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2,神经系统的区分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3,神经系统的组成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
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
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不等。
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
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在调节机体活动中。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
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
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
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3)股外侧皮神经(L2~L3) )股外侧皮神经( (4)闭孔神经 ) obturator nerve (L2~4)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 损伤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仰 卧时患肢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 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 上,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 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5)生殖股神经(L1~2) )生殖股神经(
3.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躯干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神经节段 T2 T4 T6 T8 T10 T12 L1 胸骨角平面 男性乳头平面 剑突平面 肋弓下缘平面 脐平面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平面 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掌区域 体表标志
(二)脊神经的分支
1.前支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除胸 .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 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 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自丛再分支分布 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2.后支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背、腰和骶部深层肌,皮质分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 腰和骶部深层肌, . 布于枕、 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3.脊膜支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 . 连接等处。 连接等处。 4.交通支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神 经核 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一个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较 少的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 分布于胸、腹、盆腔脏器的 平滑肌、心肌、腺体(肾上 腺髓质除外)及瞳孔括约肌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③ 咽支:与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的咽支共同组成咽丛
④ 颈上、中、下节发出心上、 中、下神经加入心丛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2)胸部
1)胸神经节: 10~12个,位
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2)分布规律
① 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12对 胸脊神经,随其分布到胸腹壁 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③ 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 到所支配的器官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2、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
1)颈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2)分布规律
① 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连于 8对颈神经,随颈神经分 布到头颈和上肢的血管、 汗腺、竖毛肌等
② 攀附动脉形成交感神经丛(颈 内、外动脉丛,锁骨下动脉 丛,椎动脉丛),随动脉分布 到头颈部的腺体、竖毛肌、 血管、瞳孔开大肌
下颌下神经节 舌下腺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骶副交感核
第2~4骶神经前根 盆内脏神经
骶前孔
盆丛
副交感神经核 <
结肠左曲以下消 化管及盆腔脏器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
低级中枢部位
周围部神经节 节前、节后纤 维 节前与节后神 经元的比例 分布范围
交感神经 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外侧 核 椎旁节和椎前节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并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包括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系统的关联。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丘脑等组成。
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基本功能;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思维、记忆和感觉的中心;丘脑参与调节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脊髓贯穿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液(脑脊髓液)、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脊液充当着护理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它环绕在脑脊髓空腔中,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脑神经直接从大脑和脑干发出,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其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呼吸、咀嚼、听力、视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则是从脊髓发出,负责传递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其中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短小的突起,负责接受其它神经细胞传来的信号;轴突是较长的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用于信号传递。
四、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的树突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时,细胞体受到刺激,产生电化学信号。
信号随后通过轴突传出,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种传递过程依赖于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
通过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和协调身体的运动、感觉、内分泌、循环和消化功能等。
这种调控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实现。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之一,它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学的神经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见的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类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脊髓和脑脊液。
大脑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挥中心,大脑被分为左右半球,各个半球之间有大脑半球间沟。
小脑主要负责平衡、协调人体的运动,脊髓是人体最主要的控制中心之一,它连接了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脑脊液则是脑和脊髓中的液态,它有着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组织支配的器官和肌肉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两种类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向大脑传递身体上各种感觉信息,如痛感、视觉和听觉等。
而运动神经则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从而使我们能够自由地行走、踢球或乒乓球等。
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六个方面:感受、传导、分布、控制、整合和调节。
•感受:人体通过感受器感受外界信息,包括温度、压力、声音、光线、化学和机械刺激等。
•传导:感知到的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以进行人体的内部通信。
•分布: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控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运动神经,调节人体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初步的感知与思考。
•调节:神经系统可以对人体的各种机能进行调整和影响,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状态。
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种类很多,包括脑部和神经系统的炎症、肿瘤、脑震荡、脑血管意外、运动神经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
其中一些疾病比较严重,例如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最为复杂、也是最为神奇的一个系统之一,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课后参考答案

《人体解刨学》课后练习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2. 系统:若干器官有机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3. 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到躯干的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二、填空题1.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2.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3. 细胞4.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5. 水平面;冠状面;正中矢状面三、选择题1. B·2. C·3. C ·4. D ·5. D·6. C·7. D四、问答题1. 列出解剖学常用的一些方位术语。
答:上和下、前和后、内和外、内侧和外侧、近和远、浅和深等。
2. 人体的冠状面、矢状面跟水平面内各包含哪些轴?答:冠状面内包含有冠状轴和垂直轴;矢状面内包含有矢状轴和垂直轴;水平面内包含冠状轴和矢状轴。
第一章运动系统一、名词解释1.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稍向前微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 翼点:颞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蝶骨和颞骨四骨会合而成的“H”形缝称为翼点。
3. 骨盆界线:在骨盆,由骶骨岬经两侧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成的环形线称界线。
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肌、筋膜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斜行裂隙,长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二、填空1. 骨、骨骼肌、骨连结·2. 颈椎、枢椎、胸椎·3.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4. 2、7、2·5. 4腰椎、腰椎·6. 4、筛窦后群、额窦、筛窦前群、筛窦中群、上颌窦、蝶窦·7.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8. 额骨、顶骨、蝶骨、颞骨·9. 胸椎、胸骨、12对肋·10. 腹股沟韧带、精索、子宫圆韧带三、选择题1. C·2. C·3. C·4. A·5. B·6. B·7. A·8. A·9. A·10. D四、简答题1. 简述胸廓上口、下口是如何构成的?答: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1胸椎体和第1肋围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部环境 ,控制身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以 及进行认知和情绪等活动。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 元的形态多样,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的大小差异很大,直径在4~ 120μm不等。突起形态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适应外环 境的变化。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即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以拮抗方式调节内脏器官 的活动。
04 感觉神经系统
感受器的类型与功能
温度感受器
感受温度刺激,如 冷觉、温觉。
化学感受器
感受化学物质刺激, 如味觉、嗅觉。
01
02
03
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 间孔处汇合而成,前根属 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
脊神经的分布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 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 含传入、传出纤维。
脊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 肢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
脑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 神经,共有12对。
脑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部分分布于胸、腹腔脏器。
脑神经的功能
脑神经主要支配头面部器 官的感觉和运动,以及部 分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分布
交感神经纤维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而副交感神经纤维则较局限,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内脏和血管等处。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隔神经发自,经肺根,行于和之间。
运动纤维分布于,感觉纤维分布于。
2.脊神经共有对,其中 __最多,共有对。
3.股神经发自,其终支为,分布于。
4.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和。
5.前庭蜗神经是第对脑神经,传导和。
6.迷走神经含有、、和 4种纤维成分。
7.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副交高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8.脊神经由和在处合成。
9.桡神经发自臂丛,肌支支配、和。
10.臂丛分支中有一段紧贴骨面行走的神经是、和。
11.内囊位于、和之间。
12.反射弧由、、、和组成。
13.与舌的感觉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其中管理和;核管理。
14.与迷走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4个核团。
15.在橄榄的背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脑神经有、和。
16.间脑位于和之间,由、、、和__5部分组成。
17.基底核包括、、和 4个核。
18.大脑半球上的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是中枢;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是中枢;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是中枢;颞横回是中枢。
19.左侧视束损伤,可致左眼和右眼视野偏盲。
20.在大脑动脉环中,右交通动脉连接动脉和。
二、判断改错题1.所有脊神经前支均先聚集成神经丛,再由丛分支支配相应器官。
2.腰丛由腰1~5腰神经前支在腰大肌深面互相交织组成。
3.手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4.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其中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脑神经是指附着于脑干的周围神经。
6.当滑车神经受损时,可引起眼外斜视,瞳孔转向外下方。
7.胫神经受损时足不能背屈,下垂呈现“马蹄内翻足”。
8.仅含感觉性纤维的脑神经是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9.上泌涎核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有关。
10.面神经丘的深面有面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通过。
11.视上核是下丘脑内的重要核团之一,发出视上垂体束到神经垂体,参与神经内分泌活动。
12.在大脑外侧面,中央沟、颞叶、枕叶之间的区域为顶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脊髓的血管
(1)动脉 (2)静脉
四、脑脊液及其 循环
1.脑脊液 2.脑脊液循环途径 3.血-脑屏障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一)概况 (二)颈丛 1.组成和位置 2.分支与分布
(三)臂丛
1.组成和位置
2.分支与分布
(1)肌皮神经 (2)正中神经 (3)尺神经 (4)挠神经 (5)腋神经 (6)胸长神经 (7)胸背神经
股神经
(六)骶丛
1.组成下神经 (3)阴部神经
(4)坐骨神经
1)胫神经 2)腓总神经
Thank you
海马旁回
大脑功能定位
三、脊髓、脑的 被膜和血管
(一)脊髓和脑的被膜
1.硬膜 (1)硬脊膜 (2)硬脑膜 1)大脑镰 2)小脑幕 3)硬脑膜窦 2.蛛网膜 3.软膜
(二)脊髓和 脑的血管
1.脑的血管 (1)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2)椎动脉 3)大脑动脉环
(2)脑的静脉
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M 正中神经 U 尺神经 R 桡神经
(5)腋神经
(6)胸长神经 (7)胸背神经
(四)胸神经
T2--胸骨角平面 T4--乳头平面 T6--剑突平面 T8--肋弓 T10--脐平面 T12--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
(五)腰丛
1.组成和位置
2.分布和分支
(1)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2)闭孔神经 (3)股神经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 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
(二)脊髓的 内部结构
中央管 1.灰质 2.白质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 2.反射
grey matter
white matter
二、脑
(一)脑干 延脑、脑桥、中脑 1.脑干外形
2.脑干的内部结构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 (2)反射 (3)网状结构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2.小脑的功能
(三)间脑
1.背侧丘脑 2.下丘脑 3.第三脑室
(四)端脑
1.端脑半 球的外形 和分叶
1.端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2.端脑的内部结构
(1)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海
侧脑室
马
齿 状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