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走向多元化(1960以后)
【自考 现代设计史 独家整理】第十一章 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第十一章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20世纪60年代之后)一、简答题:1、“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②③④⑤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论述题)答: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有装饰。
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
内部也往往有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的“文脉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抛弃了现代主义平滑的方盒子建筑形式,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
③后现代建筑语言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是单一的,只出于对功能的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
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该从结构、符号、形式等多种角度出发。
总之,“后现代主义建筑”现在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多样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建筑形式美产生多样化追求的结果,人们对它褒贬参半,认识仍在发展变化之中,很难做出准确评价。
3、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论述题)答:①菲利普·约翰逊与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部大楼②格里夫斯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③山崎实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④伍重与悉尼歌剧院⑤尼迈耶尔与巴西议会大厦⑥斯特林·詹姆斯与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馆4、山崎实对现代主义批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现代主义以功能和结构为第一,只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忽视建筑对人的精神和心理的作用。
现代主义建筑忽视心理功能,因而是不完整的“功能主义”;②过于强调建筑的经济因素,压制了建筑本身应该具有的美;③割裂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否定传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如传统的建筑材料———木、石头等完全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加以运用;④样式主义不可取。
工业设计走向多元化_解构主义的形成发展

59《科技潮》 2004年第11期科普大观园 经典工业设计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走上了新现代主义的道路,产品设计的特征走向了多元化。
而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
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了一起。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罗维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表现了这种风格。
所谓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
通俗地讲就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工业设计走向多元化——解构主义的形成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波普风格的流行与后现代主义的运动,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解构主义逐渐兴起。
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ank Gehry)、柏纳德・屈米(Gernard Tschumi)等。
盖里被认为是解构主义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特别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完成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他的设计反映出对整体的否定和对局部的关注。
德国解构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是英戈・莫端尔(IngoMaurer)。
他设计了一盏名为波卡・米塞里亚的吊灯,以瓷器爆炸的慢动作影片为蓝本,将瓷器“解构”成了灯罩,别具一格。
而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它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供稿英戈・莫端尔设计的波卡・米塞里亚吊灯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罗维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责任编辑 张乃军)。
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走向多元化

“孟菲斯”(Memphis)的设计师集团
“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 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 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 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 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 思。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 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 有瞬间。这样,“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 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从 而刺激了丰富多彩的意大利新潮设计。
“高技术风格(High-Tech)”
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 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罗维于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 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 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 仪表,俨然是架科学仪器。
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 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它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 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 人风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
它与早期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 技术的结合上,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 系统的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 而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 门学科的综合,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工 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对技术因素的 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的关心。
产品的设计不是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在 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 彼此雷同,若非内行,很难从外观造型上判别出 生产厂家。这种“无名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 表着工业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安德瑞生设计的F78型电话机
日本富士施乐公司生产的数字彩色复印机
工业设计史-第九章

“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 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
⑶ 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美]
观点: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 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 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认为建筑 是历史文脉大系统中的一个片断,脱 离时代和文脉关系的建筑是毫无意义 的。他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 的象征性,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
▪矛盾性的体现:空间狭小 与功能需求的矛盾使得各 空间有挤在一块的感觉, 也可以说这是通过非传统 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的 手法所刻意创造的。
起居室
卧室
“谢拉顿”椅,文丘里,1984
“安妮女王”椅,文丘里,1984
1984年文丘里为美国诺尔公司设计了一套九种历史风格的系列桌椅, 椅子采用模压胶合板等现代材料和现代生产手段,整体式样和结构也 呈现代多曲面型,而椅背格式则装饰以古典式样,风格变化多端,具 有高度的装饰性,是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
⑴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
美国著名建筑家
一座房屋“门面可以是古典的,里面可以是现代派的或哥 特式的;外部是后现代的,里面可以是塞尔维亚—克罗地 区式的”
文丘里住宅被公认是最 早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 计之一。
文丘里住宅, 1962~1964
在基本功能、结构、 材料和建造方法等方 面并没有违背现代建 筑的基本原则,而是 在形式上一反现代主 义方正简洁、统一规 范的建筑风格,提取 古典主义的三角山花 墙、拱券结构作为符 号,通过山墙中间的 开缝形成嘲讽、戏谑 特征。形式富于变化, 空间更为复杂,完美 地体现了他的后现代 主义建筑思想。
⑵ 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美] 1977年出版《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被理论界称为是向“现代主义建筑”的宣 战书。
工业设计史课件:走向多元化

• 1972年他出版了《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一書,把賭城中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築與設計奉為流行文 化的傑出代表。
《工業設計史》
走向多元化
如果說20 世紀50 年代是現代主義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期,那麼20 世紀60 年代以來設計的特徵則是走向了 多元化。
第一節 理性主義與“無名性”設計
在設計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設計科學為基礎的理性主義占著主導地位。它強調設計是一項集體的活動,強 調對設計過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個人風格,因而體現出一種“無名性”的設計特徵。 隨著技術越來越複雜,要求設計越來越專業化,產品的設計師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 設計隊伍。 20 世紀60 年代以來,以“無名性”為特徵的理性主義設計為國際上一些引導潮流的大設計集團採用,如 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國的博朗公司等。 芬蘭設計師弗蘭克(K.Frank)認為:“無名性設計屬於批量生產。……使設計師成為產品的推銷者是錯誤的, 這有損於產品、消費者和設計師。如果不依賴於設計師的名聲,產品就必須立 足於其自身的優點,而設計就 是這些優點的一部分。這並沒有貶低設計,只是恢復了設計與整體關係的比例。”
• 波普風格的中心是英國。在尋求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產品的過程中,他們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對 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商業性設計,特別是汽車設計中體現出來的權力、性別、速度等象 征性特徵大加推崇。
• 1964年,英國設計師穆多什(PeterMurdoth)設計了一種“用後即棄”的兒童椅,它是用紙板折疊而成的,表 面飾以圖案,十分新奇。與此同時,紙質的耳環、 手鐲甚至紙質的服裝都風行一時。
工业设计史12章全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
另一位后现代 主义的发言人斯特恩把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 义、引喻主义、和装饰 主义。他强调建筑的历 史文化内涵、建筑与环 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 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 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 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 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 菲斯”(Memphis)的设 计师集团。 索特萨斯认 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 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 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 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第二节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 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 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 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 义” (Neo-Modernism)。 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 艺术)的影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 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 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的试验研究。
第三节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的中心是英国。 波普设计十分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 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就像此起彼伏的流行歌曲一样。 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 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 本原则,因而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的 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 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由此剌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第六节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 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 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 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 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 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 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 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工业设计的繁荣时期(20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设计)

“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人体模特家具 设计:阿伦· 琼斯 1969年
现代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斑点椅 设计:彼得· 默多克 1963年
现代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Sacco椅子 设计: Gatti, Paolini, Teodoro 1968年
60-7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计算机产品的设计 和更新换代,并引发了工业设计的革命。在计算机领域,美国一直站 在最前沿,引导或左右着计算机革命甚至网络时代,改变着人们传统 的生活方式。
波普设计风格
英国自从出了19世纪末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其工业设 计一直远远落后于后起之秀德国、美国等国,在世界工业设计界默默 无闻。但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波普艺术却让英国设计重新站在了世界 最前卫设计探索的潮头,而影响到美国和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前 卫设计,形成了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风格——波普设计风格。
Blow椅 设计:De Pas,D’Urbino,Lomazzi 1967年
意大利设计
UP系列沙发 设计:盖当诺· 佩西 1969年
现代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意大利设计
“大草坪”椅 设计:Strum小组 1966-70年
现代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No.577舌头椅 设计:Pierre Paulin 1967年
现代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室内设计 设计: Verner Panton 1970年
现代设计的发展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
为鲍德· 狄伦设计的招贴画 设计:格雷瑟 1966年
招贴画 设计:Wes Wilson 1967年
工业设计史——多元化设计(1955~1975)解剖

第九章 多元化设计
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 风格:追求产品功能和结构特征的直观表现,其色彩多为黑、白、灰等“无彩色
”,形成高度统一、理性化、精炼无装饰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国际主义设计重视 功能、追求形式简洁的设计原则。 代表作品:德国乌尔姆造型设计学院和布劳恩(Braun)家用电器公司的合作是国 际主义产品设计的成功典范。
第九章 多元化设计(1950~1975)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一、国际主义设计的起源 二、国际主义的建筑设计 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
第二节 波普风格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 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
第四节 孟菲斯设计 第五节 新现代主义风格 第六节 高技术风格 第七节 解构主义风格 第八节 微电子风格 第九节 多元化设计的启示 思考题 延伸阅读
• 从形式上看,二战后的国际主义与战前的欧洲现代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其受到凡•德•罗的“少即多”主张的影响,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
• 从意识形态和思想动机上来说,战后的国际主义与战前的欧洲现代主义则完 全不相同,后者在设计上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色彩,目的是使设 计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
第九章 多元化设计
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
英国罗伯特公司生产的收音机R550 (50年代)
多用途厨房电器(布劳恩,1957年)
第九章 多元化设计
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
SK4电唱机(汉斯•古格洛特和迪特•拉姆 斯,195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主义的危机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鼓励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
后工业社会是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为特征的
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
定义:在设计的多元化化潮流中,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它强调设计师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特征。
设计科学的出现使社会学和技术成了设计的决定因素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新现代主义
定义: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
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的试验研究,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使所谓的硬边艺术。
米斯椅——阿基佐姆设计的,以一种幽默的手法啦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
高技术风格
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皮阿诺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带白哦这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波普风格的中心是英国
后现代主义
1966年美国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此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文丘里认为“少就是乏味”
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师集团,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被称为“反设计”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
构成主义强调的是解构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事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中哟的。
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屈米—解构主义的红色构架
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机reduce/recycle/reuse
《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维克多巴巴纳克—有限资源论
减约主义——20世纪80年代起,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兴起,将产品的造型化简到极致——代表人物斯塔克:路易20椅及圆桌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1.减少排污量 2.采用清洁能源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瑟兰在博士论文中首次论证了计算机及交互式图形技术的一系列原理和机制,正式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
上帝就在细节之中——奇巴公司——微软自然曲线键盘、血液透析机
形式追随激情——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