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完整版讲解学习共113页文档
【全面版】设计素描课程讲稿PPT文档

二. 设计素描与装潢设计专业的关系
重点:分析较复杂建筑的室内外结构关系并予以准确地描绘: 1、对应比较法:即形体上下或前后比较长短、大小。 2、目测法:伸直手臂用铅笔测量画面和观察到的形体。 3、基准法:即中轴线与水平线校正描绘的形体。 4、远近提示法:即树立近大远小观。
难点:分析复杂的室内外物象的结构关系,用主辅线将其准 确地描绘于透视中。任何素描形式都是审美造形的基 础。以设计素描为基点对装潢设计而言有着特殊意义。
■ 物体的动、静态是相对的,当我们将多形体放置在一起,它 们便形成了运动空间。
作业要求:用4开素描纸对各种结构的小型工业产品进行写 生,注重理解产品的内外结构的关系,通过正 确的透视表现方法进行形体结构的空间表现。
历届学生作品
小结:通过对小型工业产品进行写生,使学生认识物象内外 结构的相互关系,树立装潢专业的造型观。通过正确 的透视表现方法对各种造型结构的物象进行素描表现。
三. 设计素描动态认识与创造思维训练
重点:教会学生应用两种表现方法: 1.明暗关系与线结构相结合的表现法。 2.线结构与空间置换相结合的表现法。
难点:掌握整体的观察方法与作画方法。
教师作品
■ 自然界物体的静态与动态的内外构造是一个互动式形体,它 占据的空间结构具有整一性。一定的形体享有一定的空间, 并使体积具有深度感和重量感。这一体积以骨架为特征,它 引导我们找到结构线加以表现、想象和再造。
作业要求:深入观察和分析物象的形体结构和空间关系,作 画方法与步骤正确,物象本身和物象之间的透视 关系准确,对物象的形体和空间有一定的表现力。 使用4开素描纸,分4组对静物组合进行写生。
小结:通过对设计素描基础知识、观察分析方法和表现方法的 讲解,使学生在具体作画过程中了解和把握设计素描的表现方 法和过程,为今后的装潢设计奠定基础。
《设计素描》教学课件—03设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

补充 要点
光的强弱对明暗素描画的影响
光的强对物体的明暗以至整个画面的色调及对比产生直接影 响。光越强,对比也相对强。亮部很亮,亮部到暗部的中间色减 少,不受光的暗部由于环境接受的光量多,反光也就强,因为变 得透明。形体结构也就清楚,整个画面给人感觉明亮。光线柔和, 则亮部中间色调层次丰富,暗部也有一定层次,观察物体是适宜 的。光弱,则明暗对比不强,物体模糊,亮部也不明,暗部几乎 没有变化,整个画面灰暗,物体朦胧隐晦。
交界线展开明暗五调子变化,深入 刻画形体。要注意基本形体塑造主 要是利用明暗调子对比的手段,用 形体结构、明暗、空间对比等关系 控制画面深入具体的刻画。这里画 面明暗大关系的把握十分重要。然 后在回到客观形象上来、认真分析, 找出问题,整体进行调整修改
【设计素描】第三章 设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
步骤六:完稿阶段 经过整体调整之后,在检查一
【设计素描】第三章 设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
三、明暗素描的特殊性 明暗素描与线描相比,其用明暗色调表现物象,与现实生活很接近。它
虽然没有色彩但有明暗关系,物象的形象显得丰满。明暗素描是参照生活中 的明暗物象及依据明暗规律进行的,亮部暗部、亮部灰层次、暗部反光、交 界线强强弱弱。通过一个一个面地塑造,由无数面构造出一个形象,达到丰 富细腻,使明暗素描具有仿真性。尤其以生活中的原形为基础的写生,真实 细腻的感觉显得尤为强烈。
【设计素描】第三章 设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
步骤二:构图阶段 也称作形体结构进一步分析阶
段。将所有的石膏结合体看做一个 整体,确定这些几何体在画面中的 大小位置,用直线切出基本轮廓, 确定基本形体结构
【设计素描】第三章 设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
步骤三:区分明暗关系阶段 反复比较,确定各几何体之间
设计素描ppt课件(完整版)

艺术个性美的表现
戴士和
费欣(俄国)
梵高(荷兰)
复习思考题 1.运用不同媒介材料表现同一题材的绘画练习。 2.谈谈你所喜爱的艺术家,喜爱的具体绘画表现方式及其风格形 成的偶然和必然性。 3.选择三位画家的作品,最好是在风格语言上有突出特色的作品, 进行比对分析,并在纸上画出分析结果,同时还要用文字写出你 对某一位画家具体某件作品的分析、评价和个人体会。
传统素描表现方式
联想性设计素描
素描中的抽象因素
艺术中的抽象概念是通过具象概念的比较而来的。所谓“具 象”是指艺术家的表现图式语言具有自然物表象特征的因素,从 视觉感受来讲,它更符合客观逻辑思维。“抽象”在《辞海》中 的解释:“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 的本质属性,同具象相对。指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分解成相对独 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
• 设计素描的目的就是针对各个设计领域的需要,负担起传达、记录、 思考的视觉化转化任务,设计是一种理念的传达;是一种思考过程; 是一种精神。当它转化为视觉图形告知人类的时候,其最直观的叙述 方式便是草图、预想图等。
达芬奇(意大利)
作者 李圆圆 指导老师 武丹
设计素描与传统写实素描的异同
设计素描是一门视觉艺术,提倡从“视觉思维”去认识素描,用素描 形式去发现、想象、创作思维符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亨利.摩尔(英国)
谈到本质美离不开对物体本体论的论述。本体论是个哲学概念,它是关于 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对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 关于世界的本原或基质问题。哲学家们试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 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原则。
八大山人
作者 倪芮 指导老师 武丹
作者 蒋大超 指导老师 马红
设计素描(完整版)

7、设计素描的方法
从自然中来 从生活中来 从历史中来 从具象到抽象 从拆散到组合
8、作画思维的区别
l 传统素描 造型 明暗结构 构图完整 重心平稳等
l 设计素描 顺向 逆向 归纳 演绎 具象 抽象等
2.4 线条推敲
线条是造型艺术与视觉形式中最本质的语言要素,自 然实际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它是自然物质存在与 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之间的一种艺术概括形式。
一方面,它来自于个人对形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它 来自于由此产生的理念和情绪。 两种功能: 表达客观对象的轮廓与结构 (轮廓线与结构线) 表达主观情感与画面结构(细线与粗线,直线与曲线)
培养眼、手、脑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能力及 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
培养和发展对形体概念的理解能力,以便能敏 锐地把握住各种造型因素:轮廓、比例、结构、 空间、明暗、量感、肌理等相互间的关系,以 及形体之间的正负、凹凸、离合、内外、虚实 等矛盾关系。
同时配合大量的作业来提高记录对象和表达思 路的基本能力。
9、设计素描语言研究
设计素描要对素描的表现语言有充分的、全 新的认识,从而更深刻的体悟设计素描的语言。
A 点的元素 C 平面意向 E 空间构筑 G 视觉默写 I 自然构成
B 线的元素 D 形体结构 F 肌理刻画 H 视觉通感 J 解构与重构
10、设计素描的表现工具和材料
l 笔:铅笔、炭笔、木炭、钢笔、圆珠笔等 l 擦改工具 :橡皮、橡皮泥等 l 纸:素描纸、卡纸、水彩纸、牛皮纸、皮 纹
艺术设计的基础。
毕加索的素描系列《牛》——素描的变化方向及蕴含在其 中的设计意识
素描完整版全套电子课件

素描完整版全套电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讲解人教版素描教材第四章《光影与质感》,具体内容涵盖光影关系的理解、光影在静物素描中的应用、质感的表现方法以及综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光影在素描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质感的能力,并能运用相应的素描技巧进行表现。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影关系的处理和质感的细腻表现。
教学重点:光影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线条、明暗对比等技巧表现物体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素描教材、电子课件、实物静物、画板、画架。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美工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强烈光影对比的静物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影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光影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线条、明暗对比等技巧表现物体质感。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详细讲解光影和质感的表现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技巧,进行简单的光影和质感练习。
5. 课堂实践(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静物素描,老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点评(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光影原理2. 光影与质感表现技巧3. 静物素描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教材第四章的综合练习为题,完成一幅静物素描作品。
2. 答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注重光影和质感的细腻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多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和质感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绘画技能。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的绘画视频教程,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影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 质感的表现技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练习与点评一、光影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光影原理是素描中的核心知识点,对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至关重要。
(完整版)素描课程教案全解

目录素描基础(一)——认识素描素描的概念:素描从广义上讲, 顾名思义,包含有“朴素的描写”之意。
它是用铅笔、毛笔、钢笔、碳笔,甚至是现在流行的手写版的画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但从狭义上讲,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的基础训练学科。
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
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
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
相信大家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心专、脑动、眼准、手勤,持之以恒必将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一、画素描需要的工具及如何使用1 、用笔的要求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 为代表,如:1H、2H、3H、4H 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 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 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1) . 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2) . 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2 、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1). 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
设计素描))))全讲稿)

《设计素描》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对设计素描的概念作充分的了解,知道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绘画性素描,并掌握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设计素描是如何从传统素描中派生出来,而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素描。
教学难点:设计素描的功能特点及其美学原则。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设计素描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设计素描的概述设计素描是为了艺术设计专业而专门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包括平面设计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设计等各类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
它秉成了传统的绘画性素描的艺术精华,从中派生和演变而分离出的一门独立的视觉造型艺术学科。
如果说传统的绘画性素描是为“纯艺术”(fine art)服务的,那么,设计素描就是为“实用美术”(functional art)服务的。
其功能与目的也并非完全相同,而设计素描是与艺术设计相关联的课题设立的基础训练课程。
这包括形体的结构理解、立体研究、材料分析、空间了解、形式练习、表现和表示研究,以及美学范畴的研究等。
旨在促进学生的视觉感知与技巧能力的敏感及其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强化,使对设计程序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力和预知能力,同时能就此表现出学生的个人艺术天赋和设计才能。
一、设计素描的概念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
有别于传统的基础造型素描,它主要是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造型语言。
它体现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关于设计素描的定义,也是人们长期以来争论的理论焦点。
就竟传统绘画性素描同现代的设计素描区别在何处。
毫无疑问,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研究的方式,要求的目的各有其侧重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素描的解释是:“素描是单色的徒手画;素描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
”在这里,我们对传统素描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概念了。
《设计素描》课件——第七节 解构与重构

第六节 什么是构成
•线 •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
图 6-4
第六节 什么是构成
•面 •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
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
图 6-5
第七节 解构与重构
• 形的解构 • 解构本身具有分解的含义,它将物体分解后改变了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而创作出全
图3
第七节 解构与重构
• 形的重构 • 从广义上讲,重构是泛指所有的艺术作品经过绘画者的艺术构思将一些元素重新安
排在画面上,来表达自己的绘画主题。
第七节 解构与重构
• 重构的方法 • (1)群化重构。 • 群化重构是指将相同、相近的
形按照一定的组合、排列方式 构成图形。
图4
第七节 解中的元素进行“打乱”后,再根据绘画者的主观想法重新在画面上构
设计素描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05 7. 解构与重构
第4节 结构表现
图 4-1
第4节 结构表现
图 4-2
第4节 结构表现
图 4-3
第4节 结构表现
图 4-4
第4节 结构表现
图 4-5
第4节 结构表现
图 4-6
第六节 什么是构成
构成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形成、造成。
第六节 什么是构成
新的视觉形象。
图1
第七节 解构与重构
• 解构的方法 • (1)符号化 • 符号化是在物体解构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
种方法,它将物体通过解构转化为简单的 形象符号,并运用这些符号作为画面的基 本构成元素。
图2
第七节 解构与重构
• (2)几何化 • 几何化是将物体外形和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设计素描完整版讲解学习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