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一、名词解释1、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

是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发挥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作用,进而保障国家政权巩固的物质条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包括三个部分,即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含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和外交支出(含对外援助支出)。

3、国防支出——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具体来说,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其他支出。

其中,除民兵建设费外,其他各项支出均属中央预算专用科目。

国防支出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

我国国防支出的各项经费,均由中央军委负责管理。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

二、简述题1、如何理解行政管理和国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行政管理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的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

国防是指国家制止和抵御外来威胁、攻击、侵害、维护自身利益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所预先采取的各种防护手段和措施。

行政管理和国防都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

每一个社会公众都能得到行政管理和国防提供的服务,且不会因为社会成员的增加而改变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的数量及成本,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

社会公众只要居住于一国之境内,则难以排斥其享受国家提供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国家产生以来,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始终同国家的存在和国家政权的巩固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财政原则(财政学)

第四章 财政原则(财政学)

(二)财政的行政效率原则 1.概念:财政作为分配活动,在收入筹集和支出安 排过程中要保持高效率 2.内容: P85 (1)财政收入的行政效率(征收成本) 2 (2)财政支出的行政效率
三、财政效率原则的实现 (一)财政经济效率原则的实现 1.在市场有效作用的领域保持财政分配的中性 (1)保持税收分配的中性 (2)保持财政支出分配的中性 2. 2.在市场失效的领域要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弥 补市场失效
思考题: 思考题:p90 第一题了解,掌握2、3、4题 1.简述西方财政原则发展演变的脉络。 2.简述财政公平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3.简述财政效率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4.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统一?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
一、公平与效率的差异P86-87 二、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 (一)统一性 1.公平为效率的实现创造条件 (1)公平可创造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 (2)公平可扩大消费倾向,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广义的公平本身是效率原则在分配环节的体现
2.效率为公平的实现创造条件 (1)效率的提高为公平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 (2)效率水平决定公平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方式 (二)对立性 1.过于强调效率原则会拉大收入差距 2. 2.过于强调公平原则会抑制效率
第二节 公平原则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 (一)公平原则的概念(见教材79页) (二)为什么要贯彻公平原则 二、公平原则的内容 (一)横向公平: 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体现在收入 和支出两个方面 (二)纵向公平: 即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也体现在收 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三、公平标准的确定 (一)受益准则 1.概念:根据纳税人从理性及其局限 (1)合理性 (2)局限性 3.受益原则对少数税种的课征是适用的
第四章 财政原则 第一节 财政原则概述

财政学第四章第2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第四章第2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

联邦制国家和单一制国家政府间职责比较
联邦制国家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都是由宪法 分别授予的。各级政府有充分的 自治权。 2.倾向于财政分权化制度 单一制国家 1.地方政府的事权由中央政府以 法律授予的。地方政府虽然有自 治权,但中央政府仍然有监督权。 2.倾向于财政集权化制度
特 性
优 点
1.事权划分,防止中央政府集权 专制。 2.各级政府能够因条件不同而加 以调节其财政政策,达成公平。
缺 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政府间的财权划分
税收收入的划分原则、方式与做法 在国家(政府)的各种权力中,课税权是政府最重
要的权力之一。由公共产品层次性特点所决定,公 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依赖于各层级政府的共同努力。 因此,按照各级政府职责范围的大小合理划分课税 权,以形成有效率的政府间税收安排,对各级政府 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3. 财政分权的优点与缺陷 便于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当地居民的偏好提供公共品 和服务;有利于促使地方政府对各地居民负责,促 进政府间竞争;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公共品提供中的 创新更具灵活性 有时会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 原因包括:辖区间效益或成本外溢, 规模经济, 低效的税制。
(三)政府间的职责划分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
主要内容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内涵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现状与问题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革与完善 省以下财政体制问题
一 、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内涵
1.财政管理体制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广义上的财政;狭义的财政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收支管理权责在上下 级政府间分配的财政关系的制度。包括:确定预算 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 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核心是 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 系问题。

财政学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财政学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 财政支出扶持文化产业的形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 (1)各级政府直接出资兴办文化产业 • (2)发挥财政支出引导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 针对具有一定营收能力的文化产业普遍实施的策略
(四)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原因 1.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性 2.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有限性 3.医疗卫生领域的效益外溢性 4.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广播电影电视 事业费
包括广播电台经费、电视台经费、县广播站经费等
(二)教科文卫支出的分类
• 2.按支出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支出:事业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 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公用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为完 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4.5
319 515.5
62 592.7
14 096.4
22.5
349 081.4
76 299.9
14 159.2
18.6
413 030.3
89 874.2
15 124.1
16.8
489 300.6
109 247.8
17 601.6
16.1
540 367.4
125 953.0
20 145.9
16.0
(二)进一步整合机构,简政放权
第一,应大力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机构、法 规和审批环节,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最大限度 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应合并、调整原有的职能交叉或工作性质相近的 党政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各类资源交易 平台,下大力气破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等历 史性难题,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财政学第四章第1节 国家预算

财政学第四章第1节  国家预算

例提留,年初不规定具体用途,等到需要紧 急用款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方可动用。
5.对预算执行的检查、监督与分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 算、决算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 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 行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事项组织调查。



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后的 30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中央各部门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 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 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进行初步审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会议进行审查时,财政部要派有关负责人到 会,对预算草案作出解释。
(三)政府预算的执行
1.政府预算的执行的重要地位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 收入入库、支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按照法律和 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
4.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平衡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 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科目经费流用: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不同 科目间需要调整使用的,必须按财政部的规定报经 批准。
预备费:各级政府按照预算支总额的一定比
各级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二次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 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 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 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 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财政学笔记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财政学笔记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产成本正如所有其他的经济物品⼀样,纯公共物品的增加要以追加的资源投⼊为条件,⽣产任何⼀个追加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永远是正的关于公共产品概念的深⼊阐释第⼀,即使每个⼈消费该产品的数量⼀样,并⾮所有⼈对该消费的评价都相同举例:国防。

有的⼈担⼼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其他⼈⾼按照受益范围分(后三者的划分并⾮绝对的)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品(global or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多国公⺠能同时享⽤的公共品,其受益范围外溢到其他国家,⽐如⼤⽓层的保护全国性公共品(national public goods)指⼀国公⺠都能毫⽆额外成本地享⽤的公共品。

如国防、法律制度等局部均衡分析孤⽴地分析单个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均衡关系⼀般均衡分析考虑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庇古模型的结论⼀个⼈对公共品提供⽔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鲍温模型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鲍温(H.Bowen)在论⽂“经济资源配置中投票解释公共产品的市场均衡假定:市场中只有公共品,A、B两个消费者A、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A 、DB ,市场供给曲线为SS。

公共品的消费不可分割,每个⼈所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等,且与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数量相等,故QA=QB=Q。

A、B要为享⽤公共品⽽分别⽀付的不同价格,价格之和等于公共品的市场价格,即 PA+PB=P鲍温模型的结论关于私⼈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有效提供私⼈产品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相⼀致,并且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关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收益之和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私⼈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主要差别私⼈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林达尔均衡模型基本特征早于萨缪尔森模型。

不同于庇古模型和鲍温模型,因为它考虑了政治因素,试图找出⺠主社会中公共产品产出的合理⽔平,以及在不同的⼈之间如何分摊公共产初始税收份额结构(h1,1- h1)A偏好的公共品的提供量为G1, B偏好的公共品的提供量为G2意⻅不统⼀政府降低A的税收份额,提⾼B的税收份额……直到某个税收结构使额恰好能够提供双⽅都同意的公共品的供给量为⽌,此时AA与优公共品供给量G*,对应税收份额结构为(h*,1- h*)E点即为林达尔均衡点。

财政学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财政学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第四章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本章概要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有着特殊的最优化供给条件、模型和实现机制,它涉及到公共支出的最佳规模及其决定、公共支出的筹资即公共收入的决定等问题。

本章在明确公共品、私人产品及混合公共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品的需求及均衡问题,并讨论了提供公共品的实现机制问题。

学习目标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您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公共品、混合公共品的定义、内涵◆公共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纯公共品与混合公共品的均衡分析◆公共品的提供机制4.1 公共品的定义与特征一、公共品“公共品”一词,英文为“public goods”,中文译名甚多,诸如“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公用品”、“公共财货”、“公共商品”等。

而现有英文文献中,与“public goods”含义近似的词汇还有“social goods”、“collective goods”等。

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

我们先来看苹果和路灯的区别。

苹果和路灯当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放到一起讨论?一个苹果,如果你把它吃了,别人就无法享用。

夜里,路灯照亮了你走的路,但丝毫不妨碍其他过路人的照明。

苹果是私人产品,而路灯是公共品。

公共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现代经济学所广泛接受的公共品定义是萨缪尔森提出的1。

萨缪尔森指出,纯粹的公共品是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公共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1Samuelson, P. A. (1945a, November),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 pp. 387-389; Samuelson, P. A. (1945, November), “Diagrammatic of a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7 , pp.350-356.这就引出了公共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两大特征。

财政学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

财政学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
根据私人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 需求曲线横向相加而来的,私人品的均 衡点就是图4-1(a)中的E点,它是MCx 与Dx的交点,在这一点社会的边际收益 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即MBx=MCx。
在这个均衡点确定的均衡产量为X0, 均衡价格为P*x,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个 人彼得和保罗都是这一价格的接受者, 他们能够决策的只是个人消费的数量。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只有彼得和保罗两 个消费者,他们都是私人品X的市场价格的 接受者。所以,在求社会需求曲线时就必 须在既定的价格下进行,即将两个人的个 人需求曲线进行横向加总其消费量就可以 得到社会需求曲线。
如图4-1(a)所示。我们假定D彼得x和D 保罗x都是直线,折线ABE是通过横向加总D彼得x 和D保罗x的消费量后得到的,是私人品X的社会 需求曲线DX,个人在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P*x下 按各自的需求曲线消费相应的私人品的数量X彼 得和X保罗,X0就是在既定市场均衡价格P*x下彼 得和保罗消费量的总和。可见,私人品的社会需 求曲线是在既定的价格下,将每个人的消费数量 横向加总得到的。
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
第一节 公共品的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纯粹公共品提供的“萨缪尔逊条件” 第三节 公共品私人提供的纳什均衡 第四节 公共品公共提供的林达尔均衡
第一节 公共品的特征与分类
一、公共品的特征
公共品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品具有两大特征,即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
(2)任何人即使不想消费它有时也 做不到。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们不需要国 防、警察的保护,但却无法拒绝对它的 消费。在中国有中国的国防、警察保护 你,到了英国有英国的国防和警察保护 你,任何人都不能不消费它。
(3)大家都只能消费相同的数量。 公共品生产出后,在它的生命周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社会保险项目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和社会 福利项目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①统筹层次不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 度低 ②覆盖面窄,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别 ③国家和集体包揽过多,负担过重,个 人自我保险意识淡薄 ④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困难、监管不力
(三)面临新的挑战 总目标:建立起功能健全、社会化程度 高、有充分资金保证的社会保险体系。 面临的挑战: 1、养老保险 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 部分基金式 补充 以房养老 资料8.ppt
2、开征社会保险税 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资料9 (四)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 责和投入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的“百慕大” 政府包揽过多;机构和人员膨胀;行政管理 费的使用效率低。 资料4.ppt • 国防支出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既属非生产性支出,又具有生产性 • 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 高层次教育是具有外部正效应的准公共物品,以 政府提供为主。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结构和效率
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及政府投入规模偏低。 卫生费用投入结构不合理
(三)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 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 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定员定额管理----通过制定文科卫等单位 的人员编制和财务收支限额来安排和控制 文科卫支出的管理制度。 (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第三节
社会保险支出
• 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和重要社会意义 (一) 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是与社会保险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社会要正常运行,除了必须保证有一个持 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使得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外, 还须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险支出是国家或社会向丧失劳动能力、 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 难的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国 家政治需要、社会需求和经济负担能力综 合的产物。社会保险支出的实施对于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保证社会 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矫正市场分配不公; 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 克服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
•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 的对照 (一)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与就业联系在一起 (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共同特点: 1、保险项目名目繁多; 2、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3、社会保险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是全社会化的; 5、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 模式
现代社会保险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庞大体系。就我国 情况看,社会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组成。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险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社会保险 作为一种经济保险形式,具有广泛性、强制性、福利 性和互济性的特征。 社会保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险事业 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社会发展 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险必须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相适 应 。
(三)国际比较
从规模看,我国科研财政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 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有差距。 从结构看,尚未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 系。
• 医疗卫生支出 (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理由: 外部效应;公平分配;市场缺陷。 范围: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 本章主要内容: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 购买性支出 与投资性支出的最大区别是其不形成 任何资产, 但在必要的限度内是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所 必需的。 实现国家职能的基本支出:非生产性支出;维持 了正常秩序;促进消费。 • 行政管理支出 (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绝对额增长趋势,相对额下降趋势。
复习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经常性支出 定员定额管理 社会保险制度 二、基本理论 ⒈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偏高的 原因,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 措施。 ⒉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思考 介入的范围。
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办学、学费和杂费等多种形式。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忽视初级教育, 尤其是农村初级教育。 教育经费偏低,结构失调导致我国教育支出 效益偏低。
• 科学技术支出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
科政科技投入
基础科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应用性研究主要 通过市场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