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习资料资料
电气自动化培训资料

电气自动化培训资料自愿参加电气自动化培训为了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发展的道路,我自愿参加电气自动化培训。
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系统地学习电气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PLC编程与调试技巧;3.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调试;4.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培训内容按照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具体内容如下:1. 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电气元件及其符号- 运动控制原理- 传感器和执行器2. PLC编程与调试技巧- PLC的基本原理- PLC编程语言- PLC调试技巧与常见故障排除3.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调试-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 机器人运动学- 机器人编程与调试4.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控制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培训方法本次培训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1. 讲座和课堂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将有专业的讲师进行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教学。
2. 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训中将提供实际的设备和案例,让学员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和学员互动培训过程中将组织小组讨论和学员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氛围的建立。
考核与证书为了评估学员的培训成果,将进行以下考核:1. 学习笔记和作业学员需完成相应的学习笔记和作业,以便评估其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 实操考核学员将进行一定的实操考核,以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3. 综合考核培训结束后将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对学员的整体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学员达到培训要求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电气自动化培训合格证书。
总结电气自动化培训是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学习电气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PLC编程与调试技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调试等内容,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业自动化培训:学习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培训资料

02、
资源循环利用
借助工业自动化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利 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4、
总结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受到人工 智能、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影响。 同时,工业自动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 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生产等目标。
● 07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人工智能在自动 化领域的应用
柔性化
生产线的灵活调 整
可视化
生产过程的实时 监控
网络化
设备之间的互联 互通
工业自动化技术 的意义
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 质量和稳定性,对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 重要的促进作用。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提高生产效 率
通过自动化设备 实现生产线的高
效运转
提高产品质 量
确保生产过程的 稳定性和一致性
促进企业发 展
提升竞争力,拓 展市场份额
降低生产成 本
减少人工成本和 能源消耗
● 02
第2章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传感器
01 温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环境温度或物体表面温度
02 压力传感器
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力
03 光电传感器
用于检测物体的存在或测量光强度
执行器
电机
用于转换电能为 机械能的装置
阀门
用于控制流体的 开启和关闭
气缸
用于实现线性运 动的装置
控制器
01、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 化领域
02、 DCS
分散控制系统,用于大型工业过程控制
03、
SCADA
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工业过程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引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军事防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
一、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1.1 控制理论: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PID控制、含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理论,能够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1.2 信号与系统:掌握信号的采样、传输和处理方法,了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能够分析和设计信号处理系统。
1.3 电子技术: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具备电子电路的实验能力。
二、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技术2.1 自动控制技术:深入学习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掌握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技术,能够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和机器人控制。
2.2 机器人技术: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路径规划算法,具备机器人的编程和调试能力。
2.3 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图象处理等技术,能够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决策和识别。
三、自动化专业的应用领域3.1 工业自动化:了解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学习PLC编程和工业网络通信,具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3.2 交通运输:掌握交通信号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能够应用于交通管理和车辆控制。
3.3 医疗卫生:了解医疗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学习医疗机器人和远程医疗技术,具备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能力。
四、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4.1 产业需求: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创造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4.2 技术突破:自动化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
4.3 国家支持:政府对自动化专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相关科研和创新项目的开展,为自动化专业人材的培养提供更多机会。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一、引言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报告旨在对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习方向。
二、自动化专业概述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和控制。
自动化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自主、智能和高效运行的系统,它包括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决策器等多个组成部分。
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数字电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
三、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内容1.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学科,它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
学习者需要掌握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对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学习者需要学习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相关知识。
3. 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是自动化专业中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数字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者需要掌握数字逻辑电路、存储器、微处理器等方面的知识。
4.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中的前沿领域,它研究的是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和应用。
学习者需要学习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感知与导航等相关知识。
5.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自动化专业中的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是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学习者需要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方法1. 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自动化专业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学习者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的打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动化专业的知识。
2. 多实践、多实验: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者应该注重实践和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案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引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发展趋势。
一、自动控制1.1 控制系统理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与分析方法,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
1.2 控制器设计:讲解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常用控制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1.3 控制策略优化:探讨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机器人技术2.1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介绍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包括正逆解、雅可比矩阵等。
2.2 机器人感知与导航:讲解机器人的传感器原理和导航算法,如SLAM、路径规划等。
2.3 机器人控制与智能化:探讨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智能化技术,如运动控制、视觉识别等。
三、人工智能3.1 机器学习: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3.2 深度学习:讲解深度学习的原理和应用,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
3.3 自然语言处理:探讨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如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
四、自动化系统4.1 工业自动化:介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如PLC、DCS等。
4.2 智能家居:讲解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如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等。
4.3 智慧城市: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
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趋势5.1 物联网与自动化:分析物联网技术对自动化专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5.2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5.3 自动化与可持续发展:讲解自动化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前景广阔的学科,涉及到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自动化专业,我们可以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专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自动化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引言概述:
自动化专业导论是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自动化专业导论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
1.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1.2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里程碑事件
1.3 自动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2. 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2.1 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
2.2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2.3 自动化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控制理论与方法
3.1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2 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3 控制系统在自动化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4.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
4.1 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
4.2 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4.3 执行器的原理和分类
4.4 执行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5. 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5.2 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5.3 自动化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总结:
综上所述,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控制理论与方法、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自动化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辟和维护各种自动化系统,为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自动化学习报告

自动化学习报告一、引言自动化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相关技术,实现对各种学习任务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自动化学习的概念、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二、概念解析1. 自动化学习的定义自动化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学习任务的自动化处理和优化的过程。
它可以匡助人们更高效、准确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2. 自动化学习的原理自动化学习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预测等步骤。
首先,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作为学习的基础。
然后,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实用的特征,用于建立学习模型。
接着,通过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使其能够准确地预测未知数据的结果。
三、应用领域自动化学习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金融领域:利用自动化学习技术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匡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医疗领域: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疾病预测模型,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3. 交通领域:自动化学习可以用于交通流量预测、交通信号优化等方面,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4. 电子商务领域:利用自动化学习技术可以对用户的购物行为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策略。
5. 智能家居领域:通过对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偏好进行学习,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四、相关技术发展和趋势1. 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是自动化学习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对数据的学习和模式识别,实现对未知数据的预测和分析。
目前,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技术正不断发展壮大,为自动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可以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学习密切相关,它通过摹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实现对学习任务的自动化处理和优化。
自动化 计算机类书籍汇总

自动化计算机类书籍汇总
标题:自动化与计算机类书籍汇总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我们整理了一份自动化和计算机类的书籍汇总。
二、基础入门
1. 《计算机科学导论》
- 作者:J. Glenn Brookshear
- 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2. 《自动控制原理》
- 作者:胡寿松
- 简介: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三、进阶学习
1.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
- 作者:Eric Matthes
- 简介:本书通过实例讲解了Python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库的使用,适合有一定编程基础的读者。
2. 《自动化系统工程》
- 作者:孙优贤
- 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对自动化领域的深度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专业深化
1. 《机器学习》
- 作者:周志华
- 简介:本书是机器学习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内容。
2. 《计算机网络》
-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David J. Wetherall
- 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适合对计算机网络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
五、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自动化和计算机类书籍汇总,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短路的后果 三、短路的形式
在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 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等,如图4-1所示。
第一节 短路的原因、后果和形式
图4-1 短路的形式(虚线表示短路电流路径)
返回本 章目录
K(3)-三相短路 K(2)-两相短路 K(1)-单相短路 K(1.1)-两相接地短路
Ud Uc 。 选定了基准容量和基准电压以后,基准电流则按下式计算:
Id
Sd 3U d
Sd 3U c
基准电抗则按下式计算:
Xd
Ud Uc2 3Id Sd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例4-2 试用标幺制法计算例4-1所示供电系统中k-1点和k2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第二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三
相短路时的物理过程和物理量
一、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及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是指供电容量相对于用户供电系统容 量大得多的电力系统。其特点是:当用户供电系统的负荷变动甚 至发生短路时,电力系统变电所馈电母线上的电压能基本维持不 变。
第二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三 相短路时的物理过程和物理量
S (3) k
56.0
36.7
23.3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三、采用标幺制法进行三相短路计算
的基任按准一标值物幺Ad理制的量法比的进值标行,幺短即值路计AdA 算d,时为AA,d该一物般理是量先的选实定际基值准A容与量所Sd选和定 基准电压 Ud 。
基准容量,工程设计中通常取 Sd 100MVA 。 基准电压,通常取元件所在处的短路计算电压,即取
校验
一、概述
通过上述短路计算得知,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时,短路电 流是相当大的。如此大的短路电流通过电器和导体,一方面要 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即电动效应;另一方面要产生很高的温度, 即热效应。
二、短路电流的电动效应和动稳定度
(一)短路时的最大电动力
由“电工原理”课程可知,处在空气中的两平行导体分别 通以电流、(单位为A)时,两导体间的电磁互作用力即电动 力(单位为N)为
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三、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四、高压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五、低压一次设备的选择
返回本 章目录
F
0i1i2
l2 a来自2i1i2l a
107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
校验
(二)短路动稳定度的校验条件
1.一般电器的动稳定度校验条件
按下列公式校验:
imax
i(3)
sh
或
I max
I (3) sh
2.绝缘子的动稳定度校验条件
按下列公式校验:
Fal
F (3) c
其中 Fc(3)为三相短路时作用于绝缘子上的计算力;如果母线
I t (3)2 ima
2.母线及绝缘导线和电缆等导体的热稳定度校验条件
k.max k
如前所述,要确定导体 k 的比较麻烦,因此也可根据短路
热稳定度的要求来确定其最小允许截面,满足热稳定度要求的 最小允许截面为
Amin
I (3)
tima Kk Kk
I (3)
tima C
解:(1)确定基准值 (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绘短路等效电路图如图4-6所示,图上标出各元件的序号和 电抗标幺值,并标明短路计算点。
图4-6 例4-2的短路等效电路图(标幺制法)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3)计算k-1点的短路电路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 和短路容量
在绝缘子上为平放(图4-8a)),则
F (3) c
F (3)
;如果母线为
竖放(图4-8b)),则
F (3) c
1.4F (3) 。
(三)对短路计算点附近交流电动机反馈冲击电流的考虑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 校验
图4-8 水平排列的母线 a)平放 b)竖放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 校验
在工程设计说明书中,往往只列短路计算表,如表4-2所示。
表4-2 例4-1的短路计算表
短路计算点
三 相 短 路 电 流 / kA
I (3) k
I "(3)
k-1
3.08
3.08
k-2
33.7
33.7
I (3)
3.08
33.7
i(3)
sh
7.85
62.0
I (3) sh
4.65
三相短路 容量/MVA
图4-3 无限大容量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电压、电流变动曲线
第二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三 相短路时的物理过程和物理量
二、短路的有关物理量
1.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2.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 3.短路全电流 4.短路冲击电流 5.短路稳态电流 短路稳态电流是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完毕以后的短路 全电流,其有效值用 I 表示。
第四章 短路电流计算及变配电所电 气设备选择
第一节 短路的原因、后果和形式 第二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 三相短路时的物理过程和物理量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 短路电流的计算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校验 第五节 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返回
目录
第一节 短路的原因、后果和形式
一、短路的原因
(4)计算k-2点的短路电路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 和短路容量
四、两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在无限大容量系统中发生两相短路时(参看图4-7),其短 路电流可由下式求得:
图4-7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发生两相短路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五、单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在大接地电流的电力系统中或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系统中 发生单相短路时,根据对称分量法可求得其单相短路电流为
I (1) k
Z1
3U Z2
Z0
在工程设计中,常利用下式计算单相短路电流
I (1) k
U Z 0
或按下式计算:
Z0 (RT R0 )2 ( XT X0 )2
单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电流的关系如下: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在远离发电机的用户变电所低压侧发生单相短
返回本 章目录
第五节 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一、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第五节 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一)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二)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只装一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 2.装有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 3.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单台容量上限 4.适当考虑负荷的发展
解:1.求k-1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1 10.5kV ) (1)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及总电抗
(2)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2.求k-2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Uc2=0.4kv ) (1)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及总电抗
(2)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时,Z1 Z2 ,因此单相短路电流为
I (1) k
3U 2Z1 Z0
三相短路时,三相短路电流为
I (3) k
U Z1
因此
I (1) k
I (3) k
3 2 Z0
Z1
由于远离发电机发生短路时,Z0 Z1 ,故
I (1) k
I (3) k
返回本 章目录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
图4-2a是一个电源为无限大容量的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 的电路图。由于三相短路对称,因此这一三相短路电路可用图 4-2b所示的等效单相电路来分析研究。
图4-2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 a)三相电路图 b)等效单相电路图
第二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三 相短路时的物理过程和物理量
图4-3表示无限大容量系统中发生三相短路前后的电压、电 流变动曲线。
返回本 章目录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 路电流的计算
一、概述
进行短路电流计算,首先要绘出计算电路图,如图4-4所示。
图4-4 例4-1的短路计算电路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二、采用欧姆法进行三相短路计算
1.电力系统的阻抗计算 2.电力变压器的阻抗计算 3.电力线路的阻抗计算 如果线路的结构数据不详,X0可按表4-1取其电抗平均值。
三、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和热稳定度
(一)短路时导体的发热过程和发热计算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将使导体温度迅速升高。 图 4-10表示短路前后导体的温度变化情况。
图4-10 短路前后导体的温度变化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 校验
(二)短路热稳定度的校验条件
1.一般电器的热稳定度校验条件
It2t
表4-1 电力线路每相的单位长度电抗平均值 (单位:Ω/km)
线路结构
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线 35kV及以上
0.40 0.12
路电 6~10kV
0.35 0.08
压 220/380V 0.32 0.066
第三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 电流的计算
例4-1 某工厂供电系统如图4-4所示。已知电力系统出口 断路器为SN10-10Ⅱ型。试求工厂变电所高压10kV母线上k-1点 短路和低压380V母线上k-2点短路的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