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大穗玉米新品种兆玉95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及措施

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及措施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是玉米种植领域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推广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优质高产玉米技术的推广及措施。
1. 提高产量:优质高产玉米技术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的施肥和灌溉管理等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
3. 降低成本:优质高产玉米技术可以通过科学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 种植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推广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合理灌溉:根据土壤的湿度和玉米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
推广合理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降低灌溉成本。
4. 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 合理收获期选择: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收获期。
推广合理收获期选择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籽粒的质量,降低玉米籽粒的损失。
6. 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在农村地区建立优质高产玉米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实地展示和培训,向农民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技术。
还可以组织技术交流会、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7. 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科研项目等措施,鼓励农民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技术。
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推广技术的积极性。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科研工作人员不断研究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并寻找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选择适宜的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
一般来说,玉米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种植。
在土壤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适宜的PH值是6.0-7.0。
应根据土壤的情况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或化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种子选择与处理高产的玉米种子是高产的基础,首先要选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种子。
而且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如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或者用0.2%的硼砂液浸种1小时,或者用0.2%的催芽灵浸种1小时,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3. 合理的密植密度密植是指在播种时把一定面积内的种子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即单位面积内的种子数量增加,以求获得良好的收益。
但是密植也应该有一个度,如果密植过多,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了植株的发育和产量。
在种植时应该根据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合理掌握玉米的密植密度。
4.灌溉管理灌溉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旱季干旱的地区更需要进行灌溉管理。
玉米的生长期主要分为播种期、生长期、抽雄抽雌期、坐果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不同生长期的灌溉技术也是不同的。
要根据生长期的需要来灌溉,同时要掌握好灌水的时间和量,避免缺水和过量灌溉的情况发生。
5.施肥管理玉米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时要结合土壤的养分情况和玉米的生长需要合理添加化肥和有机肥。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应先施入底肥,然后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适时追施,如播种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后配合氮磷钾肥进行追肥,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二、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穗枯病、玉米赤霉病等。
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及措施

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及措施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玉米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优质高产玉米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我国,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优质高产玉米技术的推广及相关措施进行分析。
一、基础技术推广1. 优质种子选育和推广优质玉米种子是高产的基础,因此选育优质的玉米种子至关重要。
要推广优质种子,首先要对种子进行全面鉴定和评估,确定其种质特性和适应性。
还要进行大面积示范种植,以验证其产量和品质的优势,并逐渐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
2. 种植密度和行距优化玉米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产量有着直接影响。
经过研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制定相应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方案,并进行示范和宣传,让农民亲身体验优化种植密度和行距的增产效果。
3. 合理施肥技术施肥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调整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要重点推广合理施肥技术,包括基肥和追肥的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的结合使用等,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控技术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推广,包括预防和治理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等技术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玉米的品质。
1. 精细化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包括水肥一体化管理、遥感监测和智能化农机等技术。
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玉米生长的精准监测和调控,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生态种植技术生态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技术,其核心理念是建立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生态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精准农业技术三、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种子选育、施肥、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产玉米。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作为我国糧食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重要的农作物,还是重要的经济
作物,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
在玉米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方面,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1、强化品种选配。
选取株型矮壮、光合效率高、氮肥利用效率高的品种进行选配,
以保证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
2、注重抗逆性的培育。
对于新品种的筛选,需要注重抗逆性,挑选出对干旱、高温、病虫害等环境因素有较强抗性的品种,以提高丰产稳产能力。
3、优化品种结构。
根据玉米新品种的适应性、耐性、抗病能力等因素,结合不同地
区的气候条件,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1、适时施肥。
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机,根据土壤质量和种植面积来控制施肥量。
2、加强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水分和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加强土地整理和耕作,去
除杂草和病虫害。
3、控制病虫害。
采用合理的措施对抗病虫害,如适时进行农药喷洒等。
4、合理排水。
在种植期间,注意排水措施,防止水浸。
在田间施加适量有机肥料,
促进土壤的肥力,增强玉米的抗逆性。
5、科学调控。
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密度,严格控制传粉螟和病虫害的发生,科学调
控氮肥的施用量、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等。
总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点。
只有
不断创新,不断进行对新品种的改良和对现有品种的调控,才能不断提高玉米的丰产稳产
能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的贡献。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策略。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包括良种选育、适宜的播种密度、合理的施肥技术和科学的灌溉技术等。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如杂交种和优质种。
这样的玉米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根据本地土壤条件和播种日期,选择适当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玉米的适宜播种密度为6-8万株/公顷。
科学施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玉米生长期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科学的灌溉技术对玉米产量也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玉米生长期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适时的浇水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预防和控制玉米病虫害,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农民应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防治措施。
搭建隔离网、利用黏虫板等方法对玉米进行物理防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要正确使用农药。
在发生病虫害的初期,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人体和生态的影响。
培养土壤生态系统,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合理轮作、翻耕、施用有机肥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状况,增强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们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选择适合的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和应用,以实现玉米产量的最大化。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良种选育:选择适应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玉米品种,尤其要重视耐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选用生长势好、抗倒伏性强的品种,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2.合理密植: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水分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确定玉米的栽植密度。
一般来说,平均密度控制在每亩栽植1.5-2.5万株为宜。
3.优质施肥:在种植前要进行充分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需求量来合理施肥,以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
4.水分管理: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育期间尤其要注意抓住关键期浇水,避免干旱或积水的情况,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产质量。
5.合理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减少杂草对玉米的竞争,保持光合作用的强度。
及时翻耕、中耕和培土,保持土壤松软,增加玉米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
6.科学定梯度播种:合理选择播种期,避免连续播种。
根据土壤类型、地势和内外生物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播种梯度和播种期,提高玉米的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二、病虫害防治1.常规防治:使用农药露菌清、三唑酮等进行定期防治,杀灭玉米病虫害。
2.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掌握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利用玉米天敌虫进行生物防治,如斜纹夜蛾、蚜虫等。
也可以使用益生菌等有益微生物来进行防治。
4.使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一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5.合理轮作、间作:利用轮作、间作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与其他作物的交替种植,破坏害虫和病害的生活环境,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6.灌溉管理:合理管理灌溉水源,避免使用带有害虫卵、菌孢等的水源浇灌玉米,减少病虫害传播。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发展,对玉米高产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玉米种植,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优质的种子进行播种,耐旱、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更适合种植。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3. 种植密度: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区的要求,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在55000-75000株/公顷之间。
4. 施肥管理:在播种前合理施入底肥,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抽穗期分别追施适量的追肥。
适量施入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玉米的产量。
5.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中耕和追肥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提高产量。
6. 种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的要求,合理选择种植时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7. 种植方式: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经济情况,灌溉、覆膜等种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8. 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1)玉米稻瘟病:多发生在抽穗期和果实成熟期,造成玉米减产。
建议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注意排水和避免连作,及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
(2)玉米锈病:在湿度大、气温高的条件下易发生,造成玉米叶片变黄、减产。
建议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密植,及时清除病残株,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1)玉米螟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造成玉米叶片被啃食,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建议进行定期的虫情调查,发现为虫害及时喷施杀虫剂,选用抗虫品种,适时进行轮作。
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及措施

优质高产玉米技术推广及措施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玉米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在玉米种植中,优质高产技术已经成为农民追求的目标。
那么,何为优质高产玉米?如何进行技术推广及措施呢?一、优质高产玉米的定义优质高产玉米指的是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重视玉米质量,追求玉米品种的营养成分含量、口感、色泽等指标,使其达到吃货们的需求。
1.合理施肥玉米的营养需求较高,同时对肥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春季在玉米基地开荒时,需要进行化学肥料施用。
施肥量的计算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肥料、农作物和应用方式等条件来确定。
2.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农民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好的田间管理会让玉米生长更加健康。
针对玉米的生长特点,种植者在春季时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犁地、地膜覆盖,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以便保证土壤的肥力。
3.科学浇灌合理的浇水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产量。
科学浇水的原则是:依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植株所需水分量来确定水的浇量,注意避免涝水和旱情。
可以通过多浇少灌、穴灌、滴灌等方式进行浇水。
4.病虫防治瓢虫、蜥蜴、蝴蝶等害虫是常见的侵害玉米的危险因素,病害如玉米花叶病、锈病等也会给玉米带来很大损失。
种植者需要注意观察,及时防治。
可使用生物、化学、物理、生态等多种方法,以增强播种种子的抵御力。
1.品种选择选择优秀的种子是玉米生长的关键。
玉米的品种要适应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高产、抗病、高效和高产的玉米品种是关键。
2.科技支持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
在玉米生产上,不少种植者采用或会应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并且有效降低费用。
3.市场导向玉米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市场经济的体现。
种植者要注重市场的定位和需求,关注市场价格的波动,掌握市场趋势,提高玉米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寻求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
综上所述,优质高产玉米的技术推广及其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农民朝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迈进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兆玉 951 是河北兆亿玉米研究开发中心于 2006 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兆 2511 作母本、兆 001 作父本组配而成的半紧凑型大穗玉米新品种。 2010-2011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春玉米区域试验和生 产试验,表现高产、高抗病等特点,于 2012 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关键词:玉米;兆玉 951;高产;抗病;栽培技术
兆玉 951 适合在陕南汉中、 安 康、 商洛等海 拔 1 000 m 以下春播玉 米区种植。 也 适 宜 在 四 川 、 湖 北、 湖南、 重庆、 贵州等省区种植, 适宜密度为 2 800 株/亩。 一般亩产 600 kg。
作者简介:赵毅,男,高级农艺师,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工作。 E-mail:zhaoyiyyz@
-158-
兆玉 951 是河北兆亿玉米研究开发中心以自选 系兆 2511 作母本、兆 001 作父本组配而成的半紧凑 型大穗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适宜陕南海拔 800 m 以 下春播玉米区种植。
1 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兆 玉 951 是 河 北 兆 亿 玉 米 研 究 开 发 中 心 于 2006 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兆 2511 作母本、兆 001 作 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母本兆 2511 是由丹黄 25×901141 连续自交 8 代选育而成;父本兆 001 是用 尼 日 利 亚 及 其 他 热 源 群 体 材 料 混 合 花 粉 给 冀 单 29 授粉后连续自交 9 代选育而成。
2013.11 粮食作物
高产大穗玉米新品种兆玉 951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赵 毅 1 田 剿 1 王志荣 2 李 勤 3 叶剑锋 4 叶长青 5 罗荣光 5 (1.河北兆亿玉米研究开发中心 石家庄 050036;2.陕西省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康 725021;
3.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汉中 723000;4.陕西五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咸阳 712000; 5.湖北省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襄阳 441104)
兆玉 951 杂交种于 2007-2008 年在河北兆亿玉 米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的鉴定试验和品比试验中表现 突 出 。 2010 年 参 加 陕 西 省 陕 南 春 玉 米 区 域 试 验 , 2011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春玉米生产试验。 于 2012 年 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陕审玉 2012029)。
2 特征特性
兆玉 951 从出苗到成熟 128 d,比对照临奥一号 晚 1.6 d。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株型半 紧凑,成株株高 280 cm,穗位 120 cm,叶片数 21 片, 茎秆粗壮,根系发达,雄穗分枝较多,花药紫色,活秆 成熟。 果穗筒型,白轴,穗长 22~24 cm,穗行数 18 行。
3 产量表现
2008 年石家庄品比鉴定,亩产 786.3 kg,比对照 农大 108 增产 16.4%;2009 年湖北宜昌品比试验,亩 产 765.9 kg, 比对照渝单 8 号增产 28.2%;2010 年在 四川内江试验, 亩产 785.7 kg, 比对照增产 15.7%; 2011 年本中心内品比鉴定,亩产 796.2 kg,比对照蠡 玉 16 增产 17.5%。
2010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春玉米区域试验, 平均 亩产 606.3 kg,比对照临奥 1 号增产 9.8%;2011 年参 加陕西省陕南春玉米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 588.2 kg, 比对照临奥 1 号增产 8.4%。 两年平均亩产 597.2 kg, 较对照临奥1 号增产 9.1%。
4 栽培技术要点
籽粒黄粒,半马齿,千粒重 350 g。 抗病鉴定: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鉴定,
高抗茎腐病、穗粒腐、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 品质检测: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检 测 ,容 重 759 g/L,粗 蛋 白 质 ( 干 基 )9.11% , 粗 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干基)4.9%,淀粉(干基)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