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名词解释: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

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

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和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抨击。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向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3、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作以写景抒情的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巧于构图,善用色彩,体物细腻,兴象玲珑,同时又重视技巧、法度,讲究才学、用典,注意造语用字,这些诗作往往是通过人工的巧妙安排而达到唐诗浑然天成之境界的,因而一方面深得唐人风味,一方面又带有宋人习气,其审美价值取向影响了后来的江西诗派。

人们通常把这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因他曾被封荆国公),亦称“半山体”(因他自号半山)。

代表作品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4、江西诗派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1、什么叫神话?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文献资料中?保存最多的是哪部书籍?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文献资料:《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列子》等《山海经》中保存最多。

2、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分别记载在哪些典籍中?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山海经》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淮南子》3、中西方神话的比较。

熟悉所讲的著名神话。

①中国神华很零散。

希腊神话有严密的联系。

②中国神话大多半人半兽,将人神化。

而希腊神话则有浓厚的人情味,将人神化,人神同形同性。

③中国神华女性地位较高。

而希腊神话大多推崇男性神。

④中国神话无爱神。

西方有丘比特。

⑤中国神华伦理道德观念很强,呼唤正义、献身精神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一共有多少篇?是按什么分类的?六义是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约305篇;按照不同乐曲分为风、雅、颂。

“风”即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和地方的乐曲,大部分是民歌;“雅”者,正也,周人认为的“正声”,就是周王朝直接管辖区的雅乐。

雅分大、小雅。

二雅小部分为民歌,大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5、“三家诗”名词解释。

三家诗是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

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

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6、周民族史诗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内容(篇目)?7、《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8、简述古代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元代一、填空1、有元曲第一人之称的是关汉卿2、元杂剧的创始人关汉卿3、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窦娥冤》《西属梦》《哭存孝》喜剧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历史剧代表作《单刀会》4、元杂剧的两个杂剧圈:(1)北方杂剧圈:大都才是早期北方杂剧活动之中心地区,代表作家:为关汉卿、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费唐臣、庾天锡、王仲文、纪君祥、王实甫、李时中、红字李二、马致远、石子章、李子中、李宽甫、孙仲章、赵明道与张国宾。

(2)南方杂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其次为扬州。

代表作家:(杂剧艺术南下扎根以后,迅速培养出了大批的南方杂剧家作家与演员。

譬如杭州,据《录鬼簿》及其续编,此时杭州籍的杂剧作家就有15位:金仁杰,范康,沈和,鲍天祐,陈以仁,范居中,施惠,黄天泽,沈拱,周文质,肖德祥,陆登善,王晔,王仲元,李士英。

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以及其他材料,知此时非杭州籍但曾居甚而久居杭州的杂剧作家至少有16人:宫天挺,郑光祖,曾瑞,曲彦英,杨梓,钟嗣成,赵良弼,屈子敬,乔吉,睢景臣,周文质,秦简夫,朱凯,丁野夫,朱经,罗贯中。

)5、南戏术语科:指人物动作与舞台效果节:动作和舞台效果6、不是角色的术语(意思)卜儿——老鸨徕儿——小孩7、元杂剧通常是一本四折,但是有一部剧篇幅特别长,它是王实甫的《西厢记》(五本20折或者21折)8、元杂剧分类:(每种两个)历史剧:水浒戏: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梁山伯黑旋风负荆》P258神话戏:包公戏:爱情戏:8、王国维称元杂剧中有两个悲剧有世界级水平,他们是和。

9、《元曲选》这本书是朝编的。

10、散曲分类(形式)创作情况:明清以来,散曲第一人是11、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12、[般涉调] 哨变高祖还乡各是什么含义(作品选P210)13、话本小说元代有名的讲史话本(对明清小说影响大的话本)14、说经话本?15、诗歌铁崖体16、(名句填空)17、南戏(1)发生于地点(2)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3)代表作(4)被后世称为词曲之祖的是(5)最早研究南戏的专著是的《》二、名词解释1、元曲四大家2、《董西厢》3、《录鬼簿》4、永乐大典(明代的吧?)5、戏文三种6、荆流拜沙三、简答加论述1、杂居和南戏在体制上的特点?2、《西厢记》的故事源流1、《西厢记》故事的源头——《莺莺传》《西厢记》的直接源头是唐代元稹(zhěn)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诗歌第一章上古歌谣第一节上古歌谣一、基础知识(1)《尚书·尧典》云:“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吕氏春秋·古乐》:“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

(4)《周易》《贲(bi)卦》六四爻辞:“贲如,皤(po)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反映原始社会的抢婚习俗。

(5)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的《弹(dan)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是一首远古流传下来的猎歌,表现了先民从制造弹弓到打猎的生活情状。

二、简答1、举例说明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上古诗歌的表达形式是载歌载舞的。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初民该如何表达情感呢?《毛诗大序》解释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尚书·尧典》云:“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些记载虽然都在文字形成以后,但确实具有初民生活的踪影:手握牛尾边舞边唱,或是带着各种野兽的标志,模仿野兽的动作,随着敲击石器的节奏而手舞足蹈,体现着初民载歌载舞的情状。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一、基础知识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包括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三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另有6篇笙诗,仅存诗题,不在305之内。

2、《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总)(1)

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总)(1)

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总)(1)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部分:先秦文学一.概论①中国文学的起源:1、远古歌谣和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2、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②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夏商时期意识形态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联系紧密。

商代出现了完整的散文作品,代表作为《商书》。

2、周代礼乐文化成为主流,周代的的文学开始关注历史与现实,“史官文化”成熟。

春秋时期文人将目光投向现实社会与人生,构建出种种社会理想,说理散文得到发展。

3、战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西周由巫到史,表现出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的嬗变;西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春秋战国,士族兴起,社会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知识由贵族转移到士族手中。

*贵族官学教授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二.上古神话①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现象,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②神话的要素包括:1、要有一件或一件以上的故事,故事中必定有主角,主角必定有行动。

2、神话必须要牵涉“非常”的人物或事件或世界——超自然的,神圣的,神秘的。

3、神话从讲述者或他的同一个文化社会的人来看不是假的,是真的史实。

③重点篇目:1、《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楚辞》中的《天问》;《穆天子传》;《淮南子》;《山海经》2、《淮南子》对神话搜罗相当宏富,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留于《淮南子》中。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上古地理的书。

精卫填海——《北山经》鲧禹治水——《海内经》夸父逐日——《海外北经》黄帝擒蚩尤——《大荒北经》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三.诗经①定义: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都是歌词,共305篇,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1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1

填空:元代部分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青楼集》。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庄家不识勾栏》。

5、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

6、元杂剧包括杂剧和散曲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以曲词为主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浙江永嘉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自然”与显畅。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单刀会》和《西蜀梦》。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和亢旱三年。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剧本共有五本二十折。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秋雨梧桐落叶时”。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汉宫秋》是末本,主角是汉元帝。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窦娥冤》和《赵氏孤儿》。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康进之,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文学常识:1.唐诗的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从军行》《王子安集•序》、卢照邻和骆宾王)和陈子昂盛唐:这时有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更有号称唐诗双子星座的李白与杜甫,他们的诗歌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高峰。

屮唐:元稹《遣悲怀三首》、白居易《长恨歌》侣导的新乐府诗,元稹、白居易为元白诗派,韩愈、孟郊为韩孟诗派,晚唐;有李商隐《锦瑟》《无题》,杜牧的优秀诗歌以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学过的诗歌知道作者及内容:孟浩然《临洞庭》,王维《網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长相思二首》,杜甫《秋兴八首》,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耗金明灭》,李煜《虞美人》,欧阳修《戏答元珍》,梅尧臣《小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苏轼《和子由涌池怀旧》,陆游《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金陵驿》,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杨慎《临江仙》《三岔驿》,吴伟业《圆圆曲》,龚自珍《秋心》,黄遵宪《伦敦大雾行》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现代人的概念。

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

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就是要求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裁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古文运动”不仅是一次文体和文风的改革,更是日渐壮大的庶族地主阶级以恢复儒道为目的反对豪族地主,力图屮兴的一次改革运动,是政治革新、经济革新思潮在文学上的反映。

古文运动的内容:(1)主张文道合一。

道是目的,文是手段。

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2)主张文体革新。

包含以下三个层次:①反对骈文,提侣先秦两汉古文。

②重视“文” 的作用。

③对作家创作的要求。

(3)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3.宋词分为哪两种流派,代表词人、代表作品;婉约派(柳永《雨霖铃》秦观《满庭芳》李清照《醉花阴》)和豪放派(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苏轼《定风坡》)4.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5.元曲的两种形式、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包括杂剧(属戏曲)和散曲(属诗歌)。

古代文学部分复习纲要

古代文学部分复习纲要

第三章赋体文1.骚体赋(汉初:高祖-文景帝-武帝2.散体大赋(汉武帝、宣帝、元帝、成帝)3.抒情小赋(东汉时期)选文《子虚赋》一、司马相如生平:司马相如:四川成都人。

好读书,击剑。

因为追慕蔺相如,因此改名为相如。

原名司马犬子。

1.婚姻如意:卓文君。

2.事业得意。

二、讲析:1.写云梦泽的地理风貌和自然物产。

2.写楚王游猎云梦之乐;3.写乌有先生对于子虚的批判,归结讽谏主题。

三、艺术特点:语言艺术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状描事物的语言词汇。

显示了优秀的语言技巧,描摹物态,尤其是对人体美的描绘十分杰出。

散体大赋的艺术特点:1.追求宏大的体制形式。

2.展示事物奇妙无穷的大的美点。

3.创造无积无限的想象境界。

第四章论说散文西汉的论说散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西汉鸿文:代表作家作品――贾谊《过秦论》;2.尊儒之文:代表作家作品――董仲舒《举贤良对策》;3.复古之文:代表作家作品――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4.指斥时弊之文:代表作家作品――桓谭《新论》;仲长统《昌言》;王符《潜夫论》。

选文《过秦论》贾谊生平洛阳人——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

”“文帝前席”“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二、讲析:1.前半部分写秦之强盛,层层推进。

2.后半部分写陈胜以卵击石,攻破强大秦国。

3.最后画龙点睛,指出秦王迅速败亡的原因。

三、思想内容:这是一篇全面总结历史教训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秦亡的原因为汉朝的统治作出借鉴。

文章评述史实,直陈厉害,旨在以史为鉴。

这种写法,开“史论”之先河。

四、政论散文的艺术特征:1.文体上,大体以奏疏、议论、书信等形式为主,其涉及的内容都是国家大事。

2.这个时期的政论散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

3.论说方式上,铺叙、排比、夸张、反衬、对比、重复、渲染、藻饰等等,这些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的论述过程如浪似潮,排山倒海,以强大的逻辑和论辩气势,让统治者信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二、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 分)1、三言二拍“三言”是由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的总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

“三言”与“二拍”真正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沈汤之争沈汤之争是指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与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

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违腔迕律;沈璟则从场上之曲出发,强调合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

3、四声猿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本短戏。

它抨击、嘲弄封建的黑暗政权、虚伪神权、专制男权,表现作者愤世嫉俗、憎恶现实的叛逆精神。

4、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毫无创新和生气。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5、竟陵派竟陵派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因代表作家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

一方面,竟陵派在反对摹古、推崇性灵,表现自我等方面与公安派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又不满公安派末流的空疏肤浅,力图另辟蹊径,倡导用“幽深孤峭”的风格来表现“幽情单绪”。

在创作上他们刻意追求新奇,喜用怪字险韵,处处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情怀和远离现实的冷漠,形成一种冷僻苦涩的文风。

6、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倡导“性灵说”,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佶屈聱牙。

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7、前后七子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

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8、唐宋派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9、复社明末以张溥(pu)、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

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

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

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

10、几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完淳为首的文社组织。

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

其中,陈子龙在文学上以诗著名,七律最富特色。

《秋日杂感》十首表现怀念故国、哀悼烈士的沉痛心情,长歌当哭、苍劲悲凉。

11、四大才子明中期文学复兴在南方的主要代表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吴中这一文学群体在弘治初形成时,与李、何在北方崛起时间相近,两方起初并没有联系。

他们的基本方向——反宋儒理学,要求人性解放,重视“古文辞”自身的价值——极其一致,正表明当时社会思潮出现了整体性的骚动。

徐祯卿加盟李、何的群体,恰好体现了南北文学潮流汇合的趋势。

12、童心说是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的主张。

他认为,凡天下致文,莫不是童心的表现。

而童心则是指摆脱儒家礼义束缚的自然情感和欲望。

李贽的“童心说”,把真与美联系了起来,明确地提出真是美的基础,对我国文学理论是一个重大的发展。

13、脂评本脂评本,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的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目前发现的脂评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戚序本,靖藏本等十二种。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分)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分)1、分析《牡丹亭》的文化内涵。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感情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

杜丽娘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使自己的非法的叛逆的婚姻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

这正是《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力震撼力的嘤嘤哀鸣。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好结合。

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观、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励,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

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汤显祖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到,《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

他的个性解放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特别戕杀人性、及其违背常情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

《牡丹亭》也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2、评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牡丹亭》是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杜丽娘是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由唯唯诺诺的宦官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现身的深情女郎。

一度发展是如此的迅捷,升华得如此强烈,梦醒之后与现实的距离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大,以致杜丽娘不得不燃尽生命全部能量的代价,病死于寻梦觅爱得徒然渴望之中。

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还表现在面对阎罗王时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在身为魂魄而对情人柳梦梅的一往情深,以身相许,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经理劫难、最终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面对亲爹爹再三弹压她那状元夫君的淫威,回应老父亲在金銮殿上的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深情一叙,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礼赞。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应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3、如何认识《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是富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其主题是:①戏笔中存治理《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含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

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良知”,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从全书内容的构架来看,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孙悟空大闹天宫;二、被压于五行山下;三、西行取经成正果。

这实际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

②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西游记》在具体的描绘中,实际上所表现的精神明显地突破、超越了心学理性的框架,并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完美倾斜。

具体而言,以第七回“定心”为转机,以后取经为“修心”的过程,反复说明了师徒四人在不断扫除外部邪恶的同时完成了人性的升华,孙悟空最终成了人性美的象征。

③呼唤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孙悟空大智大勇的英雄精神,与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光彩。

随着他历经八十一难,扫除众魔,自己也由魔变成了佛,这就自然地使他的品格更显出完美性和普遍性。

而事实上,他的那种英雄风采,正是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人性美。

孙悟空就成了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④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西游记》作为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其整体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它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

如写宝象国国王问群臣谁去救百花公主时,群臣无人应答,含蓄的批评了当朝庸臣无所作为。

《西游记》这部“幻妄无当”的神魔小说与明代中后期的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评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比如孙悟空身上也有诸多凡人的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

但他主要作为一个理想化、传奇性的英雄,作者让他超越了凡人的感官欲望。

他的弱点一般是气质性的,而不是出于个人感官的贪求。

与孙悟空不同,猪八戒尽管是天蓬元帅出身,但他更像一个普通的人,更具浓厚的人情味。

他本性憨厚、纯朴,勇敢、不示弱,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但是他的食、色两欲,一时难以泯灭;偷懒、贪小,又过多的计较个人得失。

他的这些毛病,往往是出于人的本能需求,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这无疑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但往往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和同情。

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着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的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显然,《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

它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5、评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的发展。

宋江的性格中革命性与妥协性、进步性与落后性的方面同时存在。

作者对这两方面都加以扩充,并发展为完全对立的双重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