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配方设计及热性能测试
聚氯乙烯(PVC)型材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

CH ki
Cl
R CH2 CH Cl
2、链增长阶段
H2 C
CH + H2C
Cl
kp
CH Cl
H2 C
CH
CH2
CH (头-尾)
Cl
Cl
H2 C CH
H C
CH2 (头-头)
Cl Cl
湖南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第四节 聚合反应机理及结构
3、链终止阶段
H2C CH + HC CH2
ktc
Cl
Cl
H2C CH Cl
放HCl,形成羰基、共轭双键而变色。
6、化学稳定性 在酸、碱和盐类溶液中较稳定。
7、耐溶剂性 除芳烃(苯、二甲苯)、苯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含氯烃(二
氯甲烷、四氯甲烷、氯乙烯)、酮、酯类以外,对水、汽油和酒精均为稳 定。
8、耐磨性 室温下耐磨性能超过硫化橡胶。
湖南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第二节 聚氯乙烯的应用
Cl Cl
残留的引发剂引发链分解反应,形成带有不稳定氯结构的大分子,进 而形成双键;然后,自由基氯原子会进攻最靠近的亚甲基上的氢原子,形 成小分子,并形成新的自由基,使反应继续下去。
湖南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第一节 聚氯乙烯的降解机理
(2) 离子型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热性能
Temperature(oC)
85℃以下呈玻璃态,85~175℃呈粘弹态,无明显熔点,175~190℃为熔
融状态,190~200℃属粘流态。脆化点-50~-60℃,软化点75~85℃,玻璃化
实验11-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实验11-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实验11热塑性塑料聚氯乙烯的塑化、压制、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聚氯乙烯板材压制成型的方法,并进行配方设计、混合和物料的压制;2了解聚氯乙烯板材压制成型过程中所用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原理;3学会使用高速混合机、双辊混炼机及液压机等设备。
二、实验原理压制法生产硬聚氯乙烯板材是将聚氯乙烯树脂与加工助剂经过固体混合、粉体熔融塑化、压成薄片、在压机中经加热、加压,并在压力下冷却定型而制得的。
用压制法生产的硬板光洁度好,表面平整,厚度和规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制备,是工业生产大型聚氯乙烯板材的一种常用方法。
聚氯乙烯硬板的制作可分为以下几步:1配方的设计配方的设计是树脂成型过程的重要步骤,对于聚氯乙烯树脂尤其重要,为了提高聚氯乙烯的成型性能,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获得良好的制品性能并降低成本,必须在聚氯乙烯树脂中配以加工助剂。
聚氯乙烯塑料配方中通常包含以下组份:(1)树脂树脂的性能应满足加工成型和最终制品的性能要求,用于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树脂通常其绝对黏度为1.5~1.8mPa·s的悬浮疏松型树脂。
(2)稳定剂稳定剂的加入可防止聚氯乙烯树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而使性能变坏。
聚氯乙烯配方中所用的稳定剂按化学组成分为四类: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和环氧脂类。
(3)润滑剂润滑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黏附金属等材料,延迟聚氯乙烯的凝胶作用和降低熔体黏度。
润滑剂可按其作用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大类。
(4)填充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添加填充剂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和改进制品某些性能,常用的填充剂有碳酸钙、玻璃珠、玻璃纤维等。
(5)改性剂为改善聚氯乙烯树脂作为硬质塑料应用所存在加工性、热稳定性、耐热性和冲击性差的缺点,常常按要求加入抗冲改性剂,主要有以下几类:a冲击性能改性剂用以改进聚氯乙烯的抗冲击性及其低温脆性等,常用的有氯化聚乙烯(C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等。
PVC

PVC改性及性能测试刘志敏(烟台大学需按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号201055507230)摘要:单纯的PVC是一种较刚硬的原料,它的熔体粘度大、流动性差,虽具有一般非晶态线性高聚物的热力学状态,但熔融范围窄,对热不稳定,在成型温度下会发生严重的降解,放出氯化氢气体,变色和粘附设备。
所以为了使其易于加工,对PVC进行改性配方设计,通过加入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硬脂酸铅、硬脂酸钙、硬脂酸钡)降低PVC在加工温度下的降解速度,加入润滑剂(石蜡、硬脂酸)防止粘附设备,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降低PVC的硬度,使其易于加工,适当的加入填充剂碳酸钙,PVC的加工性和成形性都由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PVC、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填充剂Abstract: a simple raw material is a kind of relatively rigid PVC, its melt viscosity, liquidity is poor, it is generally amorphous thermodynamic state of linear polymer, but narrow melting range, on the thermal instability, serious degradation happens under the molding temperature, release hydrogen chloride gas, discoloration and adhesion equipment. So, in order to make it easy to processing, the PVC modified formula design, by adding stabilizer (three base lead sulfate, dibasic lead phosphate, lead stearate, calcium stearate, barium stearate) reduce the speed of the degradation of PVC in th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add lubricant equipment (paraffin wax, stearic acid) to prevent adhesion to join plasticizer (phthalic acid, dibutyl phthalate dioctyl) reduce the hardness of PVC, makes it easy to machining, appropriate adding filler calcium carbonate, the process ability of PVC and formability are obviously improved.Keywords: PVC, stabilizers, lubricants, plasticizer, filler前言PVC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聚氯乙烯塑料配方及加工条件实验

1 配方设计
为了提高聚氯乙烯塑料的成型性能、材料的稳定性,获得良好 的制品性能并降低成本,必须在聚氯乙烯树脂中配以各种助剂: 稳定剂 稳定剂的加入可防止树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 聚氯乙烯配方中,稳定剂通常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四类:铅盐类、 金属皂类、有机锡类和环氧油类。 增塑剂 可增加树脂的可塑性、流动性,使制品具有柔软性。 对于硬质聚氯乙烯制品,一般不加或少加(5%以下),以避免 影响其性能;而软质制品中添加量一般为40-70份。 填充剂 在聚氯乙烯塑料中添加填充剂,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 改进制品的一些性能。常用填充剂有碳酸钙等。 润滑剂 润滑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粘附金属,延迟聚氯乙烯的 凝胶作用,降低熔体粘度,润滑剂可按其作用分为外润滑剂和 内润滑剂。 其它 如:抗冲改性剂、阻燃剂、发泡剂、加工改性剂、着色 剂等。
高分子专业实验
聚氯乙烯塑料配方及加工条件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硬聚氯乙烯的混合与塑炼方法; 2.了解聚氯乙烯(PVC)塑料的配方过程,熟悉配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3.学会使用双辊塑炼机及打“三角包”,了解设备的基本 结构; 4.了解加工条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
聚氯乙烯的混合与塑炼是制备PVC半成品的常用方法。将PVC树脂 与各种助剂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配合后,经过混合塑化,便可得到 一定厚度的的薄片,可用于板材、片材、薄膜等产品的生产,或 用于科学研究。实验中,也可通过测定性能和研究混炼条件对产 品性能的影响。
2 混合
混合过程是使多相不均态的各组分转变为多相均态 的混合过程,常用的混合设备有Z型捏合机和高速混 合机。混合过程中粒子相互扩散和摩擦,导致物料 温度升高,水分逃逸,增塑剂被吸收,物料与组剂 分散均匀。
3.塑炼
PVC配方设计方法

PVC配方设计方法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汽车和医疗等行业。
PVC的性能取决于其配方,正确的配方设计可以确保PVC材料具有所需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等特性。
以下是PVC配方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其考虑因素。
1.基础材料选择:PVC的基础材料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树脂。
一般而言,硬质PVC用于制造管道和管件,软质PVC用于制造绝缘材料和地板等。
在选择基础材料时,考虑产品的目标性能和成本效益。
2.添加剂选择:添加剂对PVC的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和着色剂等。
增塑剂可改善PVC的柔韧性和流动性,稳定剂可提高PVC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填充剂和着色剂可以改变PVC的密度和外观属性。
3.添加剂含量:添加剂的含量对PVC性能起到重要影响。
增塑剂和稳定剂的含量应根据所需的柔韧性和耐热性进行调整。
填充剂可以提高PVC 的强度和硬度,但过多的填充剂可能会降低PVC的流动性。
4.配方优化:通过试验和分析,对PVC配方进行优化是确保最佳性能的关键。
可以通过调整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树脂的聚合度和分子量分布等参数来实现优化。
此外,还可以利用共混改性和复合材料技术来改善PVC的性能。
5.工艺条件:配方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实际的生产工艺条件,包括混炼温度、压力和时间等。
不同的工艺条件可能会对PVC的分子排列和结晶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
6.质量控制:一旦确定了最佳配方,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来确保每批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原料采购的合格评估、配方的准确配料以及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等。
PVC电缆料配方设计

PVC电缆料配方设计及实例电缆料在PVC配方中属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品种,特别是电绝缘性、耐低温性和耐老化性等都有一定要求。
配方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特殊的要求。
PVC电缆料是由聚氯乙烯树脂、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抗氧剂、着色剂等组成。
PVC电缆料的耐电压和绝缘电阻比较高,但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大。
因此,一般主要用作低压(≤1KV)和中高压(6~10KV)电缆的绝缘层。
PVC塑料由于具有难燃、耐油、耐电晕、耐化学腐蚀和良好的耐水性能,因此还广泛用作电线电缆的护层材料。
利用添加特种性能助剂或改性剂,可以分别制造出耐热型(105℃)、耐寒型、耐油型、难燃型、特软型和无毒型的PVC电缆料,以满足特殊电线电缆产品的需要。
PVC电缆料可分为护层级和绝缘级两种。
护层级要求耐热性好,而绝缘级则要求绝缘性好。
各组分选择的要点如下:1、PVC树脂2、增塑剂3、稳定剂盐基性铅盐作主稳定剂4、润滑剂5、填充剂参考配方:(重量份)PVC绝缘级电缆料(1)PVC 100 二碱式亚磷酸 2DOP 20 硬脂酸铅 0.8氯化石蜡 18 硬脂酸钙 0.4M-50 18 碳酸钙 4三碱式硫酸铅 3 煅烧陶土 6(2)低成本PVC 100 DOP 38环氧大豆油 3 氯化石蜡 12三盐基性硫酸铅 5 二盐基性硬脂酸铅 2陶土 10 碳酸钙 10(3)PVC 100 碱式碳酸铅 6DOP 34 硬脂酸钙 142%氯化石蜡 17 双酚A 0.25电气级陶土 10相关性能:硬度(邵氏)91;拉伸强度20MPa;伸长率430%;拉伸强度保持率105%;伸长保持率92%;电线耐温60℃。
(4)DOP 27.5 硬脂酸钙 152%氯化石蜡 27.5 双酚A 0.25电气级陶土 10相关性能:硬度(邵氏)89;拉伸强度20MPa;伸长率420%;拉伸强度保持率104%;伸长保持率100%;电线耐温60℃。
(5)PVC 100 三碱式硫酸铅 6DIDP 55 硬脂酸钙 1电气级陶土 10 双酚A 0.25相关性能:硬度(邵氏)83;拉伸强度17.2MPa;伸长率390%;拉伸强度保持率104%;伸长保持率117%;电线耐温90℃。
实验一 聚氯乙烯的配方设计和混炼

实验一聚氯乙烯的配方设计和混炼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聚氯乙烯配方设计的原则和要求2.认识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3.正确掌握双辊开炼机的操作,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二.实验原理压制法生产聚氯乙烯硬板,是将聚氯乙烯树脂与各种助剂经过混合、混炼、压成薄片、在压片机中经加热、加压,并在压力下冷却成型而制得的,用压制生产的硬板光洁度较好,表面平整,厚度和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制备,是生产大型聚氯乙烯板材的一种常用方法。
聚氯乙烯硬板的制作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配方的设计配方的设计是树脂成型过程的重要步骤,对于聚氯乙烯树脂尤其重要,为了提高聚氯乙烯的成型性能,材料的稳定性和获得良好的制品性能并降低成本,必须在聚氯乙烯树脂中配以各种助剂。
硬聚氯乙烯塑料配方通常包含以下组分。
(1)树脂树脂的性能应能满足各种加工成型和最终制品的性能要求,用于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树脂通常为绝对黏度1.5-1.8Pa·s的悬浮疏松型树脂。
(2)稳定剂稳定剂的加入可防止聚氯乙烯树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而使性能变坏,聚氯乙烯配方中所用稳定剂通常按化学组分分成四类: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和环氧脂类。
(3)润滑剂润滑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粘附金属,延迟聚氯乙烯的凝胶作用和降低熔体黏度,润滑剂可按其作用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大类。
(4)填充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添加填充剂,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和改进制品某些性能的目的,常用的填充剂有碳酸钙等。
(5)改性剂为改善聚氯乙烯树脂作为硬质塑料应用所存在加工性、热稳定性、耐热性和冲击性差的缺点,常常按要求加入各种改性剂,改性剂主要有以下几类:a、冲击性能改性剂用以改进聚氯乙烯的抗冲击性及低温脆性等,常用的有氯化聚乙烯(C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丙烯酸脂类共聚物(AC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及甲基丙烯酸甲脂-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等。
b、加工改性剂其作用只改进材料的加工性能而不会明显降低和损害其他物理性能的物质,常用的加工改性剂如丙烯酸脂类、 -甲基苯乙烯低聚物及丙烯酸和苯乙烯共聚物等。
聚氯乙烯的配方设计及应用

聚氯乙烯的配方设计及应用聚氯乙烯(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可以通过不同的配方设计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产品。
下面将从配方设计和应用两个方面来介绍聚氯乙烯的相关知识。
首先,聚氯乙烯的配方设计是基于聚合物的成分和性能要求进行的。
通常,聚氯乙烯的配方包括树脂、增塑剂、稳定剂、助剂等几个主要组分。
树脂是聚氯乙烯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乙烯和氯气的共聚反应制备得到。
增塑剂是为了提高PVC 的柔韧性和可延展性,通常使用比PVC更有弹性和可塑性的高分子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类(比如DOP、DINP等)。
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PVC在高温或紫外线照射下的性能稳定性,常用的稳定剂有铅盐和锡盐等。
助剂则包括填充剂、增溶剂、着色剂等,用于改善PVC的加工性能和综合性能。
聚氯乙烯树脂是制备PVC制品的基础原料,其结构和分子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高分子量的聚氯乙烯树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硬度,但较低的柔韧性。
而低分子量的聚氯乙烯树脂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柔韧性,但强度和硬度较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聚氯乙烯树脂,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方调整。
聚氯乙烯制品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电线电缆、包装材料、衬垫、管道等领域。
例如,聚氯乙烯地板具有优异的耐磨、防滑和防水性能,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场所的地面装饰。
聚氯乙烯电线电缆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力传输和通信领域。
在包装材料方面,聚氯乙烯塑料袋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韧性,用于食品和日用品的包装。
此外,由于聚氯乙烯具有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还可以用于制造化学品容器、水管、污水处理设备等。
除了以上应用,聚氯乙烯还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助剂制备出一系列特殊性能的制品。
例如,通过添加阻燃剂可以制备出防火性能较好的聚氯乙烯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建筑等领域。
另外,通过添加填充剂,可以提高聚氯乙烯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常用的填充剂有纤维素、碳酸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氯乙烯配方设计及热性能测试姓名(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号)摘要:聚氯乙烯(PVC)是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熔融温度较高,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对热不稳定,因此在成型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改善其成型工艺性能。
本实验研究不同助剂及用量对纯PVC性能的影响,通过模压成型制成PVC板材,制备成不同的样条,并测定其维卡软化温度。
关键词:PVC树脂;改性配方;维卡软化温度;热性能前言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是氯乙烯的均聚物。
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
PVC大分子链中还含有强极性的氯原子,导致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从而提高了PVC 的力学、刚性和硬度,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并且在一定程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增塑剂含量的增大而下降。
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聚氯乙烯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密度为1.35~1.45g/m3,常有悬浮疏松型和悬浮紧密型。
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通常增塑剂的含量在0~5%(以PVC树脂为100%计)为硬质,在6~25%为半硬质,25%以上为软质。
软制品柔而韧,手感黏,硬质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曲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与此同时,聚氯乙烯制品的软硬程度也与其他助剂的种类和数量息息相关。
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另外,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加工途径,我们也需要对树脂的型号做出选择。
不同型号的PVC树脂和各种助剂的配搭组合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PVC配方设计了,严格说来是PVC改性配方,而PVC只有经过改性才能使用。
这一类常被归类为高分子改性材料。
高分子材料改性主要围绕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单组分材料向多组分材料复合材料转变(合金、共混、复合)、赋予材料功能化、优化性能与价格等方面的研究。
改性方法主要是化学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以及纳米复合改性。
改性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添加物赋予材料功能或者提高某些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聚氯乙烯添加不同分数的增塑剂和不用量的填料研究其制品的软硬程度。
1、实验研究1.1PVC配方设计的原则设计配方的原则是根据使用要求,根据我国已经制定了各类标准进行成分设计。
(1)PVC树脂为了获得迅速与均匀的塑化,应该采用悬浮法疏松型树脂,为了保证材的质量,减少次品率,树脂的来源要稳定。
(2)稳定剂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热稳定剂为:三碱式硫酸铅与二碱式铅盐,金属皂类并用、复合铅盐稳定剂、稀土复合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3)填料1)加工改性剂:普通管材可以少用或不用;波纹管和薄壁管多用.2)冲击改性剂:比型材用量少,两方面原因:1.性能,耐低温,拉伸强度2.成本3)其他助剂:颜色:钛白用量,型材作为耐老化剂来使用,必须用.硬PVC管的配方中主要是色素,主要是钛白粉或炭黑,可依管材外观要求选用。
(4)外润滑剂与稳定剂的匹配设计1)根据稳定剂选择与之匹配的外润滑剂铅盐稳定剂与PVC树脂相容性差,仅附在PVC粒子表面,阻碍了PVC粒子间的融合,通常采用硬脂酸铅-硬脂酸钙外润滑剂与之匹配。
2)外润滑剂的用量当使用抗冲击增韧改性剂时,由于熔体粘度大,粘附到金属表面的可能性就大,往往需要增加外润滑剂的用量;用同一种设备挤出的薄壁管比同一规格的厚壁管所需的外润滑剂要多。
当加工温度高时,熔体粘附金属表面的倾向大,所加入的外润滑剂就多。
2、实验原料及设备2.2.1实验原料PVC树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硫酸铅、硬脂酸铅、硬脂酸钡、硬脂酸钙;硬脂酸;碳酸钙;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
2.2.2实验设备S(X)K-160双辊开炼机,GRH-10D型高速加热混合机,KLP-D/Q400×400×2E平板硫化机,WZY-240万能制样机,XWB-300F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2.3配方设计根据软硬两种材料的不同需求,设计配方如下表:表1硬质PVC配方(质量份数)PVC硬脂酸三盐二盐PbSt BaSt偶联剂CaCO3 11000.421110.510 21000.421110.520 31000.421110.530表2软质PVC配方(质量份数)PVC DOP+DBP(2:1)硬脂酸三盐二盐PbSt BaSt偶联剂CaCO3 1100100.421110.520 2100200.421110.520 3100300.421110.5202.4工艺过程(1)配料:按照实验配方设计,称量树脂及各种助剂,配料总量在300g左右;(2)混合:将高速混合机清扫干净后关闭釜盖和出料阀,在出口接上接料用塑料袋,开机空转,调节转速至1500r/min,将称量好的PVC树脂及辅料依次倒入混合器中,盖上釜盖,按启动按钮,混合约2min后出料,清理高速混合机;(3)塑炼:将双辊开炼机开机空转,检查紧急刹车及其他装置无异,打开升温系统加热前后两辊,用弓形表面温度计测量辊筒温度并使其稳定在设定温度,将辊距调至0.5~1mm 范围内,将混合料投入两辊缝隙中使其包辊,经5min翻炼后将辊距调至1mm下片;(4)压制:将塑炼好的PVC薄片按模框大小剪成片材,放在100~200℃的烘箱内预热10min,将250kN平板硫化机加热,控制上下板温度,调节工作压力,模具在压制温度下预热10min,将预热好的片材每4~5片叠放至4mm厚的模具内,置入主平板中央,在压机上预热10min后开动压机加压,使压力表指针指示到所需工作压力,经2~7次卸压放气后在工作压力下设定压制时间,然后迅速去掉平板间的压力,将模具取出放在450kN的压机上,在油压为10MPa下冷压,后卸掉压机压力,取出模具,开模取出制品并清理模具。
2.5制备标准样条高分子加工工程实验实验试样获取途径有四个:直接从塑料制品上截取试样、直接从树脂取样、直接注射成型标准试样、间接从压制板材上切取试样。
我们采用第四种方法,运用WZY-240万能制样机,利用其结构的三大部分:削哑铃及平面部分,切割部分,铣缺口部分制出用于冲击、拉伸、氧指数、热性能等试验用标准试样2.6性能测试试样厚度为3~6mm,宽和长至少为10mm 10mm,或直径大于10mm。
1.4.3实验操作试样装好后,打开升温档;打开搅拌;选择升温速度(50℃/h);在搅拌情况下,升温5min;调节温度调节钮,使指示灯出现暗红色即可(注意不得使继电器发出声音);调节好后,正常进行实验;记下压入1mm时的温度。
将制得的试样装入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并施加载荷后,打开升温档,打开搅拌,设定升温速度,在搅拌情况下升温5min,调节温度调节按钮使指示灯出现暗红色(继电器不得发出声音),进行试验,记下压入1mm时的时间和温度。
按上述操作可测得SPVC和HPVC维卡软化点温度如下图:图一软质PVC的形变-温度曲线图二硬质PVC的形变-温度曲线注:红色-配方1绿色-配方2黄色-配方33、数据分析3.1增塑剂对软质PVC性能的影响由图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配方1添加增塑剂的含量为10份的维卡软化点温度最高,配方2添加增塑剂的含量为20份的维卡软化点温度次之,配方3添加增塑剂的含量为30份的维卡软化点温度最低。
查阅相关资料知,外增塑剂绝大多数是酯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上得极性基团可与PVC上得氯原子相互吸引,减少了PV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物理交联点。
此外,增塑剂的分子比PVC要小很多,活动较容易,增加了PVC分子链段活动的空间,从而使PVC的Tg下降,塑性增加。
因此,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所以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看出配方3的柔韧性最好,配方2的柔韧性其次,配方1的柔韧性最差,说明添加增塑剂可增加材料的柔韧性,随着添加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聚氯乙烯制品柔韧性越好。
3.2碳酸钙对硬质PVC的影响由图二我们可以看出配方1中添加CaCO3为10份维卡软化点温度最低,配方2中添加CaCO3为20份的维卡软化点温度次之,配方3中添加CaCO3为30份的维卡软化点温度最高。
根据维卡软化点温度不同我们可以得出:配方3制品的硬度最高,配方2制品的硬度次之,配方1制品的硬度最低。
填充碳酸钙会提高塑料制品的硬度和刚度,力学性能增强,而且比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也可得出此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可以得出填充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随着填充材料碳酸钙的含量增加,聚氯乙烯制品的硬度也随着增强。
4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总结出添加增塑剂可增加材料的柔韧性,随着添加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聚氯乙烯制品柔韧性越好。
填充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随着填充材料碳酸钙的含量增加,聚氯乙烯制品的硬度也随着增强。
实验不足之处:本次实验压制成型时得到的软聚氯乙烯的制品,有的部分凹陷,表面相对光滑;得到的硬聚氯乙烯的制品表面有一面凹陷较多,颜色有点发红。
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和老师讨论,影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最后一组做的硬质聚氯乙烯,每一组每次做实验都没有清理模具,对材料的性能有影响。
我希望在以后在研究时每一个配方可以多做几组,选择制品最好的进行性能测试;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增塑剂对制品柔软性的影响,研究不同的填充剂对制品硬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对PVC材料的性能也有了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地改变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材料的性能甚至可以发展复合材料来满足人们的要求。
聚氯乙烯树脂行业属于基础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聚氯乙烯树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聚氯乙烯树脂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展望今后几年,我国聚氯乙烯树脂行业仍将处于一个较为艰难的整合期,将有多种因素影响到我国未来聚氯乙烯树脂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明山.塑料改性工艺、配方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204[2]罗河胜.塑料改性与实用工艺[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4):225-230[3]薛之化.发展PVC工业的可行性研究.聚氯乙烯,2005(2):12[4]高俊刚,杨丽庭,李燕芳等.改性聚氯乙烯新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