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技术讲义.ppt
现代光学薄膜制造技术讲义

G|HLHLHLHLHLHLHLHLH |A
nH 为 Ta2O5 n≈2.05
n =1.45
L
在现在的计算程序中,考虑到了色散。λ 0=350nm。
(2)上述膜系在可见光区有激烈的波动。透射光带有颜色。要
在可见光区得到一条平坦, T≥95%的曲线可用薄膜光学中的长波通膜 系,即将上述膜系改为:
G|0.5HLHLHLHLHLHLHLHL0.5H |A
3
是一个严重的缺点。 实验发现,用极值法生产单色滤光片时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但同 时我们却发现:在单色滤光片的次峰严重变形,偏离理论值,而这时 用石晶法监控的产品则其次峰要规矩得多。 用石晶控法生产的膜系,膜层的误差没有补偿和传递作用。因此 虽然它在单一波长处误差较大,但从宽波长范围来说,其整体误差较 小。 如果我们要制造一个超宽带的增透膜(450nm~1150nm) (1)如单一波长的光控制造,其产品会经常 出现废品,次品会增 多。 (2)用石英晶控法生产,成品率高是一种好的选择。 (3)如现有设备只有光控时,可使用变波长监控, 切断每层膜的误 差传递。会有比较好的制造效果。 c.膜系设计中的灵敏度误差 膜系制造中的误差,我们已经讲了两个(a)膜层厚度判定方法误 差: (b)膜层厚度补偿误差。现在我们来讲座膜系设计中的灵敏 度误差! 应该说,对于给定的光谱曲线,我们可以设计很多种不同的 膜系来实现。现在的问题是哪种膜系设计好?哪种膜系设计差? 我们必须进行膜系膜层误差分析,摒弃那些对制造误差有非常严 重要求的膜系,最后选取有高成品率有优良光学性能的膜系。为 此我们要做到:
模具制造工艺讲义

模具制造工艺模具专业讲义系别:机械系绪论0.1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模具工业以15%的增长速度发展。
冲压模已能生产2微米精度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达160个,寿命1~2亿次,在大型塑料模已能生产51英寸6.5KG大容量洗衣机内桶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还能生产手机外壳模具等。
但同国外相比存在差距,精密加工设备的应用,CAD/CAE/CAM技术的普及不高等等。
0.2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要求及特点0.2.1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1、制造精度高2、使用寿命长3、制造周期短4、模具成本合理0.2.2模具加工程序模具加工的一般程序:模具标准件准备→坯料准备→模具零件形状加工→热处理→模具零件精加工→模具装配。
一副模具的零件多达100个以上。
其中除了标准件可以外购,其他零件都要进行加工。
0.2.3传统模具制造向现代模具制造的过渡传统模具技术主要是根据设计图样,用仿形加工、成型磨削以及电火花加工方法来制造模具。
现代模具制造能够利用CAD/CAE/CAPP/CAM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
0.2.4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特点0.3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0.3.1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1.信息技术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应用♦①CAD技术。
♦②CAE技术。
♦③CAPP技术。
♦④CAM技术。
♦⑤仿真技术。
♦⑥虚拟现实(V irtual Reality,VR)技术。
♦⑦网络通信技术。
♦⑧多媒体技术。
♦⑨智能化技术。
♦2.自动化技术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应用♦①数控机械加工技术。
♦②数控电加工技术。
♦③数控特种加工技术。
♦3.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现代模具制造中应用♦①集成化思想。
♦②并行化思想。
♦③协同设计思想与团队精神。
0.3.2中国模具工业的技术的发展前景♦1.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推动中国模具工业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例,2005年国内汽车年产量已经接近300万辆,需要的各种塑料件达36万吨。
精益生产全讲义

手工生产方式 完全按顾客要求 通用、灵活、便宜
粗略、丰富
懂设计制造 有较高操作技能
高 高 低 极少量需求
大批量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
标准化,品种单一 品种多样化、系列化
专用、高效、昂贵 柔性高、效率高
细致、简单、重复 不需要专业技能
较粗略、 多技能、丰富
待
8
管理的浪费
管理本身成为一种专 职的工作发生的浪费
事后管理的浪费
41
1、不良、修理的浪费
材料的损失; 设备、人员、工时的损失; 额外的修复、选别、追加检查; 额外的检查预防人员; 降价处理; 出货延误取消定单; 信誉下降; ……
42
2、加工的浪费
△
●
○
自动 插件
●
焊接 组装1 组装2 检测
○
◎
◎
●
包装 ●
徐小凤 ●
○
◎
○
◎
○
△
多技能员工 金 庸 ○
△
●
△
◎
◎
韦小宝 ◎
○
○
●
F4
○
◎
●
○
◎
拉登 ◎
●
△
●
○
萨达姆 △
●
◎
●
○
◎
吕不韦 ●
○
△
○
●
备注:△—计划学习,○—基本掌握,◎—完全掌握,●精通
27
案例
QC小组活动
Q C C uality ontrol ycle
多技能
高
低 高 物资缺乏、供不应 求
低 更低 更高 买方市场
现代光学薄膜制造技术讲义2

1
上述设计有两个问题, :
在 650nm 处, T > 50%, 于是我们将上面膜系的中心波长由 800nm 改为 760nm, 使得 650nm 处 T=50%
在可见光区波纹太大
第二步, 用传统的短波通膜系理论, 在膜系的前后加 L/2 层, 膜系改成 G│0.5L(HL)8H 1.16L 1.32(HL)8 1.32H 0.66L│A, λ 0=760nm, 共 37 层 这时膜系在 650nm 波长外, T=50%, 在 700nm!1200nm, 光被截止 在可见光区的 400nm~630nm 的通带区波纹有所改进 第三步, 优化 400nm~630nm 可见区的透过率 设在上述波长, Tmin=95%, Tmax=100% 优化后, 反射截止区不变, 在 400nm~630nm T≥ 95% 为了今后工艺上的方便, 膜系中的 0.5L 光省略 将 36 层膜系 G│(HL)8H 1.16L 1.32(HL)8 1.32H 0.66L│A 优化, 得到一个 36 层膜: G│1.31H 1.129L 1.079H 1.078H 1.034L 1.01L 0.99H 1.01L
板分光镜, 玻璃用 K9,ng=1.52,45°使用。 我们用 Needle 法
从单片 H 膜开始(8H) , 用 10min 时间设计如下分光镜。 G│0.02L 0.07H 2.42L 0.43H 0.17L 1.07H 1.05L 0.93H│A 八层膜 式中:λ 0=600nm 其光学性能如下:
02
=
250nm , 截止 200nm ~300nm 的紫外光, 将两个膜系叠加, 截止 200nm~400nm 的紫外光。 但是简单的叠加上述两个膜系会在两个膜系截止带的交界区, 即在 λ =300nm 附近出现干涉透射峰,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要 在两个膜系之间加连接层。 连接层选用低折射率层, 连接层的膜厚用λ /4 膜, 膜厚的中心波 长采用两个膜系中心波长的平均值。 采用这样的措施后, 就可以消 除在 300nm 附近出现的干涉透射峰,得到截止 200nm~400nm 的紫外 光的 UV 镜。 综合以上设计思想, 得到一个 35 层膜系, 设计结果如下: G│0.5H(LH)7 0.5H 0.857L 0.714(0.5H(LH)7 L 0.5H)│A 或等成 G│0.5HL HL HL HL HL HL HL HL 0.5H 0.857L 0.357H 0.714L 0.714H
《现代制造技术》授课计划

《现代制造技术》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授课内容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特点。
2. 数控机床技术讲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和应用。
介绍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巧。
3. 3D打印技术介绍3D打印的基本原理、设备类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3D打印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4. 机器人制造技术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5. 智能制造技术介绍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
6.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讲解制造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发展趋势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制造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三、授课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控机床、3D打印机、机器人等设备的操作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现代制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现代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授课评估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平时成绩。
2.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考查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的掌握情况。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课程时间安排本课程共48学时,分为6次课,每次课4学时。
前5次课以理论授课为主,第6次课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每次课后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和讨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讲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讲义) 2007年5月一、刀具方面1、刀具总述: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目的是将工件上余外金属切除,并在高效低成本的前提下,使工件满足图纸要求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切削运动:主运动〔只有一个〕,进给运动〔一个或者多个〕。
工件上的三表面:待加工表面、已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进给量〔f〕,背吃刀量〔a〕。
p⑴刀具的几何参数:〔以一般外圆车刀为例〕结构:三面〔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二刃〔主刀刃、副刀刃〕、一尖〔刀尖〕。
〕:它决定了切削刃的锐利程度和刃口强固程度。
在粗前角〔γ加工时,一样选取小的,精加工时选取大的前角;〕:增大后角,可减少刀具磨损,提高表面加工质量,后角〔α在粗加工时,一样选取小的,精加工时选取大的后角;此外还有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等,这是刀具中比较重要的几种角度参数。
⑵刀具的材料:必备性能:①高的硬度及耐磨性;②足够的强度及韧性;③高的热稳固性;④良好的物理特性;⑤良好的工艺性;⑥经济性好。
硬度含义:HB:布氏硬度,应用于铸铁;HRA:洛氏硬度,应用于刀具;HRC:洛氏硬度,应用于钢。
常用刀具材料种类:高速钢、硬质合金。
①高速钢〔高速不高速〕:强度、韧性、导热性和工艺性好,专门是能够制造复杂的刀具,但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较差,故用于低速刀具、成型刀具的制造。
②硬质合金:由高硬、难熔的金属碳化物和金属粘结剂等通过粉末冶金制成的。
与高速钢相比有以下特点:硬度高‘耐磨性好,耐热性高,但抗弯强度低,断裂韧性低,因而硬质合金刀具承担切削振动和冲击负荷的能力差。
硬质合金分类:〔P〕YT类:加工长切屑〔塑性〕黑色金属;〔K〕YG类:加工短切屑〔脆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M〕YW类:加工长切屑和短切屑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其中常用〔P〕YT类,例如:YT15、YT14等,其中的15、14表示TiC的含量为15%和14%。
工程制图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1.1.5 尺寸注法(GB/T4458.4—2003,GB/T19096—2003)
图1.14 图线的应用示例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尺寸的基本组成: 图样上标注的每一个完整的尺寸,一般都由尺寸界线、尺 寸线、尺寸数字( 包括必要的计量单位、字母和符号) 三个 基本要素组成。
③《 技术制图》 和《 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是绘制工程图样 的重要依据,应严格遵守有关制图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学会查阅并使用标准和有关资料的方法。
④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第1章 制图基础
§1.1 制图标准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3 几何作图 §1.4 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 §1.5 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1.2.5 铅笔 铅笔应采用木质绘图铅笔。 这种绘图铅笔有软硬之分。 笔
芯的规格通常以 H 和 B 来表示,H 表示轻淡而硬,前面的数 字越大则表示铅芯越硬,9H 最硬。 B 表示较软而浓,前面的 数字越大,表示铅芯越软,6B 最软。 HB 表示软硬适中。 绘图时,通常根据需要准备 2B、B、HB 及 H 等几种铅笔。
作圆的切线的情况有 3 种:
①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②作两圆的外公切线。 ③作两圆的内公切线。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作两已知圆的外公切线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作两已知圆的内公切线
《工程制图》 第1章 制图基础
1.3.4 椭圆 椭圆是常见的非圆曲线。 已知椭圆长、短轴时,常采用
1.1.2 图样比例 图样比例是指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现代制造技术2. 授课对象: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1. 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3. 具备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制造系统与自动化:了解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自动化技术;(2)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掌握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基本原理、操作和维护;(3)3D打印技术: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工艺和应用;(4)机器人制造技术: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应用和编程;(5)智能制造系统:了解智能制造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实现方式。
2. 要求:(1)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2)能够应用现代制造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具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 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加强实践教学;3.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比30%;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操作熟练程度和团队协作等,占比30%;3.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现代制造技术》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2. 教学PPT: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的教学PPT;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视频、案例和论文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4. 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供数控机床、加工中心、3D打印机、机器人等实验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课程评估与改进1.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质量;3.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