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数学1. 数与代数- 整数与有理数运算- 代数式的计算与变形2. 几何- 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面图形的计算- 空间几何的概念与性质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语文1.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的技巧与方法- 文章中的主题与要点提取- 文章的态度与观点分析2. 写作与表达- 写作的组织与结构- 语言的精确与流畅- 表达观点的逻辑与推理3. 古诗文阅读- 古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 古文背景与文化理解第三部分:外语1. 听力- 听力材料的理解与把握- 听力技巧的应用与训练2. 阅读- 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技巧的运用与提高3. 口语与写作- 口语表达的准确与流利- 写作结构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第四部分:科学1. 物理学- 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力学与运动的规律- 光学与电磁学基础2. 化学- 元素周期表与基本元素- 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 酸碱中和与溶液浓度3. 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第五部分:历史与地理1. 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与历史成就2. 地理- 人口与城市地理- 农业与工业地理- 气候与自然环境第六部分:政治与经济1. 政治- 国家制度与组织- 政治体制与决策过程2. 经济- 市场经济与全球化- 企业与资源配置- 金融与货币政策综上所述,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涵盖了数学、语文、外语、科学、历史与地理、政治与经济等六个学科的核心内容,通过逐一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希望考生能够根据提纲中的各个学科和知识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重视学以致用。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希腊哲学家XXX(公元前427——347)提出了“理念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对理念的追求和掌握,达到人的完美。

XXX(公元前384——322)则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启蒙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启蒙运动提出了以理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

2)实证主义的教育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证研究。

3)批判理论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批判理论兴起,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变革。

4)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3、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研究理论、建构主义、情境教育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不躐等”则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在西方古代,X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XXX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理想国》中,而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XXX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XXX主张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提倡“泛智教育”。

XXX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XXX则在《爱弥尔》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而XXX则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XXX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一)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第一篇: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学的基础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学的定义1.2 教育学的特点1.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教育思想2.2 现代教育思想2.3 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3.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1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3.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3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第二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标1.1 教育的本质1.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3 教育的批判性和开放性2. 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1 教育的社会作用2.2 教育的个人作用2.3 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3.1 教育学的目的论3.2 教育学的过程论3.3 教育学的方法论第二篇: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第三章:教育目标的设定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特点1.1 教育目标的定义1.2 教育目标的特点1.3 教育目标的分类2. 教育目标的设定原则2.1 合理性原则2.2 可操作性原则2.3 可测量性原则3. 教育目标的制定和评价3.1 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3.2 教育目标的评价方法3.3 教育目标的调整与更新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施1. 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1 课程设计的定义1.2 课程设计的原则1.3 课程设计的要素2. 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方法2.1 课程设计的过程2.2 课程设计的方法2.3 课程设计的实施与评价3. 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3.1 跨学科课程设计3.2 素质教育课程设计3.3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五章: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学理论的定义和特点1.1 教学理论的定义1.2 教学理论的特点1.3 教学理论的科学性2. 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2 构造主义教学理论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3. 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3.1 多元智能理论3.2 脑科学与教学3.3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第六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1.1 教学方法的定义1.2 教学方法的分类1.3 教学方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2.1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2 学生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3.1 科技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3.2 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3.3 教学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第四篇:教育管理与评价第七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管理的定义1.2 教育管理的特点1.3 教育管理的目标2. 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管理的层次结构2.2 教育管理的职能和任务2.3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3.1 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配置3.2 教育管理与组织机构3.3 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第八章: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 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评价的定义1.2 教育评价的特点1.3 教育评价的目的2.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2.1 教育评价的分类2.2 教育评价的方法2.3 教育评价的质量标准3. 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发展3.1 教育评价的改革背景3.2 教育评价的改革措施3.3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结语通过对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的综合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4考研教育学333大纲

24考研教育学333大纲

24考研教育学333大纲
2024年教育学333考研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2. 教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教育学研究的过程和规范等内容。

3. 教育学专业知识:涉及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等。

4.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将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发展多样化以及理论深化等阶段,同时涉及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5. 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主要探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6. 教育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将分析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历史演变。

7. 教育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教育概念,以帮助考生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8. 人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将探讨人的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 教育与社会发展:主要分析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即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总体来说,2024年教育学333考研大纲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3考研333大纲

23考研333大纲

23考研333大纲一、考查目标教育学基础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2、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3、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作用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333统考大纲

教育333统考大纲

教育333统考大纲
(实用版)
目录
1.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概述
2.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内容
3.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特点
4.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适用对象
5.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备考建议
正文
教育 333 统考大纲是我国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是备考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考生必须熟悉的内容。

一、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概述
教育 333 统考大纲,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和备考工作。

二、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内容
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

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心理学部分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等内容;教育管理学部分包括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学校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等内容。

三、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特点
教育 333 统考大纲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科学性体
现在它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性体现在它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实用性体现在它为考生提供了备考的明确方向和目标。

四、教育 333 统考大纲的适用对象
教育 333 统考大纲主要适用于备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考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I、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
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
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n、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
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
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川、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 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 学的内容,第n 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W 、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 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 教育学概述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萌芽
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I 道题考查教育心理
I 道题的成绩计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
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
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I.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