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下道法8、大自然,谢谢您_教案1

合集下载

道法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教案

道法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教案
3.引导学生结合春游、假期郊游以及前期活动进行会议畅谈,让学生细品一年四季中与大自然相处时的快乐,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慷慨赠与的美好,并以大家喜爱的小诗做小结。
4.填写留白:我听到大自然说……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丰富、博大的大自然用空气、阳光、水、土地等诸多资源养育了人类。同时感知“大自然只对勤劳的人们赋予丰厚的回报”,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用者要加倍珍惜。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但学生已经能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寻求大自然的奥秘有极其强类的愿望。本课是让学生多关心了解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大胆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去维护大自然环境的整洁,培养生态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的美好情感。领悟大自然的、 体验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修改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播放短片或展示图片资料《美丽的大自然》,看到这巍峨的高山、茂密的树林、辽阔的大海……你想说点什么吗?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由说。
2.小结: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能使人精神愉快。
5.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1)天上的白云飘得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2)地上的蚂蚁忙着搬家,可能要下雨,出门要带伞
(3)水里的蝌蚪,就像黑的的“逗点”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
(4)大雁集队南飞,就像“人”字一般,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已在眼前
6.提问:你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智慧?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的吃、穿、住都来自自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依存关系。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丰富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很多动植物,也知道大自然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但是,他们对大自然的贡献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3.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3.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贡献。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3.准备课后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贡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心中的大自然,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8 大自然,谢谢您 名师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8  大自然,谢谢您  名师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在与大自然的共在中成长,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领悟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难点:热爱大自然,学会感恩。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主题。

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二是让学生感受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的愉悦,体会与大自然共在的美好。

三是教材下面的《大自然的语言》绘画本,揭示了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2.学情分析(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地里种出的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

提问:如果让你为下面这幅图配诗,你会想到哪首诗?揭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意:同学们,粮食来之不易,们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呀。

春蚕吐出的丝,织成漂亮的丝绸。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蚕吐丝了解多少?我们住的房屋,是用泥沙、木材建成的。

我们吃的水果,是大自然中的种子、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以及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提问: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说说你的发现吧。

提问:你看,图中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

在大自然里,我们感受到很多快提问:观察图片,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展示:多媒体课件。

提问:(1)春夏秋冬,大自然变幻无穷。

身在其中,乐趣无穷。

你能说说在这四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在暴风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了雷电。

揭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板书设计]8.大自然,谢谢您大自然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感恩大自然。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8. 大自然 谢谢您(1)|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8. 大自然 谢谢您(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大自然,谢谢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定稿【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大自然,谢谢您》是本单元“我和大自然”的最后一课,总结了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存,感恩自然。

既承接了本单元《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亲近大自然的基调,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也是整个单元的总结。

同时为后续课程的环保教育做好认知与情感铺垫。

《大自然的礼物》这一栏目,教材以一个对开页的方式,从吃、穿、住等几个角度来讲大自然给人类的物质馈赠。

这里的背景展现的是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这些组成了大自然的基本要素。

这些就是大自然让我们的生命赖以生存的最好的礼物。

这一栏目的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流与对话。

它强调的是学生要与大自然进行一个全生活的体验,全生活的交流。

小主持人说:“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丰厚的回报。

”这段话中,还暗含了劳动教育的元素。

提示学生关注到人类自身的努力与付出。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参与精神,课堂上时常会问出很多个为什么。

他们有着独生子女所特有的共性特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无度,不懂珍惜,不知感恩。

我校一年级有学生135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通过课下与孩子们的交谈和调查我了解到,他们对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我们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特别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来自大自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多人只是单纯地认为我们穿的用的都是花钱买的,更没有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他们的印象中大自然就是去郊外或者旅游,对于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知之甚少,对大自然更是缺乏感恩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对观察、交流,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探讨、交流,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物质馈赠,感受人与大自然共在,形成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第8课 大自然,谢谢您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8课 大自然,谢谢您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与自然对话,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感知大自然的多重馈赠,体会因为人们的辛勤劳作才使大自然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2.道德修养: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了解与大自然交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对自然的敬畏感,体会与同伴回归自然的快乐。

3.责任意识:感受大自然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感恩自然,感恩劳动者。

体会与自然共存的美好,产生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意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大自然的礼物,了解人类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大自然。

(重点)2.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知道人类通过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懂得感恩自然。

(难点)教学过程一、接触大自然的礼物1.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大自然当中的风、花草树木和动物,它们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板书:8 大自然,)2.提问从早晨起床到进学校,你做了哪些事?用了哪些物品?预设:穿衣、洗漱、吃饭、出行、读书。

3.思考我们穿的衣服、洗脸刷牙时用的水、吃的饭、乘的车、读的书……这些物品中,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预设1:水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预设2:米饭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4.追问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乘的车、读的书和大自然有没有关系呢?二、认识大自然的礼物1.米饭的来历(1)出示:出示教材第30页第一组图(一碗白米饭的来历)。

(2)提问:谁知道白白的米饭来自哪里吗?预设1:来自锅里。

预设2:来自超市里。

预设3:来自稻田里。

(3)播放:播放视频“一粒米的来历”。

视频内容:我是大米,属于稻米家族。

每年春天,我从一粒种子孕育成秧苗,再从温暖的育苗棚里搬家到稻田里。

农民伯伯帮我施肥、浇水、拔草、除虫。

我吸收着水分、沐浴着阳光,长啊,长啊……到了秋天,我从一粒种子变成金黄的稻米,剥去外壳,我就成了白白的大米。

(4)思考:仔细观察教材第30页第一组图,一粒种子长成稻米,离不开什么?预设1:离不开阳光、水、土壤、空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8 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对大自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保护环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游戏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如小卡片,彩笔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大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大自然。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小卡片,上面写有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行为,让学生通过讨论,选出本组认为最重要的行为,并说明原因。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大自然谢谢您》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大自然谢谢您》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8 大自然谢谢您》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大自然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大自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但对于大自然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大自然为人类生活提供各种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大自然的美妙,增强学生的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思考它们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交流对大自然保护的想法。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5.实践操作:让学生制定保护大自然的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总结提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c.制作图表或PPT,展示大自然的生态循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验器材:
a.准备一些植物种子、花卉等,让学生亲自种植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自然界的生命奇迹。
b.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天气观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保护自然的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保护自然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同时,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强,喜欢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究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管理方面,有时我会因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而忽视了对课堂纪律的把控。这导致课堂氛围有时过于活跃,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大自然,谢谢您》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本节课通过介绍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天气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一下道德与法治
大自然,谢谢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2.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引导学生与自然共同成长。

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

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慷慨赠与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绘本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

【教学过程】
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源。

(一)诗歌导入,齐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畅谈对诗歌的领悟。

(二)布置任务。

让学生共同探讨图例中呈现的内容,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自由结成小组,与爸爸妈妈一起追根溯源,寻找他们的“老家”。

大手牵小手,表达感恩。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上一环节的活动成果。

二、教师点评、引导。

畅谈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自然表达感谢之情。

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

大家一起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室感受到的快乐吧。

三、齐诵小诗。

在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四、绘本共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总结单元,延伸至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