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2)[精选]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2)[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bb37bbc312b3169a551a44c.png)
因地动 导致 路面曲解
地动 是地球外部迟缓积存 的能量忽然 开 释 引起 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 球外部 在活动 中积存 的能量对地壳发生的宏大 年夜 压力超越岩层所能接受的限度 时, 岩层便会忽然 发生 断裂或错位,使积存 的能量急剧地开释 出来,并以地动 波的方 法 向五湖四海传达 ,就形成 了地动 。
火山: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 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 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 硅酸盐物质 ,即岩浆。它一旦从地 壳单薄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 了
喜马拉雅 山
珠穆朗 玛峰是 喜玛拉 雅山脉 的主峰,
海拔
8.1 3米, 是地球 上第一 高峰。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历史 据地质考察 证实 ,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 喜马拉雅山脉的宽敞 地区 是一片汪洋大年夜 海, 称古地中海,它经历 了全部 漫长的地质时代 , 不断 继续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更生 代早第三纪 末期,当时 那个 地区 的地壳活动 ,总的趋势 是延续着落 ,在着落 过程 中,海盆里沉积 了厚 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 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 地壳发生 了一次激烈的造山活动 ,在地质上称 为“喜马拉雅活动 〞,使这一地区 逐渐隆起, 形成 了世界 上最雄伟 的山脉。经地质考察 证 实 ,喜马拉雅的结构活动 至今尚未终了,仅在 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降落 了1300-1500米。
现在还在慢慢地回升 之中
东非大年夜 裂谷中的瀑布,壮 不雅 啊!
五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建议教科版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背景和目标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和重塑的内容。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
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
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二者在地形发展方向上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等。
教师演示:地震、火山对地形地貌影响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2.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知道:(世界上海洋多,陆地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4.丘陵的地形特点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5.山地的地形特点是:(蜿蜒起伏,层峦叠嶂)6.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7.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较高,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8.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9.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从内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的。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的很猛烈如(地震)(火山);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1.冷热的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吗?(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岩石、烧杯、护目镜)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
用镊子夹着岩石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碎裂了或烧杯底部有岩石的碎屑)实验结论:(在冷热的作用下,岩石改变了模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精品课件

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 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导入
此处地形发生变化了吗?
导入
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入
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
探索
地震后形 成的裂缝:
探索 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探索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淌:
探索
长白山天池:
研讨
地球内部运动会对板块造成怎样的影响?
实验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一
二
三
四
观察到的 现象
(用图文 结合的方 式记录)
拓展
拓展
拓展
拓展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拓展
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 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 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 离出去,从而产生一片新 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经历了大约 6500万年的时间,喜马拉雅山每 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 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
年仍以1.82厘米的速度上升。
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 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 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 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 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内容
第1课《地球的表面》
(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
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
(3)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
(1)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2)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3)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5课《风的作用》
(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敦煌地区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第6课《水的作用》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坡度大的河段河水流速大,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新编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精品课件

研讨
地球内部运动会对板块造成怎样的影响?
实验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一
二
三
四
观察到的 现象
(用图文 结合的方 式记录)
拓展
16
拓展
拓展
拓展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拓展
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 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 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 离出去,从而产生一片新 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探索
模拟实验二:
实验方法: 用双手按住纸两端 往中间推动,模拟 板块碰撞和挤压, 观察纸的变化
探索
模拟实验三:
实验方法:
用一块侧面染着不同颜 色,且沿着中间斜着切 开的泡沫塑料块表示地 层,模拟两块岩层的上 下、水平等不同方向的 错动,观察地形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探索
模拟实验四:
实验方法: 用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 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 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 拉,从橡皮泥开始拉伸 直至断裂时,观察地形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2课时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
导入
此处地形发生变化了吗?
2
导入
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入
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
探索
地震后形 成的裂缝:
探索 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6
探索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淌:
探索
长白山天池:
探索
1963年,冰岛以南的 大西洋中,一艘渔船在 海面作业,人们突然看 到那里的海水汹涌翻滚 ,烟柱腾空而起,结果 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 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 岛),为冰岛共和国增 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经历了大约 6500万年的时间,喜马拉雅山每 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 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 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由于教学的学生是四年级,他们还没有学习《岩石和矿物》、没有学习《地球上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反复思考决定还是从“地球内部的运动”开始,再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火山和地震”,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猛烈的运动导致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这些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
今天听了段必茴老师执教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我觉得整节课较好的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特别是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探究;重视从生活中引入问题,创设情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教育。
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段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媒体资料,包括发生在周围的地震、火山喷发的情景;地震、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过程等资料,很好地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以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切入点,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段老师改变了科学课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而是注重让学生科学的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材料,让学生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把一个漏斗插入一个干燥的小塑料瓶瓶口,灌入一至两勺苏打水。把瓶子放到一个大的盆子里(防止喷出来的水弄湿地面)。缓缓加入一杯白醋。同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就可以得到一座彩色的“火山”。白醋和苏打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很多泡沫,泡沫会冲出瓶口(瓶子越大,需要的醋就越多),形成“火山喷发”。结合实验,说一说火山是怎么产生的。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二十一
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 )内。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答案】:
【解析】:
选择题。
绝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的地震发生在( )内。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 )而形成的。
如果让你准备一个急救包(地震发生时使用)。那么你会往里面放些什么?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答案】:
【解析】:
2015年4月25口,尼泊尔发生8. 1级地震。西藏地区震感明显。地震造成8000多人死亡。2万多人受伤。强震还造成尼泊尔大量的房屋倒塌,许多名胜古迹遭到破坏。地震还使珠穆朗玛峰发生多次雪崩。
地震是由______引起的。
结合资料说一说地震的危害。
B、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下列选项中,能通过地球外部力量引起地形变化的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答案】:
【解析】: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A、两个大陆板块碰撞
B、岩层被拉伸
C、火山和地震
地震和火山足( )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地球内部运动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 )而形成的。
A、碰撞
B、平移
C、拉张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
【答案】:
【解析】: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填图题。
【答案】:
【解析】:
地球表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