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第六章: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第六章: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第六章: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的概念以及等可能事件的定义。

2.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知道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概率初步回顾。

2.等可能事件概念和计算方法。

3.等可能事件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

在讲解概念、公式和方法时用授课法,讲解其内涵及注意事项;2.演示法。

在学生解题纠错过程中注重演示;3.分组讨论法。

课堂展示问题涉及多种复杂情况,采用分组讨论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1. 概率初步回顾1.以生活实例为引入,介绍学生概率的概念;2.回忆前几课所学的概率基础知识,复习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形式简陋的小实验展示;2. 等可能事件概念和计算方法1.初步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其性质;2.加深学生对等可能事件的理解,演示实例;3.理解年龄、出生日期等事件概念的等可能性;4.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5.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实例练习。

3. 等可能事件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一道综合实践题;2.课堂展示和讨论,共同找到解题思路及重要结论;3.利用课外环境同学的齐心协力模拟以此增加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都非常流畅,学生反应也很积极,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且耐心地听老师讲解。

由于一些同学对于等可能性和事件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加强了一些解释以及小实验。

这种设计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保证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智认识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事件的分类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但对于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理解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的理解。

2.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文字、图片和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讲解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x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主要介绍概率的初步知识。

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个课题,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事件的分类,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同时,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概率的概念,并掌握了如何用分数表示概率。

但是,对于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那么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P就等于1/n。

2.能够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的事件,如何正确地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抽签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抛硬币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意识到,有些事件的概率是可以计算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那么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P就等于1/n。

并用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 教材分析《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6.3.2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定义和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会如何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摸球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概率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但对于如何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会如何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球实验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概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摸球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概率的计算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小相同的球,其中红球、蓝球和白球各有若干个。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抽奖活动、猜拳游戏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摸球实验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红球、蓝球和白球,向学生介绍摸球实验。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摸球三次,记录下每次摸到的球的颜色。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概率的计算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概率初步》的 6.3.1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学生初步接触概率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和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抛硬币、掷骰子等教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教具,引导学生思考:抛硬币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掷骰子一次,出现1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有规律的,从而引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6章 概率初步 【教案】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6章 概率初步 【教案】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学目的】
通过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讲解,使学生得到一种较简单的、较现实的计算事件概率的方法。

1.了解基本事件;等可能事件的概念;
2.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定义,能运用此定义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地应用排列、组合知识,是顺利求出等可能事件概率的重要方法。

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如果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如果事件A包含m个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

第1页共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x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主要讲解概率的初步知识。

6.3.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定义,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事件的分类,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定义,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定义,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

2.难点: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案例,如抛硬币、抽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抛硬币、抽签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2.呈现(10分钟)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定义,讲解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应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3.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3.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3.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等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具有相同的可能性。

这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并学会如何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等。

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并学会如何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概念。

2.如何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并学会如何计算。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等可能事件概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抛硬币、抽签等。

2.准备计算器,以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抛硬币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否相等?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具有相同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计算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如抛硬币、抽签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在抛两次硬币的情况下,出现两次正面的概率是多少?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件是等可能的?如何计算这些事件的概率?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什么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何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第二环节(二次分类)
分析材料,形向白色区域
(7) 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8)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
(9) 如图所示转盘被分为蓝白两色,转动转
盘,指针停止后,指向白色区域.
(10)随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
数大于4
(11) 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的信号
灯是红灯
(12) 课间同学追逐打闹导致同学受伤
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明晰必
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二)不确定事件的分类
要求把不确定事件的序号写在下面表格的第
一列.
教师在大屏幕把第(5)题改为
盒子里装有三个红球(分别标有1、2、3 ),
两个白球(分别标有1、2),它们除颜色外
完全相同。

小明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出
的是红球
1.要想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首先应研
究什么?
教师以事件(3)为例引出首先要研究事件所
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6)(7)(9)
(10)(11)(12)
(二)
一定发生:
(1)(6)(12)
一定不发生
(2)(8)
有可能发生
(3)(4)(5)
(7)(9)(11)
分析材料特点
抽象必然事件
和不可能事件
的概念
学生通过对事
件的分析写出
通过对分类后的两组材
料聚类分析,引导学生
明确必然事件、不可能
事件、确定事件、不确
定事件这几个概念.
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加
深概念的理解
体会事件可能发生的结
果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