会叫的狗学叫——跟小公鸡学叫——跟杜鹃学叫——遇到小母牛、农民……明确:三篇课文都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
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点预测本文的大致情节。
6.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明确:好的意见,我们要听从;不对的批评,我们不要太在意,还可以适当向别人解释一下。
(二)学习课文第10~24自然段。
过渡:故事是不是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1.自由朗读第10~24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内容?(小公鸡热心地教这条狗学叫,这条狗努力练习学叫,结果受到了狐狸的嘲笑。
)(2)这部分出现了几个角色?它们有着怎样的个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现了三种小动物,小狗、小公鸡和狐狸,它们的个性各不相同。
)2.学生汇报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小狗——勤奋、聪明。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等词句,朗读体会小狗的勤奋。
小狗学得像,连狐狸都以为是只真的小公鸡叫,说明小狗聪明,有语言天分。
教师再指导学生仿照“那么……那么……那么……”句式说话。
示例:①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是那么大,那么红,那么香。
②妈妈一笑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柔,那么好看。
(2)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预设: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狗和小公鸡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
(3)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预设: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狗和狐狸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
再出示课文里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描述狐狸的神态、动作,朗读体会课本上“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这一句。
3.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狐狸的嘲笑深深地伤害了小狗的自尊心,于是,这只可怜的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读到这儿,你们觉得,接下来小狗又会有怎样的遭遇。
4.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1)小狗可能又去学别的叫声了。
(2)小狗的自尊心受了伤害,躲起来了。
5.思考:我们能不能嘲笑别人?如果被嘲笑,你懂得怎样寻求帮助吗?明确:嘲笑别人、伤害别人是不对的。
如果我们被嘲笑,一要记得勇敢地说“不”,二是可以及时寻求朋友、老师、父母的支持或帮助。
(三)学习课文第25~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5~37自然段,说说小狗又有了怎样的遭遇。
明确:杜鹃同情、关心小狗,主动教小狗学叫。
结果小狗学会了咕咕叫之后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它开始跑啊跑啊……2.思考:这一情节与之前我们的预测一致吗?与前面的故事情节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确:小狗都碰上了好心的小动物,得到了它们的帮助;小狗都学会了叫,只不过都不是狗的叫声;小狗学会了叫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3.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这样一只可怜的,但是又有尊严、有追求、勤奋而聪明的小狗,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你们再想想看。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1)小狗学会了说“人”话,从此和农民和谐相处,过上了宠物狗的日子。
(2)农民想把小狗带回去看家护院,可是小狗不会叫,农民就把小狗赶走了。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
思考: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第二种结局“你往哪儿跑啊?”“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
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
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
”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4.说一说: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
“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发出什么声音?我不发出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你会狗叫?”“当然喽。
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你不会叫?”“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汪,汪……”“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
它又激动又高兴地想:“我终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
”4.说一说: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预设:根据原文小狗的心理活动:“可能是长颈鹿吧?不,也许是鳄鱼。
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可以引导学生就此预测究竟是什么叫声。
5.教师小结,深化认识。
思考:不会叫的狗的奇遇故事结束了,如果你是这只小狗的好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示例: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1.联想续写。
过渡:读童话需要有一颗童心,还需要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
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端流出。
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拿起手中的笔,为小狗写一写第四种结局吗?2.小组练习。
(1)讲故事。
预设:把自己找到的同学们不熟悉的故事拿出来,轮流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篇幅较短的故事,可以在中间停顿两三次,请其他同学预测后面的内容。
篇幅较长的故事,可以简要地介绍故事内容,请其他同学预测接下来的情节。
(2)预测故事。
预设:①预测时,注意说一说自己预测的依据,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继续预测。
②听故事的时候,如果注意到一些内容细节,也可以根据这些细节进行预测。
(3)交流讨论。
预设:①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和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讨论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情节走向或故事结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4)汇报展示。
预设:①小组派代表轮流朗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预测。
②评比“最佳朗读者”和“预测达人”。
3.布置作业。
(1)请把你为这只不会叫的狗设计的“第四种结局”认真修改后,写在积累本上。
(2)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培养兴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本课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学生愿读、爱读,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他们把握“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上。
“读出了什么”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基本的预测方法,边读边体会预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谈故事内涵和给人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挖掘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设计了三次小组讨论。
每次讨论的内容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一点一点地提高。
第一次是自由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借鉴前两课的学习经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到三篇课文情节反复的特点,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简明的情节图,清楚预测的大致方向,从而对情节、结局做出初步的预测。
这一次小组合作的重点在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内容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这一环节我的指导相对较多。
第二次是集体讨论环节,针对故事的三种不同结局进行预测。
这次讨论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辨能力。
这一环节,我只重点抛出引题,适当加以点拨。
第三次是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有新鲜感的故事朗读并预测。
这一环节更要求学生加强自主性,自己朗读故事,把握节奏;自己倾听故事,预测走向;自己提出意见,互相交流评价,从而使自己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这一环节,我完全放手,只在最后学生汇报时加以点评、鼓励。
回顾整堂课,我想还是有一些可借鉴之处的:一是有很明显的“语文味儿”,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到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教小狗的良善,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的粗鄙,杜鹃怜悯、关心小狗的赤诚。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狗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出一些有用的启示,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是巧借课文空白,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
”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