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神秘走向公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检视与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浅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普遍推行的一项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起始于北欧国家的瑞典,早在1766年就制定了《出版自由法》,其中最主要的条款就是“公开所有非涉密的公共文件”,以此作为防止公务员违反法律、滥用职权的手段。

美国于1967年颁布《信息自由法》,是世界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

二十世纪下半叶建立以信息公开法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4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制度形态,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最早在法律中的体现。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但当时付诸实践比较少。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文件都明确地提出和强调要推行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

1998年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研究机构课题立项。

2002年10月广州市颁布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对政府信息公开做出了明确规定,率先提出了政府信息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2003年1月1日起,这个地方性行政法规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规章,在中国信息公开立法史上有先驱者的地位。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实施,为实行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填补了信息公开制度的一大法律空白,是新中国第一部将政府置于阳光下的专门法规。

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地方先行,后全国推进。

二、我国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意义1.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探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探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摘要: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目前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信息公开的推行存在众多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应借鉴国外信息公开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关键词:信息公开制度建议信息公开也称为政府信息公开或政府资讯公开。

从行政法学的角度上来说,它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和公众公开,使相对人和公众知悉。

在现实中,信息公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是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

信息公开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防治腐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根本保障。

一、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经济改革、惩治腐败、推行依法治国、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等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务院、各地相继制定了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引入了诸如公开招标、公开竞争、公开招考、公开数据、公开配额、公开办事制度与结果等信息公开制度。

这些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和提高,公民真正拥有了知情权和参政权;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提高;增加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使腐败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共制度还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和阻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缺乏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国务院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始在全国展开,但是只是一部国务院条例的颁布实施,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起点,还缺乏许多相关的法律制度的保障。

一方面,宪法中尚未对公民的“知情权”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措施往往还被人们视为一种政府办事制度,被看作是政府的一种职权,没有成为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普遍措施。

政务公开与信息发布的总结与计划

政务公开与信息发布的总结与计划

政务公开与信息发布的总结与计划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务公开与信息发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政务公开,以提高透明度、推动民主进程,并通过信息发布渠道传递各种政策、法规和公众服务信息。

本文将对政务公开与信息发布的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计划和发展方向。

一、政务公开的总结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向社会公开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一种制度和要求。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公开政府数据等方式,加强了政务公开工作。

政务公开的总结如下:1. 提高政府透明度:政务公开可以使政府工作透明化,使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2. 推动民主进程:政务公开可以让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发表意见和建议,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交流,促进民主进程。

3. 促进社会监督:政务公开可以让公众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发生,提高政府工作的廉洁性和效能性。

二、信息发布的总结信息发布是政府机关向社会发布各种政策、法规和公众服务等信息的过程。

信息发布的总结如下:1. 导向社会发展:信息发布可以为市民提供政府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促进公众参与:信息发布可以使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去。

3. 提升政府形象:信息发布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使公众对政府工作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

三、未来的计划与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与信息发布工作,我们应制定以下计划和发展方向:1. 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明确政府部门应公开的信息和公开的标准,确保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提高信息发布效能: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对政府信息发布的整合和管理,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公众的获取便利性。

3. 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政府工作的公正性和效能性。

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展望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展望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提高,政务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过去的“保密为原则、公开为例外”也开始变为“公开为原则、保密为例外”,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也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在实践中还存在种种问题。

因此,对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正是本学位论文要着重研究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政务信息公开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存在的问题等;其次,重点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再次,针对上述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最后,总结本学位论文的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对将来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公开;现状;问题;对策分析The Current Stuation and Forecast to the Future about the Government Affairs Information Open in Our Country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peeding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dvanc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public's consciousness for participating and deliberating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have been unceasingly enhancing in recent years.Therefore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open was becoming the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in these years,"security is a principle and opening is the exception "in the past,but in these days ,It became "opening is principle and security is the exception".And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has already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opening the government affairs. But because of all kinds ofreasons, the government affairs opening also has all sorts of problems in practice. Therefore, analyzing these problems and finding out some measures is the key point about this study. This study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Firstly, describ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ffairs open in our country, it includes th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in developing government affairs open. Secondly, analizing its existence questions and reasons thoroughly. Thirdly, in view of above all sorts of existence questions, put forward the pointed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Finally, summarizes the main work which this study does, and will carry on the forecast to the future about our country government affairs open.Keywords :Political Affairs Open; the Government Affairs Information Ope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Response Strategy1、绪论政务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目前世界各国行政发展的重要趋势。

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公开透明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一个趋势。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政府公开透明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社会公正、民主、法治和让百姓们享受公共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近年来,各级政府也积极探索和倡导政府信息公开,那么政府信息公开到底有多大的效果呢?本文将从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评估和改进研究这两个方面探讨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评估政府信息公开目的在于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工作计划和决策,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存在困难政府信息公开不乏存在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包括:1.信息不对称政府信息公开后,信息的公开范围、深度、广度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看不到,从而不存在信息对称。

信息对称状况的好坏是评价政府公开透明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若消息有过滤或遗漏,则该标准将被严重影响。

2.信息价值低政府信息公开大多只涉及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并缺乏一些离群点信息,如地方腐败、环境污染、人口流动等,这会导致政府信息的公开价值低,使公众对信息公开失去信心。

3.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不足,政府不能实行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公开,导致信息公开的可操作性低。

4.文化障碍政府的信息公开氛围不足,缺乏对信息公开的教育,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息公开了解不到位,对信息公开的知情度不高。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1.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透明政府是大势所趋。

政府公开信息对于改进政府工作、保证公众权益和提高政府责任意识以及培养和加强民主和公民意识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公众的知情权利公民权利和义务之间并非等价关系,而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则是一种等价关系。

公民应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一系列权利。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途径,因此,符合公众知情权的信息公开则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分析和思考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

本文从概念、特征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加以阐述,并思考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度建设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务公开,二是信息公开;狭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指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务,强调的是行政机关要公开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属于办事制度层面的公开。

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政务公开广阔的多,它不仅要求政府事务公开,而且,要求政府公开其所掌握的其他信息。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特征(一)政府信息公开具有行政性。

政府信息具有行政性,政府信息公开同样具有行政性。

一方面,政府信息是与行政行为有关的信息,或者是政府机关以职权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与政府公共行政权力的运行有关,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或其结果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也需要行政权力的运行,信息的产生离不开行政权力,信息的公开同样离不开行政权力,有时信息公开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产生的过程,行政性贯穿始终。

(二)政府信息公开具有权利性。

信息公开是以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为基础的,而不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

现代宪政观念告诉我们,政府是否应当公开信息,是否向民众提供信息,这并不是政府的权力决定的,而是由民众的权利决定的,这种权利是民众所享有的宪法权利。

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一章背景介绍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重要的政务公开工作,也是政府行为透明化的重要体现。

信息公开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而在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本文将分析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二章现状分析1. 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非常注重对内管理,对外公开信息却相对较少;很多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比较单一,即只有政府门户网站,而其他渠道缺乏。

2. 公开信息范围还不够广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还不够广泛,有些重要的信息并没有公开。

比如,地方政府的预算信息、土地出让信息、政府招聘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的公开将有利于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

还有一些公开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有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等还存在一些问题。

3. 政府部门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管理机制也存在问题。

有些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导致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效果不够显著。

第三章问题分析1. 意识问题政府工作人员的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公开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2. 信息公开技术问题同时,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技术手段也不够先进。

有些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网站建设比较简陋,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信息公开的效果不好。

3. 管理机制问题政府管理机制也是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管和督促不够严格,一些政府部门并没有将信息公开列入日常的考核范畴,导致信息公开的工作落实不够严格。

第四章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管和评估,同时还要规范信息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增强信息公开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摘要]立足于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核心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体系的实际,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趋势为研究的入口;选取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客体、对象的发展趋势为研究的技术路径;探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现状发展趋势1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瑞典1766年以出版自由法首先确立文书公开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公开法。

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以公民的信息自由权为基石的信息公开制度纷纷确立,目前有英、法、日、加拿大等近70个国家制订全国性的信息公开法。

总体来说,国外研究的情况是,其一,理论探讨的系统性,从制度设计的内容构成和功能看,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应设立两方面的内容:基本内容(实体)制度和监督保障制度。

国外的信息公开在这两个方面的制度设计比较完整。

理论探讨转化为现实规范的具体表现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如美国形成以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为核心,以《联邦文件管理法》、《隐私权法》、《阳光下的政府法》等为支撑的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

其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部分制度安排已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需要,因此,美国1988年通过《电脑比对及隐私保护法》、1996年制订《电子信息自由法修正案》对1974年的《隐私法》和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的立法缺失做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修正。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实”是什么呢?目前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已走过第一阶段——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部门规章,进入第二阶段——国务院颁布施行的《条例》;但还未上升到第三阶段——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以下简称“条例”),这也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中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对比研究,可将国外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的理论成果“拿来”为我所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府 信息公 开 的实 施状 况检视
《 条例》 实施两年来 , 人们充 满热情和希望 , 各地
申请信息公开非常踊跃 , 表明政府信息公开是 民心 这 所向、 大势所趋 , 但个别政府的工作一直是停 留在标语
层面 , 仅仅流于形式、 忙于应对 , 而无 实质性进展。当
的公信力 。更有甚者 , 一些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利用 自 身的特权地位对掌握 的信息进行寻租, 追求利益最大 化, 从而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难 以真正步入正轨。 ( 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 二)
公开遭到许多冷遇 与尴 尬 , 一些地方 政府 以“ 信息不 存在” “ 、 影响公共利益” “ 、 不属于公开范围” 等理 由把 申请人拒之门外。司法机关也 以“ 无先例可循” “ 、 不 属于受案范围” 等借 口慎吃“ 第一只螃蟹 ” 条例》 。《 的
实施 效果 与社会 公众 的期 望 相距 甚远 。
利益出发反对信 息公开或采取各种方式阻挠信息全 面、 自由公 开 。20 0 9年 l O月 1 日 , 海 司机 孙 中界 4 上
因好心搭乘路人 , 落入 “ 钓鱼执法” 陷阱 被指涉嫌黑 车经营, 中界挥刀切断左手小指以示清 白。被媒体 孙 广泛报道之后 , 上海市政府要求浦东新区政府迅速查 明事实, 0 2 1 月 0日, 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 布“ 调查报告” 称 “ 中界 涉嫌非法 营运行为情况属 , 孙
度, 是我 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发展方向 。
关 键 词 : 府 信 息公 开 ; 政 检视 ; 困境 ; 景 前
中图分 类号 : 9 2 1 D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434 2 1 9 )8 - 17 —4 X(00)40 40 4
作者简 介: 万高隆(9 8一) 男, 16 , 江西 东乡人 , 副教授 , 士 , 硕 研究方向为法理学、 行政 法学。
21 0 0年 9 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b iU ie st f u ain o r a fHu e n v ri o y Ed c t o
Sp2 1 e .00 V0. 7 No 9 12 .
第 2 卷第 9 7 期
由神秘走 向公开 : 国政府信息公开 的检视与 前景展望 我
收 稿 日期 :0 0— 6— 0 21 0 3
前 的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社会 , 历代封建王朝 常以“ 愚民” 政策达到“ 民” 安 效果 。“ 之善为道者 , 古

8 ・ 4
几乎 没有 约束力。20 08年 5月 8 《 条例》 规定 了政府信息 的主动公开和依 申请公 政机关触 动不 大 , 日, 北京市民朱福祥 申请北京 市规划委员会公开海淀 开两类范围。遗憾 的是 , 这两类公 开范 围的界定都不 明确 , 给一些政府部门故意不公开信息提供可乘之机。 1主动公开 的信息范 围不 明确 。《 例》 主动 . 条 对 公开范围的规定采用概括式和列举式两种方式。首先 用概括式规定 了行政机关对于涉及公民、 法人 或者其 他组织切身利益、 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 反
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
非以明民, 以愚之。民之难治 , 将 以其智多” 《 ( 老子》 第六十五章) “ 、 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 勿动” 《 ( 论语 ・ 颜渊》 。 )
孔子把“ 庶民不议 ” 作为“ 天下有道” 的主要标志。 其实质是 以封建礼制剥夺公民了解、 参与、 监督政治的
政府的对立面 , 加之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 一些公务人员 缺乏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意识 , 漠视公众的知情权 , 依
旧坚持 “ 想 公 开 就 公 开 , 想 公 开 就不 公 开 。我 想 我 不 怎样公开就怎样 公开 , 公开多少就公开多少 ” 想 。同 时, 政府作为信息获取 、 制作 、 发布的主体 , 往往从 自身

实” 。面对一片质 疑声 , 浦东 新 区政府决定成立联合 调 查组 对此 事 进 行 深 入 调 查 。l O月 2 3, 东 新 区 61 浦
人 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 为有关部 门在执法过程 认 中使 用 了 不 正 当 取 证 手 段 , 向 社 会 公 众 公 开 道 并 歉。 l前后两个截然相反 的结 论 , 2 极大地损害 了政府
的大门, 为保障公 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 监督权提供 了 法律 依据 , 构 建 阳 光 政府 、 治 政 府 迈 进 了新 的一 为 法 步, 有助于制约行政权力 的行使 , 遏制暗箱操作 、 滥用 裁量权导致的腐败现象。全 国人 民对此充满着期待 , 北京、 河南郑州、 安徽阜 阳、 湖南汝城 等地 曾经掀起一 股申 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热潮 。效果到底如何 ?遗憾的 是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反差 。公民申请信息
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_5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政府信息 ”】 J《 开条例》 以下简称《 ( 条例》 已经实施两年 , ) 这是我 虱 第一次将公开政府信息作为一项法定义务加诸于政
府部 门 , 以制 度 的力 量 推 开 了行 政机 关 与 相 对人 沟通
权利。古往今来 , 政府部 门习惯于暗箱操作 , 民可使 “ 由之 , 不可使知之” 的观念至今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官本位、 特权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甚至把老百姓看成是
万 高隆
( 中共 江 西省委 党校 法 学教研 部 ,南 昌 3 00 ) 30 3
摘 要: 政府信 息公 开是 国家政治走向民主化、 法制化 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政 府信 息条例》实施 两年 来, 存在 观念、 量度、 范、 督等多重 困境。彻 底转变观念 , 立统一的信息公开法律 体 系, 大责任追究力度 , 规 监 建 加 完善行 政诉 讼制
“ 要推进政务公开 , 增加透 明度 , 保障人 民群众的知情 权、 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 , 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
什么、 做什么, 赢得人民群众 的充分理解、 广泛支持和 积极参与” J ‘ 。口5 要发展社会 主义 民主 , 切实保 障人
民当家作 主的 民主权 利 , 别 是 选举 权 、 情权 、 与 特 知 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