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江苏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江苏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江苏卷)解析版练习题 2019.9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答案: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

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

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10.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答案:答案:B 解析: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

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

11.据图8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答案: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

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是在地势平坦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

12.(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判断的依据是。

(6分)(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20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江苏卷)解析版280

20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江苏卷)解析版280

20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江苏卷)解析版测试题 2019.91,1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商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2,图l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

读图回答l7一l8题。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3,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4,(二)双项选择题: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l9~20题。

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5,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6,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

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21~22题。

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7,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8,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2010地理(新课标全国卷)带答案高清版

2010地理(新课标全国卷)带答案高清版

20XX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考试时长l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XX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图1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详细步骤]本组题以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与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着重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图文材料解析的能力。

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前提,正确地解读所获取的信息是解题酌关键,如材料中的“气温骤升〞“洪灾〞等,本组题的难度轻小且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我国北疆地区雪灾的显性介入。

第1题,由经纬网可知,北纬48和东经84~88。

之间的区域为阿尔泰山的南麓,属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其西面有缺口向大西洋敞开,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1.C2.自20XX冬至20XX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详细步骤]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区域于20XX5月初气温骤升后出现严重的洪灾,说明5月之前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

阿尔泰山区的河流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只有气温升高,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

[答案]2.D3.20XX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与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答案]3.C[详细步骤]第3题,20XX5月初气温骤升说明出现了晴朗天气,而造成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只有C项符合,而A、B、D三项均可能造成阴雨天气。

图2曲线为某国20XX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江苏卷)-复兰高考名师在线精编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江苏卷)-复兰高考名师在线精编解析版

在做试卷之前,给大家推荐一个视频学习网站,我之前很长时间一直是做试卷之后,再到这上面去找一些相关的学习视频再复习一遍,效果要比只做试题要好很多,真不是打广告。

如果你有上网的条件,建议你也去学习一下,全站所有的视频都是免费的。

◆高考语文类在线听课地址:/yuwen◆高考数学类在线听课地址:/shuxue◆高考英语类在线听课地址:/yingyu◆高考化学类在线听课地址:/huaxue◆高考物理类在线听课地址:/wuli其他学科的大家自己去找吧!◆高考在线题库:/exams2010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B 2A 解析:2010年3月以来的冰岛火山灰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

第1题: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第2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B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L, 最后落住地 E。所 以火 …灰物质应是“ 大气阁一 水阁 、 生物 圈一岩石 圈” 这
样 的 迁 移 顺序 , 题 选 A: 本 如没 看 清 “ 眼 ” 误选 B, 想 当 然 地 认 为火 L喷 发 是 题 易 会 I I 岩浆喷发开始 , 于岩石圈。 始
图 2为 6月 2 与 1 2E l 2月 2 地 球 表 面四地 正午 太 阳 高度 。 图回答 34题 . 2日 读  ̄ . 3 四地 按 地 球 自转 线速 度 由 大到 小 排 列 , 次 . 依
飘向北美 , 与题 目所给材料不符 , 只有借助高空的西风 , 火山灰才会蔓延至西欧。
因此 本 题 选 B 。
2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的迁移顺序 , . 但是题 目的“ 眼” 这些蔓延的 题 是“
火 I灰 物 质 ” 显 然 “ 延 的火 i灰 物 质 ” 枉 大 气 圈 中 , 后 飘 落 水 中 与树 木 、 【 I , 蔓 I j 已 然 花
北 半 球 冬 至 日正 午 太 阳 高 度接 近 9 。且 正 午 太 阳 高度 的年 变 化 幅 度 小 于 4 。2 , 0, 65
所 以判定乙在南回归线至赤道之 间, 且接 近于南 回归线 甲地夏至 日正午太 阳高 度大 , 以应 在北 半球 , 所 斟没有 阳光 的直射 与极夜 , 所以在北 回归线与北极 圈之 间; 丁地 冬至 日正午太 阳高度大 , 所以应在南半球 , 因没有阳光 的直射 与极夜 , 所
火 山喷发” “ 、墨西哥湾石油污染” “ 、上海世博会” 等地理热点 , 都作 为地理背景材 料 出现 , 充分体现 了新课程“ 习生活中的地理” “ 学 、关注身边的地理” 的理念 。
【 试题解析】

2010年江苏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2010年江苏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2010年江苏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部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第1题。

1.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景观是 D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2009年7月22日,我国迎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观。

图为“日全食形成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图”。

读图完成2~4题。

2.主要由图示天体参与构成的天体系统有BA.1级 B.2级 C.3级 D.4级3.此次日全食发生时,地球位于图中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与移动的方向分别为AA.甲 B.乙 C.丙 D.丁4.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CA.与太阳距离太远B.无昼夜更替现象C.没有丰富的液态水 D.宇宙环境不安全图为“海地(西五区)地震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 CA.12日4时 B.12日12时C.12日16时 D.13日21时6.此次地震发生的的主要原因是 A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海啸 D.人类活动7.为尽快获取地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的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四地中,四季更替最显著的是 CA.①B.②.③D.④9.①地比④年均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高度大B.海拔高度低C.晴天日数多D.陆地面积广图为“中低纬大气环流示意图”,判断10~11题。

10.图示时,Q地的气候特点是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C.温和湿润D.低温湿润11.P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C.湿热的低纬信风 D.干热的低纬信风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13.水循环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图为“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