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0能力智力共22页文档
普通心理学 智力章节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智力一、名词解释1、智力:智分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一种综合能力。
2、能力: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3、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依据约定的心理学理论,采用某种方法将人的特定行为反应数量化,并据此推论与这些行为相应的心理水平的过程。
4、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5、效度:指一个测验预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二、简答1、请辨析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是指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晶态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液态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晶态智力依赖于液态智力。
2、遗传与环境是怎么影响智力的形成和发展的?①智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②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感官、四肢及运动器官、大脑形态和结构等);③遗传素质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智力发展的现实性。
3、请简述一下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认为智力包括成分、经验和情境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点所形成的创造能力;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发现,智商高的人在婚姻关系、子女养育、职场适应等方面并不一定成功。
请根据萨罗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观点加以分析与阐述。
答案要点:(1)萨罗维和梅耶认为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情感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能力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三、能力的种类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
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定义上看,能力和活动有密切联系着的。
1)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中表现 出来,而且在活动中得到发展。2)从事某种活 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五、阜南的智力层次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于1960年提出了层次结
构模型。他认为能力结构是有层次的。普遍因素
是他的模型的最高层次;第二层次为两大因素群:
言语和教育因素以及机械和操作因素;第三因素
为几个因素群:第四因素群:各种特殊因素群。
六、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从信息论加工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
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理论下三个亚理论:
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叫才能。
才能的 高度发展叫做天才。
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二、桑代克的三因素论 三、斯顿的群因素论 四、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五、阜南的智力层次理论 六、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七、PASS模型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 认为人类的智力由普遍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 分组成。完成可一种作业都是依靠这两种因素。 个体之间智力的高低决定于G。
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七、PASS模型
所谓PASS模型,是指个体智力活动
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认知功能系统组成,这三
个系统是注意——唤醒系统、编码系统和计
划系统。
第三节 能力的类型差异
类型差异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心理学第十章__能力ppt课件

精选课件
9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智力是 一种综合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 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象能力); 创造能力。
智力是个体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综合, 其中抽象思维占据核心地位。
精选课件
10
二、智力结构理论
1、独立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 1911)提出,人的能力是有许多独立的成分 或因素组成。如抽象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 力等。
小因素群 语 言 量 数
机空 用 息械 息间 作手
信信 操
特殊因素
智力的层次论
流体智力,主要是先天的,能适应不同 的材料并与先前经验无关的一般智力形 式。
晶体智力,大部分属于从学校中学到的 那种能力。一般表现为词汇和计算方面 的能力等。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4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空间能力上性别差异明显。
总体上,男性的空间能力好于女性,尤 其是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方面,男性明显 优于女性。而在空间想象力上没有明显差 异。
精选课件
31
五、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
精选课件
32
第四节
智力的测量
一、智力测验的由来 古代:刘勰,注意分配——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离差智商的优缺点:
优点:克服了比率智商不足,即随着年 龄的增长,智商有可能会下降的现象。
不足:由于以团体的分数分布为参照,
那么同一个人不同年龄时的智商无法比较。
如一个人30岁时参照30岁团体计算出的离差
智商为110,80岁时参照80岁的团体计算出
普通心理学10能力智力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
• 一、什么是智力 • ⑹桑代克:智力是一种适当反应的能力。 • ⑺推孟:智力是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 ⑻斯腾伯格:智力是有机体对于新环境完善适应的能力。 • ⑼韦克斯勒:智力是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效地处理 环境的总和的整体能力。 • ⑽皮亚杰:智力就是创造力。 • ⑾生理角度: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是脑神经活动的结果。 • ⑿智力是根据智力测验所测定的能力。[操作定义P526]
• 能力的分类 • 实际能力(成就/achievement/ability)和潜在能力(性向/aptitude/potentiality) • 普通能力(有研究者将此命名为智力)和特殊能力 P538的“二因素说”
第一节 能力与能力测验
•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 体现在“水平”、“表现早晚”、“结构类型”等方面。
第十章 能力/智力
第一节 能力与能力测验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 第四节 智力发展
第一节 能力与能力测验
• 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能力”与“人格”。
• 一、什么是能力 P526
• (很笼统的定义)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对“智 力”的定义 P525) • 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效率。(而人格虽与活动的完成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直 接影响)
• 三、能力测验及其类别
• 成就测验(普通 & 分科 成就测验)和性向测验(普通 & 特殊 性向测验)
• 四、心理测验/测量应具备的条件 P527
• 1、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 • 2、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构念效度);效标效度(预测效度) 。 • 3、常模:分年龄常模、地域常模等。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技能教材

动作的反应时间
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 长和他的助手一起观测星体通过子 午线的时间,二人的观测值相差 0.8秒。25年后,德国天文学家贝 塞尔研究了这一误差,并弄清这一 误差的原因是在观测时对刺激的反 应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 荷兰生理学家唐得斯发展了这些研究, 安排了几种刺激,其中对每一种刺激都 要引起不同的预定的反应。他认为,从 复杂反应的反应时间减去简单反应的反 应时间就可以测出这一心理活动的心理 活动时间。此外,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和 赫尔姆霍茨,对蛙肌等动物肌肉神经兴 奋的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4、练习时间的分配 5、反馈 6、运用迁移规律,避
免干扰作用
六、认知技能
(一)动作技能与认知技能的比较
1、物质与观念(对象) 2、展开与简缩(过程) 3、外显与内隐(表现)
(二)认知技能的种类
1、感知技能 2、思维技能
(三)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区别: • 不同的经验范畴 • 概括的水平不同 •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不同步 联系: • 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制约技能掌 握的难易、快慢、灵活性等 • 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巩固。
四、动作技能的分析
(一)连贯——断续维度 (二)封闭——开放维度 (三)精细——粗壮维度 (四)工具性——非工具性
(四)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
1、原型特点 2、练习 3、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讨论:熟练和习惯的关系
• 习惯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而熟练不是。 • 熟练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 联系而培养;习惯是在无意中由于多次 重复某种动作而形成。 • 熟练有高低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分。 • 习惯是被动的;熟练是主动的。 • 习惯是保守的;技能不断向一个标准模 式趋近。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智力

2.3 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 三维结构模型。
由于智力的三个维度中各含有多个因素,因而 人的智力可以区分150种。
根据这一系统框架,智力因素就像化学元素一 样,在它们被发现之前就被假定。
这不仅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也有 助于发现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对因材施教 也是有助益的。
2.4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1971年,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non)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提出了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他以一般因素 (普遍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间的层次结构,最后落脚于特殊因素。
8.认识自然的智力 认识自然的智力是指个体认识自然、辨别环境中各事物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表现为对不同种属的灵敏性,与生物敏锐交往的能力。
2.5 多元智力理论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
1 每一个体的智力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但 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 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 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2.6 三元智力理论
(二)经验智力
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能力, 它既包括处理新问题和面对新环境的创造能力,又包括信息加工过程自动 化的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 新的环境,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结合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经过多次解决 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 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
普通心理学 能力

(二)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 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 的能力
–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三)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 划分标准:根据能力在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 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
– 内涵: • 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 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 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2、桑代克
智力是“心灵的品质……是亚里 士多德、柏拉图、塞西德斯等人区 别于他们同时代的雅典傻瓜的东西”
• 3、有人从智力的范围出发给智力 下定义,认为智力包含了从经验中 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 推理能力。
• 4、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 结构》(1983)中提出:
•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 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 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 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 (3)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 1、能力与知识技能不同
•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包括陈述性
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是进行活动的条 件之一;
•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 统,是以动作的方式保存的经验。包括动 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联系
•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 能力的高低影响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 冯忠良认为,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按能力涉及的领域,能力可分为:
• 认知能力(智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 操作能力: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 能力
• 社会交往能力:从事社会交往的能力, 如与人沟通的言语交往和言语感染力、 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等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智力

1
情绪智力的提出
传统的智力强调人的认知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认知因素之外的情绪情感、 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最早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进行系统探讨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 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确定了其结 构的四个维度:(1)情绪的感知、表达能力。(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 (3)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4)情绪管理调控能力。
1.2 智力与相关因素
(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以外的对行为活动起着动力、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 性心理,它包括与认识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 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对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
1.2 智力与相关因素
将情绪智力推向大众的是戈尔曼(Goleman), 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 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 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 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他提出了情绪智力的 五因素结构模型。
1.2 智力与相关因素
2
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1.2 智力与相关因素
3
智力与创造力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的 一种高级能力,它主要受个人的发散思维的影响。发散思维越好,其创造性 越高。另外,创造力还与个体的认知因素、知识背景、动机、人格等内部因 素,以及个体所在的群体、社会甚至历史背景等外部因素有关。
无论是创造力还是智力,均与认知因素有关。不同的是,智力本身就是侧重 于认知方面的综合性心理能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尤其与发散 思维有关,而认知因素只是影响创造力的诸多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