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音韵学基本知识教育课件

音韵学基本知识教育课件

《韵镜》、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人黄公绍 《古今韵会》、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人李元《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 浊、次浊四类。 每类包括的声母如下: 全清:帮非端知精照见影 心审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晓 全浊:并奉定澄从床群匣 邪禅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 来日
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无名氏的《四声等子》 分为五类,将全浊声母分为全浊和半清半浊, 半清半浊指浊擦音邪、禅。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如: 都类:都丁多当得德东 古类:古公过各格兼姑佳乖 居类:居举九俱纪几规吉诡
需要指出的是,声类与声母不完全相同,一 个声类有时是一个声母,有时是一个声母的条件 变体。 具体情形将于第三章《广韵》的声类和声母中介 绍。
二、关于声母的分析 1、对声母发音部位的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将声母分为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 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清指什么。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五音、七音、九音对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分法见 图1:
2、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分析 音韵学对声母发音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 (1)从形成阻碍的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 母进行分析
最早从成阻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母进行 研究的学者是明末清初的方以智。他在《通雅》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3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3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陳第的古音學 關於《毛詩古音考·自序》: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二) 王力:
(右,正接受 中國大百科 全書聘書。)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章炳麟、黃侃的古音研究 圖引自《中國大百
關於章黃學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章炳麟
著作:《國故論衡》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一) 羅常培:
2.現代漢語中,調類爲陰平的聲調,調值 是多少? 答案:視具體方言而定,比如北京話 是55,西安話是21,開封話是214。
附:第一章討論(二)
結論:
1.古代漢語聲調向現代漢語各方言聲調的 演變過程中,調類的演變可能相同,調 值的演變可能不同。
2.因此,在現代漢語各方言中,調類相同, 調值不一定相同;調值相同,調類不一 定相同。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音韵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音韵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五、音韵学是训沽学的工具
《吕氏春秋· 重言》
•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 之。日:“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 故何也?”管仲日:“国必有圣人也。”……少 顷,东郭牙至。管仲日:“此必是已。”乃令宾 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日:“子邪?言伐 莒者。”对日:“然。”管仲日:“我不言伐莒, 子何故言伐莒?”对日:“臣闻君子善谋,小人 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日:“我不言伐莒, 子何以意之?”对日:“臣闻君子有三色。艴然 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 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 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 莒也。 • 《荀子· 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 • 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人 的研究,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因为方言就是历史上某一阶段的官话即 普通话在某一地区的保留。 幕--北京[mù]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术条件。
反切的文献出处
唐· 陆德明“然 “是应动时 古人音书(即 “孙叔言 已有反语, 为字注音)止 (孙炎)创 为誉况之说 则记于汉末 《尔雅音 (即直音法), 也。” 义》,是汉 孙炎始为反语, 末人独知反 魏朝以降渐 繁。” 语。” · 音辞篇》《经典释文 《颜氏家训 · 条例》《国故论衡· 音理篇》
我国最早一部韵书 是三国魏人李登的 《声类》。其次晋 吕静《韵集》。但 这两部书已失传, 现存最早一部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 韵》:把同音字编 在一起,按四声分 韵排列,供作诗押 韵选字用的.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音韵学常识教案精品PPT课件

音韵学常识教案精品PPT课件
这首诗今天看起来很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
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 中同属上声“马”韵。
白居易的五律《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一”、“接”、“别”三字在普通话 中分别读作阴平和阳平,在中古都是入声字, 属仄声。如果按照今音将此三字作平声对待, 就会误以为“一枯荣”、“接荒城”都是三平 调,“满别”与“萋萋”没有作到平仄交替。
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 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近古音时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
韵》为代表。
现代音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语音系统。
4、傳統音韻學的分类:
分為三個部分,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
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
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 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 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 力工具。
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帮助我们解 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 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 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 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 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 上研究。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研究音韵学,可以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 更加规范;异读词审音:缔(di 、ti)二音,《广 韵》属霁韵,与‘弟’同,故读(di); 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匣母, 齐齿呼,应读细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 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 《广韵》三十六字母表见教材 ▪ 注意与宋三十六字母的区别。
.
36
四、《广韵》的韵母系统
1、《广韵》一共有206个韵。
为什么中古会有这么多韵呢?
这206韵包括声调的不同。
这206韵不是同时同地的一种语言的韵母 系统,而是兼有南北古今方言的韵母系统。
2、十六摄
等韵学家们把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 十六摄。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1/3/11
.
9
宋三十六字母
.
10
三、韵母的基本概念
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 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 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 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 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 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 代表字就叫韵目。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
23
第二节 中古音
本节学习掌握内容: ▪ 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 ▪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 四、《广韵》的声调
.
24
▪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 ,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 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 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 ,都是较为方便的。

汉语音韵学基础(人大课件)

汉语音韵学基础(人大课件)

第二节 《广韵》的体例 广韵》 《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 广韵》 的一部韵书,共二六韵,所收字数为26194 的一部韵书,共二六韵,所收字数为26194 个。平声分五十七韵,上声分五十五韵,去 声分六十韵,入声分三十四韵。按平、上、 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又分“ 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又分“上”与 “下”,所以分为五卷。
第一章 音 韵 学
第一节 什么叫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 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中 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 分。所以,音韵学又可称做历史语音学。
第二节 音韵学的功用 首先,掌握了汉语音韵学直接有助于汉语词汇学、 汉语语法学和汉语方言学的研究。 其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为普通语音学 提供新的资料。 再次,学习音韵学,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 整理古典文献。 最后,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现在我们采用王力先生的主张,订古韵 为十一类三十部,它们是:(一)1.之部 为十一类三十部,它们是:(一)1.之部 2. 职部 3.蒸部(二)4.幽部 5.觉部 6.冬部 3.蒸部(二)4.幽部 5.觉部 6.冬部 (三)7.宵部 8.药部(四)9.侯部 10.屋部 (三)7.宵部 8.药部(四)9.侯部 10.屋部 11.东部(五)12.鱼部 13.铎部 14.阳部(六) 11.东部(五)12.鱼部 13.铎部 14.阳部(六) 15.支部 16.锡部 17.耕部(七)18.歌部 19.月部 15.支部 16.锡部 17.耕部(七)18.歌部 19.月部 20.元部(八)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九) 20.元部(八)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九) 24.微部 25.物部 26.文部(十) 27.缉部 28.侵部 24.微部 25.物部 26.文部(十) 27.缉部 28.侵部 (十一) 29.叶部 30.谈部 29.叶部 30.谈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上古音
❖ 一、“叶音说”及其错误 ❖ 二、上古韵部 ❖ 顾炎武:十部 ❖ 段玉裁:十七部 ❖ 江永:十三部 ❖ 戴震:二十五部 ❖ 孔广森:十八部 ❖ 江有诰:二十一部 ❖ 章炳麟:二十三部 ❖ 黄侃:二十八部 ❖ 王力:二十九部和三十部.5Fra bibliotek上古音
❖ 三、上古声母三十六字母.doc ❖ 1、重轻唇不分(古无轻唇音) ❖ 钱大昕:“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 ❖ 2、舌上舌头不分(古无舌上音) ❖ 钱大昕:“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与
.
9
近代音
❖ 声调系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
❖ 1、平分阴阳:按声母的轻浊来分,清音(全清、 次清)变阴平,浊音(全浊、次浊)变阳平。
❖ 2、浊上变去: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现代普通话 里全变成去声字。
❖ 3、入派四声:古代入声字,到普通话中已转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了。全浊声母变阳平, 次浊声母变为去声,清声母字变到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的都有。
古今语音的异同
❖ 为什么要学习一些古音知识
❖ 1、古韵和今韵的不同
❖ 2、古今声母的不同
❖ 3、古今声调的变化
❖ 陈第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亦势所必至。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老子)
.
1
古今语音的异同
❖ 一、古音的历史分期
.
8
近代音
❖ 近代音是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中原音韵》分19个 韵部,21个声母,46个韵母.
❖ 中古到近代汉语声母系统有很大变化:其一 全浊声母清化;其二,轻唇音从重唇音中分化出 来;其三,知、庄、章三组合并未一组;其四, 影、以、云合并归为一格零声母。
❖ 韵母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个韵部,46 个韵母:一是入声韵消失,并入阴声韵;二是韵 母大幅归并。

.
7
中古音
❖ 中古音是指六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以 《切韵》为代表。中古音是研究汉语语音 史的基础。《切韵》在唐宋两代经过多次 修订,书名也有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北 宋陈彭年等修订而成的《广韵》。《广韵》 与《切韵》在分韵上略有差异,但是音系 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切韵原本已经看不 到了,所以现在研究中古音实际上主要依 据的是《广韵》。三十六字母.doc
古今语音的异同
❖ 3、读若、读如 ❖ 4、反切 :东,德红切。 ❖ 三、基本概念 ❖ 1、声母三十六字母.doc ❖ 2、字母 ❖ 3、韵母 ❖ 4、韵摄 ❖ 5、韵部
.
3
古今语音的异同
❖ 6、韵 ❖ 7、韵目 ❖ 8、韵类 ❖ 9、阴声韵 ❖ 10、阳声韵 ❖ 11、入声韵 ❖ 五、古今声调的变化 ❖ 1、平分阴阳 ❖ 2、浊上变去 ❖ 3、入派四声
❖ 上古音(先秦两汉)
《诗经》
❖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时代) 《广韵》
❖ 近代音(元明清时代) 《中原音韵》
❖ 现代音
普通话
❖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 1、譬况 :《淮南子》“蛟龙水居”,高诱注“蛟 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 2、直音:《汉书》“单父人吕公善沛令”注“单 音善,父音甫”。
.
2
端透定无异。” ❖ 3、“娘、日”归“泥” ❖ 章太炎 “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
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
6
上古音
❖ 4、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 ❖ 曾运乾: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 ❖ 5、照二归精 ❖ 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
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 ❖ 四、上古的声调 ❖ 段玉裁:古无去声 ❖ 江有诰:古有四声 ❖ 黄侃:古有平、入二声 ❖ 王力: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
.
10
古书的读音
❖ 一、古书读音原则 ❖ 二、古音通假 ❖ 三、破读 ❖ 四、特读 ❖ 国名:燕、龟兹、大宛、月氏、康居 ❖ 族名:吐谷浑、 荤粥、先零、吐藩、 ❖ 地名:东阿、冤句、阿房宫、阳夏、铅山、番禺 ❖ 人名:傅说、莫邪、伍员、曹大家 ❖ 姓氏:乐、仇、任、种、|解、万俟、尉迟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