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机械的历史

合集下载

食品工业发展历程

食品工业发展历程

食品工业发展历程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加工、制造和加值等环节,生产各种食品的行业。

食品工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食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农耕社会,人们通过粮食加工制作面粉、饼干等食品,以满足身体能量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引入,食品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初,工业化生产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大规模生产使得食品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面粉的加工可以通过机械来完成,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人们开始将化学、生物技术等应用于食品加工中,通过添加剂和改良剂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一系列的新产品不断涌现,例如罐头食品、方便面等,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同时,食品工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进入21世纪,食品工业进一步向全球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发展。

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各国之间的食品交流更加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各种国内外的食品,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同时,食品工业也在不断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推动了食品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然而,食品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食品安全成为了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焦点。

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各国纷纷加强了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另一方面,食品浪费和资源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的食品被浪费,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食品工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动食品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应该注重减少添加剂的使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性,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

关于榨油的历史故事

关于榨油的历史故事

关于榨油的历史故事榨油的历史故事榨油作为一种古老的食用方法和工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人类历史。

这项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的古代巴比伦和苏美尔文明。

早期的榨油方法主要是通过手工榨取植物中的油脂。

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最早的榨油机是使用石头或木头制成的。

这些原始的榨油机被用来榨取橄榄、花生、葵花等植物中的油脂。

这些榨油机通常由一个石头磨盘和一个穿孔石板构成,植物的果实被放在磨盘上,然后用重物压碎以释放出油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改进榨油技术。

在中国,使用冲压机榨取油脂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

这种方法使用木材做成的压榨器,通过人力或畜力来驱动。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榨油的效率,还能处理更大量的植物。

在欧洲,榨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使用的榨油机被称为“浪漫机器”。

这种机器由一个巨大的螺旋形耙和一个转轴组成,通过手动或畜力旋转耙来榨取植物中的油脂。

这种机器比起早期的榨油方法,更高效且能够榨取更多的油脂。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榨油技术得到了彻底的革新。

蒸汽动力和机械榨取的发明使得榨油工艺变得更加高效和自动化。

蒸汽动力推动的榨油机能够处理大量的植物,并从中提取出更多的油脂。

这一创新也给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推动了植物油的生产和使用。

如今,榨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和商业活动,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榨油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从传统的机械榨取到化学提取,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出纯净的植物油。

榨油工艺的不断创新提高了植物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用油选择。

榨油的历史故事展示了人类在食物加工和生产方面的创新和进步。

这一古老而重要的技术从原始的手工榨油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工业过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和多样的植物油产品。

破壁机技术及原理发展史

破壁机技术及原理发展史

破壁机技术及原理发展史⼤家都知道,破壁机是⼀个集结冰激凌机,榨汁机,研磨机,料理机以及⾖浆机等功能于⼀体的产品,它可以制作各种美味料理,成为厨房中不可缺少的⼀个电器。

但是你是否知道它的发展历史?是否了解第⼀代到第四代破壁机的技术原理,有哪些不同?现在让我们跟随易彤破壁机的总结来了解吧。

第⼀代破壁技术原理。

⼀般情况下,第⼀代破壁机,就是⼿动式的取汁机,⽐如⼿动挤汁器,扭橙器都是其中之⼀。

不过由于它的挤压⼒是有限的,所以过⼤的⾷材是不能放⼊的,家⽤破壁机尤其区别⽐较⼤,在家⽤破壁机品牌选择⽅⾯,可以参考家⽤破壁机什么牌⼦好。

第⼆代破壁技术原理。

以前的料理机在转动时,⼤多是通过电机把⼑⽚带动起来,以此对⾷材进⾏切割。

由于它的电机转速只有⼀万到⼀万五转之间,再加上⼑⽚长度短,所以在⼯作的时候,每⼩时只能达到120公⾥的速度,⾃然破壁出来的效果也是⼀般化。

就拿⼀个⼤番茄来说吧,采⽤第⼆代破壁技术的破壁率只达到40%左右,由此可见,它的破壁技术有待提⾼。

第三代破壁技术。

如果说第三代破壁技术代表,可能就要提及破壁料理机。

它把料理机的主要功能,设计结构继承下来,达到每分钟⼀万到两万转的电机转速,⽽且⼑⽚的长度和数量也会有所不同。

相对于第⼆代破壁技术,第三代的破壁率有所上升,已经达到53%。

现在市场上,有的破壁料理机打出每分钟4万5的电机转速,其实是不实的,因为从它的破壁粉碎效果来看,它的⼯作转速每分钟,最⾼只能达到2万转⽽已。

第四代破壁技术原理。

第四代破壁调理机,⼯作起来每分钟可达到1万6到3万转的电机转速,⽽且⼑⽚设计优优级,破壁效果好。

同样我们拿⼀个番茄举例说明,采⽤第四代破壁技术,2分钟的破壁率超过65%,这个数据⾜以证明它破壁技术强劲。

与此同时,在这个强有⼒的基础上,再应⽤加热的功能,着实给⼈们的⽣活带来了便利。

⼀来它能让粉碎破壁效果超过86%,⼆来还能实现破壁与加热技术的结合,确保⾷物的细腻⼝感。

如果我们从破壁功能来说,第⼀代到第四代的破壁技术也存在较⼤的差异。

茶叶机械发展

茶叶机械发展

茶业机械主要是指茶园作业机械和茶叶加工机械,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生产工具。

中国有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茶业机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一)茶叶机械的发展应用机器制茶,我国最早,远在公元200-264年(三国时代),制茶饼(团茶)的碾碎工具就已开始应用。

公元618-907年(唐朝),茶叶已成为普遍饮料,制茶技术和工具也随之发展,公元780年陆羽所写的《茶经》除详细记载了饼茶的制造工序,还系统介绍了19种饼茶的采制工具。

到了宋代,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已应用水转磨研磨饼茶,《宋史?食货志》说:“元丰(公元1078-1085年)中,宋用臣都提举汁河堤岸,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户擅磨末茶者有禁。

”又说:“元丰中修置水磨,止于在京及开封府界诸县,未始行于外路。

及绍圣(公元1094一1098年)复置,其后遂于京西郑滑州(今河南滑县)、颖昌州、河北擅州(今河北淮阳县南)皆行之,岁收二十六万余络。

四年(公元1097年),于长葛等处,京索(今荣阳县)、得水河增修磨二百六十余所。

”到了元代,制茶机具的水转磨,规模更大,元王祯《农书》(公元1315年)载有:“水转连磨……须用急流大水,以凑水轮。

其轮高阔,轮轴围至合抱,长则权宜,中列三轮,各打大磨一盘磨之……此磨既转,其齿复旁打带齿二磨,则三轮之力,互拨九磨。

其轴首一轮,既上打磨齿,复下打碓轴,可兼数碓……常到江南等处,见此制度,俱系茶磨。

所兼碓具,用捣茶叶,然后上磨。

”这里所称的水转磨,类似于现在的水力揉捻机,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制茶机具,其机构完善,可互拨九磨,兼捣谁功能,元代已从河南推广到江西等茶区。

清代,有些地方引进少量现代设备制茶,像羊楼峒压造帽盖茶已改用半人力螺旋压力机,汉口砖茶厂也使用蒸汽压力机压造青砖茶.到了本世纪40年代,少数茶场(厂)和茶叶试验单位开始从国外零星引进一些机器用于制茶。

1945年以后,杭州成立之江机械制茶厂,开始应用我国台湾生产的抖筛机、细胞式切茶机,并开始仿造和研制各种精制机具,开展了机械化制茶。

《食品机械》课件

《食品机械》课件

食品机械的用途
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食品机械能够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食品包装中的作用
食品机械可以自动完成食品包装的过程,提高包装效率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食品机械的组成与结构
一般结构
食品机械通常由机械主体、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料装置、加工装置、传 送装置和出料装置等。
《食品机械》PPT课件
向您介绍食品机械的基础知识、分类和应用,让您了解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 趋势。
背景介绍
食品机械是指用于加工和包装食品的机械设备。它的发展历史与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
食品机械分类
分类方法
食品机械可以按照不同的原理、功能和比例来分类。
主要分类
常见的食品机械包括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和食品检测设备。
食品机械的安全使用
1 安全问题
食品机械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如传动部件损坏和操作不当等。
2 安全使用措施
使用食品机械时需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食品机械的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方向
食品机械将趋向智能化,提升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 率。
创新技术
食品机械领域将不断涌现出创新的技术,如机器视 觉和人工智能等。
食品机械的运作原理
1
基本工作原理
食品机械根据不同的设计和功能,采用不同的运作原理,如挤压、研磨和包装等。
2
运作流程
食品机械的运作包括工作准备、原料处理、加工或包装过程和成品出料等阶段。
食品机械的选型与维护
选型
根据生产要求和产品特性,选择适合的食品机械类 型和规格。
维护与保养
定期维护和保养食品机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 使用寿命。

马铃薯去皮机的发展历史

马铃薯去皮机的发展历史

马铃薯去皮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这些机器得以不断改进和发展。

以下是马铃薯去皮机的主要发展历程:
手工去皮阶段:
最早的马铃薯去皮是通过手工方法完成的。

农民使用刀具或其他工具来削去马铃薯的皮。

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早期机械去皮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早期的机械去皮机。

这些机器通常由手动操纵,使用刷子或磨砂轮等装置来去除马铃薯的皮。

虽然比手工去皮要快一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电动去皮机: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叶,出现了电动去皮机。

这些机器利用电动马达来驱动去皮装置,大大提高了去皮的速度和效率。

它们通常包括旋转刷子或刮刀,以去除皮肤。

自动化和改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马铃薯去皮机经历了多次改进。

现代的马铃薯去皮机通常具备自动化功能,可以连续地去皮大量马铃薯,而且皮的去除更加彻底。

它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去皮的深度,以减少浪费。

高效率和多功能机器:
当今的马铃薯去皮机不仅可以高效地去除马铃薯皮,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定来实现不同的去皮效果。

一些机器还具备自动排除不合格马铃薯或检测缺陷的功能,以提高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马铃薯去皮机的发展历史表现为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电动化,再到现代的高效率和多功能化。

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马铃薯加工更加高效和便捷,满足了食品加工工业和农业的需求。

速冻机发展史

速冻机发展史

速冻机发展史速冻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源与发展初期:速冻技术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2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工程师Clarence Birdseye 发现了快速冷冻可以更好地保持食物新鲜度的原理。

他观察到在北极寒冷环境下鱼类迅速冻结时,解冻后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与新鲜时相似,这启发了他发明了一种能快速冷冻食品的技术。

2.早期速冻设备: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Birdseye开始研发并推广他的“双级冷冻”技术,这项技术后来成为速冻食品工业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速冻设备相对简陋,但标志着大规模商业速冻技术的诞生。

3.二战期间及战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速冻技术由于军事需求而得到进一步发展,用于保障军队的食物供应。

战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对方便快捷食品需求的增长,速冻机在设计和效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4.工业化进程:20世纪中后期,随着制冷技术和机械制造业的进步,速冻机变得更加高效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式隧道速冻机、螺旋式速冻机、平板速冻机等各种类型的产品相继出现,并逐渐被食品加工企业广泛应用。

5.技术创新:近几十年来,速冻机技术不断革新,包括采用更高效的传热技术、智能温控系统、环保冷媒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此外,液氮速冻和超低温速冻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速冻速度和产品质量,减少了食品细胞结构破坏,从而保留更多营养价值和口感。

6.行业标准与法规:随着速冻食品行业的规范化,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不断完善,对速冻机的安全性、卫生条件、能耗指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速冻机制造业持续改进和发展。

总之,速冻机从简单的冷冻装置逐步发展为现代高科技的食品加工设备,不仅大大扩展了速冻食品的种类和市场规模,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国灌装机的发展史

我国灌装机的发展史

我国灌装机的发展史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

近来随着食品的QS 认证、食用油的厂家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包装,所以油类灌装机在灌装机中地位凸现。

下面我以液体灌装机为代表对灌装机的发展史进行概述。

液体灌装机主要用于洗液、护理液、口服液、消毒液、洗眼液、营养液、酒水、注射液、农药、医药、香水、食用油、润滑油及特殊行业的液体灌装。

液体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力灌装机和真空灌装机。

常压灌装机是在大气压力下靠液体自重进行灌装。

这类灌装机又分为定时灌装和定容灌装两种,只适用于灌装低粘度不含气体的液体如牛奶、葡萄酒等。

压力灌装机是在高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灌装,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贮液缸内的压力与瓶中的压力相等,靠液体自重流入瓶中而灌装,称为等压灌装;另一种是贮液缸内的压力高于瓶中的压力,液体靠压差流入瓶内,高速生产线多采用这种方法。

压力灌装机适用于含气体的液体灌装,如啤酒、汽水、香槟酒等。

目前,全球的灌装机械需求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450亿美元。

美国拥有最大的包装设备生产商,其次是日本,其他主要生产商还来自德国、意大利和中国。

但目前灌装机械设备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中国。

近年来,饮料工业发展迅猛,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等品种不断丰富,产量上的“飘红”使得对设备市场的需求也呈“牛市”。

国外灌装与封口设备向高速、多用、高精度方向发展,目前部分灌装生产线已可以在玻璃瓶与塑料容器(聚酯瓶)、碳酸饮料与非碳酸饮料、热灌装与冷灌装等不同要求和环境下使用。

目前碳酸饮料灌装机灌装速度最高已达2000罐/分,德国H&K公司灌装机的灌装阀多达165头,SEN公司144头,Krones公司178头,灌装机直径大至5米,灌装精度±0.5ml 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更好从事食品工艺 选型、维护、改造、设计
2。要求
预习、复习 多读、多看、都实践
3。阅读参考文献
1。石一兵。食品机械与设备。商业出版社 2。程凌敏等。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出版社 3。无锡轻院。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轻工出版社
4。蒋迪清等。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华南理工出版 社
5。李兴国。食品机械学(上)。四川教育出版社 6。陆振曦等。食品机械原理与设计。轻工出版社
热处理。。。(预煮、浓缩、干燥、烘烤)
输送机械与设备
清洗机械与设备
原料预处理机械与设备
混合机械与设备
分离机械与设备
预煮机械与设备
烘烤机械与设备
制冷机械与设备
包装机械与设备
杀菌机械与设备
4。食品加工专用机械与设备
按加工食品分类
制米。。。制粉。。。油脂。。。制糖。。。 制盐。。。淀粉。。。豆制品。。。、面制 品。。。乳制品。。。蛋品。。。肉制 品。。。水产品。。。果蔬加工和保鲜。。。 罐头制品。。。糖果制品。。。饮料。。。 方便。。。调味品。。。添加剂。。。炊事 饮食。。。其它食品。。。
思考要点
1。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定义和性质 2。了解食品机械与设备的种类
绪论
返回
1. 食品机械的定义、作用
2. 食品机械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
3. 食品机械的分类 4. 食品机械的性质 5. 学习要求和有关参考文献
一、 食品机械的定义和作用
1. 定义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装置和设备。
2. 地位
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食品工艺要由食品机械来实现,否则不能进行工业化生 产;而且一些先进的食品工艺只能由食品机械来完成
四、 食品机械的性质
性质:共性---机械性、特性---食品性 1。机械性
a。机械的构成(动力、传动、执行、控制 四部分)
b。强度、刚度、结构工艺性 c。技术经济指标(生产能力、消耗系数、
设备价格、管理费用、产品成本) d。其它(可靠性、安全性、外观设计等)
2。食品性
a。食品工艺 b。食品加工时间性 c。食品卫生法
用机械与设备
食品加工通用机械与设备---在一些工业通用 在食品工业内通用
食品加工专用机械与设备---某类或某种食品专 用
2。根据成套性分 单机、生产线
3。食品加工通用机械与设备
按功能分类 输送。。。原料预处理。。。粉碎、分切、 分割。。。混合。。。分级、分选。。。成 形。。。分离。。。预煮。。。蒸发浓 缩。。。干燥。。。烘烤。。。制冷。。。 定量、包装。。。其它。。。
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食品工业反映国家工业整体水平
3. 作用
1)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生产力; 2)规模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原材料浪费,降 低食品生产成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1。历史
饮食文化和食品加工的历史悠久 建国前,手工作坊式,食品机械是空白 建国后,食品机械有发展,引进一测绘一
仿制一消化一研制一开发
2。现状
有差距(产值、比重、生产率、技术水平、 成套性、“三化”程度
3。发展方向
方便食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的加 工机械的开发
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
提高食品机械的技术水平(自动化、 外观、噪声、三化)
三、 食品机械的分类
1。根据通用性分 食品加工通用机械与设备和食品加工专
4。关于机械设备的选型
原则
1。优选通用性强的 (技术成熟,量大价优) 2。选用现成的(省去开发时间、费用) 3。自行设计研制为下策
步骤
1。了解食品工艺和所需机械的种类、性能、生产能 力
2。收集机械资料和信息 3。分析性能价格比,确定产品型号规格及生产厂家 4。机械安装、水电配置条件
五、 学习要求和有关阅读文献
a)材料:无毒、不产生毒素;直接接 触、非接触
b)结构:易清洗(拆卸、尖角、缝 隙);密封
c)安装:采光、通风、温湿度
3。关于机械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a。产品名称
b。型号规格
c。产品性能
d。生产能力
e。工作原理
f。结构参数
g。运动参数
h。能耗
I。工作环境
j。外形尺寸
k。重量
l。单价
m。厂家信息(厂名、厂址、传真、邮编、 帐号、网址、联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