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音韵学部份知识点梳理

音韵学部份知识点梳理

三、 音韵部分
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一门传统学问。
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 代的语音系统。
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 《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 系统。
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 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
(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绸缪 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 “宋,读若送”。
喉音
牙音
舌音
齿音
唇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广韵 3பைடு நூலகம் 声母
影馀晓匣
见溪群疑
端透定泥
来知澈澄
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山
章昌船书禅日
帮滂并明
\
\
三十六字母
影喻晓匣
见溪群疑
端透定泥
(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如“根,音跟”
(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 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 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
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
(1)《切韵》: 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 193 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 响深远。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1、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耳光音节的构成成分答:音韵学对音节的切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把整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第二层只对韵母进行再切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是线性组合;声调是非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不是线性组合。

2、普通话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音位。

答:普通话辅音音位:塞音不送气塞音送气鼻音擦音边音唇音 p p’ m f舌尖中音 t t’ n l舌根音 k k’ŋ x塞擦音不送气塞擦音送气擦音通音舌尖前音ʦʦ s舌尖后音 tʂ tʂʂ r舌面前音ʨʨɕ普通话元音音位:高元音:ï I u y中元音:ə低元音:a各个音位变体如下:/ï/的变体有:[ɿ]:只出现在/ʦ/ /ʦ’/ /s/后面[ʅ]:只出现在/tʂ/ /tʂ’/ /ʂ/后面[ər]: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不与辅音配合/i/的变体是/i/ 、/j/,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u/的变体是/u/、/w/,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y/的变体是/y/、/ʮ/,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a/的变体有:/ʌ/:用于零韵尾之前/æ/:用于/i/、/y/和/n/之间/ɑ/:用于韵尾/n/、/ŋ/之前/a/:分布在其他语音环境/ə/的变体有://:用于单独做韵母/e/:用于韵尾/i/之前/o/:用于韵头/u/和唇音声母之后/ə/:用于其它语音环普通话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35】【211】去声【51】【53】3、反切的基本原理。

答: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但是介音不一定和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决定于反切下字。

4、名词解释答:五音:三十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来分,可以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个种类,合成“五音”。

七音:五音之外,还有半舌音、半齿音,因而有了七音的称号。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其一,所谓“内而深”指被注音的字的韵 母是洪音(“乃”字在中古是一等韵), 所谓“外而浅”指被注音的字的韵母为细 音(“而”在中古是三等韵);
其二,所谓“内而深”指仄声字(“乃” 是上声字),所谓“外而浅”指平声字 (“而”是平声字)。
“读为”“读如”“读若”
《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郑玄笺:“泮读为畔。”
四、关于声调的一些概念
调类:声调的类别 调值:实际读音的高低升降形式。 五度标调法: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创制。
画一条竖线,平分为四格五度,把人们的相对 音高分成五个层度,分别为高5,半高4,中3, 半低2,低1。5最高,声带最紧;1最低,声 带最松。五度标调法记录了发音的起点和终点 的音高,把发音的起点和终点连成线,就显示 出发音变化的幅度与升降形式。
陈澧:311个/周祖谟:324个/黄侃:335个 /李荣:334个/邵荣芬:326个/白涤州、高 本汉:290个。
韵类不等于韵母,韵母不需要区别声调。
根据归纳韵母的原则,依平、上、去、入 四声,平、上、去归为舒声类,共91个韵 母;入声为促声类,共51个韵母,合起来 共计142个韵母(也有人认为《广韵》一共 140个韵母)。
韵摄的归并,旨把复杂的韵母系统变成比 较简单的韵类大系,以简驭繁,便于人们 认识和掌握。
开合口、洪细 凡韵头是[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是合口
呼;凡韵头不是[u]或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 就是开口呼。古代所谓开合口呼,实际上就是 圆唇不圆唇的区别。 古代有以[i][u]同时作韵头的,如[iuan],仍算 合口呼。 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 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
韵目:韵的标目,即韵的代表字。如《广 韵》共206韵,每个韵的代表字就是韵目 (如“东”韵代表了“东、菄……;同、 僮……;中、衷……”等330字)。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音韵学是研究语言中音素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

为了帮助您复习音韵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个提纲,包含了重要的概念和理论:1.音韵学的基本概念a.音韵学的定义和研究目标b.音韵学的基本术语:音素、音位、音节、音系、音变等2.音韵的类别a.辅音和元音的基本特点和区别b.语音的发音方式、发音部位和发音调节3.音素的分类a.语音的基本特征:长度、音调、重音等b.元音的分类: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单元音和复元音,高元音和低元音等4.音位的规律和变体a.语言中音位的选择规律b.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音位差异c.发音过程中的音变规律:同化、消音、音位交替等5.音节的结构和规律a.音节的基本构成要素:音节核、音节边缘、音节结构b.音节的组合规律和音节结构的类型c.音节的音变规律和变体:闭合音节和开放音节等6.音系的分析和比较a.音系的组成和特点b.同一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音系差异c.不同语言之间的音系比较7.音变规律的分析和解释a.音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语音环境、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等b.音变规律的分类和描述:位置规律、调整规律、衍生规律等c.音变规律的理论解释和模型:线性规则、优选理论等8.声调和音节结构a.声调的基本特点和分类b.声调的意义和功能c.声调的产生和变化机制d.音节结构对声调的影响和调整规律9.音韵学的应用与研究领域扩展a.音韵学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b.音韵学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的应用c.音韵学与社会文化、语言变化等领域的关系这个提纲主要涵盖了音韵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适合用来进行复习和回顾。

通过对每个主题的梳理和整理,您可以更好地理解音韵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韵学知识水平。

希望这个提纲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音韵学重点整理

音韵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普通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具字算是一具音节,一具音节写下来也算是一具字,因此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别: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办法,普通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具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贯通在整个字音上的,那算是音高,即字调。

一具字音普通都能够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要紧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事情。

从这八种事情能够看出以下特点:每一具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韵腹(要紧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别可缺少;声母、韵头和韵尾,并别是每个字音非有别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具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办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具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具在上,一具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

然而反切的拼音办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办法别一样.早期反切用字基本上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能够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能够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往常,汉字注音普通基本上采取打比方的办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音韵学复习提纲(完整)

音韵学复习提纲(完整)

音韻學的基礎知識● *現代語音學對母音輔音的分析(P15);國際音標 (P26) 声母21个,韵母37个塞音、塞擦音、鼻音、擦音、边音普通話韻母四呼配合表● 早期注音法:譬況(打比方)、 讀如讀若(读得像某字,多用于破通假或异文)、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反切注音法:基本原則、出現時間、局限。

基本原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出现时间:东汉后期(佛教传入)局限性:1.同一个声母有很多反切上字,同一个韵母又很多反切下字 2.方言问题和古今音问题 (“反”和“切”意义相同)● 雙聲、疊韻联绵字: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一般) 反切就是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创造出来的一般的叠韵词则只要求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介音可以不考虑;而反切要求切下字和被切字韵母完全相同辅音分类:1.发声方法(1)成阻和除阻:塞音、鼻音、塞擦音(闭塞辅音)擦音、边音(间隙辅音)颤音、闪音(2)送气与否:清音、浊音(鼻音边音都属于浊音)2.发音部位(P25)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叶音舌面前音(j、q、x)、舌面中音、舌面后音(g、k、h)小舌音、喉音、喉塞音●*聲/紐/声纽:声母声类:一般指反切上字的分类(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字母: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及擬音(P28)五音:音韵学上法声母的发声部位分析为喉、牙、舌、齿、唇五音七音:五音+半舌、半齿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牙音:舌根音/舌面后音舌头音:舌尖中音的塞音、鼻音和边音舌上音:舌面前音的塞音和鼻音齿音(包括正齿和齿头):舌尖前和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半舌音:边音半齿音清濁1.声带颤动(浊音)/不颤动(清音)全清(可单称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可单称浊):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又称“清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2.送气(送气声)/不送气(初发声)●*韻、韻母、韻部、韻類、韻目、韻攝韻母:介音+韻腹+韻尾韻:韻腹+韻尾+聲調韻部:韻腹+韻尾韻類:介音+韻腹+韻尾+聲調;反切下字的分類,是關於韻的最小的一個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复习要点1、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耳光音节的构成成分答:音韵学对音节的切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把整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第二层只对韵母进行再切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是线性组合;声调是非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不是线性组合。

2、普通话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音位。

答:普通话辅音音位:塞音不送气塞音送气鼻音擦音边音唇音 p p’ m f舌尖中音 t t’ n l舌根音 k k’ŋ x塞擦音不送气塞擦音送气擦音通音舌尖前音ʦʦ s舌尖后音 tʂ tʂʂ r舌面前音ʨʨɕ普通话元音音位:高元音:ï I u y中元音:ə低元音:a各个音位变体如下:/ï/的变体有:[ɿ]:只出现在/ʦ/ /ʦ’/ /s/后面[ʅ]:只出现在/tʂ/ /tʂ’/ /ʂ/后面[ər]: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不与辅音配合/i/的变体是/i/ 、/j/,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u/的变体是/u/、/w/,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y/的变体是/y/、/ʮ/,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a/的变体有:/ʌ/:用于零韵尾之前/æ/:用于/i/、/y/和/n/之间/ɑ/:用于韵尾/n/、/ŋ/之前/a/:分布在其他语音环境/ə/的变体有://:用于单独做韵母/e/:用于韵尾/i/之前/o/:用于韵头/u/和唇音声母之后/ə/:用于其它语音环普通话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35】【211】去声【51】【53】3、反切的基本原理。

答: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但是介音不一定和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决定于反切下字。

4、名词解释答:五音:三十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来分,可以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个种类,合成“五音”。

七音:五音之外,还有半舌音、半齿音,因而有了七音的称号。

另外,唇音分为重唇音和轻唇音,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舌音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因而有十音之说。

但有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分为一类,因而也有“九音”之称。

清浊:三十六声母按照发音方法的划分。

其中全清是清声母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以及零声母;次清是清声母里边送气的塞音;全浊是浊声母的塞音塞擦音;次浊世浊音里边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等。

擦音也分为清浊两类,有的单叫清浊,有的归入全清全浊。

字母:古人对声母分析的常用办法是给每一个声母取一个汉字做代表,代表字叫做字母。

开合: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介音系统分为ø、i、u、iu四个类别,其中u是合口的标志,有u、iu介音的就是合口呼,否则就是开口呼。

四等:四等的区别在于韵头和韵腹。

韵腹是后元音u、o、ɑ、的韵母属于一等韵类,韵腹是低元音和次低元音æ、ɐ的是二等韵类,以e为韵腹的是四等韵类,而所有以i为介音的韵都是三等韵类。

洪细:一二等韵腹是开口度大的元音,称为洪音;三四等韵腹是开口度小的元音,称为细音。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以元音作为韵尾的韵叫做阴声韵,以鼻音作为韵尾的韵叫做阳声韵,以塞音作为韵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曲韵六部:明代戏曲理论家沈宠绥创立,把韵尾分为六类:鼻音:-ŋ;抵腭:-n;闭口:-m;噫音:-i;呜音:-u;于音:-y。

清代则修订为:穿鼻:-ŋ,-k;抵腭:-n,-t;闭口:-m,-p;展辅:-i;敛唇:-u;直喉:零韵尾。

韵母分类中涉及的概念:韵: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汉字归为一个部类,叫做一个韵。

韵类:韵母相同声调也相同的汉字归为一个韵类。

韵部:韵基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几个韵归纳成为的更大单位。

韵系:一个韵腹结合了鼻音韵尾可以构成平声、上声、去声作为一个韵部;若加上相配的入声韵,则成为一个大于韵部的单位,叫做韵系。

无相配入声的韵部自成一个韵系。

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者相近的若干韵系合并而成的更大单位。

5、熟悉三十六字母的名称和它们的发音部位分类和清浊分类。

答:三十六字母的音值系统: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唇音:重唇音帮p 滂p’并b 明m轻唇音非pf 敷pf’奉bv 微ɱ舌音:舌头音端 t 透t’定d 泥n舌上音知ȶ彻ȶ’澄ȡ娘ȵ齿音:齿头音精ts 清ts’从dz 心s 邪z正齿音照ʧ穿ʧ’床ʤ审ʃ禅ʒ牙音:见k 溪k’群g 疑ŋ喉音:影ø喻j 晓x 匣ɣ半舌音:来l半齿音:日ȵʑ6、陈灃反切系联的基本呢条例、分析条例、补充条例及其实际应用。

答:基本方法是:同用,互用,递用。

陈灃认为,“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尾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并以此为根据系联归纳韵类。

陈灃还有分析条例,是根据小韵的对立关系区别不同的声类韵类,也就是说,在不同小韵里面的字,如果反切上字同类则反切下字必定不同类,反之亦然。

第三个条例是补充条例:1)系联反切上字的补充条例以同音异切为线索,即如果一个字有两个读音,那么这两个读音的反切上字必定是同声类的。

2)系联反切下字的补充条例是四声相承,也就是说,同一个韵系里平上去入四个韵的结构应该大体一致。

7、陈灃系联了多少声类、多少韵类?答:陈灃经过系,分出40个声类和311个韵类。

后人多有补充。

声类方面:黄侃、钱玄同分出41个声类,高本汉等分出47声类,往后陆志韦、周祖谟等分为51声类,董同龢等达到52声类。

韵类方面:黄侃分的韵类最多,335个;高本汉的最少,只有290个。

8、熟悉《切韵》38声母的名称和拟音;哪些声母分两个声类;各声类的常用反切上字。

答:声母拟音声类常用反切上字帮 b 博博、北方方、甫滂 p’普普、匹芳芳、敷並 b 蒲蒲、薄符符、扶明 m 莫莫、模武武、亡端 t 都都、丁透 t’他他、吐定 d 徒徒、杜泥 n 奴奴、乃知ȶ陟陟、竹彻ȶ’丑丑、敕澄ȡ直直、除娘ȵ女女、尼精ʦ作作、则子子、即清ʦ’仓仓、千七七、此从 dz 昨昨、徂疾疾、慈心 s 苏苏、先息息、相邪 z 徐徐、似庄ʧ侧侧、庄初ʧ’初初、楚崇ʤ士士、仕生ʃ所所、山俟ʒ俟俟章ʨ之之、职昌ʨ’昌昌、尺船ʥ食食、神书ɕ式式、书禅ʑ时时、市见 k 古古、公居居、举溪 k’苦苦、口去去、丘群 g 渠渠、其疑ŋ五五、吾鱼鱼、语晓 x 呼呼、火许许、虚匣胡胡、户于 w 于于、王影ø乌乌、伊於於、乙以 j 以以、羊来 l 卢卢、郎力力、良日ȵʑ而而、如9、三十六字母、38声母、52声类的关系。

答:三十六声母是宋代的一套字母系统。

历来很多音韵学家都认定三十六声母是唐宋期间的标准声母,也是《广韵》的声母。

但是陈灃的结果显示,广韵声母系统和三十六声母有很大差别。

后人根据陈灃的成果整理的三十八声母,是广韵的声母体系。

陈灃的声类和声母相当,是一对一的关系;后人分出的声类,有的和声母准确相对,有的则是反切上字使用趋势的大体分类,和声母并不想当。

哪些声类可以合并为一个声母,需要综合考察,例如看是否呵护补充条例、是否属于三十六声母的同一个字母,四等分布是否互补等。

声母会分为两个声类的解释,一种是声母是一个音位而声类是音位变体;另一种是说切上字的分类是为了和反切下字容易结合,拼切更为和谐。

10、《广韵》61个舒声韵部、34个入声韵部的名称。

答:舒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真、谆、臻、文、欣、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元、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没、曷、末、黠、鎋、屑、薛、月、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11、依照唐作蕃先生所定,《广韵》有多少韵类多少韵母?答:唐先生认为有293个韵类、142个韵母12、十六摄各包含《广韵》哪些韵系?各摄有什么的韵尾?答:通摄收-ŋ东、冬、钟、屋、沃、烛江摄收-ŋ江、觉止摄收-i或ø支、脂、之、微遇摄无韵尾鱼、虞、模蟹摄收-i 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臻摄收-n和-t 真、谆、臻、文、欣、魂、痕、质、术、栉、物、迄、没山摄收-n和-t 寒、桓、删、山、先、仙、元、曷、末、黠、鎋、屑、薛、月效摄收-u 萧、宵、肴、豪果摄无韵尾歌、戈假摄无韵尾麻宕摄收–ŋ和-k 阳、唐、药、铎曾摄收-ŋ和-k 蒸、登、职、德流摄收-u 尤、侯、幽深摄收-m和-p 侵、缉咸摄收-m和-p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合、盍、叶、帖、洽、狎、业、乏13、从一等韵到四等韵的主要元音各有什么特点?学者怎样构拟三、四等的介音?答:一等韵的韵腹是后元音u、o、ɑ、,二等韵的韵腹是低元音和次低元音æ、ɐ,四等韵的韵腹是前、高元音以e。

一二四等韵都没有i介音,而三等韵有i介音。

三等韵里,各种元音的韵腹都有可能出现,还有其他等里没有的元音ε。

对于三等和四等的介音,主要是在重纽问题上提出。

有人认为应该将唇音、牙音、喉音的三等拟作圆唇声母,后接介音I,四等则有不圆唇声母和介音i;有人认为三等和四等的区别仅仅在于介音,并将三等介音拟作i,四等拟作j。

14、舌音、齿音在四等的分布情况如何?于类、以类在四等的分布情况如何?答:舌音在韵图中有两组,舌头音端、透、定、泥在一、四等;舌上音知、彻、澄、娘在二、三等。

齿音中精、清、从、心、邪在一、四等,庄、初、崇、生、俟在二等,章、昌、船、书、禅在三等。

然而实际拼读中,精组可以拼一、三、四等,三等被放到了四等;庄组可以拼二、三等,三等也放到了二等。

于类在喉音三等,以类在喉音四等,但以母只拼三等韵母。

15、什么叫做假二等、假四等?答:齿音中的庄组字既能拼二等又能拼二等韵母又能拼三等韵母,由于章组在韵图上占据三等的位置,所以将庄组的三等字也放到二等的位置上,就与它们的实际身份不符,被称为“假二等”。

而精组声母能拼的韵母有一三四等,而且拼三等韵母的字数量很多,但同韵的三等字位置被章组占据,应该在三等的精组字辈放在四等的位置上,被称为“假四等”。

喉音以母全部拼三等韵母,由于“于”母已经占据了三等位置,“以”母字只好全部放到四等,也叫做假四等。

16、《切韵》全浊声母的清化有什么规律?答:《切韵》中的全浊声母有:塞音:并定澄群塞擦音:从崇船擦音:邪禅匣浊音清化的规律是:1、全浊声母变为同部位的清声母,如并母变为同部位的帮母和滂母,其中帮母为全清声母,滂母为次清。

2、平送仄不送,并母中的平声字变为送气的次清声母滂母,仄声字变为不送气的全清声母帮母字。

17、《切韵》的唇音声母是怎样分化演变的?答:《切韵》时代只有重唇音帮滂并明,其中一部分字,即三十六字母的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到现在变成了唇齿擦音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