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高频重要考点: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22实验专题一光学和热学重点实验-热点题型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22实验专题一光学和热学重点实验-热点题型含解析

热点题型专练重难点22 实验专题(一)——光学和热学重点实验【解题思路】解探究题的一般思路:1.抓住“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在题干里的第一句话里就有明确的叙述。

2.围绕探究的对象,提取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些知识一般我们已经学习过,只是将它以“探究”的形式再现我们的认知过程。

3.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思考问题。

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问题,解题时要注意找出“可变量”和“不变量”。

“可变量”才是正在探究的物理量。

在叙述结论时的一般格式是“当……相同时,……不同,……不同(与……有关)”。

4.光学探究题主要有: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这些实验中的多次测量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普遍的规律,避免一次实验带来的结论的偶然性。

例:(2019北京市)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答案】(1)缩小(2)发散近视眼。

【简析】本题探究对象是“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镜就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就是凹透镜。

2020年各省市中考光学部分实验试题汇编

2020年各省市中考光学部分实验试题汇编

2020年个省市中考光学部分实验试题汇编(含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要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选填“前”或“后”);(2)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该像是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5cm刻度线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将会看到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5)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像的形状(选填“变”或“不变”)。

2.下面是小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眼睛在(选填“透镜左侧”、“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凸透镜焦距时所做的实验,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小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

接着小明应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

2020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试卷29-光学实验探究

2020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试卷29-光学实验探究

专题29-光学实验探究一、小孔成像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3)实验中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移动;将蜡烛靠近易拉罐,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4)小明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如图乙所示,实验1和实验2做对比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______的关系.分析比较_______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

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

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

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 ,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 ,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

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应选用__卡片。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解析版)(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解析版)(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2020届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练习卷: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练习卷: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光屏移到距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刚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正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一定是倒立的实像,但放大或缩小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3.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缩小、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 像(填“虚”或实”).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4)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5)物体在焦点之外越是远离凸透镜,像越______,像距越______;(6)当物体由a点向b点移动时,物像间距离的变化规律是:______.5.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2)同学们测量并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______ (放大/等大/缩小)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______ (“凸透镜”、“凹透镜”).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请写出两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透镜及其作用1.如图所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错误的是()2.下列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4.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中考物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

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 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题:04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折射(学生版+解析版)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题:04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折射(学生版+解析版)

必刷04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及色散例17.(2019·营口)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明,光斑是光形成的太阳(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光的反射例18.(2019·盘锦)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

图中∠r是(填“入射”或“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入射角。

(6)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甲乙平面镜成像例19.(2019·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绕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

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

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21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

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 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考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例题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则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考点总结:1.平面镜成像规律:对称(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光屏无法承接)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3.寻找蜡烛像的位置,眼睛应位于哪一侧?2.变式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的操作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C【解析】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与桌面不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 说法正确;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比较亮,射向平面镜的光线较多,反射光线较多,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多,感觉蜡烛的像比较亮,所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说法正确;寻找蜡烛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说法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说法正确。

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答案】反射不变【解析】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答案】(1)光的反射(2)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完全相同(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5)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6)相等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答案】D【解析】在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距为60cm,则像距为60cm,那么镜中的像到小丽本人的距离为60cm+60cm=120cm。

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答案】A【解析】看鞋的过程如图所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中△ABC≌△ABD,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应指向鞋子的虚像。

由图可以看出,站在原地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故A正确;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后依然无法看到,B错误;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C错误;若人保持直立离“试鞋镜”远一些,像也会离“试鞋镜”远一些,根据△ABC≌△ABD可知,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D错误。

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答案】B【解析】车前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汽车夜间行驶时,若驾驶室开灯,会使司机看到车内物体形成的虚像,妨碍司机的视线,使驾驶员看不清车前较暗的路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故选项A、C、D错误,B正确。

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 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答案】0 不能【解析】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位置不变,故相对他的速度为0;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知,小明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为身高的一半,即0.9m,而该平面镜的高度小于0.9m,所以小明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5.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

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6.如图,S是点光源,S'是S通过平面镜形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入射光线SA对应的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考点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答案】D【解析】由图知,此透镜为凸透镜,其焦距为40cm-30cm=10cm。

当物体距透镜5cm 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说法正确;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说法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总大于1倍焦距,成实像,物距变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C说法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会增大,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D说法错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老师让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天花板上亮着的日光灯并上下移动,直到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得到清晰的日光灯的像,此时用刻度尺测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近似为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

(3)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这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按图中(选填“A”“B”或“C”)观察方法可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近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1)10.0 (2)主光轴(3)放大投影仪(4)B (5)远视【解析】(1)将凸透镜正对着天花板上亮着的日光灯并上下移动,直到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得到清晰的日光灯的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此时物距远大于焦距,故像距约等于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10.0cm;(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即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3)已知f约为10.0cm,由图甲可知,2f>u>f,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5)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3.(2019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

如图丙所示(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

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________;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______。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答案】 (1). D (2). 照相机 (3). f>u>2f (4). 增大 (5). 像在100cm之外 (6). 远视镜考点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答案】B【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总成实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2.小芳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焦距没有手臂长的凸透镜,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看远处的物体,她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可能是虚像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答案】C【解析】伸直手臂拿着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则物距一定大于2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C【解析】物体置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择C。

4.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答案】C【解析】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A错误;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花镜镜片也是凸透镜,因此,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C正确;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