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
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

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氨的理化性质标识中文名:氨;氨气液氨英文名:ammonia分子式: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CAS号:7664-41-7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化学类别:氨理化性质熔点℃:-77.7沸点℃:-33.5液体相对密度水=1:0.82-79℃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汽压kpa:506.62 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0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和氢;有还原作用..在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主要用途:用做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液氨是无色的液体;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蒸发热很大;在沸点时是每克1369.08焦327卡..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由气态氨液化而得..爆炸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651爆炸下限%:15.7爆炸上限%:27.4最小点火能mJ:至1000mJ也不发火氢气为0.02mJ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对人体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废弃或修复、检验后再用..设施..。
氨水特性及防护知识

氨水特性及防护知识1、氨水物化特性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液氨通常用作制冷剂,属于中毒类化合物,为易溶于水的碱性物质。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一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
(1)刺激性:因水溶液中存在着游离的氨分子;(2)挥发性:氨水易挥发出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挥发率,且浓度增大挥发量增加;(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和水;(4)弱碱性:氨水中水和氨能电离出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5)腐蚀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
氨的化学性质2、危险特性常温常压下,氨水是不燃烧、无爆炸危险的液体,但在温度较高时,从氨水中分离的氨气具有强烈的气味、有毒、有燃烧和爆炸危险。
氨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连续接触火源,且温度要在651℃以上才可燃烧。
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在15%~28%时,遇到明火会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有油脂或其他可燃性物质,则更容易着火。
氨与强酸、卤族元素(溴、碘)接触发生强烈反应,有爆炸、飞溅的危险;氨与氧化银、汞、钙、氰化汞及次氯酸钙接触,会产生爆炸物质。
氨对铜、铟、锌及合金有强烈侵蚀作用,氨区需严格杜绝上述物质。
公司脱硝系统采用质量比为20%的氨水,该物质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危险系数相对较低。
脱硝系统中,氨气分子会通过泵(离心泵、螺杆泵等)的缝隙、管道焊缝缝隙、法兰密封端面缝隙、仪表与管道连接处的缝隙等处逸出;卸氨时,氨水车的顶盖是敞开的,会逸出氨气;氨水储罐顶盖处也可能会有氨气逸出。
针对上述氨气逸出点,为防止氨气爆炸,应禁止使用火柴、打火机、电焊机等明火设施。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常温常压下,由于密封不严而逸出的氨气会往罐顶部流动,因此在罐顶部位应禁止使用火柴、打火机、电焊机等明火设施,若需使用明火,应在空罐条件下操作。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二篇)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自燃点:651.11℃熔点(℃):-77.7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氨水性质、安全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氨水性质、安全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6 页氨水性质、安全措施特别警示:有强烈刺激性氨味,有毒。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氨溶于水大部分形成一水合氨,是氨水的主要成分(氨水是混合物),易挥发逸出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能与乙醇混溶。
呈弱碱性,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与硫磺或其他强酸反应时放出热,与挥发性酸放在近处能形成烟雾。
相对密度(d25):0.90。
有毒性,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350mG/kG。
有腐蚀性,催泪性。
主要用途:分析试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
用于某些元素(如铜、镍)的检定和测定,用以沉淀出各种元素的氢氧化物、制备铵化合物、洗涤剂。
军事上作为一种碱性消毒剂,用于消毒沙林类毒剂。
常用的是10%浓度的稀氨水(密度0.960),冬季使用浓度则为20%。
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托电公司主要用于配置在线仪表药和炉内处理。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不燃。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第 2 页共 6 页氨水具有挥发性和不稳定性,具有碱通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稳定性:不稳定;禁忌物:酸类;燃烧(分解)产物:氨和水。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如不采取急救措施,可造成角膜溃疡、穿孔,并进一步引起眼内炎症,最终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2061 UN№:1170 ;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质气瓶包装。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506.62kPa(4.7℃)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英文名:ammonia
危险性类别:第2.3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气体
分子式:NH3
CAS号:7664-41-7
分子量:17.03
国标编号:23003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氨气(液氨)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 防 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氨、酸类、氨仿、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关闭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毒性
大鼠经口LD50(mg/kg): 3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390mg/m3/4h;2000ppm/4h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可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危险货物编号:23003。
理化性质:纯品,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77.7,沸点(℃):-31.5,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0,引燃温度(℃):651,爆炸上限%(V/V):15.7,爆炸下限%(V/V):27.4,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中国MAC(mg/m3):30,LD50:350 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h(大鼠吸入)。
危险性类别:第2.3 类有毒气体。
建规火灾危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氨安全技术说明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氨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技术说明书编码: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氨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氨≥99.6%7664-41-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注意事项: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
氨的理化性质
标识
中文名: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ammonia
分子式:NH3
相对分子质量:17.03
CAS号:7664-41-7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化学类别:氨
理化性质
熔点(℃):-77.7
沸点(℃):-33.5
液体相对密度(水=1):0.82(-79℃)
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汽压(kpa):506.62 (4.7℃)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和氢,有还原作用。
在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做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液氨是无色的液体,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蒸发热很大,在沸点时是每克1369.08焦(327卡)。
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
由气态氨液化而得。
爆炸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651
爆炸下限(%):15.7
爆炸上限(%):27.4
最小点火能(mJ):至1000 mJ也不发火(氢气为0.02 mJ)
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对人体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 ,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废弃或修复、检验后再用。
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