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精选8篇)_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精选8篇)_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调的传奇,是中外历 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解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这些 英勇的共
2 产党人和工农红军,早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芜 人烟的雪山草地,经验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不可思议 的艰难困苦,最终创建了奇迹。
在长征这部传奇史诗里,流传着多数动人的故事。其中让我 印象最深的是“小红鬼”,他们都是十一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少年, 来自中国各地。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晰。很多人记不清自己的 父母是谁。有些是逃出来的学徒,有些曾经做过奴婢,并且全部 都是自己做主参与红军的。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他参与了二万五 千里长征,已是四年军龄的老红军了。看到他们的事迹,我有许 多感受,被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感动了,想到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 生活在红旗下,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不愁吃不愁穿。安心的在 老师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比起长征中的“小红鬼”真是天 壤之别。他们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吃尽了人间之苦,有的红军把 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长征的路上,但是他
我读完了这本书,觉得那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相差十万八千里。 那时候红军叔叔们都是吃野菜,皮带……现在我们想吃什么都有, 而今日的华蜜的生活正是多数红军叔叔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 更应当珍惜今日这来之不易的华蜜生活。
读完这本书,是我明白了:新中国的建立是来得多么的不简
第8页 共27页
单,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好的学习环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 要英勇面对,不放弃,努力学习为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可爱的 祖国!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扬队, 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头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 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 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 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历尽千山万水,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 山、草地。1935 年 8 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难测的茫茫草地,

中小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5篇

中小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5篇

中小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5篇长征途中红军前有望不穿的高山峻岭,江河阻遏,后有数不尽的重兵强敌、机枪大炮的追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却仅靠着手中弹药不多的破枪烂炮,硬是从国民党百万大军组成的包围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打开了一条大道。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小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1)《红军长征史》是一篇军事纪实小说,其作者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

《长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是历史上罕见的远征。

它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总面积比欧洲许多国家都大。

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型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阔湿地。

而更重要的是,红军在饥饿、寒冷、死亡的威胁下,不但要与无论是武器、还是兵力都优于自己的国民党军作战,还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长征万般曲折艰险,然而红军却最终取得了胜利,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一路浴血奋战,、舍身忘死,传播着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

于是,贫苦的农民、失业的工人知道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知道了红军可以改变一切不公。

他们随手拿起扁担、锄头,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

红军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都值得我学习,因为这些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中小学红军长征史读后感(2)“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这句话是对长征最经典的概括。

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令我最感动的两个故事是《金色的鱼钩》》和《吃水不忘挖金个人》。

我反复读了很多遍。

《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将自己钓到的鱼熬了一大锅鱼汤,让同志们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享用到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而老班长只吃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有一个同志发现了想要劝阻,老班长赶紧阻止了他,并语重心长的对那个战士进行了一番教育。

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值的我们赞扬和学习。

让我再说一说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193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和他手下的同志们来到了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庄,那里干旱无比。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相关推荐读《长征的故事》有感(通用4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长征的故事》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篇1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是非常人所难忍受的,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没的干粮就啃树皮、吃草根,过雪山时,红军战士又冷又饿,加上夹金上海拔4500米,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幻莫测,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一个个变成雪人,有的同志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就永远没有站起来,前面的同志牺牲了,后面的同志继续前进,雪山终于被红军战士不折不饶的革命毅力征服了。

我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体现。

长征故事可歌可泣,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世所罕见,得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非常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困难,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困难。

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争取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篇2《长征的故事》记叙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史实,再现了70年前红军战士们经历的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它不仅讲清了长征的发展脉络,而且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情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项世界革命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物质奇缺,缺衣少食,群匪穷追不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红军选择了战略性的大转移,成功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一奇迹历来为后人赞颂。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重困难,万重险阻。

是什么支撑这些可爱的红军战士屡次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去的呢?是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他们舍我其谁,抛开生死的乐观态度。

没有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态度,想取得长征的胜利等同异想天开。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5篇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5篇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5篇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坚韧不拔和顽强不屈的品质。

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能够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迎接挑战。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坚强,更需要的是内心的坚定和顽强。

只有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中,才能够逐渐培养出这种品质。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紧密相连,只有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长征路上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用它来激励自己和他人,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变得更加强大,成为世界的领袖。

这篇文章讲述了中国战士们在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的艰辛历程。

这些战士们不仅是战士,还是有家庭、有亲人的普通人。

但他们却能够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信念就是要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这样朴素的却是他们走过长征路的动力源泉。

这种也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支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这种精神是那些侵略者所不能蔑视的,他们反而会对我们中国的战士肃然起敬。

这种精神也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预示着我们民族的XXX永远不会扫地,我们祖国永远都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巍然屹立。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战士们的英勇和无私奉献。

他们的和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研究和追求的。

我们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向这些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铭记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痛苦和苦难,不忘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长征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勇气和顽强精神。

他们在长征途中面对着各种困难和危险,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团结、友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像红军战士一样勇敢面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红军长征的读后感

红军长征的读后感

红军长征的读后感红军长征的读后感1红军长征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在我读了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之后,对红军的长征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读了一个参加万里长征的女兵谢飞的故事。

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深刻的意义。

根据她说,她们这些女同志,也要和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参加战斗;护理伤病员,宣传发动群众;还要于饥饿、寒冷、疾病作斗争。

从这里我可以感觉的出她们很坚强,而且不怕困难。

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她们吃的食物,是烘烤干了的从牲口的粪便中挑出的未消化的玉米粒。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万里长征的历程是艰难的,他们都去吃牲口未消化的东西,可想而之,他们是多么艰难。

还有就是在他们红军在过大渡河的时候,她已经感冒发烧了好多天,她头重脚轻,昏昏沉沉,全身都快散了架似的,战友都担心她过不了铁索泸定桥,但他手脚并用,坐在地上艰难地一步一步挪过铁索桥,最后以惊人的毅力赶上了队伍。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不怕艰险,就算生了病,还是坚持赶上队伍,这需要多少毅力啊!我觉得,红军的万里长征之所以能进行下来,完全是因为有那么多像谢飞那样有毅力的人,才能够完成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的这种精神!红军长征的读后感2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美好,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又是谁给予我们的呢?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是伟大的共产党,他们用血肉之躯建起了一座新的长城。

我们的中国,我们的民族,也是在这座长城上站起来的.。

多少岁月的沧桑,抹去不了战士们豪迈的话语和不屈的精神,那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也不断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经久不衰。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受到深深的撼动。

在那残酷的战斗年代,环境恶劣,物资缺乏。

作为老军需处长,他完全有机会自己先穿上温暖的棉衣。

但是,他为了战士们不受冻,他想尽各种办法,把为数不多的棉衣全部发给了战士们,而自己却宁可挨冻,最后永远地走了。

他舍身为人,时刻为他人着想,他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

生命的结束,不代表精神的结束,生前的一点一滴都会被他人铭记。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心得5篇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心得5篇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心得5篇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心得,欢迎借鉴参考。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心得一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

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

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前进。

长征途中,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了,去挖野菜,哏树皮、嚼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那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金色的鱼钩》。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位老班长为了让几个伤员不饿肚子,自己不顾疲劳、强忍饥饿来到小水塘为他们钓鱼充饥,自己却一点儿也舍不得吃,最后活活的被饥饿折磨得倒下了。

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那崇高的革命主义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为了让自己的伤员不饿肚子而牺牲了。

试想,当时如果有一把米,对,哪怕只有一把米,老班长也许不会被饥饿夺去他坚强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同学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把饼干、馒头、面包、稀饭随便乱扔,在家里挑吃捡穿……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

是的,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难道还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馒头当泥巴扔,把吃了一口的饭当脏水泼吗?同学们,多想想长征中的革命先烈吧!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一代,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啊!《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心得二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后,就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想起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千千万万个艰难困苦,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感悟

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感悟

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感悟在读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后,我深深地感悟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书从红军东征失败、崩溃,到西征、北上和长征,生动地描述了红军同敌人的斗争历程。

在深入探究历史的背景和细节的同时,我深深地被红军所具备的信念、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下文即是我对《红军长征的故事》的心得感悟。

一、信仰的力量《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因素之一就是红军的信仰。

在极度残酷的环境下,红军的信仰不断增强,也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这种信仰甚至可以说是红军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面对纷乱的战局和严酷的条件,红军面对着无数的困难和折磨。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们保持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共产主义;而这个信念的鼓舞着他们前进。

毛主席曾经提出过:“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无论牺牲财产、荣誉、生命不可缺少,决不动摇。

” 红军就是一心跟随着这个信念去战斗的人,无论他们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会选择坚定地追随着这种信仰,这正是红军最鲜明的精神所在。

二、勇气和毅力《红军长征的故事》中也让我感悟到红军的勇气和毅力,这是红军在漫长征程中展现出来的核心素质。

红军曾经在国民党的重兵包围之下进入了川西一个草地。

然而在这个时候,红军却坚定地站在了川藏坝地震的震源处,进行了四天守望,虽然红军一度被困,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信念,是他们成功保护了四川省全线……除了川西草地,红军在乱山峻岭的地形中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勇气和毅力。

将残余部队经过缜密的计划运动到了安全的地方。

红军在这段历史中的毅力和勇气是不可逆转的,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困境是那么巨大。

他们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也让我深深地感到尊重和佩服。

三、不屈不挠《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最具有震撼力的精神品质之一就是红军的不屈不挠。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绝不放弃争取自己的权利。

早期,红军团長王会椿在与国民党的激烈战斗中负伤,凭借着纵横驰骋的马,最终逃生。

在一段长达20天的远离战斗时,他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坚持了20天然而只吃几个小能量的黄豆……而比王会椿更为惊人的是郑克明少年战士。

精选红军长征记读后感范文5篇

精选红军长征记读后感范文5篇

红军长征记读后感1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乃至党的革命事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

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实现革命火种的转危为安,由此中国革命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忆往昔,看今朝。

中国早已不是八十三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支离破碎的中国,中国军队也早已不是八十三年前的小米加步枪被人戏称为山沟沟里的队伍。

现在的中国国富兵强,中国军队进入到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彰显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长征精神”依然代代相传,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站在新起点逐梦奔跑的人们。

作为一名新时代逐梦奔跑的人,如今我同样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以一名新排长的身份,来到新的环境,进入新的单位,去适应新的生活,并将开始新的征程。

知兵带兵就是走进兵的世界,上岗下连则是融入一线官兵。

同样是从新起点出发,然而幸运的是我的身后没有穷追不舍的敌人,头顶没有狂轰乱炸的飞机,口中没有迷人心智的毒野菜。

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赶上改革强军的好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些,更没有理由辜负韶华,消磨大好青春。

新的起点,正当立志。

当下我们从院校走向部队,从学员走向岗位,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梦想干出一番事业。

眼下正是应当立志之时,有志者往往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因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在部队这样的特殊环境里,更是需要信念坚定,不移其志,如此才能行稳致远,路才能越走越宽,志才能越磨越坚。

扎根土壤,笃行践志。

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也是两万五千里的坎途。

三十万壮士出征最后不过三万人幸存,十之有九都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亦或是被吞噬于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

我们的红军吃过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罪,但长征也因此成为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鼓舞人民军队一往无前。

如果说长征是红军完成蜕变的孵化器,那么基层部队将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摇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金湖县金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主昱
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

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着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

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本文来自.而进。

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

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

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

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就会获取胜利!
指导老师:李冉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