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知评估

2.认知评估
2.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目录

1.基础知识

2.常见认知障碍

3.认知的评估

4.相关护理诊断

复习思考题

页脚内容1

1.基础知识

(一)认知的定义:人们根据自身感知到的外界刺激与信息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的组成:

1.感知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和声音及自身状况,并因此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人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因此,常将感觉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统称感知觉。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为个体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分类:无意注意:为没有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浓郁气味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为有目的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受意识的调节与支配,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之一。

3.记忆:定义:为个体将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等方式,积累经验的心理过程。分类: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有鲜明的形象性,但信息存贮的时间极短,稍不注意,转瞬即逝。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存到1分

页脚内容2

钟以内的记忆,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记忆容量大,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记忆的牢固与否主要取决于记忆信息的意义重大与否。

4. 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以及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活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借助语言和文字表达。思维具有连续性,丧失即出现思维障碍。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的活动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5. 语言:定义: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总是借助语言得以实现,思维和语言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共同反映人的认知水平。分类:接受性语言:指理解语句的能力,包括倾听、阅读等感受过程。表达性语言:为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的能力,包括说话、书写等表达过程。

6. 定向力: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判断认识能力。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空间定向和人物定向等。

7.智能: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能是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与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有密切的关系。智能水平一般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有关。

(三)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年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疾病、药物作用、酗酒、吸毒。2.常见认知障碍

(一)认知障碍的定义:认知过程异常。

(二)认知障碍的类型:

1.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定义: 感觉系统对外界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反应称为感觉障碍,也称为感觉异

页脚内容3

常. 类型: 感觉过敏: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高,如对皮肤轻触感到难忍的疼痛,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症、更年期综合征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对强烈疼痛仅有轻微的感觉,常见于入睡前瞌睡状态、抑郁状态和意识障碍。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指机体存在难以描述、难以忍受的不舒适感觉,性质和部位难以确定,如感到挤压、游走、虫爬等,多见于神经症、癔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2)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生理性: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暗示或期待的状态下产生的错觉如杯弓蛇影,一般通过验证可被很快纠正或清除。病理性:错觉产生后不但个体不能纠正,且常有恐怖色彩,多出现在谵妄状态时。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知觉障碍,多

见于精神疾病患者。意识清晰时出现幻觉通常是精神疾病的象征

3.记忆障碍:定义: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能力的下降。原因:外伤、血管性、炎症、占位和代谢营养性疾病,心因性。类型:1)遗忘:定义: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类型:久性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 暂时性遗忘:对于识记过的内容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但在适当条件下记忆还可能恢复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2)记忆减退: 定义: 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能力的普遍减退; 表现: 早期多为回忆减弱,尤其是对日期、年代、专有名词、概念等的回忆发生困难; 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 原因: 见于神经衰弱、脑血管病和其

页脚内容4

他脑器质性损害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3) 记忆错误:定义:指由于再现歪曲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类型:错构:对过去曾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时间和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但患者坚信不移,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等,虚构:对自己记忆的缺失部分,以虚构一套事情来填补,其内容多很生动,多变,常转瞬即忘,见于外伤性或中毒性精神病等。4)记忆增强: 指病态的记忆增强,患者对过去很远的、极为琐碎的小事都能回忆出来,常包括许多细节; 这种记忆增强实际并非记忆能力的增强,而是过分增强了对某事物的感知过程; 多见于躁狂症、强迫症等。

4.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常见症状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和思维阻滞等;思维逻辑障碍:从概念的形成到逻辑基本规律的运用等各个环节发生障碍,语法和文字结构错乱,思想荒谬离奇,脱离实际。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强迫观念等

5.语言障碍:

(1)失语:1)运动性失语: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常用词不当,对答和复述均有困难,但能理解他人的语言和书面文字。2)感觉性失语: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自述流利,但内容不正常,发音用词错误,不能理解自己所言,严重时他人完全听不懂。3)命名性失语:称呼原熟悉的人名、物品名能力丧失,但能叙述如何使用,他人告知名称时,能辨别对与错。4)失写:能听懂他人语言及认识书面文字,但不能书写或写出的句子有遗漏、错误,抄写能力尚存。5)失读:丧失对文字、图画等视觉符号的认识能力,不能识别词句、图画。

(2)构音困难:定义:为语言表达阶段所包括的各结构的损害或生理过程失调所造成的语言表达障碍。原因:主要由于发音的肌肉麻痹、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增高所致。表现:构音困难者发音不清但用词正确。

页脚内容5

6.定向障碍:表现:定向障碍者不能将自己与时间、空间、地点和人物联系起来,一般来说,时

间定向力最先丧失,人物定向力最后丧失。原因:定向力障碍一般在脑器质性疾病中多见,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7.智能障碍:定义:指智慧和能力的全面减退。类型: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后天性:痴呆。

3.认知的评估

(一)感知觉评估:1. 会谈你觉得最近视力有变化吗?你有夜间视物困难吗?你的视力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你觉得你的听力有问题吗?你做过听力测试吗?你的听力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你觉得最近你的味觉或嗅觉有变化吗?你能否辨别气味,能否尝出食物的味道?有没有一些平时没有的特殊感觉?独自一人时,能听到有人与你说话吗?声音从哪里来?什么人的声音?讲些什么?2. 医学检测:通过相应的视力、听力、味觉和嗅觉检查验证经会谈获取的主观资料。

(二)注意力评估:

(1)无意注意评估通过观察患者对周围环境变化有无反应进行判断,如对所住病室开、关灯有无反应等

(2)有意注意评估指派任务让患者完成,同时观察其执行任务时的专注程度,询问其“能集中精力做事或学习吗”等,对于儿童和老人,应着重观察其能否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具体事物。(三)记忆力评估:

1. 回忆法:为评估记忆最常用的方法,用于测量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评估短时记忆:让患者重复听到的一句话或一组由5~7个数字组成的数字串如电话号码。评估长时记忆:可让患者说出当天进食过哪些食品,或自己的生日,或家人的名字,或叙述孩提时代的重要事件等。

2. 再认法:也是评估记忆最常用种方法,用于测量感觉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尤其当回忆法无法使用时,此时再认法可以弥补回忆法的不足。

3. 评定量表测评:适用于脑损伤、老年痴呆、智力低下

页脚内容6

等的研究,常用量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及其修订版、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再认量表(recognition memory test,rmt)临床记忆量表等。

(四)思维评估:主要针对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进行评估:1.概念化能力评估:可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进行,如请经数次健康教育后的患者总结概括其所患疾病的特征、所需的自理知识等,从而判断患者对这些知识进行概念化的能力,同时注意患者言语的速度、连贯性等,评估其有无联想障碍。2.判断力评估:询问患者有关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请其作出判断,评估其有无判断能力受损,你感到疼痛时怎么处理?你出院后准备如何争取别人的帮助? 如果你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示意你停下,你将怎么办?3.推理能力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特征提出问题评估其归纳推理和演绎能力,通常让患者解释一些成语的意义,如拔苗助长、坐井观天、过河拆桥等,或让患者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如询问患者“桔子与苹果有什么异同点”等,推理能力受损者不能正确比较事物间的差异,或不能正确地解释成语。4.思维内容评估:通过询问以下问题评估患者有无思维内容障碍,周围的人如你的同事或家人对你的态度如何?有没有人对你不友好,对你暗中使坏?外界有没有能影响或控制你的思维或行动的东西?

(五)语言能力评估:

1.提问提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观察个体能否理解及回答是否正确。

2 复述说一简单词句,让患者重复说出。

3. 自发性语言让患者陈述病史,观察陈述是否流利,用词是否恰当,或完全不能陈述。

4. 命名取出一些常用物品,要求患者说出名称不能说出者则说出其用途。

5. 阅读诵读单个或数个词、短句或一段文字,默读一段短文或一个简单的故事,然后说出其大意,评价读音及阅读理解的程度。

页脚内容7

6. 书写;自发性书写:要求患者随意写出一些简单的字、数码、自己的姓名、物品名称或短句;默写:让患者写出评估者口述字句;抄写:让患者抄写一段字句

(六)定向力评估:1.时间定向力请问现在是几点钟?你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请告诉我今年是哪一年?

2.地点定向力请告诉我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家住在哪里?

3. 空间定向力我站在你的左边还是右边?呼叫器在哪儿?床旁桌放在床的左边还是右边?

4.人物定向力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我是谁吗?

(七)智能评估: 有目的的简单提问和操作,了解患者的常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记忆力和计算力等,从而对其智能是否有损害及其损害的程度作出粗略的判断;量表测评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长谷川痴呆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画钟测验。

4.相关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慢性意识障碍与感觉器官疾病、精神病性疾病、药物滥用等有关。

2. 记忆功能障碍,与脑部器质性疾病、应激事件、注意力不集中等有关。

3. 语言沟通障碍与思维障碍、意识障碍、言语发育障碍等有关。

4. 感知觉紊乱与感觉器官疾病、精神病性疾病、药物滥用等有关。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认知?

2.认知由哪些方面组成?

3.常见认知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4.列举认知评估的内容。

页脚内容8

5.如何评估个体的记忆力、语言能力和定向力?

页脚内容9

小班幼儿认知能力评价表

小班幼儿认知能力评价表 测评评价:很好完成A 较好完成B 基本完成C 不能完成D 项目 幼儿认知发展目标 总评 健康 动作 发展 能自然的走、跑、跳、爬,学会模仿老师做操。 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地拿小勺、穿木珠、搭积木。 生活 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进嘴里。 能安静就餐,不挑食,能安静就寝。 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不任性、不哭闹、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活动,学会短时间的等待。 语言 表达 听 学会安静的倾听别人说话,基本明白老师和同学所表达的意思,喜欢听故事。 说 会讲普通话,较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发音基本正确、声音响亮;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并愿意回答别人的问题。 认 知 发 展 认知 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能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对简单问题能初步进行判断。 数 能区别“1”和“许多”及其关系;认识“4”以内的数;学会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的时间感念。 常识 认识自己的幼儿园;感知最明显的季节特征,观察几种常见的动植物,并喜欢他们;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 学作 能力 愿意参加活动。学会使用简单的学具;喜欢摆弄、操作活动材料;会使用1-2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物品。 艺术 活动 能力 表现力 学会随伴奏清楚的唱歌,能按节奏做律动,有表演的欲望。 能分辨红、黄、青、蓝、绿等颜色,能通过涂抹,画画、做做、玩玩表现简单事物的主要特征。 认识6--8种颜色,会自由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 感受力 喜欢听音乐,文艺作品等,喜欢参加音乐和美术活动,能感受其乐趣。会用点、线和简单的形状表现生活中熟悉的物体。 社会性 发展 社会性 感情 学会礼貌用语,并会试用。喜欢上幼儿园,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在老师的教育下,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自我 意识 在大人的帮助下,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话。 社会性 意识 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够遵守本班的常规和公共场所的一些规则。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不争玩具。 英语 听 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能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及回应。 说 能较好的说日常用语及礼貌用语;会唱简单的英文歌曲

大班幼儿认知能力评价表

大班幼儿认知能力评价表 项目幼儿认知发展目标总评 健康动作 发展 走、跑、跳、爬、简单的投掷、攀登等动作较协调、灵敏、姿势较正确;小肌 肉动作发展较好。 生活 习惯 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保护环境卫生,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情绪参加各项活动时精神饱满、活泼愉快、能坚持参加自己所选择的活动。 语言表达听有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听故事、儿歌、谈话、广播等活动。 说 敢于与别人交谈,能用完整的语句有顺序的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简单事情。 会观察图片并学习用描述性语言讲述其内容,乐意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态度 大方、自然。 认知发展认知 能力 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和初步的概况能力,,对简单问题能进行判断,并能说出简 单的原因。 数 会正确书写1-10数字,较能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懂得数的守恒;会 看日历及时钟的整点,半点;能以自我或物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左、右 及中间。 常识了解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季节的轮换与动、植物及人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电器、机器、交通工具等物品与现代生活有关的基本特点。 学作 能力 会正确使用学具、操作活动材料;独立地制作玩具及物品;会正确、协调地操 作小实验;会自觉爱护、整理物品。 艺术活动能力表现力能积极、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并能创造性地表演出角色的特点。能根据歌词大意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会大胆使用色彩,能用美工材料通过涂、画、折、 剪、贴等方法表现简单的情节。 感受力能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安静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从中产生美的感受。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能辨别事物的美 和丑。 社会性发展社会性 感情 知道父母的工作及其意义、尊敬父母、爱周围的人,习惯于集体生活,喜欢自 己的班级,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对人热情、大方、有礼貌、对同伴有爱, 互助,主动关心和谦让。 自我 意识 能较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 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 意识 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影响别人,与同伴相处中,产 生的矛盾会自己解决,能分辨简单的是非,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做到 知错能改。 英语、电脑有较强的听说能力;能主动的和老师进行日常问候及对话;能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及表达自己的需要。 会操作电脑的开、关机;会较熟练的操作鼠标;根据语音提示基本完成操作程序,在老师的提示下会自己操作电脑完成想象的画面并能语言讲述其内容;对电脑操作有极大的兴趣,懂得电脑的基本构造。 测评评价:很好完成A 较好完成B 基本完成C 不能完成D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 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 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 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 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岀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 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岀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 中找岀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 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 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 (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 (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 数码表示岀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 . 认知能力 3 . 1 物体的存在 3 . 1 . 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 .1 .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 3 . 1 . 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 (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 3 . 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 . 2 . 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 . 2 . 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 . 2 . 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认知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家庭指导 1-6月认知训练: 注视:鼓励患儿用眼睛注视人、物体,物体选择由大到小。 追视:视线随人、物体按弧形转动180度。 两点注视:先看一个物体,后看另一个物体转换自然。 找声源:家长在患儿侧面站立,用各种频率的声响玩具耳后摇响,还可唤其名字鼓励其找声源。 触觉刺激:采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对患儿手进行触觉刺激,每天2次,3-5分钟/次 手眼协调训练: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触碰患儿的手,鼓励其伸手抓物,抓到后鼓励把玩。 寻找失落物体:先用带响、再用绒毛玩具从患儿眼前落地,训练其用眼睛追随,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来给他,以示鼓励。 照镜训练:鼓励患儿同镜中人笑、说话,用手抚摩。 7-12月认知训练: 认识亲人:家长多与患儿做一些捉迷藏的互动游戏,多亲近患儿,训练患儿认识亲人。 毛巾盖物:将患儿喜欢的物体先让他玩,再用毛巾盖起来鼓励其拿开毛巾找玩具。换手:将各种形状的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只手。 对敲:两只手同时分别拿起两件物体,并相向地敲打。 对捏:用拇指及食指旁边相向地捏起各种小物体。 食指分离训练:训练用食指头指认物体,用食指按琴键、电话键等。 固定投掷:患手将物品放入容器内(各个方向)。 1岁-3岁认知训练: 放置图形: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的规律放置。 匹配:训练患儿将同样的东西放一起,先用实物再用卡片。 找不同;在5-6个物体中挑出不同的物体。 生活记忆:训练其记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认识颜色:从一种颜色开始训练。 4岁—6岁认知训练: 事物特征训练:比如长短、大小、高矮、粗细、左右、男女等 分类训练:分清水果、蔬菜、家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 数词理解:认识1-10的数字、训练点数、区别数字的多少、同样多。

2.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目录 1.基础知识 2.常见认知障碍 3.认知的评估 4.相关护理诊断 复习思考题 页脚内容1

1.基础知识 (一)认知的定义:人们根据自身感知到的外界刺激与信息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的组成: 1.感知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和声音及自身状况,并因此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人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因此,常将感觉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统称感知觉。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为个体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分类:无意注意:为没有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浓郁气味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为有目的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受意识的调节与支配,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之一。 3.记忆:定义:为个体将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等方式,积累经验的心理过程。分类: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有鲜明的形象性,但信息存贮的时间极短,稍不注意,转瞬即逝。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存到1分 页脚内容2

钟以内的记忆,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记忆容量大,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记忆的牢固与否主要取决于记忆信息的意义重大与否。 4. 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以及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活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借助语言和文字表达。思维具有连续性,丧失即出现思维障碍。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的活动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5. 语言:定义: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总是借助语言得以实现,思维和语言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共同反映人的认知水平。分类:接受性语言:指理解语句的能力,包括倾听、阅读等感受过程。表达性语言:为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的能力,包括说话、书写等表达过程。 6. 定向力: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判断认识能力。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空间定向和人物定向等。 7.智能: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能是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与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有密切的关系。智能水平一般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有关。 (三)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年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疾病、药物作用、酗酒、吸毒。2.常见认知障碍 (一)认知障碍的定义:认知过程异常。 (二)认知障碍的类型: 1.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定义: 感觉系统对外界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反应称为感觉障碍,也称为感觉异 页脚内容3

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解读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 一、使用说明 1.使用LOTCA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对各项测试的描述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绝大部分测试项目的评分都是从1分(最低)到4分(最高),但以—F测试项除外:①三个物品分类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5分(最高);②两个定向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8分(最高)。 3.各项测试中,被测试对象和评定员应采取并排座位的方式,但以下测试项应采取面对面的座位方式:①空间知觉项和②动作运用项。 4.每个测试项结束后,评定员都应该问被测试对象:“此项是否已经完成?”然后再给被测试对象打分。评定表格上每项测试项后面的空白用以填写备注。 5.脑损伤的病人容易疲劳。疲劳时有些病人会自行表达出来,但也有些无法意识到自身疲劳。因此,评定员如果发现被测试对象出现动作变缓或者不安,应暂停测试,等过些时间再继续评定。评定结束时,评定员应该记录评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是否分次完成评定。 6.评定员应根据整个评定过程中对被测试对象的观察,客观评价出其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水平。 二、评分标准 A.定向 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如感觉性失语),则不能进行此项评定。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力良好而只是表达困难,可以让其由评定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是”或“不是”的回答。 1.地点定向(0P)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2) 我们现在在哪个城市里? (3) 你住在哪里?你的准确住址是哪里? (4) 来这里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呆过?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提出3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 包含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分。 最低得分:1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2.时间定向(0T)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今天是星期几?现在是哪个月份?今年是哪一年? (2) 现在是哪个季节? (3) 现在几点钟了? (4) 你住院多长时间了?(如果被测试对象未住院,评定员可以问:“你生病有多长时间 了?”或者,“你不舒服有多长时间了?”)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会提出3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包括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分。 最低得分:1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B.视知觉 3.物体识别(OI) 需要使用测试箱中的物体识别卡片(蓝色)和测试图册的第1-4页。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2.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DNCAS认知评估系统应用进展

DNCAS认知评估系统应用进展 摘要:CAS认知评估系统是基于PASS理论而编制的智力测量量表,评估系统适用于5~17岁个体,内容包括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四个分量表共12项测验任务。本文从PASS理论、DN:CAS认知评估系统简介、DN:CAS认知评估系统的应用概况、DN:CAS认知评估系统的国外应用状况、DN:CAS认知评估系统的国内应用状况、DN:CAS的结构效度认识分歧、DN:CAS认知评估系统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PASS理论;DN:CAS认知评估系统;应用进展Application Progress of DN:CAS Cognitive Assessment System WANG Gong-liao1,TANG Rui-xia1,CHEN Bi-yan2 (1.Bais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Baise 533000,Guangxi,China;2.Materna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03,Guangxi,China) Abstract:CAS cognitive assessment system is an intelligent measuring sca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ASS,and it is suitable for 5 to 17 individuals which contain four subscales

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 目录 1.基础知识 2.常见认知障碍 3.认知的评估 4.相关护理诊断 复习思考题

1.基础知识 (一)认知的定义:人们根据自身感知到的外界刺激与信息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的组成: 1.感知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和声音及自身状况,并因此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人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因此,常将感觉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统称感知觉。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为个体在清

醒状态下,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分类:无意注意:为没有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浓郁气味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为有目的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受意识的调节与支配,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之一。 3.记忆:定义:为个体将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等方式,积累经验的心理过程。分类: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有鲜明的形象性,但信息存贮的时间极短,稍不注意,转瞬即逝。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存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记忆容量大,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记忆的牢固与否主要取决于记忆信息的意义重大与否。 4. 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以及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活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借助语言和文字表达。思维具有连续性,丧失即出现思维障碍。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的活动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5. 语言:定义: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总是借助语言得以实现,思维和语言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共同反映人的认知水平。分类:接受性语言:指理解语句的能力,包括倾听、

认知训练系统

专业、实用、可信赖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 ——您信赖的认知训练专家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完善的认知提升模式,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目录 一、市场现状 (3) 二、产品概述 (3) 三、功能优势 (4) 1.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4) 2.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科学考查能力变化 (5) 3.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5) 4. 个性化的课程推荐训练更具针对性 (6) 5. 内容详实专业的报告,全方位了解认知能力 (7) 6. 配套辅助方案双效保障训练效果 (7) 四、专家指导 (8) 五、售后服务与支持 (9) 六、关于博仁 (9) 七、部分其他心理产品 (11) 八、部分客户 (11)

一、市场现状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一个知识点往往要强调很多遍;个别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偏低,其他学生背完一篇文章,他却连一段都记不住………记忆力、注意的稳定性、思维能力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一直以来,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常常因为偏理论化,缺乏实操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很难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客观的评判指标,也看不到实际改善效果。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旦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 二、产品概述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为促进个体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基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开发。系统依据神经可塑性理论,采用标准现代心理实验范式加以研发设计,由16个训练项目,43项训练方案组成,旨在提升大脑6大核心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觉、思维能力、认知灵活性及反应时。 系统可对每项认知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科学的训练,所有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由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设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将训练方案游戏化、趣味化,快速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是一款高效便捷、系统全面的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2--6岁儿童认知发展 24个月(2岁) 1 会从两个实物中分辩大,小。 2 听从指示,将东西放进杯子里或放在杯子旁边。 3 给予两种不同的实物时,会依照指示选择一种。 4 依序将三个不同大小的套杯放入插座里。 5 完成三块拼板。 6 配对基本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 1对1 (2).1对2 (3). 1对3 7 模仿把数字卡1放在一个东西的旁边。 8 看到数字卡1会自动说一。 36个月(3岁) 1 能辨认大小、长短、软硬。 2 有位置的概念(利用实物表现):上面、下面、穿过。 3 依指示给一样或全部的东西。 4 会做1对三配对。(1). 红(2).绿(3).蓝(4).黄(5).黑(6).白 5 会做上述6色,1 对2 的选择。 6 会做上述6色,1对4的选择与配对。 7 将8张简明图卡加以配对--选择--分类。 8 完成6块拼图。 9 模仿把数字卡2,放在两个东西的旁边。 10 看到数字2,会说2。 11 能认数字卡3。 12 将数字卡3与3的集合,配对。 13 将1.2.3依序排列。 48个月(4岁) 1 会分辨真实与不真实的东西(如模型水果与真的水果)。 2 会选择轻与重的东西。 3 会将东西与图卡分类,如分出:(1).人(2).衣服(3). 动物(4).食物 4 依指示放置和选择东西(1).旁边(2).前面(3).后面 5 会选择很多和很少的东西 6 给5样东西,凭触摸找到指示的东西 4--5岁 1 专注力增加,能听故事最少15分钟 2 说出3件物品中不见的一件的名称 3 知道"昨天""明天"的意思 4 顺序排列数字1--10 5 配对数字与实物1--10 6 数10件物品

认知功能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 掌握认知、认知障碍、注意、记忆、痴呆的概念,注意障碍的表现特征、记忆障碍的类型、失认症的种类和痴呆筛查量表的使用; 熟悉认知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注意、记忆的常用评定方法,失认症的表现及评定方法;了解认知功能评定的目的、实施方法,注意的特征,记忆的基本过程,痴呆的分类及临床表现,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的主要内容及使用要点。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心理过程 认识 感觉 知觉 认知 记忆 言语 思维 推理 情感 情绪 感情 意志 动机 第一节概述 认知与认知障碍 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 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是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获得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注意、知觉、思维和记忆等过程,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过程,通过脑这一特殊物质实现。 认知障碍是脑损伤导致大脑为解决问题而摄取、储存、重整和处理信息的基本功能出现的异常表现; 包括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推理能力降低、判断力差及交流障碍等。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偏侧化 总体上看 左半球专管语言能力如语言、阅读、书写、也涉及数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右半球专管非词语性的,它以形象而不是以词语进行思维,主管与空间合成概念有关的能力如空间认知和旋律等。 额叶病变时引起记忆、注意和智能方面的障碍; 顶叶病变时引起空间辨别障碍、失用症、躯体失认、忽略症和体像障碍;

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目录

1.基础知识 (一)认知的定义:人们根据自身感知到的外界刺激与信息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的组成: 1.感知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和声音及自身状况,并因此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人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因此,常将感觉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统称感知觉。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为个体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分类:无意注意:为没有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浓郁气味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为有目的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受意识的调节与支配,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之一。 3.记忆:定义:为个体将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等方式,积累经验的心理过程。分类: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有鲜明的形象性,但信息存贮的时间极短,稍不注意,转瞬即逝。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存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记忆容量大,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记忆的牢固与否主要取决于记忆信息的意义重大与否。 4. 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以及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活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借助语言和文字表达。思维具有连续性,丧失即出现思维障碍。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的活动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5. 语言:定义: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总是借助语言得以实现,思维和语言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共同反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二编、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模块一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认知的概念、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及其思维的发展。【讲授内容】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第二节早期认知的基础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教学难点:早期认知基础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教学时数】4学时 【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儿童”,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儿童,反映着人生的美丽,激励着生活的信念;复制着人类的希望,传承者人类的文明……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认知即是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及结果。(对于我的认知) ?认知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记忆等,而且包括意识、智力、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当前最富包容性和启发性的认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包括对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的认识。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传统的评估常常导致我们低估儿童的能力,尤其是婴儿期和学前期的能力

第二节早期认知的基础 一般认为,新生儿和婴儿是软弱无能、消极被动的个体,他们的感觉器官极不完善,然而后来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说法,发现新生儿和婴儿具有非凡的能力。 一、视觉 视觉是婴儿所以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对新生儿来说,除了睡眠时间,他们都在积极的运用研究查看环境,收集信息。婴儿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视觉发展非常之快,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一)视觉集中 从婴儿双眼结构来看,婴儿的视网膜、杆体细胞和椎体细胞在出生时已经发展的很好,不存在明显盲区。 新生儿最初2~3周内眼肌协调能力差,双眼协调比较困难,难以形成视觉集中。 出生3周后,婴儿开始将时间集中在物体上 在婴儿2岁时,视觉集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可以追随缓慢物体的水平运动 随着婴儿的成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逐渐延长,3~5周的婴儿能对1~1.5米处的物体注视5秒钟,3个月的婴儿能对4~7米处的物体注视7~10分钟。5~6个月的婴儿能注视较远处的运动物体,如天上的飞机。 新生儿视野比成人狭窄。0~5岁的婴儿,其视野在中心线左右250~300内,视线上下为10度。焦距为17厘米 (二)视敏度 新生儿晶状体调节功能差,难以对视觉对象进行有效聚焦,其视敏度比成人差,一般只有成人的1/10,2岁儿童的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 (三)颜色视觉 婴儿自四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波长较长的暖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 四岁起能将基本颜色与其名称相联系 五岁是儿童颜色视觉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二、听觉 在妊娠20周的胎儿以及具备听觉能力,25周的胎儿可对声音刺激作出身体运动的反应,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档案编号: 评定时间:既往史:医生: 20分,中学程度(包括中专)≤22分,大学程度(包括大专)≤23分3、痴呆严重程度分级:轻度MMSE≥21分;中度,MMSE 10-20分;重度,MMSE

≤9分 一、操作说明 I. 定向力(最高分:10分) 首先询问日期,之后再针对性的询问其他部分,如"您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 ",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请依次提问,"您能告诉我你住在什么省市吗 "(区县街道什么地方第几层楼 )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II.记忆力(最高分:3分) 告诉被测试者您将问几个问题来检查他/她的记忆力,然后清楚,缓慢地说出3个相互无关地东西的名称(如:皮球,国旗,树木,大约1秒钟说一个).说完所有的3个名称之后,要求被测试者重复它们.被测试者的得分取决于他们首次重复的答案.(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3分).如果他们没能完全记住,你可以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5次后他们仍未记住所有的3个名称,那么对于回忆能力的检查就没有意义了.(请跳过IV部分"回忆能力"检查). III.注意力和计算力(最高分:5分) 要求病人从100开始减7,之后再减7,一直减5次(即93,86,79,72,65).每答对1个得1分,如果前次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也得1分. IV.回忆能力(最高分:3分) 如果前次被测试者完全记住了3个名称,现在就让他们再重复一遍.每正确重复1个得1分.最高3分. V.语言能力(最高分:9分) 1. 命名能力(0-2分):拿出手表卡片给测试者看,要求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之后拿出铅笔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2. 复述能力(0-1分):要求被测试者注意你说的话并重复一次,注意只允许重复一次.这句话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3. 三步命令(0-3分):给被测试者一空白的平纸,要求对方按你的命令去做,注意不要重复或示.只有他们按正确顺序做的动作才算正确,每个正确动作计1分. 4.阅读能力(0-1分):拿出一"闭上您的眼睛"卡片给被测试者看,要求被测试者读它并按要求去做.只有他们确实闭上眼睛才能得分. 5. 书写能力(0-1分):给被测试者一白纸,让他们自发的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并有意义.注意你不能给予任何提示.语法和标点的错误可以忽略. 6.结构能力(0-1分):在一白纸上画有交叉的两个五边形,要求被测试者照样准确地画出来.评分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姓名: ***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5-08 评
估时间: .07.20
当前情况: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测验是以戴斯等人的 PASS 智力模型作为理 论依据, 用空间次序、 动作系列、 目标辨认、 图形推理和逻辑 类比五项测验任务来考察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测验。该测验用多媒 体技术将图像和声音完美地结合, 并动态、 规范地呈现测验题目。 这既符合幼儿的感知特点、 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也使测验具有较 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本测验的测试对象为 3~6 岁的适龄儿童。 测试题目有 40 题, 分为空间次序、 动作系列、 目标辨认、 图形 推理和逻辑类比五类, 其中空间次序、 动作系列两种测验任务用 于考察继时性信息加工; 目标辨认、 图形推理、 逻辑类比用于考
察同时性信息加工。各测验任务的测试目的如下:
分测验
测验能力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空间次序 动作序列 目标辨认 图形推理 逻辑类比
用于评估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图片出现位置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时也 考察注意力、 观察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动作排列次序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时也 考察注意力、 观察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对事物、 人物、 空间关系的辨认能力和 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依据各类图形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依据数字、 符号及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进行类比推理的能力。
一、
测评结果
基本认知概念测试结果: 阳阳能准确辨认并表示黄、
红、 绿三种颜色, 对蓝色、 黑色和白色掌握不牢固; 能辨认圆形、
五角星( 星星) 两种图形, 但三角形( 说并比划成五角形) 、 正
方形辨认不准确; 能理解大大的和小小的、 长长的和短短的, 对
高高的和矮矮的理解不稳定; 能判断并说出一样的, 但说不一样
的时比较犹豫; 基本类别的认识有待提高; 能认识数字 1、 2、 3、
4、 5、 8、 9, 但 6、 7 认不出来; 从 1 数到 5 很熟练, 从 1 数
到 10 偶然会出错; 能理解并表示上面、 下面, 对前面、 后面的
理解不稳定。
表 1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结果
空间次序 动作序列
总分 2 1
12345678 11111111 11111111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患者姓名: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_________ 评估所需时间: 评估过程完成: 一次完成两次或以上完成

评定者签字:______________ 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操作及评分标准 一、使用说明 1.使用LOTCA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对各项测试的描述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绝大部分测试项目的评分都是从1分(最低)到4分(最高),但以—F测试项除外:①三个物品分类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5分(最高);②两个定向测试项评分从1分(最低)到8分(最高)。 3.各项测试中,被测试对象和评定员应采取并排座位的方式,但以下测试项应采取面对面的座位方式:①空间知觉项和②动作运用项。 4.每个测试项结束后,评定员都应该问被测试对象:“此项是否已经完成?”然后再给被测试对象打分。评定表格上每项测试项后面的空白用以填写备注。 5.脑损伤的病人容易疲劳。疲劳时有些病人会自行表达出来,但也有些无法意识到自身疲劳。因此,评定员如果发现被测试对象出现动作变缓或者不安,应暂停测试,等过些时间再继续评定。评定结束时,评定员应该记录评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是否分次完成评定。 6.评定员应根据整个评定过程中对被测试对象的观察,客观评价出其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水平。 二、评分标准 A.定向 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如感觉性失语),则不能进行此项评定。如果被测试对象的理解力良好而只是表达困难,可以让其由评定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是”或“不是”的回答。 1.地点定向(0P)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2) 我们现在在哪个城市里? (3) 你住在哪里?你的准确住址是哪里? (4) 来这里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呆过? 对于语言或记忆障碍的病人可以使用多项选择。评定员提出3个选项供被测试对象选择,其中 包含一个正确答案。 评分:被测试对象每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如果在给予多项选择后才能答对,得1分。 最低得分:1分(全部回答错误,或在给出多选项后只答对一题): 最高得分:8分(无需给出任何选项,全部题目回答正确)。 2.时间定向(0T) 方法:评定员就下列问题向被测试对象提问。 (1) 今天是星期几?现在是哪个月份?今年是哪一年?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出生日期:2007-5-08 评估时间:2010.07.20 姓名:*** 性别:男 目前情况: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测验是以戴斯等人的PASS智力模型作为理论依据,用空间次序、动作系列、目标 辨认、图形推理和逻辑类比五项测验任务来考察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测验。该测验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和声音完美地结合,并动态、规范地呈现测验题目。这既符合幼儿的感知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使测验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本测验的测试对象为3?6岁的适龄儿童。测试题目有40题,分为空间次 序、动作系列、目标辨认、图形推理和逻辑类比五类,其中空间次序、动作系列两种测验任务用于考察继时性信息加工;目标辨认、图形 推理、逻辑类比用于考察同时性信息加工。各测验任务的测试目的如下: 测评结果 基本认知概念测试结果:……阳阳能准确辨认并表达黄、红、绿三种颜色?,,对蓝色、黑色和白色掌握................... 不牢固;能辨认圆形、五角星(星星)两种图形,但三角形(说并比划成五角形)、正方形辨认不准确; 能理解大大的和小小的、长长的和短短的,对高高的和矮矮的理解不稳定;能判断并说出一样的,但说不 一样的时比较犹豫;基本类别的认识有待提高;能认识数字1、2、3、4、5、8、9,但6、7认不出来;从1数到5很熟练,从1数到10偶尔会岀错;能理解并表达上面、下面,对前面、后面的理解不稳定。 表1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结果

图1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评估结果 超常 1 1 2 良好 1 正常 正常 -1 -:L 不良 -21 1 1 1 迟滞III1二、结果分析 ……根据语言认知测试结果、….五项认知测评结果、..…测试观察记录和…3.岁儿童应具备的认知水平分析,阳阳在语言与认知方面的表现具体如下: 空间次序方面(用于评估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物体出现位置的短时记忆.……一一能力)阳阳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属于统计学上的. 正常范围。一般…3岁儿童时的短时记忆容量是….3±2个。阳阳能准确回答三个中… 哪个不见了,其短时记忆的容量隹…e个左右。一 动作序列方面(用于评价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动作排列次序的短时记忆能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