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爱情故事古代

合集下载

古代感人爱情故事300字

古代感人爱情故事300字

古代感人爱情故事300字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古代感人爱情故事3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感人爱情故事篇一:西厢记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

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古代感人爱情故事篇二:.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

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

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

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

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

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

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短篇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

短篇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

短篇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有人说:爱情就像一杯毒酒,喝下后将万劫不复;也有人说:爱情就是那一杯美酒,喝下后暖入心扉。

世间爱情千万种,总有那么一份是你的小幸福,总有一份是专属于你的左心房。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短篇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短篇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篇一:鱼玄机——这是怎样的一种杀气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出身寒微,十六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观修行。

李亿携裴氏转赴扬州任官后,鱼玄机在墙上贴一纸公告,鱼玄机诗文候教。

从此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

鱼玄机在诗的名义下,结交权贵名士,如温庭筠、李郢,艳名远播,但命运随即出现悲剧性的转变,她怀疑侍婢绿翘与情夫陈韪私通,笞杀绿翘,埋于后院的紫藤花下。

在某个夏夜,有人发现苍蝇聚于花下浮土,暗召官衙勘查,事情败露,二十四岁的鱼玄机亦被处死。

女诗人不过廖廖几位,而手染血迹以身试法的只有鱼玄机。

是什么使一位曾饱受正室欺凌的弱女子,变成对侍婢痛下杀手的悍妇,是什么使才貌双全的鱼玄机,一瞬间血脉贲张,理智全失?遭受了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鱼玄机性情中的恶已经被激发,她残忍,狂暴,压抑——诚然,开门纳客,看上去更自由,但女人真正想要的,绝不是频换舞伴的自由。

她不甘心长伴孤灯,无声无息地过,于是,走上烟花路。

鱼玄机短短一生并没有很好的爱情,李亿已老,且惧内,裴氏虐待鱼玄机时,他并没有挺身佑护,鱼玄机甚至无法在丈夫的羽翼下,做一个面目模糊的女人——像大多数妾氏那样短篇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篇二:王宝钏——误了终生的等待女人能有几个十八年呢,最好的时光怎么过的呢?王宝钏,唐代的著名牌坊,被男权社会用虚无的光环,借以掩饰自私与卑劣。

隐隐有一种声音在浮现——女人要像王宝钏那样,十八年保持同样的姿势,一定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王宝钏的结局是传统式的大团圆,与薜平贵夫妻相认,和代战公主共事一夫,简直就是千古美谈——可惜,十八天后,王宝钏死了,没能将这种虚伪的美满进行得更为天长地久。

中国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姜女在新婚之夜时,其夫范杞梁被齐国国君征召去修筑长城后失踪,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到长城,得
知丈夫的死讯后痛哭崩城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和
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

2.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讲述了七仙女之一的织女与董永相爱并被迫分离,只有在每年七夕才能相会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和
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

3.白蛇传:这个故事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相爱并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

4.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并结为夫妻,但最终被迫分离,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
和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

5.柳毅传书:这个故事讲述了柳毅与龙女相爱并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情节和特点,但都以感人的方式描绘了古代人们对
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古代有名的爱情故事

古代有名的爱情故事

古代有名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古代,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它们跨越了时空,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的传说。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

一、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传说。

相传,天上的织女仙子与凡间的牛郎相爱,两人冲破重重阻力,结为夫妻。

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天庭的反对,最终被迫分离。

每年的七月七日,成群的喜鹊会飞来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之上相会。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东晋时期的一个真实爱情故事。

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祝英台告诉梁山伯自己的真实身份,梁山伯欣喜若狂,两人私定终身。

然而,祝家却将祝英台许配给了别人。

梁山伯因悲伤过度而病逝,祝英台在婚礼当天跳入梁山伯的坟墓,两人化为一对蝴蝶,永结同心。

三、白蛇传白蛇传是另一个脍炙人口的古代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她爱上了凡人许仙。

为了与许仙在一起,白娘子勇敢地追求爱情,甚至不惜与法海和尚斗法。

虽然历经磨难,但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情始终如一。

最终,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天地,白娘子被允许与许仙长相厮守。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虽然故事中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但它们仍然成为了古代爱情故事的代表。

五、西厢记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会真记》改编的戏剧作品。

故事讲述了书生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他们在普救寺相识,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最终战胜了封建礼教,走到了一起。

总结:古代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感人和悲壮,它们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亘古爱情故事的事例

亘古爱情故事的事例

亘古爱情故事的事例
以下是五个关于亘古爱情故事的事例:
1.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经典的古代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窗好友,两人相互爱慕,但因家庭原因无法在一起。

最终,梁山伯因思念祝英台而病逝,祝英台得知后也殉情而死,两人化作蝴蝶,双双飞舞,永远相守。

2. 牛郎与织女:牛郎与织女是两个天上的神仙,因相爱而被贬下凡间。

他们历经磨难,但始终相爱不渝,最终在七夕节这一天得以相见,表达了对彼此的深深思念和爱意。

3. 孟姜女与范喜良:孟姜女与范喜良是一对恋人,因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而分离。

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范喜良的墓地,哭得天昏地暗,最终感动了天地,让范喜良得以复活,两人得以团聚。

4.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作品中的角色。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相爱却因家族仇恨而无法在一起,最终双双殉情而死。

5. 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露丝:这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角色。

杰克与露丝在泰坦尼克号上相遇并相爱,但最终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两人被迫分离。

在生死关头,杰克让露丝先上了救生船,自己则留在船上等待死亡。

最终,露丝在杰克死后活了下来,但她一生都无法忘记这段亘古
爱情。

古代痴情爱情故事

古代痴情爱情故事

古代痴情爱情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痴情的爱情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读书时相识相恋,但由于家庭背景悬殊,他们的爱情受到了阻挠。

最终,梁山伯因病去世,祝英台在出嫁途中遇到梁山伯的坟墓,随后殉情。

后来,两人化蝶,永结同心。

- 白蛇传: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

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来到人间与其结为夫妻。

但后来法海将白素贞关押在雷峰塔下,许仙则在金山寺出家。

最终,白素贞的儿子高中状元,才将母亲救出,一家人团聚。

- 孔雀东南飞:故事讲述了一对恋人因家庭矛盾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

他们的感情真挚而坚定,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始终不离不弃。

- 陆游与唐琬:陆游与同郡的大家闺秀唐琬结为夫妻,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但由于陆游的母亲认为唐琬不育,对其产生厌恶,逼迫陆游休妻。

这些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爱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流传甚广,被人们所传颂。

古代著名爱情故事

古代著名爱情故事

古代著名爱情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是一个充满浪漫与传奇的时代,那些著名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感动着世人的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古代著名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那些永恒的爱情。

1. 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他们来自两个敌对家族,但却深深相爱。

在家族仇恨的阻挠下,他们选择私奔,但最终却因为误会而双双殉情。

他们的爱情被描述为炽热而忠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 范蠡与西施范蠡和西施是春秋时期的传奇爱情故事。

范蠡是吴国的一个贤者,西施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两人相爱后,范蠡舍弃权势,和西施过着平凡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被传颂至今,成为了古代最美的爱情故事之一。

3.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文学中著名的爱情故事。

他们是两个彼此心心相印的灵魂伴侣,但命运却将他们分隔两地。

最终,他们在黄泉路上相见,结为夫妻。

他们的爱情被人们传颂为“牛郎织女”的传说,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4. 扁鹊与秦国公主扁鹊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医圣,他和秦国的公主相爱。

秦国的国君派人刺杀扁鹊,但扁鹊却以医术精湛,化解了危机,最终两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他们的爱情被看作是医者与公主之间的传奇。

5. 李白与杜甫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之间有一段传奇的友谊。

他们相识于酒肆,经常饮酒作诗,互相激发创作灵感。

尽管他们性格迥异,但却成为了彼此的知音,友情与爱情交织在诗歌之中。

古代的爱情故事如同一幅幅绚烂的画卷,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这些故事或悲或喜,或是命运的安排,或是爱情的执着,但无论如何,它们都展示了爱情的伟大与纯洁。

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的传说,让爱情之花永远绽放在人们心中。

第二篇示例:古代著名爱情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有许多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爱情传奇。

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让人动容。

在古代,爱情常常被视为一种神秘而又伟大的情感,它超越了时空和种族的界限,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人类最纯粹的情感。

十大民间爱情故事

十大民间爱情故事

十大民间爱情故事十大民间爱情故事篇1: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上银河,地下沂河—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

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

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

也许“牛郎织女确有其人,也许可能是“牛郎织女的真人故事感人至深,在历代相传中不断神化,以至形成今天的神仙传说版本。

十大民间爱情故事篇2:梁祝化蝶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想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经过了历代作家和民众的不断修改和再创造,据不完全统计,梁祝读书处在全国有5处、梁祝墓有9处,在宁波鄞县还有1处梁祝庙。

人们都愿意相信美好的传说曾经发生在自己的家乡。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部分)十大民间爱情故事篇4: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

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眼前分明外来客,心里却似旧时友大观园里的爱情故事注定是被世俗牵绊,以悲剧收场的,只愿宝玉与黛玉他们能像梁祝一样,化蝶齐飞……十大民间爱情故事篇5:白蛇传关于杭州,关于西湖,历来就有很多很美好的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感人的爱情故事古代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可以让世间万事消磨殆尽,但那份思念却历久弥新,只可惜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生!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最感人的爱情故事古代。

欢迎大家阅读!生死与共-------董小宛和冒襄冒襄(1611—1693),字辟疆,自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冒襄生于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为明崇祯朝大臣,官至佥都御史。

冒襄自幼聪明,生性敏慧,仪貌出众,举止蕴藉,吐纳风流,他早负才名,精于音律,长于书法,诗文俱佳,得晚明文坛领袖董其昌、陈继儒的赏识。

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明季他又以风节文章领导复社,主盟文坛,名列“明末四公子”之目。

卓绝的修养,得天独厚的际遇,使其享有盛誉。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过人的才艺,十岁能作诗文,十四岁刊行诗集,十六岁中秀才。

他聪颖勤学,博通经史,下笔千言,但科举道路都不顺利。

主要是因为其见解与权贵不合,结果六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

后来“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冒氏负才使气,轻财高义,刚毅沉稳,疾恶如仇,眼界甚高,终身没有涉足官场。

冒襄温文尔雅,崇尚名节,才气横溢,风流倜傥,与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

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冒襄雄才大略、英豪气概领一时之秀,官僚家庭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使他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领导复社、几社,主持东南文柄,“励经济,修名节,不以功名势利为念”。

一心想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在南京时经常高朋满座,诗酒唱和,高谈阔论,以天下为己任,大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也是明末文化的一大特征。

崇祯三年(1630年)他首赴南京乡试,因病阻场,结识了复社名流张溥、杨廷枢,由此加入复社,并参与领导事宜。

后在秦淮大会东林遗孤,参加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抨击阮大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

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

阉党余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他要报复复社诸君子。

冒襄连夜逃往扬州,靠了史可法的荫庇,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清兵平定全国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隐居的他,信中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

但冒襄以痼疾“坚辞”。

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

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

他曾自述:“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

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遗民心态,这一点是冒襄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

他曾在如皋抚养抗清志士遗孤二十多人,其中包括“明末四公子”陈贞慧的儿子陈其年、方以智的儿子方中通、方中德,安徽戴本孝兄弟,魏大中的孙子魏允楠等,陈其年在如皋冒府生活长达八年之久。

他们的生活、交游费用全出自冒氏。

冒襄在秦淮为复社子弟讲学,场面可观,堪称盛会。

冒襄还曾在灾年施粥赠药,接济灾民达九个多月。

这既说明冒襄讲义气,重友情,忧国忧民,也说明他拥有丰厚的财富。

由于冒氏本人从小养尊处优,缺乏创造财富的本领,父亲去世以后,开支不减,家境日渐衰落,以致他晚年靠卖字为生。

入清后他不愿仕进,终日诗酒自娱,不应鸿博之荐,晚年结庐隐居,是其政治信念的体现。

所以他的风节文章在海内深孚重望。

他的逝世被世人誉为“东南故老遗民之流风余韵于是乎歇绝矣”。

才子佳人结良缘,冒襄不仅是热血书生,还是风月场上的翩翩公子,据说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举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可见冒襄魅力无穷。

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大才子冒襄的情感故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冒襄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在闲谈中,他听到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不禁对这位传说中的冰清玉洁的“冷美人”大感好奇。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

她容貌秀丽,气质超尘脱俗。

董氏名与字均同于李白,是因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而起的。

她与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八人,被时人誉为“金陵八绝”“秦淮八艳”。

小宛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其母陈氏为南曲歌妓,其父董旻为门下清客。

小宛自小聪颖,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习画、作戏、操琴,十三四岁的时候,琴样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

15岁时做的《彩蝶图》,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

小宛还自幼爱读屈原的《离骚》,杜少陵、李义山的诗以及花蕊夫人,王珪宫的词;并编有记载古代才女事迹的《奁艳》一书。

小宛不但才思敏捷,通诗达词,精琴工画,擅长昆曲,而且善于食经茶道,董小宛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美女。

风流才子冒襄自然十分渴望结识这样的佳人,尤其是在科考失意之后,更想舒解心中的郁闷,于是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董小宛,可惜她外出了,几次都没有见着。

直到准备离开金陵的前夕,冒襄由方以智引见,终于得以与董小宛在苏州半塘相晤。

当夜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

冒公子只好隔帘相望,称赞小宛可谓是“香姿玉色,神韵天然”。

冒襄自我介绍后,董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冒公子果然是异人!异人!”之后董小宛话语不多,冒襄见她娇弱不堪,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

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却使董小宛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小宛其实早已经从李香君处听说了冒襄的才名,和许多秦淮女子一样,她心中企慕不已。

自从那一次见面后,她便开始了对冒襄的期盼和含而不露的追求。

虽然董小宛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

后来众人才知道,风流多情的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

然而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陈圆圆被国丈田弘强买而去,送进了宫中。

他遍寻陈圆圆不着,一时心情抑郁,怅惘无及。

于是与朋友一道乘舟夜游,竟然鬼使神差地又来到了董小宛的门前。

第二次冒董相会,小宛正在病中,也是斜卧床头,只是上次带着淡淡的笑容,这次却是满脸的凄怆,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冒襄大有同病相怜之感,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

见她病体虚弱,冒襄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告别。

小宛告诉冒襄:“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

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爽。

”没想到冒公子的神采风姿竟然能起到药石所不及的作用。

这次相会董小宛向冒襄表达委身之意,然而董小宛的这一番款款深情,冒公子确是始料不及的。

冒襄借酒醉敷衍过去,第二天匆忙告别。

小宛无奈之下只好说:“既然公子要走,我都梳好妆了,就一路送送你吧。

”这一送,就一连送了二十七天,从浒关走到北固,冒襄也一连回绝了她二十七次。

到了金山的时候小宛指江发誓说:“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这样几次三番,相送相追,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情感愈来愈浓。

《影梅庵忆语》中,冒襄偕董小宛同游金山、苏州、杭州,登金山时,“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可谓轰动一时。

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

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九年。

夫妻二人时常弹琴和唱,吟诗作对,游山玩水,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小宛来到冒家后一洗铅华,尽心尽力服侍冒襄家人,事事亲力亲为。

冒襄的母亲和正妻也都很喜欢她,不但如此,小宛还要负责督导冒襄的两个儿子读书,算是兼任家庭教师,董小宛虽然生性温柔,但看来却是非常有管理才能的女性。

她到冒家之后,日常琐事都是由小宛一手操办,井井有条。

可谓是冒襄的贤内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宛有一手过人的厨艺,据说现在扬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是小宛发明出来。

人们把小宛列为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冒襄自称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这九年里是“折尽一生清福”。

短暂的幸福宁静生活很快过去了。

甲申之变后清军南下,冒襄一家不得不辗转逃难。

明亡后冒家生活艰难,冒襄大病了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了性命。

冒襄患病,都是小宛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顾。

他后来回忆道:“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

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

”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这种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

在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二十八岁。

冒襄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以哭之,家人和亲友都哀悼不胜。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特别擅长写赋。

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

”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

?两人携手来到客厅,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

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

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王吉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事在人为。

?卓王孙知道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请了他,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

?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

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奏也弹得很好。

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先弹了一支短曲,后来偷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

原来,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

她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

卓文君深懂琴理,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

而宴席上的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两个人互相爱慕。

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

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如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

开了一家酒铺,卓如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后来司马相如被召到朝廷,汉武帝接见了他,问他道:“《子虚赋》是你写的吗?”?司马相如非常自负地回答说:“是的,陛下,《子虚赋》正是臣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