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园林植物与应用考试大纲

园林植物与应用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园林植物与应用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学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能力。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和描述常见的园林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态特征、生长环境和应用价值。
同时,考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植物分类和养护技能,能够参与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和养护工作。
二、考试内容1. 园林植物基础知识1.1 植物分类学:了解植物的分类体系,包括科、属、种的划分和命名规则。
1.2 植物形态学:掌握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等的特征和功能。
1.3 植物生长发育: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规律,包括种子发芽、植物营养和光合作用等。
1.4 植物生态学: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如耐荫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等。
2. 园林植物的应用2.1 植物园艺学:了解园林植物的栽培和繁殖技术,包括育苗、播种、插条、扦插等方法。
2.2 园林植物的选用:掌握不同园林场所对植物的要求,如公园、庭院、街头等,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2.3 园林植物养护:了解园林植物的养护方法,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2.4 园林植物的美化和功能:理解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如营造景观风格、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3. 实践操作和技能考核3.1 植物识别和描述:能够辨识和描述常见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需求。
3.2 植物繁殖和养护:具备基本的植物繁殖和养护技能,如播种、修剪等操作。
3.3 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能够参与园林植物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出合理的选植方案。
三、考试形式园林植物与应用考试既包括理论考试,也包括实践操作和技能考核。
1.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基础知识和应用的理解能力。
2. 实践操作和技能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学生需要进行植物识别和描述、植物繁殖和养护等实际操作和技能考核。
四、考试要求1.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园林植物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应用中。
植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学》考试大纲一、本考试大纲说明本考试大纲适合专科毕业生参加选拔进入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考试。
植物学课程考试要求考生能达到进入本科阶段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要求:考生应对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清楚并且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根、茎、叶及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发育过程应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能用进化的观点分析;分类部分基本概念清楚,重要的科的识别要点要在相互比较中记忆。
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1.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2.掌握植物的组织的类型、特点和组织系统;3.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4.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2章种子和幼苗1.了解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2.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第3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1.熟练掌握根的功能及经济利用;2.掌握根的发育、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3.理解根的类型;4.了解根瘤和菌跟。
(二)茎1.熟练掌握茎的功能及经济利用;2.掌握茎的发育、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3.理解芽的类型。
(三)叶1.熟练掌握叶的功能及经济利用;2.熟练掌握叶的形态;3.掌握叶的结构;4.理解叶的生态类型、落叶和离层;5.了解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及营养器官的变态。
第4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一)花1.熟练掌握花的概念及组成;2.掌握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3.掌握植物的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4.掌握花程式及花序的类型;5.理解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二)种子和果实1.熟练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类型;2.理解胚和胚乳的发育;3.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5章低等植物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菌类、地衣主要特征;第6章苔藓1.掌握掌握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2.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3.了解苔藓植物的发展史。
第7章蕨类植物1.熟练掌握维管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2.掌握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繁殖的特征;3.理解蕨类植物生活史;4.理解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5.了解蕨类植物的起源。
《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纲领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生理学》考试纲领本《植物生理学》考试纲领合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及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生理学是在个体、组织与器官、细胞与亚细胞以及分子层次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要求考生掌握包含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同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次生物质代谢、植物激素与生长调理剂、植物的组织培育及保鲜技术、植物的运动、光周期现象与光形态建成、生殖成熟和衰老,以及抗逆性等内容的基本观点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当前国际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向与进展,具备利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决植物生理学识题的基本思路。
一、知识范围:(一)植物的水分生理1、植物体内水的存在状态2、水对植物生命活动作用3、水势的观点及水分的挪动4、掌握细胞吸水的方式及水分跨膜运移的门路5、根系对水分的汲取方式6、水分运输的门路及动力7、蒸腾作用的观点、门路、生理意义及影响要素8、掌握气孔运动的机理9、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二)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1、植物体内的必要元素2、矿质营养的生理功能3、矿质元素的汲取及运输氮硫磷的同化4、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5、植物的无土种植(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观点及意义2、掌握光合作用各大步骤的能量转变状况、进行部位及条件3、碳同化4、C3门路、C4门路、CAM门路5、光呼吸6、掌握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7、掌握光合磷酸化的种类及其机理8、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9、光合作用生态生理(四)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观点2、淀粉的降解3、糖酵解4、三羧酸循环5、戊糖磷酸6、乙醛酸循环门路7、乙醇酸门路8、电子传达与氧化磷酸化9、呼吸代谢的调控10、影响呼吸作用的要素(五)次生代谢1、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种类2、次生代谢物的主要合成门路3、次生代谢物对植物和人类的意义(六)同化物的运输、分派及信号的传导1、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系统2、韧皮部运输的机理3、同化物的分派及其控制(七)植物的生长机理1、生长、分化、发育的观点2、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控制3、根、茎、叶的分化4、植物生长的有关性(八)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物质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零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其余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理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九)植物的运动1、向性运动2、感性运动(十)植物的光温调控1、光形态建成2、光周期3、温周期(十一)植物生殖、成熟和衰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开花引诱春化受精生理种子的发育果实发育和成熟植物的体眠衰老与零落(十二)植物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主要组份2、细胞信号转导机理(十三)植物环境生理1、抗逆生理概论2、抗寒性3、抗旱性4、抗盐性5、抗病虫性二、考试要求(一)水分生理1、认识并掌握植物对水分的需要的基本观点,理解植物的含水量、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观点和机理。
中科院621植物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以及植物基因组学等八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了解植物科学研究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二)试卷结构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
(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第一章绪论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
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
(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大一植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学一、植物细胞1.名词概念: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微细孔眼或纹孔彼此联系着,这些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称为细胞间丝。
液泡:液泡有单层膜包被,膜内充满液体,叫做细胞液。
后含物:植物细胞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产生一些储存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
有色体:有色体的结构简单,外面有双层单位膜包被,膜内有简单的片层和基质。
常存在于植物的花瓣和成熟的果实当中。
白色体:白色体结构简单,双层单位膜包被着少数不发达的片层和基质。
不含色素,有合成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常幼嫩的细胞、储存组织、种子的胚和一些植物的表皮中。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在初生纹孔场处往往不沉积壁物质而形成一些孔隙。
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细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2.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中层、初生壁、次生壁<2>功能:○1细胞壁能保护原生质体○2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3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4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起一定作用3.植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区别和意义:二、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保卫细胞:新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的量。
传递细胞:这是一类特化的细胞,它们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细胞壁内突生长的特性和具发达的胞间连丝。
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
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结构,周皮内的生活细胞能通过它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厚角组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的增厚,而且增厚通常在几个细胞邻接处的角隅上特别明显,故称为厚角组织。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有许多管状死细胞以端壁连接而成。
筛管:管状细胞在植物体内纵向连接,形成长的细胞列,称为筛管。
伴胞:伴胞是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细胞的薄壁细胞,它可在筛管分子的各个侧面发育,也可在筛管分子的一个侧面形成纵向细胞列。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学术型硕士考试的植物学(615),总分 150分Ⅰ.考试性质《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作物学、园艺、植保等植物生产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了解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学习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目标植物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与组织、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等部分。
考试要求:(一)植物细胞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熟练掌握细胞器的功能和种类。
3.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4.掌握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种子和幼苗1.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
3.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
4.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三)植物组织1.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分类。
2.了解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四)营养器官——根1.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
2.掌握根尖的分区与生长动态。
3.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
4.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五)营养器官——茎1.了解茎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与分枝方式)。
2.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
3.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结构。
5.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六)营养器官——叶1.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的概念。
2.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片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3.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结构的特点。
(七)营养器官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1.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2.灵活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及生长环境的适应。
3.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了解其结构与功能。
(八)生殖器官——花1.掌握植物繁殖的类型。
2.熟悉花的组成并能熟练应用花程式;理解并掌握花的演化。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初试统考大纲)

黑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农业知识综合一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科目代码:[339]第一部分:【植物学】大纲一、考试要求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黑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及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主要类群和进化规律等。
考生应熟练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重点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生长与发育;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绪论第一节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基本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知识点:理解并掌握植物多样性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
第二节植物学发展与分科知识点:了解植物学发展与分科。
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细胞的概述知识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发现;熟练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知识点: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组成。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掌握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
第四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的成分。
第五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变化。
第六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的分化;掌握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第二章植物组织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知识点:掌握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节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知识点:了解维管植物组织系统;熟悉维管束类型。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知识点:熟练掌握种子基本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类型知识点1: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知识点2: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了解幼苗类型。
第四章根知识点1: 掌握相关术语。
知识点2:了解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掌握根和根系的类型;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次生结构形成过程;了解侧根的形成和周皮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81130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考试对象:生物科学本科类学生一、课程考核目的:本课程理论内容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本课程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植物分类基本知识,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课程理论内容部分考试分期中、期末四次,采用笔试方式;实验部分在期末只进行两次,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的考试方式。
中期考试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第十一周左右,期末考试安排在第十九周左右。
三、教学时数;138学时,其中理论部分为96学时,实验部分为42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1、陆时万等编著. 植物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王全喜等.《植物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高信曾主编.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绪论考核内容:一、植物界(一)生物的分界(二)植物多样性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三、植物学(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考核要求:通过结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一、有丝分裂二、无丝分裂三、减数分裂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植物细胞的生长二、植物细胞的分化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二、组织系统考核要求: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考核内容: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一、种子的结构二、种子的类型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寿命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四、幼苗的类型考核要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考核内容:第一节根一、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根和根系的类型三、根的发育四、根的初生结构五、侧根的形成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七、根瘤和菌根第二节茎一、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茎的形态三、茎的发育四、茎的初生结构五、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第三节叶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叶的形态三、叶的发育四、叶的结构五、叶的生态类型六、落叶和离层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一、根的变态二、茎的变态三、叶的变态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各类器官的变态类型。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考核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繁殖一、繁殖的概念二、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有性生殖第二节花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二、禾本科植物的花三、花程式和花图式四、花序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一、花药的发育二、小孢子的形成三、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一、胚珠的发育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一、开花二、传粉三、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一、种子的形成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三、果实和种子对传粉的适应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考核要求: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
第二篇植物系统分类第五章植物系统分类考核内容:引言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考核要求:通过引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第六章藻类植物考核内容:第一节藻类植物的概述第二节蓝藻门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三节绿藻门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四节红藻门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五节褐藻门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四、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六节藻类植物小结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考核要求: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要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第七章菌类考核内容:第一节真菌门一、真菌的通性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真菌界的起源及经济意义三、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四、真菌的经济意义考核要求:“菌类”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们之间主要是由于营养方式相同而人为地集合在一起。
细菌门的内容与“微生物学”重复,只讲授门的分类特征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粘菌门只讲授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
真菌门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门、纲的分类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史、分布及其经济意义。
第八章地衣考核内容:一、地衣的通性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三、地衣的繁殖四、地衣的分类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地衣,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繁殖,并能识别地衣的几种基本形态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第九章苔藓植物考核内容:第一节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苔纲一、苔纲的一般特征二、苔纲的代表植物第三节藓纲一、藓纲的一般特征二、藓纲的代表植物第四节苔藓植物小节考核要求: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第十章蕨类植物考核内容:第一节维管植物一、维管植物的特征二、中柱的类型三、维管植物的分类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第三节石松亚门第四节楔叶亚门第五节真蕨亚门一、厚囊蕨纲二、原始薄囊蕨纲三、薄囊蕨纲第六节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一、蕨类植物的起源二、蕨类植物的演化第七节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考核要求: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
本章要求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
第十一章孢子植物小结考核内容:一、植物的起源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起源、地质年代和不同时期占优势的植物和进化情况,并且了解植物营养体、有性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的演化。
第十二章裸子植物考核内容:第一节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分类第二节铁树纲(苏铁纲)铁树科第三节银杏纲银杏科第四节松柏纲(球果纲)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三、分类及代表植物(一)松科(二)杉科(三)柏科第五节红豆杉纲(紫杉纲)一、罗汉松科二、三尖杉科(粗榧科)三、红豆杉科(紫杉科)第六节买麻藤纲(倪藤纲)一、麻黄科二、买麻藤科第七节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考核要求: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适应性。
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第十三章被子植物考核内容: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一)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桑科、罂粟科、胡桃科、山毛榉科、石竹科、蓼科、藜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无患子科、漆树科、槭树科、芸香科、牦牛儿苗科、伞形科、萝摩科、茄科、旋花科、木犀科三十、茜草科、忍冬科、菊科(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泽泻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一、被子植物的起源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考核要求: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
使学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十四章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考核内容:一、细胞分类学二、化学分类学三、数值分类学四、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发展趋向。
第十五章植物生态考核内容:第一节植物生态条件一、生态因子二、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态的作用第二节植物群落一、植物群类的概念二、植物群落的特征三、植物群落的生态四、植物群落的动态五、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第三节植被类型一、世界植被类型二、中国植被分区概况第四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生态系统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和营养结构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四、植物与生态平衡第五节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三、大力保护植物资源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植被类型,掌握中国植被的分区;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我国植物资源现状,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从而提高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