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地,得,的区分和使用》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的、地、得”专项练习,附用法解析!

小学语文考试中的失分项,“的、地、得”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了,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却各有不同。
下面详解各种用法和例句,快为孩子收藏、转发!01“的、地、得”用法小析① “的”后面跟的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 “地”后面跟的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意:1. 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 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02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的、地、得”附练习100题及答案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别“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练习的“得”、“地”练习(一)1、秋天()夜晚,明亮()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人望着那天上()月亮,不由()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3、成功()喜讯4、四面八方()人们5、一次又一次()将满地()鲜花抛向天空。
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飞奔着。
7、五颜六色()礼花映亮了北京()夜空,也映亮了狂欢()人们。
8、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海洋。
9、他乐呵呵()捉回了一只绿色()蝈蝈。
10、喜滋滋()送给了邻居家()盲婆婆。
11、会唱歌()蝈蝈。
12、在我上学()时候。
13、看到小溪流淌()清波。
14、想起往日难忘()欢乐。
15、您听,它唱()多好。
16、欢唱()黄鹂17、盛开()野菊18、美丽()故事19、动听()歌曲20、小猪()肚皮21、谗嘴()猫咪22、有趣()发现“的”、“得”、“地”练习(二)39、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高兴()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40、小鹰飞到了大山()上空,它又高兴()喊起来:“我真()会飞啦!”41、飞()只比大树高42、小鹰急促()喘着气43、朱德()扁担44、必须储备足够()粮食45、挑起满满()一担粮食46、不好意思再藏他()扁担了。
的地得练习题

“的、地、得”练习题规律:“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 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的”、“地”、“得”练习一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热烈( )庆祝巨大( )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感动()流泪“的”、“得”、“地”练习(二)一、填空美丽( )景色飞快( )奔跑勤劳( )人民欢呼( )人群跑( )飞快抬( )高高的努力( )学习认真( )思考优秀( )成绩有趣( )游戏下( )真大跳( )很远难受( )流泪积极( )举手玩( )开心平静( )湖面巨大( )轮船亮( )夺目美( )难以形容高高( )站立热闹( )市场流动( )人群站( )笔直累( )无精打采激动( )欢呼起来二、修改下面句子中用得不当的“的、地、得”。
1.我为爷爷制作了一个漂亮得贺卡, 祝他生活地愉快。
..)、..)2.小兰地作文写的越来越好了。
..)、..)“的”、“得”、“地”练习(三)1.秋天()夜晚, 明亮()月光照在床前, 远离家乡()人望着那天上()月亮, 不由()思念起故乡来。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详解精练,100题带答案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详解精练,100题带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的”、“得”、“地”练习100道附答案

“的”、“得”、“地”练习100道附答案1.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看起来很漂亮。
(的)2.她跑得非常快,已经超过了其他选手。
(得)3.我们应该把垃圾分类处理,以保护环境。
(地)4.这个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的)5.他说话太大声了,已经影响到了其他人的工作。
(地)6.她唱得很好听,每次演唱会都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得)7.这座城市有很多历史遗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的)8.他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得)9.她用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子,表达着她的不满。
(地)10.她的手写字非常漂亮,每个字都像是艺术品。
(的)11.她哭得很伤心,让人看了都心疼。
(得)12.这座大楼的结构非常复杂,需要仔细的规划。
(的)13.他跑步的姿势很不正确,需要好好地纠正一下。
(地)14.他打了一个漂亮的高尔夫球,让其他人都惊叹不已。
(得)15.她用非常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受到了领导的肯定。
(的)16.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解决。
(的)17.他说话的语速太快,让人有些听不懂。
(地)18.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
(得)19.她轻轻地关上了门,不想吵醒室友。
(地)20.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的)21.这场比赛的结果非常令人遗憾,我们的队伍输了。
(的)22.她弹得一手好钢琴,每次演奏都赢得掌声。
(得)23.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找到答案。
(地)24.她的笑容非常灿烂,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
(的)25.他说话的时候总是显得很自信,让人很佩服。
(地)26.她唱歌的音色非常优美,让人陶醉其中。
(的)27.这道数学题需要认真仔细,才能算对。
(地)28.他跑得太快了,已经超越了其他选手。
(得)29.这个工程需要非常细致的计划和执行。
(的)30.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赞赏。
(地)31.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十分羡慕。
(的)32.他学习了很久,终于掌握了这个技能。
(得)33.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2020-2021学年学年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地,得》的区分和使用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三、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四、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六、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新疆塔城市第三小学的语文老师李芬兰,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新课导入:(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 )出错原因: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的地得的使用,主要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的地得词性搭配的意义。
(3)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二、教学过程:(一)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二)巩固操练。
(1)、的:说明事物是什么样的●“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校园有趣的游戏…..●结构形式一般如:形容词+的+名词●鸟的天堂颐和园的景物小猪的肚皮…..●结构形式一般如:名词+的+名词●我的书包你的溜溜球她的铅笔…..●结构形式一般如:代词+的+名词(2)、地:说明动作怎样●“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小学二年级“的、地、得”知识点附练习100题及答案

“的、地、得”用法小析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语文专项练习——“的、地、得”附练习100题及答案

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