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三个层面三个倡导

合集下载

解读十八大核心价值观:24字

解读十八大核心价值观:24字

解读十八大核心价值观:24字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百年计划……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核心价值观24字

核心价值观24字

核心价值观24字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及其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基本含义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介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字概况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字概况

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
理道德就不相适应了。同时,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从过 去的极端重精神,又走向了重物质。此外,模范应该值 得公众尊重,而不应随意被恶搞。一个社会不断恶
搞英雄,其实是为庸俗找借口。我们的社会还是应该发 现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价值找到方向。2 执政党是 社会风气导向 【报告摘要】:深入开展道德
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 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公方彬(国防大学教 授):诚信问题属社会道德范畴,从报告对此表述看
原标题:24字精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京报讯“十八 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昨日,参与十 八大报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部分起草 的、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韩振峰说。这是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在已有核心价值体系 基础精简韩振峰说,此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进 行了表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
,对执政党的要求比较多,这一点很重要。执政党和政 府是社会风气的导向。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 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
。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真正的社会风 气的建设,执政者责无旁贷,执政者要首先承担起道德 义务。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三个层面三个倡导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百年计划……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24个核心价值观24字

24个核心价值观24字

24个核心价值观24字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解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

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中,对自由的定义为:“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托马斯杰斐逊认为个人的自由受制于他人的同等的自由。

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内容

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个字。

24个字,囊括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国家层面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层面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几年来,前小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民族团结教育之中去。

在教育过程中抓细、抓小、抓紧、抓实,抓出了特色。

“五讲五做五风尚”的主要内涵是:一是“五讲”:讲“一个硬道理”,即“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讲“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讲“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讲“五观”,即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二是“五做”: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办一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举办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活动;开展一次专题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设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实践者、先行者、推动者和捍卫者。

三是形成五种良好的校园风尚:从维护祖国统一层面,形成“珍视祖国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的大好局面”的良好风尚;从维护民族团结层面,形成“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良好风尚;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层面,形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风尚;从遵纪守法层面,形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良好风尚;从弘扬学校精神层面,形成“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良好风尚。

用鲜活的事例启发教育各族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珍惜多年来民族团结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教育各族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争做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筑牢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努力把民族团结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三个层面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三个层面三个倡导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百年计划……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对于自由的保障,
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

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

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公正、法治的价值同样体现在了报告对于各项建设的部署当中。

在十八大报告的其它章节,专门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这些都是对公正的最好诠释”,杨霞说。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古时有屈原为国投江,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视死如归,文天祥鞠躬尽瘁,老矣尚能饭否的廉颇,横扫倭寇的戚继光,造福南岭百姓的张九龄。

现代有朱自清饿死不吃嗟来之食;“人民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服务祖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越过千难,从大洋彼岸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因此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图个人名利,舍弃个人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抗洪英雄李大为,不顾个人安危,为解救群众与洪魔以展开殊死搏斗,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敬业;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就是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敬业。

我们常说的: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一丝不苟、精益
求精、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呕心沥血、诲人不倦、鞠躬尽瘁、孜孜不倦、恪尽职守就是对敬业精神的最好提炼。

诚信就是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这要求我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以信立业,讲信誉、重合同、守诺言;平等竞争,以质取胜。

我们常说的“言必信,行心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赤诚相待”、“言而有信,取信于人”都是对诚信的精辟诠释。

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谐。

其实,当今“友善”的含义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包括为人谦恭庄重、待人宽厚和气,处事诚实刚正、行事勤快敏捷、常怀慈善之心等等,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友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列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也正是要告诉我们要对自然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爱国”是统领,“敬业”是基础,“诚信”是保障,“友善”是表现,是精神面貌,是公民的外在反映,也是对“爱国”、“敬业”、和“诚信”的集中体现。

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点点滴滴爱
岗敬业的行动,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之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才能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的根本前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现在就要做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