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历史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2.《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它把中央机构的职能分为参与决策(包括立法)和行政两大部分,分工同时又合作”,“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问题。
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代一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度4.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5.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既非副贰,又非属官。
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其描述的官员应是A.转运使B.节度使C.通判D.枢密使6.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诸卿7.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8.下列各项措施中是西汉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相同点的是A.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B.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C.设刺史监督地方 D.州郡财赋大多运往京师9. 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山多地少B.轮番而治C.地多人少D.小国寡民10.“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个郊区的农民。
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姓名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0小题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
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这里说的“他”是( D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献帝D.隋炀帝2.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C )①分封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科举制④军机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C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B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忽必烈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C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
该诗人是生活在( B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7.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 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8.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D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9.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A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②③④B.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0.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C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11.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D ) 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③曲辕犁和筒车④雕版印刷术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高中历史必修一(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
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①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②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D.②正确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3.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秦左丞相秦廷尉封泥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4.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沿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
[套卷]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套卷]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66c4d689eb172ded63b758.png)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总分60分)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4.秦朝郡县制是一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
其主要依据是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中央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官吏不能世袭5.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崩溃 B.经济的发展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6.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 100分成绩:一.选择题(2分×35=70分)1.元朝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①河北②山西③山东④辽宁⑤西藏()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C、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A、作战方针的不同B、战略战术的不同C、认识水平的不同D、阶级本质的不同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D.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5.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事势力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发展6.下列口号中,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罢课、罢工、罢市"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D、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9.下列哪项不属于新中国刚成立规定的内容()A、首都B、国旗C、国歌D、国徽10.在我国的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A、西藏自治区B、新疆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自治区1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12.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在外交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织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亚国家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13.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十将军委员会D、人民代表大会14.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柳城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总分60分)1.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这里,蒋介石A.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D.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 进行工农武装割据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挺进中原B.战略决战C.北平和谈D.解放南京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写道:“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下列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制度政策是A.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一国两制”构想C.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
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6.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皇帝裁定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3、古罗马的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C、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D、主张消除阶级压迫4、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有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5、据2008年7月1日《广州日报》报道,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说王室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
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解决经费问题应通过A、直接向全国征税B、向英联邦国家募集C、向政府申请拨款D、要求首相资助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总分60分)1.二战以后,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北约与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2001年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1982年, 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100%, 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90%, 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80%以上。
这说明法国A.放弃了市场经济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4.在满目萧条的美国,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 你说生意好起来了吗? 你的意思是说胡佛( 总统) 死了吗?”其反映的实质是A.自由放任政策失灵B.人们娱乐生活匮乏C.言论自由D.经济危机被有效遏制5.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此后,党中央采取的重大决策是A.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创建经济特区D.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20世纪20年代初, 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 反正都拿走了。
”为此,苏俄实行了A.义务劳动制B.余粮收集制C.粮食税政策D.农业集体化7.据统计:自1985年起,珠海市放开蔬菜、生猪、禽蛋、水产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刺激了生产,使上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从1986年起,属于市以上管理价格的商品从原有140多种降为59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3、《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秩序也。
从中可以 (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关于秦朝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6、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7、加强对吏治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秦朝的御史大夫②汉朝的刺史③宋代的中书门下④明朝的科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忘教训,封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9、公元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10、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朝外朝制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总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13、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D、君主越越不开明15、下列制度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16、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8、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即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C.公民政治的盛行D.民主制的流行19、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2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这一评价是针对(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议事会改革21、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22、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有()①将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②没有阶级压迫③公民有较高程度的自由④铸就了希腊人进取的民族性格⑤男女平等,妇女参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23、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明显缺陷表现在()①享有民主的人只是少数②妇女和奴隶无民主权利③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④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4、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25、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
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不告不理”的原则④三权分立的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题:26题 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请回答(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5分)(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担任最高长宫,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3分)27、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
回答:(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
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项。
(4分)(4)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的。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伯利克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我们的制度”包括哪些主要机构?(4分)(5)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
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
概括该材料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4分)28、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的灾难。
请回答:(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4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4分)(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是什么?(6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答:(l)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法律。
(2分)(2)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2分)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3分)27、(1)特点:人民主权(2分)(2)特点:轮番而治(2分)28、(1)不同意。
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