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验-光学及热学实验题
中考物理实验题(含答案)

(4)在这个实验中,若两个电阻丝的通电时间相同,则______________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多。
五、声学实验题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破坏,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 _____清晰的实像,___ 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
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
①;②。
(4)假设地震波中的上述两种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 km/s和4 km/s,位于成都的某地震观测站记录的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试求震源距离这个观测站多远?
六、磁部分实验题
下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铜棒AB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电路。
(1)要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选择一种可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 ____(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热学、光学实验专题

9.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 cm。
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楚的像,应该把 光屏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 距离,像变__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楚的像,一 同学不谨慎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 则光屏上没__有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 点的像或影子。
由图象可知,物质____冰(选填“冰”或“食
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融化过程中虽
然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另一物质
在融化过程中内能将____(变选大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两种物质全部融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
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
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
沸腾的原因是____试__管__中__水__到__达__沸__点__后__不
或“小于”)C点的内能。
当加热至第8 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固共”存“液”或“固液共存”)态。
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
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
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
或“小”)。
小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
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
_能__继__续__吸__热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含答案) (4)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下列是我们课堂上做过的实验:(1)如图甲,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颗粒,研究鼓面振动发声,可以得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这一结论。
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2)如图乙将红、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3)如图丙,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烛焰之所以没有被水浇灭,是因为我们看到的烛焰其实是玻璃板前面烛焰的(“实”或“虚”)像。
2.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目的是(选填“比较像的亮度”、“确定像的虚实”或“替代蜡烛的像”),当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了。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的。
3.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 (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 (填“α”“β”或“γ”);(3)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的介质中。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与简答题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与简答题中考物理必考的三种题型——光学和热学实验探究题——题型一光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法。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_______cm。
解析(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2)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
答案(1)替代;(2)不变;20题型二热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固体熔化实验(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探究水的沸腾实验(4)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实验等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________(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
(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稳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
解析(1)图中水的沸点是99℃,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99℃,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第28讲中考实验--光学及热学实验题讲义

中考实验-----光学及热学实验题1.用一架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全身像后,再用它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半身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使相机与人的距离变大,且将相机的暗箱的长度调短B.使相机与人的距离变大,且将相机的暗箱的长度调长C.使相机与人的距离变小,且将相机的暗箱的长度调短D.使相机与人的距离变小,且将相机的暗箱的长度调长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如图是小艳用某透镜观察小明眼睛时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透镜可做成老花镜14.如图是表示某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那么( )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下图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光学实验题【例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
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题-光学》专题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题-光学》专题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小夏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小夏用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接着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接着小夏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3)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4)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的镜片,则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5)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处,如图丙所示,人眼在(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选填“1”、“2”、“3”或“4”)。
2.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实验。
他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中纸板E和F相连接的位置ON垂直于纸板底再把相连接的两纸板E F边CD。
(1)如图甲所示,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再将一块白色粗糙纸板与平面镜放置;(2)如图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能看到反射光;把纸板F以ON为轴向后折,将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3)使入射角增大,观察到反射角(选填“增大”、“减小”“不变”);(4)在图甲中,再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光线射出,这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均倾斜相同角度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仍沿某(5)把纸板E F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6)在实验过程中,纸板(光屏)的主要作用便于呈现和观察并记录光线的位置。
中考物理题型专练实验题热学、光学实验(解析版)

实验题--热学、光学实验最新考题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图丙中a、b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图象 a 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2)同学们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如图丁所示的现象时,温度计示数将 不变 ,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 水蒸气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解答】解:(1)图乙中烧杯加盖,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较大,水的沸点较高,对应图丁中的a图像,故选a;(2)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气泡在上升时一方面随着高度增加,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同时气泡周围的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使气泡上升过程体积逐渐变大;因此图戊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气泡内的气体是水蒸气。
故答案为:(1)a;(2)不变;水蒸气。
2.为了测定液体A的比热容,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液体A和水的质量相等,初温均为20℃。
(1)设计实验方案时,小明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B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加相同多的酒精量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液体D.盛水和液体的容器相同(2)在此实验中,用 加热时间 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A和水的温度分别达到70℃和60℃,则液体A的比热容为 0.8c水 (用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来表示);(4)该小组同学利用两种液体的测量数据作出图像进行比较研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表示液体A的图像是 1 (选填“1”或“2”)。
【解答】解:(1)AD、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是为了使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盛水和液体A的容器相同的目的是使水和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故AD有必要;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不一定要相同,故B没有必要;C、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C有必要;所以B选项多余;(2)在此实验中,根据转换法,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两种物质吸热相同,液体A和水的温度分别达到70℃和60℃,则液体A升高的温度为:70℃﹣20℃=50℃;水升高的温度为:60℃﹣20℃=40℃;根据c=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故液体A的比热容:c=×c水=0.8c水;(4)液体A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加热相同时间,液体A升温比水快,根据下图知,图1升温快,所以表示液体A的图像是1。
中考实验-光学及热学实验题.pdf

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
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记下像
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 (选填“A”或“B”),重做
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
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
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②改变入射角多组实验:
反射角=入射角
热学——温度计
【例1】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1
热学——物态变化
【例2】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
“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热学——物态变化
【例6】
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 验.她将适当的水装入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 上的纸),一会儿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 ①水的沸腾是剧烈的 现象. ②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维续吸热,温度 ,低于纸的 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
光学——光的反射
【例12】
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
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实现,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 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晴”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 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 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如何移动,都不能与玻璃板后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例1】⑺根据杜老师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如图所示,其中MN是他在实验时出的玻璃板的实验中的蜡在的
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
置,A
1
B1分别是他找到蜡烛的像的位置,能否得出“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⑻杜老师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
(“变大”“变小”或“不变”
_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⑼在实验中杜老师视线正对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马上把蜡烛B放在所看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纸上记录实验情况如图所其中是玻璃板的位置所在位置
图所示。
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是点燃的蜡烛A所在位置,b是
蜡烛B所在位置。
小丽根据实验记录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等。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
A.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
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
B.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
C.实验过程中没有点燃蜡烛B 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凸透镜
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凸透镜B的焦距为______ A
”)透镜在
凹)透镜,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
⑵通过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先后两个凸透镜的焦距:f
1
】(2012北京中考)为了探究平面镜成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测条直线把块带支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测一条直线MN,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镜(不透明)沿直线MN位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请你在图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请你在图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面镜的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离,请写出实验步骤,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012上海中考)如图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
焦或同为该透镜的倍焦
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①该透镜的焦距为厘米或厘米。
②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以保证②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厘米处在
③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或放大)。
(12年北京)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