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合集下载

X线检查技术教学(详细整理)

X线检查技术教学(详细整理)

放射投照技术四肢摄影检查技术一、四肢摄影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2.四肢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

3.为诊断需要在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位和侧位影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照片显示的关节面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上、下肢摄影体位摆放时,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手、腕关节、锁骨为后前位);上肢侧位基本为肢体内侧靠近暗盒(肩胛骨为外侧靠暗盒),下肢侧位则均为肢体外侧靠近暗盒,要求冠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

成人骨关节摄影需摄对侧肢体影像时,摄影条件应与被检侧相同。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并且应考虑阳极效应的影响。

应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焦―片距取75~90cm。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一)上肢1.手:1)手正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及腕部置于暗盒面上,第三掌骨置于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2)中心线: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射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

2)手侧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暗盒面,手呈侧位。

拇指沿掌面伸直,其余四指并拢。

将第五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第二至第五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指正位影像。

3)手后前斜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朝下斜放在暗盒面上、五指自然分开稍弯曲,掌面与暗盒面成450角。

(2)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

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X线技术 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X线技术 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部位焦-片距及中心线包括的影像注意的细节、用途上肢:手正位焦-片距75—100cm、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或第3掌骨头)。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影像;如需测定手部异物和观察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是需加照手部侧位片(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手斜位75-100cm,中心线-第5掌指关节,掌面与胶片呈45度。

主要检查第2、3掌骨的斜位;第1-5掌骨、指骨及骨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4、5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腕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手半握拳显示腕关节正位影像还有舟骨后前位哦。

腕关节侧位75-100cm,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尤其对月骨脱位的诊断更有价值。

注意侧位腕骨解剖位置。

尺桡骨正位75-100,中心线-前臂中点,手掌朝上,腕部稍外旋显示尺桡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正位影像尺桡骨侧位75-100cm,中心线-前臂中点,肘部约屈90度,肩部与肘部放在同一水平,使肘部与肱骨远端贴在探测器上。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的侧位影像,肘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肘关节横纹中点(或肱骨内外上髁间中点),肩部与肘关节在同一平面上,腕部稍上抬。

图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上段;关节间隙呈一字样,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肘关节侧位75-100cm,经肘关节间隙,肘关节屈90度,尽量在同一平面肱骨内外髁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肱骨正位片75-100cm,站立位、上肢伸直、手掌向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探测器面上。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

焦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肱骨侧位片75-100、手臂上抬,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同上。

肩关节正位75-100,经肩胛骨喙突,屏气曝光,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叠呈切线显示应取15度斜位,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cm不应重叠,肱骨大结节显示;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肩关节斜位75-100,经肩部上缘内下方各5cm处,倾斜45度角,屏气曝光显示关节盂和肱骨头间的关节间隙肩关节腋窝位肩关节穿胸位冈上肌出口位 1.体位:患者取后前立位或坐位,被检侧肩关节靠近并贴紧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60°夹角;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或者别于身前,使肱骨向对侧上移或尽量后移,使肱骨近段不与肩胛骨重叠。

正常人体各部位X线详解

正常人体各部位X线详解

X线的物理特性
01
02
03
穿透性
X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 不同密度的组织在影像上 呈现不同的密度影。
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 荧光。
感光效应
X线能使胶片感光,从而 形成影像。
X线成像原理
穿透与吸收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组织对X线 的吸收程度不同,形成对比度。
聚焦与放大
通过特定的透镜系统,将X线影像 聚焦并放大,以便更清晰地观察。
均匀。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袋 状结构,密度均匀,蠕
动波可见。
泌尿系统的X线表现
肾脏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密度均 匀,肾盂肾盏显影良好。
输尿管
X线表现为细长的管状结构,走行自然,密度均匀。
膀胱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囊状结构,充盈时呈圆形或 椭圆形,排空时呈锥形。
生殖系统的X线表现
男性生殖系统
颅内组织的X线表现
脑实质
由于脑实质富含水分,X线平片上呈现相对较低的密度,不易显示其细微结构。
脑脊液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在X线平片上呈现黑色影像,有助于判断脑室大小 和形态。
颞骨的X线表现
颞骨骨质
颞骨骨质在X线平片上呈现致密的白色影像,可清晰显示骨皮质和骨松质的细微 结构。
颞骨气化
颞骨部分区域可发生气化,X线平片上呈现密度较低的影像,有助于判断颞骨气 化的程度和范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胸椎
胸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腰椎
腰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骶椎
骶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骼嵴为骼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骼前上棘为骼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92259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92259

②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 头颅基底线。
a
3
•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a
4
1.头 颅 后 前 位
7. 尺 桡 骨 侧 位
a
63
8. 肘 关 节 前 后 位
a
64
9. 肘 关 节 侧 位
a
65
10. 肱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
被检侧上臂紧
暗盒。前后位
时手臂伸直,
手掌向上。侧
位时肘关节弯
曲,前臂内转
成侧位姿势。
中心线均对准
肱位
a
67
12. 肩 关 节 前 后 位
有生理弯曲存在。 摄影时要注意:
• ①矫正生理弯曲,尽量减少影像失真; • ②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前后位、侧位的摆法 基本 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a
29
③ 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
④ 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必要时 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病等
⑤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⑥ 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 ⑦ 胸腰段及骶骨侧位的摄影条件 ★
病人取仰卧位。 肩胛骨喙突对准 台面中线,肩部 紧靠台面。手臂 伸直,手掌向上。 中心线对准喙突。
a
68
(四) 下肢
a
69
1. 足 部 前 后 位
7. 乳 突 罗 氏 位
a
13
8. 乳 突 许 氏 位
a

放射科X光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X光技术操作规范全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三)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

常规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

(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

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

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

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二)摄影用线及距离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称“中心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X 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 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 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 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 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 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 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 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 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
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 7胸椎下缘等高。

11、 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 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 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 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 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 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 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 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 4腰椎棘突高度。

19、 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 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 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 2胸椎下缘高度。

2、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
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 及第
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 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 11胸椎椎体高度。

4、 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 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