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树之歌(教学反思优质参考)树之歌 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树、松、柏、杨、柳、枫、桦、棉、桂”等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的形态和季节变化。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方式,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不同季节树的形态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的形态和季节变化。

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出不同季节树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

2. 教师准备相关季节树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和想象。

3.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读生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树,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3. 朗读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鼓励学生。

4. 想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不同季节树的景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认读生字,巩固词语。

2. 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树画面。

3. 家长记录学生在家朗读情况,与教师沟通反馈。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树的形态和季节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部编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2章《树之歌》教案

人教部编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2章《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7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6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 个词语。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两句。

3.通过读文、看图,认识6 种树。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出示图片,引入新课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课文前两句提到的几种树的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树、柏树、枫树)2. 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吧!(板书:树之歌)【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随机正音。

3. 课件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

同桌互读,指名读。

注意“泡桐”的“泡”在这里读“pāo”。

4. 开火车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5.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Ⅲ学习课文前两句,随文识字1. 整体感知第1、2 句。

(1)读读第1、2 句,说说这两句介绍了哪几种树。

这两句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这几种树。

(2)作者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树的特点的?(板书:形状颜色)(3)课件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预设:这5 个字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记住它们。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树之歌》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阅读内容。

该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春天来到后,大自然的变化和树木的生长。

使用生动的笔触,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

文章朴实无华,情感真挚,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树之歌》这篇文章,让学生能够了解春天树木的萌发和成长过程。

(2)学会感受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并善待自然。

(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大自然的神奇生命力,并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人。

(2)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逐渐形成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并通过文字描写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语言,如“树木在地下吸收水分,拼命成长。

”。

2、引导学生通过描述和描写,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使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法。

通过明确主题和讲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和认知程度,采取情景模拟、启发式提问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图片,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孩子回忆春天的景色。

2、请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看法。

3、录下学生的回答,并播放,让学生听到别人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1、课前展示一些和春天相关的图片,并出示主题“春天来了”。

2、阅读引导在开始阅读之前,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主题内容,请学生先细心阅读,然后思考一下,春天对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树木在春天会怎么样?3、详细介绍文章内容让学生把文章读完,然后叫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面理解文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一】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教學反思在教學《樹之歌》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以朗讀詩歌,識字教學為主,同時帶著孩子們認識不同樹木的形態。

樹木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羽西的時候就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找我,向我詢問這些書的生長特點。

這樣也為第二課時的教學,瞭解各類樹木的特點作了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基本將課堂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找出各類樹木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學習,說一說,抓住文本的關鍵字詞。

另外,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後,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關樹木,收集一些這類樹木的葉子,可以帶來課堂上交流分享。

孩子們在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相當的積極,收集了不少落葉。

有的孩子甚至將這些落葉做成了精美的書簽。

他們將樹葉貼在竹板上,塑封起來,相當心靈手巧。

這場交流會上,讓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在展示的過程中,她發現這片銀杏葉以綠色為主,黃色為邊緣。

她說:“我看到了季節的變化,由盛夏轉變為初秋。

”她有著火眼金睛,善於發現,敢於表達。

這麼一片小小的樹葉,孩子看到的季節的更替,其他孩子聽了她的介紹,個個佩服不已。

最後,既然是歌,也要將它讀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韻律美。

文本中“壯,掌,裝,方,疆,香”等字都是韻母ang。

讓孩子體會讀一讀。

另外,關注課後習題,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三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猜一猜,我再來總結,讓學生理解樹木的生長規律,瞭解“樹”與“人”的聯繫。

【篇二】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教學反思《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瞭解這些樹木的特點,並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瞭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點: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像,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补充资料三、导入新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

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四、展示课件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人教版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反思

人教版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反思

《树之歌》教学反思《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

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

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

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于是我趁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了一个小节诗,并布置了当天日记为仿写《树之歌》。

二.成功之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

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到课堂上交流分享。

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

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

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

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

”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

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让孩子看到了季节的更替。

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三.不足之处:《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 人教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  人教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树、木、林、森”等10个生词。

(2)会写“树、木”等5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中树木的生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树木。

(2)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以树木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认识与书写。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创意写作的实践。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作业本、画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树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树木,营造互动氛围。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与书写。

(3)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2)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理解生词的含义。

(3)进行生词练习,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5.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要求,以树木为题材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预习下一节课文。

8. 板书设计:树之歌木林森爱护树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树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创意写作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树之歌教案】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枫(枫树)(枫叶)松(松鼠)(松树)柏(松柏)(柏树)装(装修)(装饰)桦(桦树)(白桦)耐(耐心)(忍耐)守(守护)(守卫)疆(疆土)(新疆)银(金银)(银色)杉(水杉)(杉树)化(变化)(化学)桂(桂树)(桂花)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指名读树之歌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教学反思: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树之歌教案】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优秀教案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 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教学反思参考)树之歌
1.本课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活动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诵读连为一体。

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

2.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

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

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

学生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生字。

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

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